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京ICP备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创国际中心高层表示,项目未来将会与各大品牌强强联手,为大兴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入驻的每家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商务

创国际中心高层表示,项目未来将会与各大品牌强强联手,为大兴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入驻的每家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商务服务。

专题

京ICP备1001049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2号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1012006039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三区14号 邮编:100078 投诉电话:010-58360287 投诉邮箱: comnews2015@126.com

中国商务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8-2015 by www.com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源: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葵

进入暑假,各类文博场馆研学游甚是火爆:北京故宫博物院游客如潮,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系列主题展如火如荼,多所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惯例,甚至延长开放时间、推出夜场……即便如此,不少家长仍感叹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

作为半学半游、寓教于乐最好的场所之一,博物馆能给孩子们带来新的体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许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在这场遍及东南西北中、追溯上下五千年的行走中寻找文明、感受文明,知行合一。

故宫博物院

家长和孩子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体验云锦织造

家长带孩子参观深圳蛇口海洋博物馆

小志愿者在为小观众讲解文物

今年4月,由中央宣传部牵头组织的“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博物馆正式启动。活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围绕文物古迹发现、名城名镇古村古街保护、文化旅游发展、非遗保护传承、文明交流互鉴等内容,设置“考古中国”“探访中国”“游历中国”“非遗中国”“开放中国”等重点篇章,多维度立体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这无疑又一次推动了儿童青少年“文博游学热”席卷神州大地。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研学热持续攀升,各类博物馆研学线路和产品层出不穷,价格不菲,质量却参差不齐。对此,家长、博物馆、第三方研学机构如何用好资源,提升博物馆研学的品质,真正实现研之有物、学而广博,让孩子们受益?

家长:要积极参与其中

“孩子回来对研学内容说不出所以然。一问才知道,老师只让孩子们自己寻宝、打卡、拍照,没介绍相应的背景知识。”家长秦女士对儿子只游不学、走马观花的博物馆之旅颇有微词。

目前,博物馆研学的提供方主要有博物馆、学校、第三方机构及其彼此间的组合。学校、博物馆及两者的合作有相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备,但部分第三方开发的研学,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评估,在经济效益的导向下,可能存在参观节奏快、讲解内容粗糙等问题,收费却不低。

据了解,有些博物馆研学团是旅行社包装的,名不副实。所谓的课程设置就是讲PPT,再让孩子DIY。“研学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变成了“景点+课本”“景点+作业”,同质化严重;有的“只游不学”,赶行程、打卡;有的缺乏实践性,止步于“看”和“听”。

“如果研学的内容不错,家庭条件允许,花钱为孩子报团,既能提升孩子的学识素养,又能解放家长,不失为一种选择,但家长要提前有效甄别。”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周婧景表示,很多博物馆展教资源丰富,且大多数是免费的,家长花点儿心思便能用起来。

北京小学生叶彤今年9月将升入五年级。一放假,她就和父母动身去了南京,开启了她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她的第一站是南京博物院。“那里的《爱琴海的荣耀·古希腊文明特展》令我大开眼界,印象最深的一是扬臂女神雕像,它是米诺斯文明宗教信仰的象征;二是桃金娘式金花冠,耀眼夺目;三是‘踢球场景’墓碑石,生动地描绘了古希腊人热衷体育运动的场景。270件/套展品展现了古希腊文明的璀璨辉煌,令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叶彤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叶彤说:“我还去了南京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和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六朝博物馆,我在新晋网红点‘最美落地窗’打卡,被精美的‘奁盒’深深吸引。在江宁织造博物馆,体验了‘四时红楼——《红楼梦》主题文化课程’,了解《红楼梦》与南京的深厚渊源。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我第一次看到南京绒花、秦淮灯彩、根雕、竹刻等非遗展品,参加了娃娃学非遗活动,还知道了博物馆的坐落地——甘熙宅第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私人民宅,俗称‘九十九间半’。在博物馆里阅读这座城市,令我难忘。”

叶彤的妈妈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他们全家已经走遍了北京的展馆,前些天看到媒体报道,江苏省推出“博物知旅”暑期系列活动,全省文博场馆参与其中,包括600项研学特色内容,他们就决定暑假到这些展馆看看。“我们一家都是博物馆爱好者,行前一家人一起做攻略,参观中、参观后兴奋地聊聊各自的感受,增长了知识和见闻,孩子大人都有收获,也使亲子关系更融洽了,看来是选对了地方。”叶彤妈妈说。

周婧景认为:“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兴趣和节奏,我们应注重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尊重孩子的选择。”她同时提醒家长:“不要都集中在暑假,平时的周末也可以带孩子享受文博时光。场馆的选择也可以多元,不一定要去热门馆。博物馆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迫学习,只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主动探索。”

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

近年来,各博物馆在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第二课堂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同时,改变了过去参观的单一体验,增加沉浸式体验和动手实践活动,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增强了博物馆的磁力。

首都师范大学附中育鸿学校学生梁曦月每年都会去中国航空博物馆参观,故事听得多了,梁曦月当起了小小讲解员,把“少年先锋号”战斗机的历史讲给一起参观的同学听。

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9岁的儿子特别喜欢北京汽车博物馆。“每次孩子都会去进步馆,在那里兴致勃勃地操作方向盘,参观各种汽车模型,对汽车的内部结构、设计和发动机原理等问个不停。”王先生说,未来馆也是他儿子必去的,那里的概念车和未来交通工具模型总能让孩子对未来的交通方式产生很多奇思妙想。“这样的研学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边玩边学,对学习的新知识印象更深、记得更牢。”

除了热门展馆,一些富含宝藏的小众博物馆,好玩人少,体验感和收获都不差,也吸引了部分亲子家庭。“插花、品茶、绘制古纸花笺,在悠悠古琴声中体会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身着汉服,体验金钗钿合的魅力;亲手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线装书……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参加‘小小雅士’体验活动,让我理解了古代文人的意趣,了解了古籍中的字体、线装书等,也爱上了传统文化。”12岁的张淼告诉记者。

“当前,不少博物馆研学更注重互动体验,注重提高孩子们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乔向杰说,博物馆可以设置丰富的互动体验区、科学试验区,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如设置艺术工作坊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传统工艺品或进行艺术创作,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或是将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呈现、非遗手工体验、闯关游戏、寻宝探秘等活动应用于研学中,增强参观的体验感,让高冷的文物生动起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近年来教育需求多样化,人们对增值性和成长体验要求也随之增多。“新课标强调学习由‘解题’转变为‘解决问题’,强调通过真实情景中的深度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在学习中重视学习经验向其他情境的迁移,这些都为博物馆研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研学:不止于“观”,更在于“研”

我国是博物馆大国,在“文化中国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丰富的文博资源有效转化为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资源?什么样的研学课程能让孩子真正受益?

在博物馆公共教育专家郭青生看来,优质的标准包含几个方面:第一,研学课程的主题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成长有意义,并符合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思辨能力;第二,符合博物馆学习的特征,鼓励学习者通过观察体验,而非单靠老师的讲解获取知识;第三,以问题导向、启发互动等方式开展教学,鼓励孩子提问、讨论以及各种形式分享知识;第四,馆内和馆外相结合;第五,老师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学术概念,鼓励孩子们“跳一跳”去摘树上更高的“果子”。总之,优质的研学课程既寓教于乐、又能启发孩子思考、激励孩子探究,是以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的博物馆学习方式,与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有天壤之别。

2020年,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博物馆进校园,通过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要制作博物馆手册、导览图、辅助读物、口袋书、动漫等,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开展活动、辅助学习,不断探索完备博物馆学习模式,增强博物馆学习效果。

记者了解到,几年来,各地不断尝试馆校结合的各种可能。北京市史家小学和国家博物馆联合编制了《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系列教材;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天空之城小学开发了“走进博物馆”系列校本课程;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四川省成都博物馆与多家学校联手,重磅推出“我的课堂在博物馆”系列馆校合作课程;南京博物院为儿童青少年长期开设“博物院的萌兽”和“跨时空的艺术”两大主题系列课程……

山西省语文特级教师刘补明认为,博物馆研学不止于“观”,更在于“研”,要研之有物、学而广博。课程设计应强化与课堂学习的互补及融合,注意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和研究性的结合。

“开发多维度的研学活动,博物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包括藏品、展览、研究成果等,与校内课程相结合,开展互动式的展览,如完善亲子设施和项目,设立专门的亲子活动区域,定期举办亲子工作坊。还要注重跨界融合,联合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公益服务单位,共享资源,打造精品研学产品。”乔向杰说,各部门也要完善相关政策,形成协同管理与推进机制,为博物馆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储朝晖认为:“研学活动传递的知识应严谨、科学,不能照搬学校教学,要让参与者获得多样性的体验;要将主体、时间、空间、内容、设计参观、参与等融合,让学习者在活动中联想、反思,引导其联系已有知识,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分析,研学活动只是途径,根本是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用智慧对待生活,确立自身主动性、主体性、自主性。“在研学过程中,学生要通过理解、分析、判定等过程,找到自己在该活动中的定位,这有利于未成年人丰富人生阅历,也有利于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养成健全人格,促成其社会化过程。”储朝晖补充道。

采访中,专家一致认为,博物馆研学应以理念之变引领实践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让馆藏文物“活”起来,使历史和文物触手可及,让这一“行走的课堂”更具适龄性、实践性,让儿童青少年真正收获体验与成长。

逛博物馆的“正确姿势”

■ 小尘

带孩子到博物馆,如何做到不走马观花、看完即忘?逛博物馆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心智和能力差异很大,家长应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最初带孩子去博物馆,可以选择互动项目、体验项目多的场馆,如科技类和自然类博物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最好能结合孩子近期看的书,提出的问题,确定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或历史类博物馆;也可以先确定博物馆,再读一读相关主题的书籍,两种做法的目的都是将孩子的生活、认知与博物馆展项内容联系起来,使之对即将参观的内容有所预期。有针对性地看书,也方便家长安排参观的重点。

鼓励孩子在博物馆网站上了解与展览相关的知识点和趣味点,提前做好功课,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参观的热情。比如,孩子对恐龙或对汽车感兴趣,可以去自然博物馆、古动物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等。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说:“博物馆是立体的百科全书,家长要做有心人,和孩子提前做点功课,用心去了解博物馆的资源,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去用好,让博物馆之行有所收获,更能体现参与的价值。”

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切忌面面俱到,参观的主要目的是看、是沉浸式体验,要注重细节,允许孩子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犹如精读,这样有助于孩子深度学习自己真正喜欢的内容。

中国港口博物馆社教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博物馆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传递现成的知识,而是传递一种能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思考、联想,自发寻找答案,训练他们‘格物致知’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他们面对未知世界的态度。”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 2021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

源:中国妇女报

追一场音乐会,游一座城;去一座城,看一场剧;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如今,“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各类创新融合消费场景正成为年轻人出行的重要理由。这些新兴消费场景具有青年主力、兴趣导向、内容为王、情绪价值、品质服务等5个鲜明特征,是一种“年轻态”的出游方式,具备推动地方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积极促进地方消费稳定增长的特点。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峥

“五一到北京游玩,提前抢到了四张北京草莓音乐节的票。逛了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还参加了心仪的音乐节,我们一家四口玩得非常开心。” 从山东来北京游玩的王女士表示。

追一场音乐会,游一座城;去一座城,看一场剧;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如今,“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各类创新融合消费场景正成为年轻人出行的重要理由。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消费市场呈现了火爆态势,音乐会、文化节、博物展出、体育赛事等多元消费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在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也为假日经济复苏和消费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音乐节、旅游演艺等各类演出总票房达9.27亿元,观演达167.10万人次。专家表示,旅游正在加速进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文化和旅游消费有效释放,带动假日市场持续升温。

“跟着音乐会去旅行”:演艺搭台、旅游唱戏

不久前陈奕迅世界巡回演唱会在古都南京连唱6场。与此同时,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等各类演出纷纷上演,更适逢小长假,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歌迷早早做好攻略,追偶像、刷演出、逛老门东、吃鸭血粉丝汤……南京之旅一个都不能少。

北京姑娘小林专门去看了陈奕迅南京那场音乐会,还买了两场小剧场的话剧票。“其实我觉得看看演出、展览,也是节假日出游很好的选择。”她说。

如今,很多“80后”“90后”与小林一样,热衷于参与各种音乐文化活动。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演唱会、音乐节等相关搜索热度同比增长23%,常州、合肥、北京、烟台等地音乐节受关注高,带动当地酒店住宿、交通餐饮等增长。各地瞅准年轻人“跟着音乐去旅行”的新潮,尝试“演艺搭台、旅游唱戏”。旅游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不仅吸引游客纷至“打卡”,也为提升城市人居品质、人文底蕴打开新的突破口。

精彩纷呈的演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也带动了演出场所周边的餐饮、酒店预订量的提升,成为拉动城市文旅发展的新动力。上海文化演出票务平台“摩天轮”最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在该平台热卖的音乐剧、话剧、脱口秀等演出活动多达数十场,观演人群环比增长超过50%,外地观演人群环比增长超过68%。

“为一场音乐演出奔赴一座城”渐渐成为年轻人的旅游新风尚。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在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北京无限音乐节”为6万名乐迷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同一天,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场音乐节火热开启,现场1.6万余名观众在7组艺人的带动下,跟随着音乐节拍快乐地摇摆。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成为假日经济的一大特征。五一假期,从国家文艺院团到地方演艺团体都精心筹备,为观众奉上精品节日文化大餐。北京国家大剧院共安排演出近40场,售票率近80%;苏州昆剧院实景版《游园惊梦》改编自昆曲《牡丹亭》选段,假期累计演出超过500场;江西景德镇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中,由陶瓷制成的多种乐器共同演绎曲艺《开窑》,让古老非遗“活了起来”。

业内学者表示,这些新兴消费场景具有青年主力、兴趣导向、内容为王、情绪价值、品质服务等5个鲜明特征,是一种“年轻态”的出游方式,具备推动地方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积极促进地方消费稳定增长的特点。

“跟着赛事去旅行”: 激活多元文化消费

为满足游客的假日文化需求,各地纷纷“解锁”新花样。非遗游、文博游、民俗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持续创新,推出一系列沉浸式体验项目,满足游客更高品质的消费需要。新场景新业态持续发力,丰富的文旅活动让消费更红火。

“跟着赛事去旅行”。五一期间,借助“村BA”和“村超”力量的文旅盛宴在贵州上演。贵州省体育局发布了五一期间10条贵州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享受文化的同时,能够充分感受到运动的魅力。

数据显示,五一贵州目的地旅游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线路游订单量同比增长约30%,包车游、定制游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倍。

安徽多地也涌动运动热潮。五一期间安徽省共举办各类赛事活动258场,参与群众约60万人。龙舟赛、“村BA”、森林公园自行车骑行赛等体育活动精彩纷呈。

除了新兴消费场景,传统消费场景也借助假日融合出新,形式更加多元包容。如广东省2024年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围绕美食、滨海、夜游、演出、亲子、研学、乐园等消费热点,培育具有广东特色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很多县区、乡村以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特色民族活动异彩纷呈。在湖南绥宁县,每天有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活动上演。游客在那里感受神秘的苗侗非遗文化、欣赏民族音乐展演、体验苗家姑娘拦门祈福仪式;贵州黔南各地的非遗展示遍地开花,都匀“非遗集市”、龙里2024巫山大峡谷“五一九州非遗美食娱乐狂欢节”、独山下司五一民俗活动……都带给游客不一般的体验。

“夜晚乘着游船泛舟小南河上,水面袅袅升起一面水帘,激光电影在夜幕中上演,讲述三河千年人文变迁。”安徽三河古镇通过科技手段,将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整个演绎路线中;杭州市桐庐县5天共迎来游客102.89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64%。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长68%、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

文化和旅游部表示,甘肃、江苏、陕西等地将演艺、非遗、文化遗产、美食等元素与旅游融合。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增长6.8%。

“跟着博物馆去旅行”:假日出游新时尚

若要盘点假期里的新晋打卡地,博物馆必有一席之地。随着各地不断掀起文博热,博物馆纷纷以各种形式破圈。如今,“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到博物馆追寻历史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

今年五一期间,全国一级博物馆连续3天均达到接待上限,相约逛博物馆已成为假期出游新风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不仅让沉睡千年的传统文化再次焕发新生,更让“文化自信”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开启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汇集了三国主题情景剧表演、古装NPC互动巡游、潮玩机甲人表演等精彩活动;在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沉浸式情景剧剧本《窑神童宾祭祀》也如约而至。文博研究馆员、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带领嘉宾一起点燃圣火,游客可以现场添柴加薪。

江苏各大博物馆的活动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游客在南京市博物馆可制作扎染;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制作花草灯;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制作牡丹花工艺品;在镇江博物馆绘制银器浮雕画;在中国海盐博物馆制作陶器;在扬州博物馆编织手提篮;在淮安市博物馆体验古法织布技艺;在宿迁市博物馆DIY非遗竹编画;在武进博物馆感受木艺手作的神奇魅力……每一项都带给游客独具匠心的沉浸式体验。

如果说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博物馆吸引年轻人的“利器”,那么古人同款美食则让你一秒踏上穿越之旅。

五一期间,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推出“德寿宫手作”,其中包括创意研发的中式小食以及面包、咖啡等创新产品。店内“复刻”的雪泡缩脾饮源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有名的街头消暑饮子。手作店还推出了复原自《宋宴》的古方汤面美食“红丝馎饦”,以虾肉作泥揉和入面,煮熟之后面条颜色微微发红,契合“红丝”二字,一口下去还原千年前的宋人雅致。

如果说以往逛博物馆总被贴上“枯燥”的标签,那么如今有了科技的助力,数字技术不仅让古代历史焕发出新生,更让博物馆成了科技爱好者的“旅游胜地”。如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内,著名的徐显秀墓室北壁的“夫妇宴饮图”被搬上互动投影墙。在互动屏幕上,一把琵琶跃然出现,只要拨动琴弦,就可以与画中乐伎共弹一曲。借助VR眼镜,游客可“穿越”到徐显秀墓遗址中一睹墓葬全貌,1400余年前北齐贵族的生活尽展眼前。

又如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壮丽三峡”展馆,再现了“三峡形成”的大型三维数字展项,通过场景、雕塑、AI语言大模型等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国内主要博物馆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0%以上。各大博物馆游人如织,人们在这里了解历史、敬畏文明、感受艺术,在闲逛中体悟中华文化之美。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正在加速进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厚植日常生活的消费让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基础更加坚实,让旅游投资和市场主体的创新空间更为广阔。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 2021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