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过后这段时间,我们原本以为原料会有一定的降幅,毕竟往年我们的蛋黄价格都会因此有一定的下调。但今年的行情,大家都大呼看不懂,就目前的状态,蛋黄的价格不仅不会降,甚至有可能还会上涨。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第四季度的备货,要提前做好计划,甚至,我们建议大家把采购计划做到明年3月,以此来平衡这段时间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
< class="pgc-img">>中秋过后原料再上涨,涨幅10%-25%不等
这段时间,我们又陆续接到了各个原料供应商的调价通知,调价涵盖了鲜鸭蛋、包装耗材、泥粉、食用盐以及其他辅助物料,涨幅在10%-25%,目前价格同比上涨20%以上。涨价不是节后才有,是今年陆续都存在,不过节后这波的上涨有点高,幅度也更大。
涨价已成定局,尤其是拉闸限电以及电价市场化之后,至于这波涨价会维持多久,是否还会继续上涨,这些都说不好。但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我们的备货计划是正按照到明年3-4月的用量进行物料采购。希望接下来的行情可以更加稳定一些,对于我们这些重本利薄的农副产品而言,每一分钱涨跌都异常重要。
< class="pgc-img">>第四季度的蛋黄价格将维持在中秋水平
现阶段各方面的成本上升,并不是中秋那种简单的供需关系突出的问题,而是市场原料普遍上涨导致的总体成本上升与市场价格期望之间的矛盾问题。前者只是一个短期的价格波动,而后者则需要大家长期面对,就像疫情一样,已经一年多了,大家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由于原料的大幅上涨,回味源咸蛋黄的价格将维持在中秋的水平,而且这个并不排除后期还会继续上调的可能性。小幅的提升大家会理解,但长期的涨价,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情绪,大家会因为涨价而捂紧钱袋子降低购买,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情。不过,既然结果已经这样,希望大家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我们一起面对,一定要打赢这场看不见的战争。
< class="pgc-img">>计划好第四季度甚至到明年3月的蛋黄用量
为了更好地应对原料上涨带来的长期性影响,我们需要做好长期的销售需求计划,通过合理的周期性计划把成本尽可能降低。我们的建议是大家规划好各个节点的需求,如双十一、双十二、年货节等,提前订货,通过集中并提前订货的优势来压低总体成本,这样也有助于我们集中备货降成本,大家合作共赢。
此外,原料上涨还带来一个问题:大家因为原料价格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压缩了产能,并且多采取排单生产的方式进行大货的生产。因此,大家要注意有可能会出现的临时找不到大货的问题,要提前安排采购计划,以免耽误生产。
< class="pgc-img">>今年以来,大家都过得不容易,而且现在看来这种状态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坚持就是胜利,回味源也会和大家站在一起共同面对。成本提升,我们就想办法降本增效,市场热情降低,那我们就努力提升服务和产品品质。困难总会过去,雨后总会天晴,大家共克时艰。起沙出油好蛋黄,用回味源!
璟璟
事先不打招呼,到了食堂直接进厨房,对用餐环境、厨房卫生、原料备货、加工制作、成品留样等情况进行检查后,还必须自费吃一次。这就是广东省中山市创新的食品安全监督“陪餐制度”。通过突击检查、不打招呼直接上门、与就餐人员“同吃一锅饭”等方式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治理力度,保障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今年内,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将对全市2750家50人以上集体用餐单位完成全面摸底排查,切实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隐患。(经济参考报)
“不打招呼去吃饭”,这一陪餐检查制度,实则是两项由来已久“实践经验”的组合与创新。首先,就是吸收了“三不三直”的做法,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下基层、直达现场、直击问题;还有就是,参照了某些学校所实施的“校长陪餐”“教师陪餐”的办法……将两者有机组合,中山市的的食品安全监督“陪餐制度”,超越了常规了监管模式,有望提升监管效能。
集体用餐单位,因其加工量大、生产流程长、服务人群广,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往往就是大事。这意味着,必须将此类场所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涉及“一老一小”的养老院和学校等,更该特别关照。当然,就食品安全执法而言,“突击抽查”是常用手段。与之不同的是,陪餐检查制度,多了一个执法人员“亲身体验”的环节。很多时候,直觉反馈、真情实感,可以看成是对量化指标、理化检测结果的有益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在陪餐检查中,当地监管部门发现,一些养老机构、学校、建筑工地的用餐问题比较突出,存在饭菜口感不佳、分量不足甚至“吃不饱”的情况。很显然,所谓“口感不佳”之类的判断,显然只有在亲口尝过之后才有发言权,而这也是“陪餐”的意义所在。
以往,我们的食品安全检查,多集中在“食材是否新鲜”“采购凭证是否齐全”“用餐环境是否卫生”等基础方面,诸如口感、分量是甚少考核的。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集体供餐,需要更高要求的监管标准、更灵活创新的监管方式,而陪餐式检查制度,无疑值得一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注中国养猪网,微信ID:yangzhu_wang
对于2015年的饲料原料市场来说,“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也暴露的淋漓尽致。那么,问题来了,今年新常态的原料市场有哪些表现呢?
玉米高点已过 进口粮替代或成新常态
2014年的玉米价格暴涨,我想大家定会记忆犹新。而导致如此火爆行情的主要原因就是临储收购大量玉米,导致供应紧张,价格大幅走高。今年呢?临储收购玉米总量为8279万吨,远远高于去年的6919万吨,尽管受此影响玉米价格出现了一波上涨行情,显然并没有出现去年那样的暴涨行情。主要原因是为了稳定价格国家提前施行临储拍卖,同时还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下游养殖业低迷程度,玉米饲用消费也是大大打了折扣。当然,今年影响玉米市场运行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进口粮食对其替代影响。
目前进口高粱、大麦较国产玉米500-800元/吨不等的价差优势,且不存在配额限制,因此使得廉价的高粱和大麦进口量激增,从其进口数据可以看出,继3月高粱大麦创下单月进口量记录之后,4月再度双双打破记录。从农博饲料小编了解到的饲料企业情况来看,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用高粱完全替代玉米。其实相比之下,进口玉米的性价比要高于进口高粱,但是能拿到玉米进口配额的企业较少,为了连续生产和降低成本,不得不进口高粱。可见,进口粮食的替代效应已成为玉米市场运行新常态。
宽松供应+低迷消费=豆粕价格下跌 或成“新常态”
国内豆粕价格可谓是一跌再跌,目前已经跌破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导致市场如此低迷的主要原因就是:消费低迷和供应宽松。
由于4月巴西大豆装运量显著增加,预计6月到港量将继续提高至750万吨以上。算下来,第二季度大豆到港将接近2000万吨。伴随着市场大豆供应逐渐充足,油厂开机率及大豆压榨将逐渐回升,预计5月大豆压榨量为690万吨,比4月的560万吨增长23.2%。整个2季度大豆压榨量将超过190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732万吨增长9.8%;折算成豆粕产量约为1500万吨。而如此庞大的豆粕供应量又需要多大的需求市场呢?再看豆粕的直接需求市场,生猪养殖业。很明显,现阶段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均处于历史低位,尽管猪价一直再涨,但存量量却在下滑,豆粕的饲用消费短期难有明显恢复。综合来看,宽松供应+低迷消费=豆粕价格下跌,这个公式将成为豆粕市场运行趋势新常态。
棉菜粕的政策导向成为市场新常态
棉菜粕的上游产品棉花、菜籽均受到国家临储政策的影响。由于棉花受目标补贴价政策及其细则出台较晚影响,农民收益减少,2014年棉花产量下降10%以上,而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仍有较大下降,预计棉粕产量下降幅度将会更大。而国产菜籽的收储、压榨都不具备大幅增加的可能,2015年进口菜粕将持续增加,届时会冲击国内菜粕价格。
低库存备货成为饲料企业采购原料的新常态
“随用随买为主”“逢低少量补库”“观望为主”……这些采购建议几乎主导了今年饲料企业采购饲料原料的主要观点。由于养殖业对饲料需求低迷,饲料厂产销均大幅下滑。一个饲料企业的采购朋友说猪价涨了但产能还没上去,吃饲料的猪还是很少,企业现在的饲料销售情况依旧不景气,备原料的话也不敢多备。还有一点,企业采购原料讲究的原则是“买涨不买跌”,现在这原料价格这么便宜,谁还敢多备货?
现阶段的饲料行业进入转型调整期,导火索就是这下游生猪市场。对于饲料原料来说,供需双方是主导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供应充足、需求不给力直接导致了价格的走低。眼看2015即将过半,下半年饲料原料市场还会出现哪些“新常态”?主要还是看国内生猪产能的恢复情况了。
小猪每日秀,精彩不打折。
1、回复省名,如“广东”查今日猪价。
2、回复猪病名称,如“圆环病毒”,查猪病防治。
3、点击“阅读原文”,更多行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