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马推荐项目:O2O·007】吃饭宝是一款集餐饮管理与社交系统两种功能的软件,包括餐厅内部的餐饮流程管理系统与餐厅外部的餐饮预订/团购系统两部分。吃饭宝以餐厅的点菜宝作为切入口,利用完全免费模式,改造成本高昂的餐饮管理软件市场。目前,吃饭宝已经更新至第二个版本,年底推出的第三版,将在设计和功能上做大幅度的更新和改善,将吸收市场上所有对手全部的功能,先模仿再创新。
业内创新:在吃饭宝的餐厅内部的餐饮流程管理系统中,软件通过X云的服务,彻底放弃使用C/S结构的程序,收银台采用B/S方案彻底解决可能发生的死机、卡机、数据丢失、复杂的数据库等问题,即使计算机发生故障,即使停电,换台电脑或换个手机,登陆账号,即可继续收银。服务员使用手机或点菜宝(兼容传统点菜宝)均可直接下单。
在餐厅外部的餐饮预订/团购系统中,对于C端消费者而言,可以在吃饭宝客户端上不仅实现了预定下单,实现更多意外的价值:在吃饭宝可以看到餐厅流量、菜单、定座位、开餐时间、菜品评论和邀请帖祝福之类的服务。
盈利模式:市场上,大部分餐厅对点菜宝仍处于观望状态,目前市场上拥有客户群的免费餐饮管理系统还没有,吃饭宝的免费模式相对比较容易获得客户。在吸引巨大的用户流量之后,吃饭宝可以介入团购,预定,活动等O2O项目,实现价值链的延续。
O2O模式下得用户获取路径:B端:吃饭宝通过免费的软件和兼容的硬件降低商家的使用成本,帮助商家实现餐饮管理的标准化与流程化,在传统餐饮管理之外,通过云端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帮助商家提高与进步。C端:通过搜索、媒体、销售三种方式获取C端用户。商家通过营销活动帮助获取用户。
团队情况:吃饭宝的团队主要由唐新朋和邓博文构成,唐新朋在团队中担任战略与技术执行,负责规划战略方向,邓博文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在团队负责管理和销售。团队曾经在2012年-2013年参与过网络订餐模式的创业。在这期间唐新朋负责技术实现和产品研发,战略方向。邓博文负责联系商家,与在校园推广宣传。
市场其他公司融资情况:客如云在2014年4月25日完成A轮450万美元的投资,投资机构为景林投资、凯兴资本还有一些未透漏的战略投资者。客如云的收费模式是1000-2000元/月。
融资需求:吃饭宝在2013年-2014年完成技术储备,产品规划,产品完善。2015年正式推向市场,有大规模的资金需求。
i黑马经典栏目微路演是为要融资的企业而设立,做免费视频路演服务。有意者请将企业基本资料或BP商业计划书发到yuanjing@chuangyejia.com或微信联系:yipingwanglaoji
啦啦产品中心持续为商户提供更多新颖、实用、便捷的功能,近期新上功能有堂食扫码后商家可上传视频、称重买赠营销活动上线、点菜宝2.0增加查看会员上次消费时间,切实满足餐饮商户经营中的场景需求。
具体使用情况各位老板一起来详细看看吧~
01
堂食扫码点餐导航页支持上传视频
需求场景:餐厅希望在顾客堂食扫码点餐时,增加门店拍摄的企业宣传片或菜品视频,方便顾客在点餐前看到拍摄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推荐菜品视频,从而增加菜品曝光及下单转化。
解决方案:我们在堂食扫码点餐后增加一个导航页,商户可在导航页自行上传视频,以便顾客点餐时查看。
(注:此功能目前仅支持堂食场景)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堂食扫码点餐进入指定页面】业务开关
具体位置:【商户基本档】-【业务开关与设置】-【业务参数】-【堂食自助】-【堂食扫码点餐进入指定页面】
2、进行店面装修上传视频
小程序:
在哗啦啦商户中心-【顾客端管理】-【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小程序装修】-【堂食点餐页】-【导航页】-【门店形象展示】勾选【是】,即可上传视频及封面。
微信餐厅:
在哗啦啦商户中心-【顾客端管理】-【餐厅装修】-【导航页】-【门店形象展示】勾选【是】,即可上传视频及封面。
02
增加【称重买赠】营销活动
需求场景:例如糕点、凉菜等有称重场景的门店,为了促进菜品销量想做称重买赠活动,如:买一斤送半斤,同时赠送菜品存在不是刚刚好整整半斤,允许有上下浮动赠送范围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可以通过系统实现快速结账。
解决方案:哗啦啦在营销活动中增加称重买赠活动。
(注:该活动仅适用于POS2.5,应用于称重类商品,买1斤A赠送0.5斤A,或是买1斤A赠送0.5斤B。支持买赠和每买赠;此营销活动只适用于线下堂食使用)
操作步骤如下:
点击哗啦啦商户中心-【营销盒子】-【促进销量】-【称重买赠】进行活动设置。
商家设置对应赠送商品营销活动规则,此处注意允许赠送范围,只要称重在此范围内均符合赠送活动规则,当称重产品重量超出此范围,超出重量部分按允许赠送范围最大值扣减后单独计算。
应用场景举例:
一家枣糕店在做买一斤送半斤的活动,枣糕允许赠送的范围为0.4-0.6斤,顾客在购买枣糕时,不同的重量对应需支付的价格不同。
03
点菜宝2.0支持查看会员上次消费时间
需求场景:商户想在点菜宝上查看到店会员距离上次消费的时间,方便及时了解会员消费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营销活动,从而增加顾客到店消费频次。
解决方案:点菜宝上查看会员详情时,不仅可以显示会员卡类型、卡号、姓名、手机号,目前新增展示距离上次消费时间。
以上就是最近新上的功能亮点,为商户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使用方法,各位餐饮老板赶紧用起来吧~
击 上 面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第 1134期
▼
从一张纸到手机APP,小小点餐工具的演进更迭,透露了餐饮企业发展经营的需求和社会消费习惯的改变。
■ 餐饮老板内参|虎萌 发于北京
一份纸质菜单,一个手拿纸笔的服务员站在身边。服务员记下菜单,一份送往后厨,一份留作结账。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传统点餐场景。
尽管耗费人工、沟通效率低,但这样的场景还是能经常见到。但从一张纸到一个系统,点餐工具已经经历了多次变革迭代。
1
点菜器成长史:
五次变革,五种流派
▽
天津市神州商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糜新箭,把移动点餐工具转变过程总结为五次变革。
— ① 纸张 —
时至今日,在一些单店餐厅乃至大的连锁餐饮,依然经常能看到顾客拿笔在纸质菜单上“打勾”的场景。只不过,对于大多数现代餐厅而言,纸只是前端载体,而服务员真正下单时用的就是电子系统了。
对于顾客来说,纸质菜单简单直接,一目了然。但对于餐厅来说,耗费人工、沟通效率低。
— ②红外 —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纸笔下单的缺点很快暴露,呼唤新的点餐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000年,最初的“商务通”产品出现,移动点餐工具由此诞生。当时的商务通类似于现在的电子书,黑白屏、手写笔输入,依靠红外传输信息。
与此同期出现的还有IC卡点餐工具,服务员手持POS设备,插卡、点餐、信息存入IC卡。红外传输没有传输线,且传输距离仅十米左右,这两种点餐工具很快被淘汰。
之后还出现过数字点菜工具、对讲机式点菜工具,也都因为人工培训成本高或传输不便而逐渐被放弃。
— ③点菜宝 —
直到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又称为掌上电脑)出现,信息可以通过WiFi传送,餐厅点餐进入无线传输时代。当时生产PDA设备的只有极少的几家公司,购买一台设备需要四五千元,PDA点菜只在一些高端餐厅得以应用。加之当时PDA信号并不稳定、设备和技术并不成熟,这样的高成本点菜工具,一度受到很多业界人士的质疑。
在PDA点餐发展受限时,无线点餐设备又走出了一条新路——433频率无线点菜器。这种点菜设备可以实现1000米左右、穿透30公分水泥墙传输,且稳定性较高,采购成本1000元左右。
低成本、高效率、传输稳定,433频率无线点菜器在出现后的五六年时间成为餐厅点餐工具的主流设备,并且目前仍有不少餐厅在使用。
— ④iPad —
2010年,windows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和相关产品问世,解决了PDA点餐设备的技术问题,于是电子菜谱出现。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解决了WiFi传输稳定性、设备待机时间等问题。
同时,电子菜谱将纸质菜单和无线点菜的功能合二为一,将菜谱制作成本并入点菜设备,更直观、更丰富地展示菜品信息。
— ⑤手机微信/APP —
近两三年,手机点餐出现。餐厅APP、微信、通用平台APP(美团、大众点评等)可同时实现点餐、支付功能,进一步提升了餐厅点餐高峰、支付高峰时商家和顾客的体验。
2
五代同堂,哪一代适合你?
▽
新技术的推动下,点餐工具变革,餐厅运营终端流程改变。中欧餐+创新营一期学员、知行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红旭说,现在无线点餐工具已经实现了五年前的设想,点餐工具暂时不会再有大的更替,多种点餐工具会长期并存。
不同类型的餐厅,从环境、菜品到点餐工具,给顾客的体验感不同。
不少小型餐厅、家庭作坊里,如今还是一张纸从餐桌递到后厨。小吃快餐类餐厅,是由顾客到前台点餐、支付,前台把点餐信息同步到后厨。
很多连锁中式餐饮品牌目前采用的点餐方式是纸质菜单(服务员负责信息传输)和微信并行。巴奴毛肚火锅信息部总监翟志刚认为,纸质菜单与无线点餐将会在很长时间并存。
云味馆目前使用掌中宝点餐设备已有四年,云味馆筹建中心负责人何太果介绍,另外在深圳消费群体较年轻的店面推出了微信点单。
而在一些智能餐厅,顾客已经实现了自助电子点餐。
无线点餐系统的出现和普及,已经实现了餐厅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同时顾客点餐时体验感更好。无线点餐工具,是点餐系统的方向,而在此方向下各种点餐工具会因其适应不同场景的餐厅而保持并存。
餐行健创始人孔令博表示,高档餐厅更重视服务,点餐工具还是会以菜单和服务员手持操作终端结合为主。快餐类餐厅,更侧重于高效,更适合自助式的点餐工具。
——点餐工具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END·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王艳艳 视觉|陈晓月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 neicansw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neicanm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