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随着咖啡市场的持续火爆,各种新口味新尝试、跨界联名层出不穷,“咖啡+老白酒”“咖啡+红烧肉”“咖啡+中餐”等吸睛组合接连出现,带来不少话题度。在崇明各色咖啡馆里,也常能见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不仅有饮品本身的跨界,还有饮品和菜品的创意叠加组合。
近日,位于堡镇的八福咖啡,在同一条街上开出了一家与之比肩经营的餐饮店“七禧小聚”,这家餐饮店推出的一款创意融合特色菜——老白酒卤肉饭,引起不少人关注。“咖啡+中餐”的新组合,“老白酒+卤肉饭”的混搭,引发了一波热议。“咖啡馆现在都这么卷吗?”“还挺想去尝尝的。”……
“将老白酒和卤肉饭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老白酒本身带有的酒香,给卤肉饭带来了新风味。”八福咖啡老板何园告诉记者,当时为了研发出更符合消费者口味的菜品,他们请来一批咖啡店老客户进行试吃,经过多次调整,最终才呈现出如今这道菜。“菜品上新后,很多顾客反馈,乍一听菜名会怀疑口味是否会奇怪,吃了以后却觉得很惊喜,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研发创新菜的动力。”
其实,八福咖啡自开业以来,开发出了不少创新融合的产品,比如去年推出的崇明甜酒酿冰奶,是店内最受欢迎的饮品;如今同步经营的餐饮店推出的日式小食、西餐等,也用到了不少崇明本地的新鲜食材,为顾客带来了不一样的口感体验。
何园告诉记者,这些创新融合产品推出的背后其实是消费者的需求。“如今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新生代消费者,他们渴望尝试新奇的口味和有创意的产品,所以我们每次在产品创新上都会吸纳一些消费者的建议。不少消费者希望我们除了咖啡,还能提供一些餐点,让他们一站式解决吃和喝,于是我们采用咖啡叠加餐点的创新组合打法,打造全新的运营模式。”
不少崇明独立咖啡店的老板对此也深有同感,为了满足消费者在口味上对“新鲜感”的追求,开发出了一些本土化创新产品。see u coffee的崇明老白酒精酿特调拿铁、515咖啡艺术中心的藏红花咖啡等都让人印象深刻,不乏一些顾客专门为了这些网红产品前去打卡。
有业内人士认为,洞悉消费主力喜好,推出创新融合产品,确实能抢得市场先机,吸引消费者光顾。但就独立咖啡店可持续发展而言,打造创新口味还需建立在深耕咖啡文化的基础上,要持续磨炼自己打造爆款的能力,避免为了“博眼球”成为一次性消费的网红打卡点,也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品牌IP,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消费黏性,从而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记者:郭杨如熠、施杜婷(实习)
编辑:郭王旖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921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仅存活4个月!
热血梦想提早收场
赴港开店,有人杀疯了,有人先撤了。
比如,来自广东惠州的柠檬茶品牌柠濛濛手打香水柠檬茶。
柠濛濛初进香港开店时一身光环。它是2023年内地和香港通关后第一批赴港开店的内地餐饮品牌之一。和它前后脚出去闯的第一批成员,要么是“九毛九集团长子”太二酸菜鱼,要么是当时近千家门店的“咖啡黑马”Manner Coffee,多是餐饮大连锁。三五十家门店的柠濛濛,是第一批赴港开店品牌中的稍显小众另一类玩家——地缘上接近香港、有足够野心胆识、有一定口碑与影响力、企图扩张的小连锁,因而备受关注。
当然,受关注也有另一方面原因。柠濛濛初进香港正是夏初,在高物价的香港,谁能拒绝一杯新鲜感满满、又不是很贵的来自内地的柠檬茶。
柠濛濛香港旺角旗舰店开业时候,场面一度火爆,吸引众多消费者前往。
而据港媒报道,该店租约原本签订至2025年,但在今年1月前就放出铺位招租信息,最终在6月份正式闭店。柠濛濛香港旺角旗舰店至此画上句号,存活小1年。
紧接着,更多内地餐饮品牌在港门店关闭、提前退租消息传出。
始于1997年的广州老牌小吃咕噜丸子屋,2023年9月入驻香港油麻地,租下港铁站约35平米的门店。今年4月,门店提前关闭,业主重新放租。咕噜丸子屋香港店,存活时间不足一年。
深圳知名快餐品牌萝卜向南,进驻香港后同样选择旺角开店。萝卜向南选址于闹市登打士街,这家店今年2月份门店才正式开始营业,到六月就退租闭店了。存活时间仅有4个月。
柠濛濛、咕噜丸子屋、萝卜向南,一月内三宗内地餐饮在港提前退租的消息连环爆出,无疑给赴港开店潮泼上一盆冷水。
有人说,这是内地餐饮的水土不服。
彼时赴港开店热
现在要凉了?
2023年年初,越来越多的内地品牌犹如雨后春笋般在香港遍地开花,沙田更是有“走两步一家内地餐饮店,再走两步还是内地餐饮店......”的神奇景象,乃至香港沙田被称为“小深圳”。
综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至少有40家内地餐饮企业去港申请或已完成注册商标,至少10家内地餐饮企业已经正式进军香港,开店数目近20间。
餐饮老板内参不完全统计,至2024年7月,在香港开店及已经立出餐饮围挡的内地餐饮品牌已超过20家,其中既有精致餐饮,也有小吃快餐。
不仅是香港,另一个被视为“餐饮出海前站”的地点澳门,同样也被越来越多内地餐饮品牌“插旗”。这一波餐饮进军港澳、乃至出海的扩张征途仍在进行时。
不过,彼时蜂拥而至的内地品牌显然没预料到现在这个局面。
撤退背后
综合品牌官方信息及网友、顾客对品牌的评价,可以看到这批提前退租门店所属的餐饮品牌,区别于整个赴港开店潮其他品牌最明显的共性:
1)门店数量相对少,在数十家的区间;
2)品牌力相对较弱,属于省或者更小的区域内的知名品牌。
这两点归到一起,从行业视角来看,就是品牌力和组织能力相对较弱。从消费者视角来看,就是更加细节的问题,比如出餐慢,跟不上“香港速度”,再比如本地化做得不够好,不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
◎农耕记在香港门店及招牌
内地餐饮市场卷,但这并不代表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得还不错的品牌,去香港就能躺平挣钱。
香港餐饮市场,同样有它难做的地方。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中,香港政府发言人表示,食肆业务继去年大幅反弹后,在2024年第一季增幅放缓。香港餐饮品牌收益、门店量等各方面增速放缓,只是大环境下的一个结果,和背后消费者流失、成本压力增大等息息相关。
1、大批量港人北上,深圳开启“抢人”大战
一个名为“真实的香港”的公众号,原是报道一些香港政策新闻、热点趣事的账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陆陆续续做了二、三十篇关于“港人北上”“香港‘空城’”等类似的相关话题。诸如《港人北上,零售告急!市民呼吁留港消费,救救香港!》、《香港复活节假期,百万人去内地!餐饮哀鸿遍野,商场业绩上升!》等等。
比较有趣的是,“港人北上”相关文章的阅读量、话题热度还都挺高。评论区也几乎一水地往“大陆消费便宜、服务质量还好”的方向倾斜。
见微知著。
今年香港复活节长假期,出入境公布第一天(3月29日)就有近70万香港人出境;长假第二天有40万香港人出境,90%都是去内地。一时间到处都是讲广东话的香港游客,跟以前一个个香港旅行团不同,现在来的都是自由行的香港游客。
现在,香港消费者由原来的节假日去深圳“出游”,变成了今天几乎每逢周六日就要去深圳一趟。而深圳餐饮品牌也卯足了劲和香港餐饮“抢人”、“抢消费”,像极了《卖爆米花的小男孩》里提到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
前有深圳餐饮商家接受港币消费,以港币兑人民币1:1 汇率欢迎港人新老顾客回家吃饭,后有商家重拾粤语宣传吸引港人消费:
“呢啲嘢香港冇得賣(这个东西在香港买不到)”“呢啲嘢便平過香港(这个东西我比香港卖的便宜)”有的门店则更加直白“凭回乡证到店消费有福利哦”。
在港人过通关口的时候,便有内地餐饮品牌给了港人海量的优惠券。深圳各大商场中还有专门为港人准备的消费券。为了留住港人,这些餐饮品牌给出的折扣券、消费券力度大得出奇。
2、租金上涨、人力成本进一步提升,成本账难平
2023年初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后,有许多内地餐饮品牌为抢占香港核心点位的铺面“杀红了眼”,导致因疫情原因近乎“腰斩”的商铺租金快速回血。但因看准了香港的市场价值,不少内地餐饮只能选择接受高额租金。
一年多过去,香港核心点位的铺面租金依旧高居不下。据“真实的香港”报道:
靠近铜锣湾时代广场的店面,面积约220平米,一个月租金25万;
新界元朗的一家茶餐厅,面积约55平米,租金56000元港币;
同样是旺角,闹市登打士街,面积约170平米的店,月租25万港币,之前是一家开了多年的批萨店,而后,被内地一家餐厅顶下来做。
同样高昂的还有用工成本。
海底捞香港店相关负责人曾坦言,赴港开店会遇到人工与租金成本高、餐饮行业难招聘、餐饮品牌众多竞争大等挑战,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招聘,人员流动性大。
海底捞在香港某招聘网站贴出的招聘启事则显示,招聘全职服务员,月薪最高达35000港元(约32690元),每天工作时间为10小时;据蜜雪冰城此前发布的香港招聘海报,其店长/调饮师的月薪在15000~22000港币区间,兼职店员50-60港元/小时。
3、哪怕“赔钱”,也要赴港开店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有一部分赴港开店的内地品牌,不图“挣钱”。
以蜜雪冰城为例,其首店所在的银行中心广场铺租,10月的租金约为20万港元。如果产品以10港元一杯计算,每个月需要摇2万杯奶茶才交得起租金;同理,和府捞面如果以当地约50港元一碗面的售价计算,相当于一条要卖200碗面,才能把租金钱赚回来。
甬府创始人翁拥军告诉内参君:“我认为出海赚钱是个‘伪命题’。”
“从开餐厅的理念来讲,赚钱是主要目的。但我们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学习吸收一些当地的餐饮文化,为国内内卷的市场提供更有力的风味。能学到当地的一些好技术、好产品、好理念,从而来一股新鲜的血流。”
这个观点同样也适用于部分赴港开店的内地品牌,他们可能有多重考量。比如,香港是餐饮品牌走向国际化的练兵场。通过在香港市场的试水和摸索,品牌可以积累宝贵的海外市场经验以及国际知名度。或者,去香港学习到新的产品、技术、理念等等。
小结
5月6日,香港政府统计处发表最新的食肆收益及购货额临时数字。
2024年第一季的食肆总收益价值的临时估计为282亿元,同比上升2.3%。但扣除其间价格变动的影响后,2024年第一季的食肆总收益以数量计的临时估计较上年同季下跌0.7%。
2024年第一季与上季比较,经季节性调整的食肆总收益的临时估计以价值计及数量计分别下跌1.8%和2.4%。
内地的卷,终究是蔓延到了香港。原先赴港开店的难题尚未解决,优势又不断消磨……
对于内地餐饮品牌来讲,未来的赴港开店,会成为一个伪命题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中国餐饮行业影响力热文 季榜TOP20》
第一季度,正式发布
《中国餐饮行业影响力热文榜 季榜TOP20》 由餐饮老板内参发起,汇聚每个季度内在微信公众号平台阅读量最高的文章爆款,以榜单的形式进行呈现,通过最全面的数据整合和最真实的平台反馈,洞察行业热点找到市场最关注的信息趋势,为餐饮产业链从业者汇聚价值,提供热点参考。
餐饮老板内参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餐饮行业影响力热文榜 季榜TOP20》,正式发布,强势亮相,爆款来袭!
《中国餐饮行业影响力热文 季榜TOP20》
榜单分析,精彩回顾
中国餐饮行业第一季度影响力热文TOP20上榜文章中,包含行业趋势研究8篇,品牌突发事件3篇,行业品类观察9篇。
8大行业趋势解读第一季度餐饮热点:创业小白退场,专业玩家发力,餐饮闭店率与开店率双高。一方面,餐饮赛道的“低价局面”已经形成,全国多地出现,美食广场、餐饮街区“组团式覆灭”,注销吊销企业数量一直维持在高位水平。高客单价面馆品牌整体价格下调,经营遇冷;另一方面,消费更加回归理性趋势,人均千元的高端餐饮品牌,也推出“穷鬼套餐”,获得市场热烈追捧。各大餐饮品牌的儿童餐异常火爆,市场表现积极。县城餐饮备受大品牌追逐,下沉市场竞争力日益加强。
特别关注的是预制菜赛道:预制菜年夜饭礼盒热度持续走高,更是占据了春节家庭年夜饭的餐桌;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并解读《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定义及范围, 是推进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
3起品牌突发事件在第一季度登上热门:香港曾红极一时的大渣哥茶餐饮,将面临封店危机,甚至倒闭。知名蛋糕品牌“熊猫不走”暴雷!网传老板卷千万跑路失联。海底捞、珮姐等一批知名头部餐饮企业直营转加盟,顺势而为,奔赴连锁新时代,发挥品牌能力、借助加盟模式的杠杆,加速规模扩张,扩大企业势能。
7大餐饮品类在第一季度中备受关注,酸辣粉迅速爆火走向全国。天水麻辣烫走红崛起,全国各地讨论度破亿,甚至海底捞这样的头部大牌,也跟随潮流上架新品。酸奶碗成为“新顶流”!成为了全国热议的话题,引发创业潮。胡辣汤“杀”向全国,发力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失去稀缺性的青团慢慢褪去了网红属性,回归产品本质。假驴肉重现,再度冲击驴肉餐饮市场。火锅持续打破内卷,领头羊品牌聚焦裂变增长。
热点回顾
第一季度TOP20爆款文章精彩回顾,点击跳转:
- TOP1:《年底报复性关店来了!多地餐饮街出现“团灭”》
- TOP2:《抹黑武汉、歧视内地顾客!昔日港星梦碎餐饮,亏损千万!》
- TOP3:《预制菜年夜饭,在骂声中卖爆》
- TOP4:《那些曾抛弃“打工人”的面馆新贵,正在被抛弃…》
- TOP5:《这年头,连新荣记都有“穷鬼套餐”了!》
- TOP6:《又一声叹息!熊猫不走,资金断裂,老板失联……》
- TOP7:《“网红”不红,今年青团有点冷》
- TOP8:《神仙难过三四月!营收腰斩,餐饮老板直呼“惨淡”!》
- TOP9:《60元“酸奶碗”爆火,专割中产的“韭菜”?》
- TOP10:《春节回老家,县城餐饮比我想象的更“野”》
- TOP11:《日销300碗、复购超80%,“苍蝇馆子”里跑出黑马!》
- TOP12:《新规下发!你骂过的预制菜,可能不算预制菜了》
- TOP13:《儿童餐卖爆了!30岁打工人抢着吃……》
- TOP14:《干翻“网红店”!天水麻辣烫,一个小摊排队4小时》
- TOP15:《突发!海底捞开放加盟,“猎杀时刻”来临?》
- TOP16:《天水麻辣烫热度破百亿!海底捞都忍不住要蹭……》
- TOP17:《河南胡辣汤,正在攻陷北上广!》
- TOP18:《80㎡单店月流水达70万,揭密魔都三兄弟超级单店模型!》
- TOP19:《假驴肉再现,驴肉火烧陷入生死局》
- TOP20:《单日排队1800桌!看行业领头羊如何破卷打造“爆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