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餐厅倒闭的9种死法丨珍惜生命,远离死亡……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做为餐饮老板也一样,成功的餐饮似乎都能找到一些共同的特

<>

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做为餐饮老板也一样,成功的餐饮似乎都能找到一些共同的特质,而倒下、死掉、关门的餐饮原因却是各有不同。

但仔细分析,却也能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

1

过劳死

勤奋务实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德在中国大多数餐饮老板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每天起早贪黑,店内外大小事物都是亲历亲为,不给员工授权、业务不让员工拓展,自己也不敢离开公司。

更有甚者,每天晚上睡觉做梦都是怎么把生意经营好,这种精神着实让人佩服。

在餐厅的起步阶段,尤其是内地的三、四级城市以“夫妻档”居多,这种做法初期会很有效。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什么事情都是老板包办了,能力差的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能力强的员工觉得没有发挥的平台不愿意待,更谈不上对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团队的打造了。

几年下来,钱挣了一点,但餐厅的经营能力没有得到多少提升。

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勤奋的优势会显得越来越薄弱,更多时候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竞争,否则最后的结果是餐饮老板自己累个半死,比以前也更加努力,但很多事情都不能落地,干着急,往往最后自己都做不下去了。

< class="pgc-img">

2

“放羊”死

每个餐饮老板都想挣钱,都想轻松快乐的挣钱,所以看到餐厅正常运转后,很多餐饮老板都当起了“甩手掌柜”。

可是甩手掌柜不是什么老板都能当的,如果真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当老板到了一定境界。比方说,海底捞的董事长张勇,就将国内的事务分给杨晓丽总经理,自己常年在国外。

但事实是很多老板是“甩手”了,最后餐厅的生意却做没了,掌柜也自然当不成了。

当“甩手掌柜”的前提是老板掌握了大方向,有一个战斗力的团队、有职业经理人,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有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否则就成了“放羊式”管理。

老板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公司、员工的真实状况,生意不好只知道听员工埋怨市场不好、产品不好、价格过高,而不能发现真正的原因,及时进行调整。

< class="pgc-img">

3

安乐死

当很多三、四级餐饮市场还处在初级竞争阶段时,很多餐饮老板开个小店,凭着自己的勤奋和一些特色能经营的有声有色,再培养个厉害的前厅经理,日子过的很舒坦,于是小富即安,原地踏步,没有危机意识,没有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超越竞争对手,从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等到强大的竞争对手进入的时候,市场竞争已经开始白热化,那时为时已晚,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市场机会。

4

团购死

团购是提升流水的一把利器,哪个餐饮企业都离不开。但同时团购也是兴奋剂,它只能起到一时的拉升流水作用,长期服用会产生副作用,对身体的原有机能造成极大损伤。

在现在激烈的餐饮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做团购是等死”,但更重要的是“光做团购是找死”,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发现自己得了“团购依赖症”:

不搞团购没单接,搞团购没利润,而且餐饮越来越多的“被团购”,

市场竞争激励,为短期流水上涨,餐饮被逼不停地团购,而且力度一次比一次大,次数越来越频繁,最终的结果是流水看似增加了,落在口袋里的钱却变少了。

5

被套死

如今,“小而美”成为趋势,商超餐饮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很多商超在招商的时候,花言巧语,各种优惠开店政策扑面而来,从房租等各方面让利给餐饮企业,餐饮企业感觉像捡了个大便宜。

但是,商超的客流不是开业就爆满的,需要有一段“养”的时间,可能一年也可能两年后,才有稳定的客流。

而商超与餐饮企业的合同一般都是一年或者两年一签,当客流刚刚稳定,餐饮企业刚刚见到回头钱的时候,商超就开始涨房租,吞噬了刚刚获得的薄利。

这时,餐饮企业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走吧,重金装修的房子还没有回本;留下吧,高额的房租又承受不起,只好自生自灭。很多小而美餐饮是典型的被高额房租给套死了。

< class="pgc-img">

6

“任人唯亲”致死

很多餐饮老板都是夫妻店起家,在经营中都或多或少地用了自己家的亲戚。用亲戚本无可厚非,但应该“唯才是举”,对自己家能力不行的亲戚,不要“霸王硬上弓”,否则受损失的只有自己。

比如华北某大城市的餐饮老板,把经营全权交给自己小舅子来经营。这个小舅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典型的眼高手低,看什么人都不顺眼。

他对前厅的经营管理能力非常一般,还不听有经验的前厅经理劝说,导致服务人员大量流失,最后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

7

多元化致死

餐饮企业一般在生意好了,赚钱之后,就有了多元化发展的冲动,开始代售茶叶,开设水吧,开始外卖业务,把鸡蛋分散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面。这样看似降低了风险,实则增加了风险。

多业经营首当其冲是分散了员工的精力,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中国大多数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一般,一旦精力分散,往往会顾此失彼。

其次是分散了企业有限的资源,使企业不能专注在一个领域,把战线拉得太长,结果每个业务都没有做好,导致方向性、目标性不强,样样通样样松。

< class="pgc-img">

8

合伙不当致死

由于资金实问题和人脉关系问题,部分餐饮会选择合伙经营。

合伙人的选择非常关键,如选择不当,会后患无穷。当合伙生意刚起步或不好的时候,合伙人之间不会有太大的矛盾。

往往是合伙生意变大变好的时候,矛盾和冲突发生的概率会非常大。合伙人的关系和夫妻关系有些类似,多数时候是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

合伙人之间利益的制度安排非常关键。特别是对握有经营权的小股东,大股东要给予其利益上的制度安排。

比如,随着餐厅生意的扩大,要适当提升小股东话语权,承认小股东的经营能力和业绩,才能有效防止小股东因自己的贡献和经营成果比例之间的倒挂,而心态失衡,做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伤害合伙人利益的事情。

< class="pgc-img">

9

富婆副业致死

中国的餐饮群体中还有广大的女性群体,大部分是靠自己打拼天下的,但其中一小部分是老公比较有钱、有实力,看着自己的富婆太太没有事做,以为餐饮企业好做,只要开门就有顾客进来消费,就花钱给她盘下店面经营餐厅。

这种富婆做餐饮成功的非常少,几乎都无可避免的关门大吉。

原因一是因为这些富婆有老公这条退路,不能全力以赴,只是当个副业来做,亏了大不了回家做全职太太,拼劲明显不足,很容易遇到困难顶不住放弃;原因二是因为老公虽然有经营思路和想法,但因经营更大的生意,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打理富婆太太的这个副业。

“夜来香,夜来香…”店里的留声机放着很多年前的老歌,慵懒妩媚的女声一字一句的飘进耳朵里,外面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面全靠漂浮着的一簇簇的鬼火照明,没办法,我们见不得光。我跟着传出来的旋律哼着走音的调子,计算着每张桌子的客人需要收多少钱,现在正是饭点,来吃饭的不少。

“老板,这儿加一打啤酒,要冰的啊!”现在要酒的,我们店里的都叫他王伯。王伯死于清朝年间,还留着一条长辫子,王伯本身也嗜酒,就是那会儿身体不好,家里人也不让他喝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馋啊,馋的不行。后来因病去世了,在地府拿着排号等投胎的机会的期间,在我这里可谓是彻底放飞,每次不把肚子喝的胀破了再走,赶他他就闹。

“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行不行。”我抬头朝着要啤酒那一桌望了望,让伙计赶紧拿一打啤酒过去,又重新低头看账单,一手摁着计算机一手拿着笔,在本子上记录各种款项,没忍住又说了几句“不过王伯,照您这么个喝法,不怕把肚子彻底胀破,再也补不了啊?”

“去去去,你个小姑娘死得比我还早,长得比我年轻,就是爱絮絮叨叨,快快快上酒,下酒菜都快吃完了。”王伯也不生气,反正大家都互相熟识,你来我往的说几句玩笑话,全当做席间下酒的乐呵。

“您喝酒还有下酒菜啊?一盘嘎嘣脆的双耳兔,您都能喝上好几瓶”冲着王伯做了个鬼脸,免费又送了一瓶啤酒,再看一眼密密麻麻的本子,“每桌的餐位费...”自言自语的计算具体的数目,利索的把数字填上去。最近几天可能要下雨了,一到下雨天我这身体就酸疼,怎么样都不舒服,把本子放进抽屉,慢悠悠伸个懒腰,扭扭脖子和腰,喀吱作响。

我开的是家大排档,主走亲民路线,时不时还做个优惠,学学阳间的那些商场超市什么的打打折啊促销啊,愿意来我这里消费的亡灵就更多了。亡灵在阳间有个别称,鬼。我就是专做鬼的生意。我这里可以选择堂食或者打包或者外卖,后厨炒菜的,店里的服务员,还有专门送外卖的,都是我在大街上一个一个捡回来的。反正他们也无处可去,就留下来帮我忙。以至于本来只有我一个鬼的店发展成现在十几个鬼,所以我在认真打算是开分店还是扩张门面。

“老板,我们这儿再加一份爆炒指头,要软烂的,去骨的——”

“这边来瓶忘川水,加冰不要气!”

“今天这麻辣鬼耳朵不错,够麻够辣,再来一盘!”

店里加菜加酒的声音一个接一个,打断我正在纠结的问题,我回过神来,都一一应承着,碰着熟识的,还能打趣几句。在座的都是衣食父母,我不信奉顾客就是上帝那一套。只要店里的生意好,那我就开心。虽然自从开业到现在,生意就没有差到哪里去,这一条街,我一家独大。但我还是乐意跑店里来待着,只有亲眼看着宾客满座的样子,听着大把大把的硬币流进我口袋,这才叫我安心。

“叮咚——死了么提醒您,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

一阵机械的冰冷机械声响起,给生意本就热火朝天的店新添一笔业务,我笑眯眯的一边在电脑上把这张单子打印下来,一边看着单子上面的地址,某某医院太平间3排4号柜,现在这些点外卖的也太不注意影响了,明知道第二天自己就要被解剖,还是管不住嘴,想起那些上了新闻头条的人事情,我不得不再三嘱咐送餐的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进医院一定要轻手轻脚,千万不能被活人看见,我不想再被地府安全局请去喝茶了。

送餐千点头万答应的刚走,门口挂着的风铃一阵阵叮当响,又有客人上门,探出头一看,还是老熟人。我这个老熟人,用向姐评价他的话说就是,别看嘴巴大,有什么话能藏的结结实实,一肚子的花花肠子,肯定是生前做了什么缺德事,别人才把他的嘴割的那么大。

我对向姐的评价深以为然,虽说向姐的舌头是有点长,长到嘴巴都包不住。我看了看眼前大腹便便的鬼,用了点力挣开被被他抓着的手,默默在衣服上蹭了蹭,熟练的堆起满脸假笑,拿出柜台里放着的烟草型的香烛递过去:“大嘴哥,这次是打包还是就在这里吃,还是老规矩?”

那死大嘴也不客气,接了香烛,眼神在我身上看来看去,把我看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强装微笑,心里骂着他祖宗十八代,没办法,上门的客没有往外推的道理,更何况,在这一片,得罪了他,也没什么好的。

可能是看够了,那一脸满足的样子怎么看怎么猥琐,敷衍的道了声谢,咧着开到脸颊两边的大嘴嘿嘿一笑:“打包,兄弟们还在自家的坟里等着我,还是老规矩,今儿加个菜,再要一份那个奶油蜡烛汤。”

这群男鬼,平日里口味很重,今天却要了一个奶油蜡烛汤口味这么轻又很甜的,是加入了新人,还是有女鬼?我没有表露出来,应了一声,冲着后厨大喊:“麻辣黄泉鸡,十三香小鬼头,爆炒狼心狗肺,对了,再加一份奶油蜡烛汤。”我揉揉鼻子,麻利的算好账,屈起手肘撞了撞他:“你跟姐们说说,听说你们最近在干一笔大买卖,赚钱的活计,带我一个呗?”

他倒是像被踩了尾巴一样,把硬币拍在我桌子上:“小姑娘,不该打听的,别瞎打听。这赚钱的买卖,不是谁都能做的。”说完恶狠狠瞪了我一眼,拎起做好的菜就走了,我把钱全数收起来,也还行,本来还能找零,这下也不用把钱拿出去了。

我靠在柜台上,想着在他身上闻到的那股味道,那股味道,分明是生人的气息,也就是他可能接触过活人,他为什么要接触活人?冥界明文规定,死人不可轻易回阳间,阳间的活人也不能轻易下到地府,那这个活人又是怎么来到这里的?而且最关键的是,那个活人的气息我觉得有点熟悉。好像在很久很久之前,那时候我还活着,我闻到过,那也只是好像,年纪大了,记不太清了。

大嘴鬼才走不久,一个老人家左顾右盼的踩着颤颤巍巍的步子朝我走来,一走一个喘,我赶紧迎上前去,一看,这不是刚死不久的老张头吗?我扶着老张头站在原地,生怕他老人家一个不小心就左脚踩右脚自己让自己摔倒,这老骨头老胳膊的,万一摔碎了怎么办?赶紧让店员端一杯水来让他老人家歇歇脚。

一杯水下肚,可算是把气顺过来了,老张头别看身体不好,力气挺大,一把抓着我的手,哭天抹泪的说道:“夏小姑娘,你帮帮我老头子吧,我老头子的孙女前几天刚去世,还没来得及下地府跟我团聚,她的魂就不知道去哪儿呢,老头子可就这么一个孙女儿,她要是真的魂飞魄散了我可怎么办?我儿子儿媳妇昨天还给我上坟说警方已经锁定了害死我孙女儿的凶手,可是还没来得及替她伸冤,她怎么就不见了踪迹呢?”

老张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我实在于心不忍,喊来其他店员和我一块将老张头扶回店里的休息室坐下,我给他倒了杯水:“魂魄走失这可是大事,你有没有向判官通报?”

“我第一时间就去找了判官,但是判官那儿的簿册找不到我孙女儿的踪迹,说是我孙女儿的魂魄从来没有到地府报道,生死簿上也写着她阳寿未尽。但是医院那边已经下了死亡通知书,她躺在床上一点动静都没有,她才十几岁,刚考上大学啊。”

眼看着老张头说着说着又激动起来,只好让向姐来劝解劝解,老张头说的这个情况确实罕见,医院已经下达了死亡通知书,那就是身体各项机能已经罢工,也就是死了。不可能是植物人,植物人和死亡的最大区别就是,植物人是昏睡,身体各种机能还能正常运行。所以能确定的是,小姑娘已经死了。但是生死簿上写的是她阳寿未尽,且魂魄并没有来地府报道,她的魂魄去了哪里?我看着天花板,陷入了沉思。

过了很久,我重新看向老张头,缓缓开口:“你这次来,是来找我帮忙的?”我的声音很轻,却足以让刚刚还吵成一团的休息室顿时安静下来,只有鬼火燃烧的声音,在场的每个鬼都睁大了眼睛。我没等到答案,又问了一遍“如果你这次是来找我帮忙的,那你应该知道我这里的规矩,你可以点一道菜,还可以指定谁做,报酬我定。如果不是,你可以越过判官去找十殿阎罗,又或者去找冥王,甚至去找其他人,我不勉强。”

老张头浑浊的眼睛死死的看着我,迟缓却又坚定的点头。我勾唇笑了笑,招手示意向姐拿出那张不属于这里,不属于阴间的菜单。向姐想说点什么,最终张了张嘴,什么都没有说。我把菜单冲老张头推过去:“那好,点菜吧。”

老张头哆哆嗦嗦的指着一道甜点:“我要吃我孙女儿亲手做的蛋糕。”

我打了一个响指,菜单陡然消失不见,我起身对着老张头行礼。

“欢迎光临,黄泉饭店。”

者丨孟繁勇 编辑丨崔世海

早8点,36岁的刘涛准时打开商铺,阳光照在红底白字的招牌上,端正写着两个大字“寿盒”(俗语为骨灰盒)。他是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六道口村村民,自爷爷辈上就从事殡葬用品生意,至今已是第三代。

六道口村9000余人,从事与殡葬行业有关生意的人,约有4000人。村里除了老人和小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殡葬行业或者行业上下游链条中工作,如运输、加工、制作、销售等等,都和殡葬用品生意有关系。

村中东西一条街,长约2000米,密密麻麻分布着200多家商铺。招牌红白蓝各种底色,上写骨灰盒、寿衣、花圈、棺材等,几乎与殡葬相关的产品,都能够在六道口村找到。因行业密集度高,更被称作六道口殡葬一条街。

大多数商铺与刘涛的商铺相仿,均为前店后厂,楼上住人。房间格局如同楼房,主卧次卧、书房厨房卫生间,和寻常人家并无不同。楼下柜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殡葬用品,看货的来了,一目了然,也不用问价,标签上列明价格,买多了有优惠。

8点开门迎客,冬天天短,下午6点便关门了。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干殡葬行业的人,买货卖货,都要看实物。要进货了,先给老板打电话联系,约好时间,到商铺现场看棺材、骨灰盒。

每年冬季三个月,属于殡葬行业的传统旺季。六道口附近的酒店停车场停满外地牌照车辆,远至东北哈尔滨,那里距此有1229.8公里。每一间客房住满了人,歇息一晚,天亮了,吃完早餐,出门,来到六道口村,看货,下定单,生意谈完,退房走人。

刘涛说:“我们感谢殡葬行业。某种程度上,是寿衣、骨灰盒等一些殡葬用品生意,成就了今天的六道口村。”

寿衣店开张,麻烦刚刚开始

殡葬用品行业的买卖,刘涛用两个词来总结:不易、委屈。

北京城里近百家寿衣店,约有70%以上为六道口村人经营的。刘涛的父亲曾在丰台区某医院附近开了一家寿衣店。子承父业,24岁那年,刘涛带着老婆,还有一儿一女,接了父亲的班,经营寿衣店生意,一干就是十多年。

寿衣店有40平米左右,位置不错,一个门脸两开口,南方西方各有门,顾客可从两处进入。两个房间,一大一小,屋里全部是寿衣、花圈、骨灰盒,摆得满满当当。两个孩子就在骨灰盒、花圈间玩耍。


< class="pgc-img">

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六道口村殡葬一条街街景,两边林立着销售殡葬用品的店铺。


到饭点了,铺面门口支上煤气炉,一口炒锅葱姜蒜,各色菜蔬盛满盘。米饭馒头,大人小孩子在一堆死人用的物品中间吃得开心,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

忙完吃喝,老婆看店看孩子,刘涛开着辆面包车满城转。去哪里呢?真不知道客户在什么地方,那就买份北京地图,写着医院的地址都拿笔标出来,一个一个地转。北京每个医院都跑到了,看见写着寿衣店的就进去,直接问,你要寿衣吗?

老板若是客气,说几句,不要不要。不客气的人,直接往外撵出去。被人赶出去,刘涛心里酸楚。“人都有脸面,生意嘛,往寿衣店送货也不是一个人,有老客户,人家不愿意换人,这个都理解。被人赶出去,还是难受。”

不要货,低着头出去,下次还来。赶了一次、两次,第三次老板也不好意思了。能够站在寿衣店里说上几句话,几次下来混熟了,有的老板就说了,拿几件寿衣吧,试着卖卖。

刘涛出去送货,会受些委屈,在门脸看店也不太平。同行业竞争,丰台医院附近好几家寿衣店,顾客进你店了,人还在店里选骨灰盒,那边店主叫客户了,来我家吧,便宜,货还好。抢生意,不能忍,互相骂几句,同行是冤家。

吵几句,还算是轻的。开寿衣店,麻烦多。都是死人用的东西,多少有忌讳。先说找门脸,不好找。一条街走下来,几十家商铺门脸,看上的房子,房东一听,卖死人东西的?坚决不租。有些房东图钱,还好商量,主动加两万三万,租金多给,谈上几家,兴许有房东签了租赁合同。

一切准备停当,寿衣店开张,麻烦刚刚开始。旁边就是开超市的店、眼镜店、小饭店,每家店都不乐意挨着寿衣店,说出来晦气。做生意的人都和气,那得分与谁友善。开寿衣店的人,平时没人爱搭理你。

想交朋友,他不和你来往。这还算好的,遇到硬气的店家,认为旁边开个寿衣店就是不行,想尽了办法撵你走。商家联合找到房东,话说出去,你的门脸卖死人东西,不吉利。有合同管着,也没用,几次下来,房东也顶不住。

遇到横的,不找房东费事。夜幕来临,街面上无人,寿衣店里安睡着一家人,突然听到哗啦一声响,赶紧睁眼,开灯,仔细一看,门脸玻璃全碎了,地面上两块红砖头。知道是谁干的,也抓不住证据,只能牙齿打落往肚子里吞。

无业游民找事,喝多了,一推门,人进来了,直接说话,你想不想干了?

刘涛听不明白,闻到对方一身酒味。接着混子们说挨不着的话,明目张胆地要钱,二百三百,几盒烟钱,一顿酒钱。不给,闹事,砸店怎么办?给,下次还来怎么应对?两难抉择。点根烟,说好话,除外还能怎么样呢?

混子哄走了,当地的居民又来了。岁数大的老住户,附近居民区住了半辈子,一见小区门口开了家寿衣店,进进出出都是死人的东西,忌讳。老太太、老大爷搬把小椅子,坐在店门口。来人就往外赶,不让人进店。

不敢着急,好言好语劝着。派出所也说不出来个什么,天天去管,管来管去,也管不了老太太老大爷。惹急了,老太太骂街,打电话给居委会举报,怎么难听怎么说,逼不走你不算完事。

每个城市,都有寿衣店。每家都不好干,谁没事买寿衣、骨灰盒?肯定是家里有逝者。老人都烦这些东西,有的胆小,不爱见这些与死人相关的物件,就想办法撵店家走。

顶不住的人,就被撵走了。顶得住的,寿衣店接着开。干殡葬行业的人,几乎人人认为这行买卖是积德行善的事。刘涛说,中国的传统丧葬习俗,人在没去世之前,要准备寿衣冲喜。

但亲人逝去,有些人还是怕,一些事情不敢做,这就有了殡葬行各种细分职业。比如说寿衣,老人去世,亲属不敢自己动手穿,那就请专门的人穿。吃的就是这口饭,北京地区一般五件,衬衣衬裤,外加棉袄棉裤大袍。天津三件,棉袄棉裤大袍。穿好寿衣,亲属掏钱,最少200元,多了一千,看寿衣件数,穿戴难易程度。

干了殡葬行,虽不忌鬼神,却也有些规矩。办红事,儿子姑娘结婚,寿衣店前搭喜棚,两天前便将店里的招牌,以及寿衣、棺材、骨灰盒等,全部用红布挡上。结婚是红事,死人是白事,挡件红布,避讳白事冲了红事。举办完结婚仪式,第二天才把红布撤下来。

殡葬行的人不忌讳,躲不开行业外的人有想法。李弓干殡葬行30余年,一说自己是干殡葬的,都是死人用的东西,不吉利,亲朋好友都不上家串门。请人吃饭,李弓需提前声明,不在家里请客,外面酒店饭馆恭候大驾。

到日子了,酒店里摆好美食,没人来。哎哟,为什么不来?过后见面,问一声,怎么那天没有去?朋友说声抱歉,那天有点特殊的事,没来得及通知你。

一次两次,李弓心里不得劲儿,后来才知道,这是人家在意,觉得吃这行饭的人,不吉利。但李弓也不能为了这个事,不干买卖了。

有的人还看不起殡葬行,觉得是个坑人的行业,挣死人钱,暴利。

殡葬行业暴利吗?六道口村民们否认。一位村民介绍,殡葬用品,确实很少有人还价,都认为是暴利。但暴利在销售端,六道口村是批发环节,骨灰盒五百一个批发价,摆到寿衣店殡仪馆,一卖两万三万。货离柜台归买家,六道口村人也管不了人家卖货的人。

棺材进价1580元,卖18000元

销售端(指销售场所),首先就是医院的太平间。在一些人看来,就是一个大“金库”。

风头最劲时,郑天被某家机构聘请,手里管理着十余家太平间,这些太平间来自规模不等的医院。他说:“一个医院的太平间,指定由殡仪馆或其他机构承包,每年承包费30万左右。机构再向外承包给个人,一来一去,换个合同的事,承包费已经涨到400万一年了。”

400万巨额承包费,从哪里赚回来?就是太平间内的尸体。一个三甲医院,每个月的尸体量为80具左右,一年约1000具尸体。每具尸体必须达到收入4000元,才能够维持成本。

所有的利润,都从家属身上来获得。甚至于人去世了,要拉往太平间,在车上就开始挣钱了。只要司机把尸体拉到指定的太平间,一具费用至少4000元。在车辆上的活人,除了家属之外,工作人员见者有份。

你以为承包的人傻了,敢出这么多钱买尸体,到他承包的太平间?

太平间到了,各个环节也开始收钱了。一个尸体袋子,成本12元,太平间160元一个卖给家属。家属不买?尸体就这么摆在那里,最后还得买。

随后开始推销寿衣、骨灰盒、陪灵用品(小灵位,价位不等,贵的190元一个。小石头狮子,一对数百元不等)、金银元宝、香火蜡烛。一套下来,贵的数万元,便宜的也得五千元左右。怎么算都挣钱,区别在于挣多挣少。


< class="pgc-img">


看人下菜碟,是承包者惯用的手法。木棺350元进的,一看对殡葬不了解,又有钱,5000元敢卖他。来前有明白人打听过价格的,1500元优惠价。好的棺材1580元进价,直接标价18000元,殡葬行当免个三百五百,如同免三元五元。

每个环节都有小费,想不给,那就坏事了。承包者手下会提前说清楚,给点小费,这是不言自明的规矩。尸体装箱子,抬抬甩甩,运输途中开车快点,逝者东倒西歪。穿上寿衣,乱七八糟,总之就是不让家属痛快。想让逝者有些尊严,那么小费多的上千,少的也得五六百。

逝者从进入太平间,至火化安葬,每项服务价格不等,弹性极大。比如寿衣50元进价,卖价上千甚至上万,外表很难看出差别,凭的就是销售一张嘴。

一具尸体从进入太平间,到火化,承包者往往能够从各环节中获得数万元的收入。郑天说:“一具尸体就算是花费一万元,那么一年收入也有近千万元。太平间一年400万元的承包费用,其实很轻松就可以收回来。”

承包者利润巨大,想和太平间签合同,关系必须过硬,又不能总是一个承包者赚钱。于是合同签订,两年普遍,三年关系好,最多不会超过五年。钱都让一个人挣了,没有这样的事。医院院长一换,承包者也都跟着换了。所以任何一家医院的太平间,都不会和承包者签太久的合同。

承包者签订合同之前,会有人嘱咐,别给我找事,惹出事来,倒霉的是你。

惹事的含义,解释起来并不复杂:逝者家属认为收费昂贵,找到医院,矛盾起来了。老百姓不知道太平间这时候已经承包出去了,只能找医院。医院则会找到承包者。

承包者分一手包、二手包,一层一层找下去。承包者要平事,就会聘请和郑天一样的管理者,去监督太平间的承包者。

作为管理者的郑天,遇到家属找来的情况,原则很简单,承包者可以挣钱,但别过分。遇到闹事的,家属说收费不合理。要么降低费用,要么退费,大原则是息事宁人。否则,就没有人敢将太平间承包给你了。

事情平息下来了,郑天的工作就算完成了,日子云淡风轻,一具具尸体就这样进入了太平间,成为承包者的敛财手段。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如果有人建议将尸体送往某太平间或殡仪馆,家属可以拒绝去指定的场所,完全可以自己选择联系。但因为家属处于丧亲的悲痛中,心思烦乱,有人一说,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任人所说了。

而家属一入太平间,围绕逝者的价格暴利游戏,才刚刚揭开面纱。

郑天曾在摆平一起纠纷之后,和一名承包医院太平间的人聊天,其间言道,利润差不多就得了,惹出事来,谁也不好过。这名承包者听了话,不仅不认同,反而讲出他的道理:殡葬行业不是开超市,天天有人来买。行业特殊,人去世了,才会有消费需求。

郑天说:“他告诉我,我不卖贵点,一年400万元的承包费从哪里出?那些关系怎么打点?”

在殡葬行业干了22年的李猛,痛快人,说话直来直去。明言只管卖货,殡葬行的规矩,各个环节赚各自的钱。最赚钱的环节,就是直接接触客户的人:太平间、殡仪馆、墓地等。

殡葬用品,谁会天天用呢?比如骨灰盒,700多个品种,不同的材质,从普通木料,到紫檀、金丝楠木,几百上千的成本,卖给家属几万,价格相差甚至上百倍。家属有钱没钱,都得买。

批发商只管批发。新客户,货物总价达到两万元,按批发价格走;老客户,打个电话、发条微信,一个骨灰盒也按批发走货。

< class="pgc-img">

店家在库房清点寿衣等殡葬商品。

货离开六道口村,拿货的人卖多少钱,谁也管不了。比如寿衣批发价30元,零售想加十倍、二十倍,甚至五十倍,想加多少差价,就加多少差价。批发商管不了零售价格。

殡葬行业近乎封闭状态,行业里的事,绝少为外人所知。外界只知道卖殡葬用品的利润高,家属觉得贵,商品特殊,想换一家购买,另一家价格不低反高。

中国传统厚葬风俗,使得家属均想风光下葬。尤其是在礼节方面,更不想让人说三道四。殡葬用品卖多少钱,给多少钱,很少有家属还价。有家属一看,觉得贵,一套寿衣两三千不等,最离谱的是一个骨灰盒四五万。

嫌价高,你可以选择标价低的,但还价不成。销售人员往墙上一指,价格表上明码标价,一分钱不能少。讨价还价多了,销售人员早准备好话等着家属。话里话外连讽带刺:什么叫不孝?人都没了,连个寿衣、花圈、骨灰盒的钱都不愿意花。再举些例子,那个明星谁谁谁如何孝敬,办个葬礼数十万。明着夸名人,暗着损家属,话难听、刺耳,到最后,大多数人还得掏钱买了。

骨灰盒、棺材网上卖,挤压暴利水分

殡葬暴利,如何破解?李猛认为,解决起来并不复杂,明码标价,价格透明。所提出的方法,只要是业内人士,没有人会反驳。但简单的问题,往往非常复杂。

殡葬行业分前端、后端。殡葬产品(如寿衣、花圈、骨灰盒等),与殡葬服务(如告别厅、丧葬仪式提供等)属于前端。后端则是火化、墓地,包括祭扫市场(指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等,缅怀先人的服务)。

六道口村从事殡葬业生意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行业乱象主要集中在殡葬业前端市场。最明显的则是殡葬产品方面,全国生产商大大小小约上万家,无商标、无生产标准,质量不一,随意定价等现象层出不穷。公墓、殡仪馆等,均有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经营管理,价格上墙,什么材质多少钱,明码标价。

治理乱象,两个途径:规范化,品牌化。在其他行业,或许这两点较易做到,但在殡葬行业并不容易。李猛说:“殡葬产品,国家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相关标准。将殡葬产品进行规范化,存在一定难度。”

品牌化的设想,在殡葬行业阻力重重。比如说,殡葬用品行业如何宣传?什么时候在电视报纸上看到过销售花圈、寿衣、骨灰盒的广告宣传?除了逝者家属,可能很少有人想要了解殡葬是什么。

只有行业内的人,才懂什么是孤独。李猛很少去参加饭局,实在挨不过情面,坐在酒桌上,也不多说话。介绍时聊什么呢?苦恼,觉得和在座的人没什么可沟通之处。做手机生意的人,送手机,白酒销售商,情绪来了送几箱酒,再好的朋友,也不愿意听棺材怎么做出来的。

李猛喜欢交朋友,殡葬行圈外的朋友也不少,但不能提从事什么行业。不能宣传,甚至要躲着别人问。有人不清楚,一直问,逼急了,李猛只能悄悄说,做寿衣生意,卖骨灰盒。来人听了,哦一声,再不来搭腔了。李猛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可以帮朋友,就这行只能自己闷声干。”

殡葬行业,不被社会群体认可。尽管是刚需产业,但只要提到殡葬,黑暗与暴利多多,几乎都是负面的印象。谈到殡葬,大家都很反感。愿意谈生,不愿意谈死,没有多少人去接受,或是了解这个行业。

消除殡葬行业的暴利,互联网是一个可行的渠道。网络上卖殡葬产品,把中间商销售端任意定价的弊端改变,可以挤出暴利的水分。

比如一副棺材,批发价1580元,销售商敢卖18000元。在特定的场所消费,家属在悲伤的心情里会盲目消费。网络平台一目了然,同样材质的棺材,没有销售商,瞬间降低16420元。

电商,是不是殡葬行业的未来趋势?包括李猛在内,行业从业者的回答均为肯定。殡葬产品的使用者,多为1940、1950年左右生人,大多数人均70周岁以上。购买殡葬产品的客户,是1960、1970,甚至是1980年出生的人。

和其他行业不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明确划分,使得电商消费殡葬产品成为可能。互联网时代,这些人群对电商并不陌生。再过二十年,就是“90后”去购买殡葬产品,而他们正是互联网电商的购买主要人群。

目前,消费者对殡葬产品的购买,需要看得到、摸得着。因为骨灰盒、寿衣,不是退来退去的商品。但未来十年,殡葬行业的互联网化将会加速。至少殡葬产品,可以通过网络做市场统一零售价,挤出暴利的水分。

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约890万。李猛表示,人均殡葬产品如寿衣、骨灰盒、殡葬服务等(不包括墓地)客单价格一万左右。殡葬行业900亿元左右的产值,未来十年,殡葬产品网络销售能够达到20%,也就是180亿元左右。

但你想通过网络电商把殡葬产品的价格降低下来,触碰相关人等的巨大利润蛋糕,有人不高兴了。有些殡葬产品,开始在网络上销售,价格透明了,有些人挣不到钱,就不让你用,逼着你买。

比如说,太平间、殡仪馆对于网络上购买的棺材,找个理由,就是不让进门。家属有意见,没用。随便找一两个理由打发人:你购买的棺材尺寸太大,房间肯定进不去。好说歹说,塞个红包,人家都看不到眼里。毕竟,一个棺材少卖一万元,一个红包能包几个钱呢?

网络市场开辟出来了,也有苦恼。相仿的棺材、骨灰盒、寿衣,一搜到处都是,仿货和正品分不清楚。比如200元的骨灰盒,标的价格2000元,虽说比市面上卖的便宜1万多,可还是有近十倍的利润。发出去的货,材质看起来一样,但不见得相同。也没法细看,到最后都是一把火烧了。

殡葬行业的乱象看在眼里,着急也没办法,不是一家企业的事。多位六道口村从事殡葬用品生意的受访者表示,六道口的未来应该有明确规划,比如让政府相关部门规范殡葬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乃至于成立一个相关协会,带动村民发展。

未来可期,现在的日子总归还要过下去,六道口的殡葬生意,还会一辈一辈传下去。刘涛能够参与到殡葬行业,完全是因为父亲干的是寿衣生意。六道口村里很多年轻一代的人同刘涛相仿,都是从父一辈手里接过殡葬生意。

如果父母不带着做殡葬生意,刘涛现在也做不到如今的规模。他说:“人吃五谷杂粮,总有一天会逝去。所以不管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寿衣骨灰盒总有人买。我不可能放弃殡葬生意,下辈人也会接手,这是个永不过时的行业。”

(应受访者要求,刘涛、郑天、李弓、李猛为化名)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观象台创作,在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