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园。
去香港最古老的茶餐厅兰芳园饮茶是一定要做的事。开在中环最繁华的地方历史悠久,它承载了香港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穿过最具港风的小街小巷,来自香港的独特风情。
茶餐厅作为香港独有的饮食文化,它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个世纪3、40年代。1952年就成立的兰芳园在这条小街上屹立了几十年,好多人来这里拍照打卡。店面不大,人多时都是拼桌而坐,菜单都在桌上一目了然。因为丝袜奶茶很多人慕名而来,这就是传说中在灯光下漾着丝绸般色泽的香醇奶茶。猪扒包也是特色,软嫩香脆配上脆生菜和番茄片爽口不油腻。
< class="pgc-img">>并不是兰芳园有多好吃,而它是一个时代和时代的见证者。下次记得过来饮茶。
:唐皓琛
珍珠奶茶,也叫“黑珍珠茶”或“泡沫茶”“波霸”,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台湾饮料。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27年,珍珠奶茶产业预计将增长近20亿美元,达到惊人的43亿美元。仅2018年,东南亚的珍珠奶茶订单就增长了3000%,而在亚洲以外,这种饮料的出现也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例如德国早在2012年就在麦当劳菜单上增加了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发明于上世纪80年代,是台湾人钟爱的一种经典饮料。虽然有几十种不同的配方,但其核心是茶、牛奶和“泡泡”——由木薯粉到果冻等任何东西做成的小圆球。
珍珠奶茶的起源
< class="pgc-img">>珍珠奶茶的源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1949年,台湾一位曾在酒吧工作过的调酒师开了一家茶铺,出售用调酒器制成的独特的手摇茶——一款质地醇厚、丝滑的冰茶,上面有气泡,被称为珍珠奶茶。这在当时是一个革命性的发明——不仅是当时冷饮不常见,而且在战后的台湾,休闲的食品和饮料也才开始冒头。今天,手摇是珍珠奶茶必不可少的元素,没有手摇,就没有珍珠奶茶。
< class="pgc-img">>上世纪8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茶饮料和休闲食品也随之兴起。1986年,台湾艺术家、企业家涂宗和经营的火锅店生意破产了,欠下了400万台币的债务,当时他就想要转型开一家与众不同的茶饮店。
他回忆说:“我去台南的一家菜市场时,看到了我童年时很喜欢的一种传统小吃——粉圆。我心想,为什么不在绿茶里加些粉圆呢?白粉圆浸泡在绿茶中,看起来几乎是半透明的,一颗颗白色的圆粒,很像我母亲的珍珠项链。”
珍珠绿茶由此而生。他还尝试着在奶茶中加入更大的黑木薯球,让奶茶的口感更丰富,更有嚼劲,并专门定制了可以吸食木薯球的塑料吸管。1986年10月,他的第一家茶馆“翰林茶馆”开张了。珍珠奶茶很快就成了市场上热销的商品,茶店的稳定收入也帮助他还清了债务。“翰林茶馆”目前在台湾拥有约80家分支机构,从美国、加拿大到中国大陆各地也都有分支机构。
< class="pgc-img">>但是,涂宗和不是唯一一个声称发明珍珠奶茶的人。珍珠奶茶连锁店“春水堂”的产品经理林秀慧说,是她在1988年的一次员工会议上创造了第一杯珍珠奶茶。当时为了好玩,她把自己带的木薯球倒进阿萨姆茶里喝了。结果参加这次会议的每个人都喜欢喝这样的茶。几个月内,它的销量就超过了她们所有的冰茶。对珍珠奶茶发明权的争夺,使双方从2009年开始了为期10年的诉讼。2019年,台湾法院裁定,珍珠奶茶是任何人或商店都可以制作的饮料。因此,没有必要争执是谁创造了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尽管所有权之争没有赢家,但珍珠奶茶的历史上有一个无可争议的部分——它的昵称“波霸”的起源。珍珠奶茶的代名词,“波霸”,最初指的是饮料中使用的大黑木薯球。后来台南的一个小贩,将香港影星叶子楣的外号“波霸”用来指代较大的黑木薯球,以区别于通常较小的粉圆,由此也成了珍珠奶茶的别称了。有历史学家说,台湾人对珍珠奶茶的喜爱不仅仅是口味和质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台湾的特殊情绪——社会正从旧向新的过渡,它包含了一些台湾古老的文化体验,带着一种在现代社会盛行的怀旧情绪。在重建两大传统主食——粉圆和茶——的过程中,社会因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而结合在一起。珍珠奶茶是再造传统食物的成功范例,也成为台湾人自信和身份的象征。
< class="pgc-img">>台湾人对珍珠奶茶的喜爱,从“军火珍珠奶茶”事件中也可见一斑。
2004年,为了让公众相信购买武器的花费并不那么昂贵,台“国防部”发了一份宣传单,宣称如果台湾人在未来15年内每周不喝一杯珍珠奶茶,他们就可以省下足够的钱来支付军事开支。
这次宣传适得其反,引起了岛内民众的强烈反对。珍珠奶茶连锁店“Easy Way”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你为什么不要求大家不要喝可乐呢?”
< class="pgc-img">>当地媒体将这一事件称为“军火珍珠奶茶事件”。一些学者甚至声称,它将珍珠奶茶推上了国际舞台。
实际上,另一个被认为将珍珠奶茶带入国际市场的关键人物是阿萨德·汗(Assad Khan),他拥有英国最大的本土珍珠奶茶品牌之一。
汗曾在纽约的摩根大通银行工作过7年,在那里他爱上了台湾珍珠奶茶,养成了每天下午喝一杯的习惯。他说,“2009年在纽约时,我第一次品尝到了珍珠奶茶。那是芋头奶茶,一点都不像我以前喝过的茶味道。茶饮料和木薯球的口感创造了独特的混合甜点。”虽然珍珠奶茶在海外唐人街很受欢迎,但在亚洲以外的大多数人中仍闻所未闻。汗回到伦敦后,发现找不到让他朝思暮想的饮料,于是决定自己开一家奶茶铺,并在2011年推出了第一间奶茶店“Bubbleology”(气泡学)——彩虹色的标志下,店面被打造成了一个欢快的奶茶“实验室”,所有店员都穿着白大褂、戴着塑料护目镜。凭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独具特色,他成功将这种饮料打造成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珍珠奶茶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完全可定制的特性,你可以自由选择饮料的每种成分。如今,珍珠奶茶的味道和口感都在不断进化。
< class="pgc-img">>近来,红糖珍珠奶茶又在亚洲热销,因为它使用的是天然红糖和鲜牛奶,而不是普通白糖和奶精。红糖珍珠奶茶也起自台北,再由快速扩张的专卖店,如虎糖、幸福堂等,将其传播到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和日本等地。当虎糖于2018年在香港首次开业时,要想喝上一杯红糖珍珠奶茶甚至需要等几个小时。
阿萨德·汗也正在计划推出一种新的“瘦茶”——少糖和有机豆奶,以吸引那些更重视健康的顾客。
但是不管配方有多古怪,珍珠奶茶的灵魂应该是茶。
翰林创始人涂宗和说,“我们只使用一流的斯里兰卡红茶(产自台湾)。它有独特的清香和很好的回味。”他说现在他仍然经常到岛上的山上寻找最好的茶。“这是我工作中最享受的部分。珍珠奶茶不仅是翰林的根和骄傲,也是台湾饮料行业的亮点。”
这个快节奏的都市丛林里,有一处角落正悄然绽放着东方的雅致与现代的活力,那便是“茶不离”奶茶店。这家以新中式东方茶饮为主打的品牌,不仅仅是一家普通的饮品店,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古老东方茶文化的神秘之门,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年轻人前来探索,感受那份被时间细细雕琢的韵味。
< class="pgc-img">>踏入茶不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温馨而热闹的景象。店内装饰简约而不失格调,木质的元素与温暖的灯光交织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仿佛能瞬间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墙上挂着一幅幅描绘毛笔字、古色古香的水墨画,让人在品尝茶饮的同时,也能在视觉上享受一场东方美学的盛宴。
< class="pgc-img">>正值《庆余年》第二季在IPTV平台强势登陆,茶不离奶茶店也乘着这股热潮,推出了具有国风的四枝红颜系列的特色饮品。比如“西施茉绿”“昭君月桂”“貂蝉玫香”“贵妃山茶”等等具有国风特色的饮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新品上市,茶不离门前总是排起长龙,顾客们或低头刷着手机讨论剧情,或与新结识的朋友分享对剧中人物的喜爱,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兴奋。店内播放着《庆余年》的经典配乐,与周围热闹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现代版“茶馆图”。
< class="pgc-img">>在茶不离,每一杯茶饮都承载着故事,每一次品尝都是一次文化的体验。这里不仅是味蕾的旅行,更是心灵的归宿。年轻人在这里不仅感知到了东方原叶茶的独特魅力,更通过这种方式,让古老的茶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 class="pgc-img">>“茶不离手,香伴东方”,成为了时下年轻人口中的一句流行语。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茶不离奶茶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人们在忙碌之余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确幸,也让东方茶饮文化以更加时尚、亲民的姿态,融入到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