不容易创业,开了一家餐饮店,生意却一直都不好,这是什么原因?相信这是大多数餐饮老板的心声,觉得自己开店已经很用心了,不遗余力从早忙到晚,但生意还是不景气,也不赚钱。心想到底是我的运气太差了,还是哪里做得不到位。所以我们得找出餐厅生意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今天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有两种类型的餐馆生意不好的原因,一个是内部的原因,一个是外部原因。
< class="pgc-img">>1.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位置是导致商店生意不好的核心因素。不要小看选址,如若选得不好,就没有顾客进店。
首先,门前没有车流,或者车流不多,周围的餐馆也很少。这种地方人少,进店的人少,这是最明显的。另一个是餐厅门前似乎有大量顾客,但生意还是不好,这就是定位错误。例如,有些老板喜欢在学校门口打开酒楼,但似乎学校前面的客流量很大,但它不是你的目标顾客,学校的前门适合吃零食、快餐,而不是一顿大餐。还有的店被竞争对手包围,同类型——同品类——同模式——共同的消费群体。目标客户是相同的客户,如果你没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和竞争力,其结果是让竞争对手的客户带走。
< class="pgc-img">>2.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其实就是差异化,你的菜品、服务、环境、市场有没有差异化。打造差异化就是让你的餐饮店与竞争对手的餐饮店与众不同。从哪些地方呢?可以从味道上,从服务上,从环境上,从营销上,从定位上……
如果你的食物价格太高,会赶走客人,设定得太低,没有利润不能坚持。如果你的服务不好,所有的服务都是被动的,当客人需要服务时,看不到服务员的身影,会引起顾客的不满,下次不会来。如果你的营销没做好,总是在打折促销,发传单,推出特价菜,说白了这些都是促销,每家餐饮店都会这样做,顾客都麻木了…………
< class="pgc-img">>此外,客户今天来你这里消费真的是因为那几道特价菜吗?真的是给他打折他就来?
你的餐饮店为什么打折?因为你缺顾客,不打折怕顾客不来,怕顾客抛弃你。就想用打折去讨好顾客。但事实上,你的奉承并不能留住忠实的顾客。餐厅怕没有顾客的真相是什么?是老板对菜品,服务,环境,营销,这四个环节没做到很好,没有自信。如果你能解决这四个问题,把几个方法可以做到最好,客户会主动上门巴结你!餐饮店生意不好,肯定存在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就按照以上的原因去逐一排查,找到原因各个击破。你就能够了解餐饮店生意不好的原因,而找到解决的办法。
会找原因,找到原因,然后采取正确的手段和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class="pgc-img">>是深氪新消费第868期分享:巅峰时期,萨莉亚全球门店超1500家。
作者|沐九九编辑|黄晓军来源|深氪新消费 [ID:xinshangye2016]封面图|网络
从体育零售用品迪卡侬,零售超市奥乐齐逼退沃尔玛,到家居行业宜家,再到小米以及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崛起,低价几乎受用于全球。
在长居高端的西餐领域,反向主打低端意式西餐的萨莉亚也脱颖而出。这里不乏6 元/杯的葡萄酒,9 元/碗的意大利面,还有7 元无限畅饮的软饮……由于物美价廉,萨莉亚也因此被国内消费者戏称为“意大利版沙县小吃”。
目前,萨莉亚在亚洲拥有1500多家门店,其中近400家在中国,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企业营收就达到1540亿日元(约100亿人民币)。到2022年8月,萨利亚净利润预计将增长4倍,达到86亿日元,远远高于疫情前的2019财年,增加了超过36亿日元。
01
从西餐到意料
萨莉亚艰辛转型
虽然被誉为“意大利版沙县小吃”,但萨莉亚却来源于日本。
1967年,东京理工大学学生正垣泰彦餐饮行业兼职多年后,在位居日本千叶县一个菜市场内创立了一家仅36个座位的小型西式餐厅。
但由于靠近菜市场,主打高端定位的西餐厅让产品高价格与低成本之间的差价一目了然,导致萨莉亚初期生意一直不好。为此,正垣泰彦不得不延长营业时间,同时将店内产品从西餐增加到日料和烧烤,以扩充客流量。
这一经营策略很快以门店意外发生火灾而结束,萨莉亚也被迫走上转型之路。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繁荣,消费水平提高,迎合当地人口味的意式料理取代西餐料理,在日本流行起来。
发现这一市场趋势后,正垣泰彦再次创业,不仅决定将原来主打的西洋料理换成意式料理,还重新调整经营策略。
< class="pgc-img">>但由于门店位置不变,萨莉亚面对的最直接竞争对手还是菜市场售卖原材料的低价摊贩。迫于无奈,正垣泰彦只得将萨莉亚的食品降价销售。
起初,正垣泰彦先降了七折,发现效果不好,依旧没有客人愿意光顾;然后是五折,反应还是不理想;直至降到三折,萨莉亚才被救活过来。
降价三折,直接让萨莉亚一跃成为当地最火爆的西餐厅之一,原本一天只有20人不到的生意,瞬间变成了800多人等排位,正垣泰彦开始开新门店容纳更多的顾客。
即使在日本遭遇泡沫经济,多数餐厅生意不景气时,萨莉亚在日本仍旧走俏,并将门店拓展到全国各地。到90年代末期,萨莉亚在日本门店的数量接近300家,营业利润接近20%。这也让正垣泰彦更坚信“价廉才是集聚客源的武器。”
在国内打响知名度后,萨莉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以中国市场为例,2003年12月,萨莉亚在上海天钥桥路开了第一家门店。随后,萨莉亚在深圳、北京,广州,香港,台湾都设有店铺,在中国拥有门店超400家。在这过程中,物美价廉策略始终贯彻如一,陪着萨莉亚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
巅峰时期,萨莉亚全球门店超1500家。
02
降本提效
萨莉亚低价逻辑
回到企业自身来说,所有低价背后,都是成本的考量。
一般来说,开一个餐饮门店,其成本主要包括前期装修、租金成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原材料成本和员工薪资成本,但由于装修成本主要在前期,而租金成本短期内是不变、可控的,大多数企业将缩减成本的重点放在后者。
例如,尽管沃尔玛大规模采购模式和costco控制SKU加大进货量方式不同,但最终结果都是降低采购成本。
但萨莉亚从选址到销售整个过程,都致力于缩减成本,保证低价。
从门店选址上,萨莉亚的门店不像麦当劳、肯德基选择核心商圈地段,反而倾向于一二线城市的非核心位置,甚至直接选择已经倒闭的餐厅门店,简单装修下门面就直接营业。这种特有方式直接从一开始就降低房租和装修成本。
当然,装修和房租只是缩减成本的一方面,其根本还是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实现降本增效,减少压力。
在这方面,萨莉亚更倾向于costco控制SKU的降本模式。尽管今天萨莉亚的菜式有70多种,加上葡萄酒和鸡尾酒,差不多有 100 个种类,但品类丰富不代表产品重复性。萨莉亚从西餐转型到意式料理中,逐渐专注一件事:精简菜品,保证有限品类满足多样化选择。
例如,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发现海鲜沙拉和虾仁沙拉似乎没什么不同,于是类似的菜品被合并同类项。同时,萨莉亚餐厅不采用硬性规定的套餐形式,而是设计出一套能自由组合搭配的菜单,顾客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
除此之外,萨莉亚还专注于打造上游供应链,通过自建农场种植蔬菜、打造生产和物流基地、在各地开设半成品加工厂,打通上下游,减少中间商费用,控制成本。例如,萨莉亚多利亚焗饭里使用到的白沙司,就来自品牌在澳大利亚自建的乳制品工厂。
当然,供应链成本控制只是其一,所谓规模化直接导向的是高效,而这主要在于中央厨房模式体系和员工管理两个方面。
和沙县小吃店周边必配备一个面厂一样,萨莉亚门店背后都有完善的中央厨房配置。中央厨房主要是任务是将食材预加工,然后作为半成品被统一派送到其他门店。
这种中央厨房模式大大节省了做菜时间,提高翻台率。有日本综艺节目做过测试,一个顾客在萨莉亚点15道菜,全部上完只需要10分钟。
另外,由于萨莉亚标准化程度高,其门店基本能够实现傻瓜式操作,因此哪怕在忙碌的午餐时段,厨房员工也只需要两三人就可搞定,这种员工数量的控制直接缩减了人力成本。
但控制人力成本的关键,还在于员工的人均效率上。
为此,萨莉亚在员工上菜、拖地、甚至是挤沙拉酱上,致力于寻找节省时间的办法。
例如,餐厅清洁使用的是会出水的拖把,省了专门打水拖地的时间;服务员为保证上餐速度,上餐用手端而不用托盘;以及番茄切割机和用于热传导的铝容器……都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效率。
< class="pgc-img">>这种控制成本和高效的运营体系,成为萨莉亚保持低价的钥匙。
03
沙县小吃成不了萨莉亚
之所以“比肩”沙县小吃,正是在于萨莉亚物美价廉。但真正论起来,沙县小吃却难成萨莉亚。
从运营模式上看,沙县小吃始终受困于连而不锁的难题。尽管全国门店超8.8万家,但公开资料显示,沙县小吃的连锁率只有总门店数的3%左右,而中国餐饮平均连锁化率为15%,沙县小吃的连锁程度远不到及格线。
< class="pgc-img">>这是因为沙县小吃以加盟为主,常陷入经营主体混乱、门店网络整合难度极大、业绩回报不明等问题。这最直接表现在沙县小吃在各城市的口味差异。
最初,外地人接触到的沙县小吃是扁肉、拌面、炖罐和蒸饺这“老四样”,然而此前的标准沙县小吃,没有拌面和蒸饺,主要卖的是当地特色米冻和豆腐。然而在沙县小吃办规范沙县小吃的十来年,沙县小吃的标准也逐渐变成“大众爱吃啥,啥就是沙县小吃”。
例如,沙县小吃的飘香拌面在各城市均有所差别,比如北京是芝麻酱、上海有葱油拌面、四川有韭菜辣油拌面。
这种难以连锁化的巨大差距,导致沙县小吃始终成不了高标准、高连锁化的萨莉亚。
但在消费升级的今天,萨莉亚面临和沙县小吃同样的品类升级难题。尤其是当下国内平价西餐厅盛行,低价萨莉亚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为此,萨莉亚开始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早在2020年年底,萨莉亚就推出升级版 2.0 餐厅,不仅在装修上大改,将原本简约的装修风格转变为现代工业风,同时菜品价格上也在原版的基础上有所调升。
这种新的定位或许更符合大众趋势,但对于萨莉亚忠实的消费者来说,新门店新价格与原有的固有认知存在差异,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还是未知数。
参考资料:
《“意大利沙县”,杀穿亚洲》《三十块吃到撑的萨莉亚,怎么可以这么便宜》
《廉价西餐萨莉亚,为何在一线城市屹立不倒?》
《核心优势被不断侵蚀,“并不平价”的萨莉亚能否穿越时间周期?》
能有很多的老板都会有这样一个烦恼。自己餐厅的菜味道好,服务也不差,但是就是没人进店。是我店面位置不对吗?还是大家不喜欢吃我们家的东西?这样的烦恼很多的老板都有过。店铺味道好,服务也好,环境也不错但仍然没生意,可能是这4点没做好。
01
味道是核心,传播是关键
任何一家生意红火的店铺,菜品的味道都不会差。但是味道好的店铺到处都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你单单只有好菜品是不够的,还需要传播。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
很多店铺仅凭一款爆红单品就赚的盆满钵满,网红产品那么多,但大都逃不出一个要素,那就是高颜值。
现在大部分人出去用餐,都会拍照发朋友圈,只有你的菜品看起来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消费者才会自发的为你宣传。这和网红旅游点,那么多人去争先打卡一个道理。
现在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和以往的不同,对于吃不仅仅会要求味道,对颜值也是有要求的。你的产品颜值吸睛,环境够好,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风格。那么顾客会非常愿意给你免费传播的。
02
多渠道经营,堂食+外卖双管齐下
菜品味道好,但店铺没生意,可能是因为知道你店铺的人少。消费者并不知道有这么一家好吃的店铺,自然不会到店来消费了。所以得想办法,让附近的消费者知道你的店铺。
< class="pgc-img">>外卖就是一个帮助我们扩展增收路径,触达消费者的一个好方法。外卖平台可以让餐饮店摆脱门店的限制,能够吸引到更远距离的消费者,可以为门店带来更多的营收。
外卖平台是个双刃剑,虽然能带给你流量,但是能不能盈利还是得看自己对成本的把控力了。外卖可以引进新的流量,堂食可以抓住老顾客。堂食+外卖双管齐下,抓住一切能扩量的途径,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
03
优质服务,提升顾客体验感
说到服务,不得不提海底捞,海底捞的服务可以说在餐饮界是首屈一指的。海底捞的成功,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服务。为什么很少有人去谈论海底捞的产品,海底捞的产品比大多数的火锅店都要贵,但是却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去海底捞消费?因为消费者觉得值,海底捞值这个价。海底捞的服务可以说是好的变态,很多消费者都是为了这份服务买单,并不是它的产品。
海底捞通过服务与消费者互动,加深顾客的好感。海底捞的虾滑会在你的面前现打现做,让消费者知道这个虾滑是新鲜的,干净的,从而增加顾客对菜品的满意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餐饮都选择360度开放式的厨房,让消费者看到烹饪过程,或者通过表演和现场服务彰显产品的价值,让产品的价值通过服务的加持而得到提升。
04
打造自身特色,加深顾客记忆力
菜品好吃又好看,服务好、环境也好,顾客在店里的满意度非常棒,但是吃完离店后就忘记你这家餐厅。想不起店名是什么,记不起菜品是什么。这就是你的餐厅缺乏特色的表现。一家餐厅要有特色,可以是特色的菜品,特色的装修,特色的店名等等。
只要是区别于其他餐厅的一个东西,只要你把它利用好,就可以成为你独有的特色,就能帮助餐厅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让消费者记住,才会有回头客,才会有好口碑,才能获利。
如何打造门店的特色,其实不难。如果你没有特色的菜品,你可以去模仿同行的,然后你可以从摆盘上花心思,甚至餐具、菜名都可以让你做出自己的特色菜品。
只有不断的提升和创新,用心做好每一道菜,用心经营每一个人,才能够长久的经营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