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成都这样一座城市
有美景、有美女、还有美食
感觉幸福得要起飞了!
帮你们考察了9家200元以内的高水准自助餐厅,
从烤肉到牛排,从河鲜到海鲜,
从川菜到粤菜,有满足到你了吧!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NO:8
NO:9
对了,去之前记得清空肚子,这可是对自助餐起码的尊重!
图:@成都美食
欢迎加入小微的大家庭~
暗号:小微我爱你
欢迎关注微成都 / 微信 / 微博
在成都,爱成都;无距离,有力量。
版权说明:转载微成都微信务请注明出处
那时候迟亚波刚大学毕业,很顺利地进入体制内,成为一名办公室文员。
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端茶倒水,发发报纸,发发呆。九十年代初,这样的工作在齐齐哈尔很不错了,如果不去从哲学意义上观照人生的话。
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在办公室待了几年之后,迟亚波觉得生活不应该是这样,或者说不能让生命停滞于二十五岁,以后每一天都是在重复自己。于是,她鼓起勇气辞职,无论未来什么样子,至少不后悔。
揣着简历到人才市场,找的第一份工作是齐齐哈尔德顺楼的领班。德顺楼有六层营业面积,主营中餐,一年后,迟亚波升任德顺楼的经理。
十年前,迟亚波来到鲅鱼圈,成为鲅鱼圈一家自助餐厅的经理。
算来,迟亚波在餐饮行业已经打拼了二十五年。
2
来到海滨城市,总要吃一点海鲜才算完整。于是海鲜自助餐厅应运而生,旅游城市的巨大吸力让自助餐门庭若市。迟亚波每天看着窗外绵延的排队车辆,很自豪。
“虽然这个行业很辛苦,但是很喜欢。尤其是客人越多,自己的存在价值越高。”迟亚波说。
餐厅就像一个江湖道场,里面充满了各种故事。
迟亚波就像电影院的放映员,每天看着银幕上不同的人生在流淌。
有的人进来的时候,衣冠楚楚,酒过三巡就袒胸露背,什么事儿都可以放在酒桌上讲,或手舞足蹈,放浪形骸,卸下面具,回归本我,这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地方。
也有的人进来,全程端着,彼此机锋,酒是交流感情,桌子是拍板决定,酒桌就是谈事情的地方。我请你喝酒吃高档海鲜,你帮我办事,各取所需,来,干杯。
40年后师生再相聚。老师头发斑白,学生们也步入中年,工作在不同岗位。一起为老师祝福,同学们都眼泪含着泪花。
一家六口人陪着重病的老父亲来吃海鲜。老人怕孩子花钱,家人告诉服务人员说老人是免费的。
也有进来的时候谈笑风生,吃着吃着拳脚相加的。
吃饭即中国,迟亚波每天都能看到一个社交场,人物走马灯似的变换,她不动声色,阅尽人间春色。
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那种想体验海鲜并最大程度认为吃”够本“的人。
吃自助餐,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君王,手操生杀大权,完全不受制衡。
记者问:您见过有那种来到这里,却只简单点了一点餐的人吗?自己付了钱,却很节制。
迟亚波说:几乎没有,如果他们不吃海鲜,会要求打折或者半价。
前些年,有些人连吃带拿,顺走了不少东西,把东西偷摸放在包里,吃相简直不能太难看。
还有人吃海鲜过量,肚子不舒服之后打电话找回来,撒泼打闹。
还有人进店问服务员:虾爬子多少钱一斤,螃蟹多少钱一斤,什么最贵。
还碰见一个人,体重足有二百斤,每次来总点蟹子,真能吃,一吃吃十五六个,就那种三两半一只的蟹子,吃完摆一圈,能摆成一个金字塔,拍照发朋友圈。
“吃自助,有能吃的,有不能吃的,我们取一个平均值,我们成本控制的好。说实话我不是心疼蟹子,我是心疼他的胃啊。”
3
餐厅每天都很喧闹,迟亚波把家安在了很远的地方,左近还都是一片田野。
做餐饮行业很辛苦,没有节假日,迟亚波每天到家都要晚上十点多,数十年如一日。
对于海鲜,迟亚波完全没有想吃的欲望,但是看到别人狼吞虎咽,她也很开心。
迟亚波很少出去吃饭,出去吃饭也对食物从不挑剔,更很少喊服务员,能自己做的,就不去麻烦别人。
“人生有时候也像自助餐,想吃什么,自己去拿,不要靠别人。”
【END】
-更多阅读在文章底部-
点击下图翻阅“美丽真谛”
本栏目由金莉都SPA会所独家赞助
金莉都SPA会所
鲅鱼圈平安大街中段光大银行南60米
0417-6274456 1880417862
日,北美崔哥的一则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在一家自助餐厅中目睹了顾客留下大量剩余食物的严重浪费现象。这一情景令人痛心,也再次将“节约粮食”这一话题推到了公众视野的前沿。
“光盘行动”自开展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对于节约粮食的意识。然而,现实中食物浪费的问题仍然严峻。据统计,每年全国食物浪费的数量触目惊心。这些被浪费的食物,不仅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对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在自助餐厅中,顾客往往因为“花了钱就可以随意拿取”的心态,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需求,导致大量食物剩余。这种行为背后,反映出的是部分人节约意识的淡薄。
其实,食品浪费现象不仅仅在自助餐里发生,中国人的习惯在很多地方都造成了食物浪费,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虽然这些年有所改善,但是,行成所有人的公识并自觉遵循还是任重道远。
< class="pgc-img">>中餐厅里,由于点菜数量往往由顾客主观决定,且为了显示热情好客或担心菜品不够丰富,常常会点过多的菜肴,导致最后有不少剩余。尤其是在多人聚餐的场合,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西餐厅中,一些套餐搭配可能不符合顾客的实际需求和口味,从而造成部分食物被遗弃。另外,西餐中的一些配菜和装饰性食物,有时也会被浪费。
火锅店中,食材的点选容易出现过量,比如肉片、蔬菜、丸子等,顾客可能因为高估自己的食量或者对菜品的新鲜度失去兴趣而剩余食物。
快餐店里,虽然点餐相对较为灵活,但仍存在购买后未吃完就丢弃的现象,例如一些套餐中的饮料、薯条等。
< class="pgc-img">>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体现。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勤汗水,从播种到收获,历经无数道工序。当我们随意浪费食物时,就是对这份劳动的亵渎。
我们应当认识到,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是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大量食物浪费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压力。节约粮食,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地、水等资源的需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要真正实现“光盘行动”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餐饮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菜品供应、提供合理的点餐建议等方式,引导顾客理性消费;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严重浪费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
< class="pgc-img">>有人提议对在餐厅里剩余食品达到一定数量的实行处罚,也有餐厅贴有这样的提醒,但是很难落实,仅仅是提醒而已。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培养人们内心深处对粮食的敬畏和珍惜。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每一餐开始,珍惜每一粒粮食。用实际行动践行“光盘行动”,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风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节约、环保、文明的社会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