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名优秀的餐厅服务员,应该非常了解一些常见菜品的味道类型,如此才能更好地给顾客推荐餐厅的菜品。
1.味型分类
按传统的方法,味型分为单一味型(也称基本调味)、复合味型两种。
< class="pgc-img">>(1)单一味型。单一味也称基本味,是指只用一种味道的调味物质调制出的滋味。这种口味独立存在,不需要复制。单一味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认识有所不同。目前流行的说法为酸味、甜味、苦味、辣味、咸味、鲜味六种。严格地说,单一味只能出现在调味品的分类上,只有一种味道的菜肴是不存在的。辣、麻是食物在口腔内引起的特殊感觉,香虽属气味,但习惯上称味。所以从烹饪角度看,咸、甜、酸、苦、鲜、辣、麻、香等味,就构成了菜肴 基本的滋味。
(2)复合味型。复合味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味型组合搭配而成。各种味型的命名,有的以滋味命名,有的以主要呈味物质命名。如,以咸味为基础味可调制出酱香、豉香、椒盐等味型;以甜味为基础味可调制出挂霜、蜜汁、拔丝、酸甜、咸甜、甜辣等味型;以酸味为基础味可调制出甜酸、果酸、醋酸等味型;以辣味为基础味可调制出麻辣、酸辣、糊辣、香辣等味型;以苦味为基础味可调制出陈皮、茶苦、苦杏等味型。
2.调味作用
(1)除异矫味。许多原料如动物内脏、牛羊肉、狗肉以及多数水产品,往往带有较浓的臭、躁、腥、异、擅等不良气味,不宜直接食用,经过合理调味后,通过味的相互抵消作用,可使上述不良气味减弱以至除去,达到烹调的要求。把味较浓与较淡或荤菜与素菜加以调和,也可起到协调滋味的作用。如肉类与蔬菜共烹就是一种协调滋味的调和方法。不仅使其味互相渗透,还能起到解腻增鲜除异味的作用。一些异味重的原料如羊肉及油腻重的猪肉等,可以通过葱、姜、醋、糖、料酒、胡椒粉来协调和减少原味。
(2)减轻烈味。大蒜、辣椒、芹菜、萝卜、茴香等具有较强特殊气味的原料,往往不易被食客接受。辣椒、萝卜切成块后用开水悼一下,就可以减轻烈味。而通过调味,在以上这些原料中加进些许白糖,也可冲淡或减缓其烈味的刺激。
(3)增加滋味。许多原料甚至某些高档原料本身味道很淡或无良好滋味,如白菜、豆腐、粉丝、粉皮、海参、鱼肚、鱼翅等,但调味后,或与鲜猪肉、鸡、蘑菇等具有鲜味的原料共烹,可使淡而无味的原料增加滋味,变得鲜美可口。
(4)确定品味。调味后,可以赋予菜肴特定的味型,如鱼香味型、麻辣味型等。每种菜肴具有的味道,是通过调味决定的。中国烹饪原料仅1000余种,然而菜肴有上万种,这说明调味是使菜肴味道多样化的重要手段.比如,同一种鱼,根据调味不同,可制出醋馏鱼、糖醋鱼、烧馏鱼、麻辣鱼等。
(5)增加色香。菜肴的色彩可以通过调味来达到。调味过程中,可借助有色调味料及在加热过程中调料与其他物质发生的调色反应增加菜肴的色泽。例如,糖可以和动物原料中的氨基酸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反应使菜肴着色,红烧类菜肴中的糖可使菜肴光泽明亮;牛奶、精盐可使鱼片洁白;腐乳汁、番茄酱可使菜肴呈玫瑰红色;面酱、酱油可使菜肴呈酱红色。白芡汁、糖醋汁等,可使菜肴有滋有味,有色生辉。金钩烧豆腐、雪花鸡淖、冰糖肘子、鱼香虾仁、红扒鱼翅等菜肴的色彩,就是在调味品的辅助或作用下形成的。借助调味料的赋色作用,可以使菜肴产生诱人而美观的效果。另外,当添加适当的调味品后,菜肴中的香气成分得以突出,能产生诱人的气味。
(6)增加品种。调味可以决定菜肴的品种。如以肉片而言,可以调成“麻辣肉片”,也可以调成“鱼香肉片”,这就是由于调味品不同所致。以鸡片为例,佐以麻辣的复合味,就是“麻辣鸡片”;佐以怪味,就是“怪味鸡片”;佐以椒麻味,就是“椒麻鸡片”。再以排骨为例,佐以糖醋的复合味,就是“糖醋排骨”:佐以五香味,就是“五香排骨”;佐以鱼香味,就是“鱼香排骨”。菜肴的名称因调味的变化而变化,使同一原料有不同的风味,增加了菜肴的花色品种。
(7)增添营养。调味品中含有种类不一的营养素,放入食品中,可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酱油及酱的营养素种类和含量与其原料有很大关系,以大豆为原料制作的酱油和酱,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可达3%"10%;以小麦为原料的甜面酱蛋白质的含量只有2%;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芝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原料,则蛋白质的含量可达到加%以上。醋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含有丰富的钙和铁。糖也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白糖属于精制糖,主要的营养素为碳水化合物,以蔗糖为主,占99%;红糖中的无机盐、钙、铁的含量明显高于白糖。
(8)体现风味。调味可以体现菜系与风味的不同与区别。如鲁菜味重清鲜;粤菜重清淡香鲜;苏菜味浓带甜,本味醇厚;浙菜新鲜清香;徽菜讲究突出本味,酥烂香鲜;闽菜味重甜酸,多用红糟;湘菜味重酸辣;麻辣味厚,鱼香味醇,则是川菜的风格特色。
龙坡何志明
餐饮特性一二三四
何志明
餐饮在饭店的龙头地位,是个不争的事实。它的建筑面积、经营场所、资产投入、人员配置都是数一数二的。因此,花大力气,把它搞活抓好,以图相应的回报,就十分必要。我虽对餐饮工作仅有数月的直接接触,但长期在旅游饭店工作也经常耳闻故也有所体会,故不揣卑陋,发表浅见,以期引玉。
一、目标方向、联系带动、变化灵活的兼容
作为酒店业龙头的餐饮,他具有目标方向、联系带动、变化灵活兼容的特性。
餐饮的市场指向、服务对象、价格定位都有一个目标方向问题,如果不能有的放矢、有失偏颇都可能给其带来不良的经济后果。国际金融状况、国内经济发展、本市行业运转,大到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调整,以及自然灾害疫情,小到市民的个人收入、消费承受能力、地方饮食习俗,都对餐饮业的目标方向有意无意地起着引导作用。根据我国的国情,是否可分为计划导向、市场导向两种。如国家宏观调控、反腐倡廉、就使得“吃支票”“吃公款”的大为减少。这些也或多或少地对餐饮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酒店业的大量兴起,使竞争更趋激烈,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对餐饮起着更为有力的导向作用,它迫使我们不得不顺应市场走向,调整龙头,拨正目标方向。
餐饮同时又有着联系带动性很强的特点。实践证明,餐饮一动一切皆动,餐饮一活满盘皆活。餐饮的活力能联系带动酒店客房、娱乐、商场经营的生机,餐饮的“人气”能带来各部门经营的“热气”,带动酒店的整体发展,以至归终为酒店带来“财气”,这也是业内人士的共识。重庆宾馆制订的“促餐饮带客房……”的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是一个验证。为此,我们要千方百计把餐饮搞好,很好地发挥它的联系带动作用,形成良性的联动效应,从而实现饭店的整体效益。
变化灵活是餐饮的又一特性。首先,是因为餐饮的产品多是客人到店后,根据客人的需求才生产的。而且客人来自不同国域、不同地区,且不同禀赋、不同喜恶、不同经济状况,而产生不同饮食要求。客人的口味迥异,导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使餐饮的产品是非固定的、多变的、灵活性强的。餐饮每天接待客人的数量和消费标准不固定,决定餐饮最高的日收入是一个变量,因餐饮的收入可变性大。如果我们在餐饮上把文章做足,运作得当,其潜力不可限量,可以创造其超常的效益。在变化的,灵活的餐饮市场在顾客观念的指导下,我们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和变化的价格策略,还要不断在菜品上革旧创新,适应变化的季节、变化了的时代、变化了的消费群体的需要。
二、菜肴生产、出品销售、客人消费的同时
餐饮的产品是酒店中唯一生产的实物,是直接入口的食品,通过销售和服务,客人就地消费。与客房相反,它的产品基本上是客人到后才生产的,具有生产、销售、消费的同时性,不能事先生产,造成积压、变质、丢弃的浪费。因此,它的销售应为以销定产。往往是这样,客人来了,根据其需要再安排生产制作。生产、销售、消费三个环节的整个过程短促,几乎是同时进行。从客人进餐厅点菜、下单烹饪、传菜上桌、客人消费、结帐买单一系列活动,仅需一两个小时。由于餐饮生产周期短、时间紧、环节多、服务标准多,就要求各项工程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又要协调配合,环环相扣,不要出任何环节的差错。这里有一些难点要注意把握。一是销售量难于准确估计。少数情况下客人是预订,大多数时候是客人来了才有生意,消费的人数、品种、标准很难预料和充分准备。由此,也产生餐饮产品生产的原料难以准确地准备和贮存,容易造成短缺、不足、积压、消费等问题。三是菜品的成本难于准确估计。难以一个菜一个菜,一件原料一件原料地精确计量。这就要靠厨房人员,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管理者制订出比较科学的量化标准。四是由于客人的量的不确定性,又造成劳动力安排上的困难。有预订的时候稍为好些,也往往有这种情况,这天有大型、中型的宴会,常常又来了许多散客,容易造成忙乱。能否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就显示出管理者的水平。
三、外部采购、后台制作、前台服务的互为
任何一个产品都是要靠质量去赢得消费者,去争取市场的(当然,不排除还有价格等因素)。餐饮的产品要具有较高的质量,也要方方面面的衔接配合。至少,在原料的外部采购、菜品的后台制作、前台的服务接待三个环节就必须紧密结合。
要出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把好外部材料的进料关。可以说,没有合格的、特定的原辅材料,是很难生产出质优的产品。我们祖先就很重视原料的选择,如古代医家就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作柴烧”“云贵川陕道地药材”之说。可见其为保证药用质量,对原料选择何其重视。既有季节的选择,又有产地的选择。几千年的中国烹饪文化的辉煌与其独特烹饪技术、用料广泛、追求珍稀、精心选料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当今许多名菜之所以能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境地,首先取决于对原料的选择。好的原料是制作好菜的选择。好的原料是制作好菜的物质基础。因此把好餐饮材料的进货关,既要考虑原料品种、原料产地,还要讲究原料上市季节、原料部位等。就是原料的保管中也颇有讲究,品种繁多、性质不一,有的怕高温,有的怕低温,有的怕潮湿,有的怕风干。据此就可分别采取冷藏法、加热法、通风法、防潮法等不同的保管方法,才能保证原料不变质不变味,为菜肴质量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餐饮部的工作主要分为后台厨房的制作和前台餐厅的服务两个主要部分。后台厨房的生产、制作是前台餐厅的接待服务的先决条件、物质基础、必要保证,是实物,是硬件;而前台餐厅的接待服务是后台厨房生产制作的延伸、的完善的必要手段,是服务,是软件。作为一个就餐的客人,谁都希望在享受到高质量的美味佳肴的同时,也享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如仅有精美的菜品,而没有优质的服务,再热情周到,而没有好的产品也是不行的。综上所述,外部采购、后台制作、前台服务是互为的,是餐饮工作必备的,也必须做好的三个环节。
四、餐厅形象、员工素质、菜品特色的统一
影响餐饮经营的因素可能列出诸多,但吾以为,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餐厅形象、员工素质、菜品特色。在经营实践中,努力塑造高格调的餐厅、培养高素质的员工、创出富有特色的菜品,达到树立整个餐饮以及饭店良好的整体形象应该是餐饮经营管理的目标。
餐饮形象是视、听、嗅多方面形象的结合,其中视觉形象是最受人注目的。如,外部设计注意格调和氛围,内部装饰美观大方,环境布置富有情调,光线色彩明快协调。除背景音乐外,有的还有中西乐器演奏,或时装表演、歌舞表演等。如重庆宾馆过去的音乐伴餐、歌舞伴餐,1991年,中国旅游报曾作过报道。一个餐厅最基本也应达到空气清新、温度宜人、光线柔和、陈设整洁。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是吸引客人的基本要素,是餐饮经营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根据餐厅不同的性质(中餐或西餐,川菜或粤菜或酒吧等)在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文化氛围上下功夫。
在餐饮经营中,员工的素质十分关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宾客审美心理的角度看,服务员服装漂亮得体、干净整洁、五官端正、身体匀称、热情礼貌,就能给客人愉悦感,给客人一个良好的心境。这些仅是仪表仪容、礼节礼貌的基本要求,还更重要的是员工的接待艺术、服务艺术。如服务语言、应接技巧、操作技能等就最能体现和反映经营管理者的水平。在提高员工素质上,一是要加强培训,二是要加强督导。
消费者到餐厅用餐,最终还是落脚到菜品的特色上。这才是客人最终的目的。仅有良好的就餐环境、优质的规范服务是不够的。我们要在菜品的特色上狠下功夫,制作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让客人大快朵颐,一饱口福。这就要求我们在确保菜品质量的基础上创品牌、创特色、在传统特色、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据介绍无锡景山楼饭店的江南二泉宴就是典型的文化主题宴,既有文化背景又有特色菜点。该店还有22元钱就能品尝50种小吃的风味小吃,就很能体现地方特色。
餐饮的特性还有一些,还能列出五六七八,但纵观许多行家著述以及个人体会,其中主要的如上述,它们互相渗透、贯通、交融、影响,在餐饮中发挥着“双刃”的作用。
饮业属於服务业,其所提供的产品,大部分是无形而随即消逝的,与其他产业有明显差
异之处。
1.生产与消费须同时出现与进行
餐厅所提供的服务,始於客人进入餐厅后,点菜,到厨房依其所点的菜肴制成成品,这之间是无法事先做好和预料得到的,可说与一般零售店的商品展示销售有所不同,同时也别於制造业的商品---可依尺寸大量生产。所以餐饮业较不容易做好销售量的预估以达到控制生产量的结果,因为两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2.无法事先预知
一般顾客在餐厅所接受的服务品质,很难在消费之前获知或察觉,不像购买其他商品,如洗衣机,沙发椅等日常用品,可事先检视打量清楚,符合品质要求标准后再行购买。所以餐饮服务业更需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口碑,使顾客在消费前能了解餐厅所提供的服务品质,产生正确的期望,减少对餐厅的抱怨.
< class="pgc-img">>3.异质性
由於餐饮服务业是与客人高密度接触的行业。同样的服务员在不同时间与场合所提供给客人的服务,可能不尽相同,更何况不同的服务员所表现出来的服务品质可能也不一样。再者,不同顾客所需求的与期待的服务也因个人特质而会有所不同,因此,如何克服此特性,达到餐厅服务标准化与一致性,是餐饮服务业古往今来的挑战。
4.起伏不定的需求
由於餐厅的生意比较被动,须等客人们才算,不管是外卖,外送或在餐厅里面用餐。对於客人的数量,以及所消费的餐食,一般很难预估,所牵涉的因素也很广,如客人对食物的喜好及交通,天候,情绪等的影响。在某些地方的餐饮业,淡旺季很明显,较容易处理,在人力支援方面可事先安排,使管理上减少很多的困扰.但在菜肴的准备与生产上,一样是不容易。
< class="pgc-img">>5.产品无法储存
餐厅有形的产品,如菜肴,点心,经过短时间储放就会变质,如果没有消费掉,可能就要丢弃,因而会增加食物成本;其次为要保有食物新鲜度,餐食不能太早准备的.所以餐厅成品是很难事先储备的。餐厅的座位数,也可视为商品的一部分,每天都是固定的量,如果当天没有用完,不可能隔天就会坐满,或因此增多数量,一切都将归零从头算起,所以如何达到最高的使用率与最大的销售额,乃是经营者最主要的行销策略。
6.上班时间特殊
餐饮业为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营业时间通常较长而且特殊,如采中间空班制,亦即「两头班」,假日无休等,为求公平及应付不同时段的客人,员工必须接受轮班与轮休的安排,工作与休假时间很难固定。目前主管人员的工作时间平均在12小时以上,可说相当长,如果对这行业没有相当喜爱与投入,一般人实在无法胜任与适应。
< class="pgc-img">>7.劳力密集
餐饮业是讲求服务的地方,而服务须由人来担纲提供以示谨慎,很难由机器来取代,尤其讲求细腻精致服务的高级餐厅更是如此,故餐饮服务业对於基层的工作人员需求量很高。为要使整个餐饮作业程序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服务人员密密无隙地提供服务非常重要,一旦人手出现不足现象,服务水准立刻就会降低。
8.对无形产品难标准化
餐饮业所提供的服务,大部分很难有一套准确的衡量标准,不像制造业可以大量而标准化生产,最主要它是以人为主的服务业,服务人员外在表现与内在个性都会影响顾客对服务品质的认定,再者,只要服务人员合了顾客的口味,让顾客顺心对眼,则顾客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就会感到满意,否则不论有多好的服务热忱及亲切态度,一旦让顾客产生不愉快的经验,就很难得到顾客正面的肯定。因此员工教育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服务品质的一致性与持续性。
< class="pgc-img">>9.包罗万象
消费者意识抬头,而且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源,餐饮业相对地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以满足顾客不断改变的需求与期望.例如外卖,外烩,窗口服务,外送服务,提供电脑网络,商务与休闲设备的服务等,充分延伸餐饮服务业的范围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