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第一杯奶茶。
聊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1.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想不想喝?不知从何时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风靡大街小巷,这不只是一杯奶茶,更是一种潮流、一种仪式感。
2.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何这么火?有人说是商家营销策略,有人说是年轻人对生活的态度,也有人说是社交媒体的力量。不管原因何在,确实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 class="pgc-img">>3. 从某种意义上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一种情感寄托。在快节奏时代,人们渴望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关心他人,一杯奶茶或许就能让对方感受到温暖与关爱,这种小举动也能让自己快乐和满足。
< class="pgc-img">>4. 然而不能忽视其中的商业因素,商家巧妙利用这个梗,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在享受温暖同时,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
5. 最后想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只是一个象征,真正意义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无论是喝奶茶还是其他方式,关键是用心感受生活美好,用行动传递温暖。
所以这个秋天即将来临,你想喝属于自己的那杯奶茶吗?不管喝不喝,都希望你能在生活中找到那份温暖与甜蜜。
Bue Bye!下次见。
天为大家推荐一款实用好物:景德镇手工红陶玄系列水滴公杯。
< class="pgc-img">>此款水滴公道杯,其亮眼之处就在于它的釉面与造型。
< class="pgc-img">>玄系列水滴公杯选用红陶手工制作,其内部涂上化妆土后进行烧制,使胎体看起来更加柔和独特。
< class="pgc-img">>与外部的棕红形成对比,红褐色与奶茶色相碰撞,低调且温润。
< class="pgc-img">>红陶玄系列水滴公杯整体呈水滴状,大小适中,杯身曲度合宜,好用趁手。
< class="pgc-img">>简约的形体、无盖、大敞口的设计让泡茶不再需要担心水温过高,也便于欣赏茶汤,彰显简约之美。
< class="pgc-img">>一个好的公道杯,杯嘴一定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在挑这只水滴公道杯的时候,也看中了它的鹰嘴形流嘴,其出汤潺细顺畅,收汤干脆利落。
< class="pgc-img">>红陶玄系列水滴公杯内壁光滑莹润,不易残留茶汤,方便清洗。
< class="pgc-img">>拥有这样一款颜值与实力并存,同时宜布席宜独饮、宜分茶宜碗泡的公杯,很难不舒心~
< class="pgc-img">>厦门奶茶
奶茶品牌千千万,哪个才是年轻人的最爱?在厦门,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这里,有蓝天、鼓浪屿和平静的大海,也有千千万万疯狂“内卷”的奶茶店——厦门,作为全国奶茶店密集程度第一高的城市,是文艺青年们不可错过的“奶茶界耶路撒冷”。
01丨生长在茶之城
奶茶的灵魂,不在于各显神通的包装,也不在于八宝粥一般的小料——这只是流量时代的副产品,真正主导奶茶口味的要素,是汤底的茶香。
从来没有一座城市会像厦门这样爱茶。在这里,“茶”叫“茶米”,饮茶叫“吃茶”,连医院病房里贴的告示,都要入乡随俗成“禁止泡茶”。一个老厦门人的一天,以茶始,以茶终:清晨,饮一杯浓茶,吃一个馅饼;下午,溜达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俗名“茶桌仔”的茶肆,点上一壶茶,一边啜饮,一边听“讲古仙”讲《三国演义》《水浒传》。时间飞逝,当手中棕褐色的茶汤漂洗成淡色,抬头看天,日影西斜,便起身回程……这就是厦门人闲适安宁的生活侧写。
或许有人会说,品茶自古是雅事,爱茶更是中国人的天生基因,如此景致,全国各地时时有之,绝非厦门专利。但如果要论起“品茗”的讲究,还是唯有厦门风韵独标,犹存古意。
厦门人品茶,有别于常饮。首先,要“卷”装备,“壶必曰孟公壶,杯必曰若深杯”,孟公即孟臣,著名的壶艺名家,善制陶壶 ;若深杯则是茶具精品,质轻而色白。寻常人家虽不以此标榜,但也要精心挑选掌心大小的宜兴陶壶,唤之“小掌”,配套六个茶杯,每杯容水二三钱,如此冲泡的茶叶,方能名为“小掌茶”;其次,要“卷”用水,《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厦门人牢记在心,遍寻名泉——虎溪岩、白鹿洞、天界岩、五老峰下有山泉,鼓浪屿更有“三不正水”,清冽可口,方能与名茶互相成就;最后,还要“卷”手法,水开烫壶、烫杯,迅速“冲茶”,激发茶叶本身的香气,再在一片氤氲中继续倒入热水,静置刹那,才开始“斟茶”:一根手指按住壶盖,提起茶壶将壶嘴向下,围绕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既要有“关公巡城”的气势,让每一个杯子雨露均沾,也要有“韩信点兵”的姿态,将壶底几滴最甘美的精华如数平分,确保每一杯茶都色泽均匀,尽得滋味。
双手擎杯,茶香缓缓扩散,裹挟在湿热的水汽里,盘桓在饮茶人的鼻尖、眼前。深深一嗅,这缕温润在鼻腔中一路攀升,如轻罗小扇微拂流风,柔软地唤醒沉寂已久的感官,还没等人再细细感受,便即刻轻盈地逃走了,只留下淡淡余香,令人遐想追思;既而入口,以舌尖舐尝,香醇与微涩同时迸发,苦涩在短暂停留后慢慢式微,甘爽平和的醇厚后来居上,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在若有若无之间,带来唇齿间鲜甜生津的舒展和愉悦 ;最后过喉,让已经温度适宜的茶汤轻轻滑过,或爽快,或清凉,或甘甜,或滋润,多种感受一齐涌上,持久不断。
眼、鼻、口并用,色、香、味同辨,凝神静气,小口相呷,正所谓“饮茶成俗,俗中有礼;茶艺入道,道中有仪”,品茗的过程讲究“进退有节、融融泄泄”,引导着品茗者回归自身的安定和专注。这或许便是厦门人迷恋饮茶的原因;正是因为悟透了这一点,厦门人才得以为饮茶这件事,赋予精神与灵气。
02丨新潮与老派的碰撞
老派的厦门茶,主打“原汁原味”,入口的茶香,似宋徽宗的“瘦金”,口口“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如今席卷厦门的奶茶,则主打“老少咸宜”,浑厚的奶香映衬茶底的清冽,恰到好处的丰腴脂香,点缀了茶本身的清瘦和骨感,升格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纤秾合度。
正如一切食物都有“甜咸之争”,奶茶也不例外。传统的中国奶茶是“咸党”的天下,时兴的甜味奶茶,则是相当意义上的“舶来品”。16世纪中叶以来,葡萄牙传教士认识了茶,但却无法欣赏它的醇苦和微涩,掌握着蔗糖市场的航海士们,便以甜蜜勾兑出新的风味。很快,这种新奇的东方饮料席卷欧陆,在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后,更跨越拉芒什海峡攻城略地。
欧陆北端的“海上马车夫”们,以探索海洋的进取和冒险精神投身对茶汤的进一步改良,首先是将牛奶注入茶杯,现代奶茶的雏形至此崭露头角,再漂洋过海,回归故里。
如今火遍国内大江南北的奶茶的前身,最直接起源于中国台湾的珍珠奶茶。1983年,台湾的春水堂推出口感冰爽的泡沫红茶,颇受当地居民欢迎;1987年,春水堂独具匠心地将台湾小吃粉圆加入冰奶茶之中,命名为“珍珠奶茶”。粉圆的特殊口感,为奶茶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珍珠奶茶成为引爆市场的年度“热搜”,不仅盛行于台湾,也迅速传至内陆;得益于与台湾隔海相望的位置条件,厦门自然而然成为了近水楼台。
为了追求低成本,简化制作流程,早期的珍珠奶茶,大多以现成的奶茶粉末冲剂兑热水而成,实际既没有牛奶也没有茶叶。街头巷尾,两三平方米的奶茶小铺,靠一名店员、一台手动操作的杯子封口机,就能贩卖工业时代的食物魔法。虽然口味单调,还浑身“科技与狠活”,但3元一杯的均价,还是让它成为那个年代风靡校园的时尚单品。
粉末奶茶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后浪们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凭“用料扎实、现做新鲜”的金字招牌,捕捉在奶茶中浸淫多年的灵敏味蕾。鲜奶系列、鲜果茶系列、沙冰系列,“张三疯”“珍宝宝”“九分茶到”,厦门奶茶的品牌和商品名目一直在推陈出新,而“奶茶星人”的诉求总是在变,奶茶店家们随时待命:他们说要养生,于是奶茶菜单里有了薏米、红豆等养生食材;他们说要低糖,于是点单界面上有了3分糖、半糖、7分糖和全糖选项;他们说要新鲜,于是奶茶柜子里,枇杷、荔枝、杨梅、西瓜、葡萄、火龙果时时飘香……
从“功夫茶”到“粉末奶茶”,再到“现做奶茶”,在厦门的奶茶世界里,新潮口味与老派作风彼此碰撞,时时交替,总能点燃不一样的火花。
03丨厦门奶茶的世界版图
厦门,一座爱茶之城,一座饮茶之城,一座奶茶之城——这样称呼它,不仅仅是出于本地人对茶饮的迷恋和狂热,更因为细细追溯,种种茶饮,都从这里出海远航,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19世纪在厦门传教的美国牧师毕腓力说:“厦门献给英文的两个词,就足以使这个地方流芳百世,其中一个词是‘茶’tea,另一个是‘赏钱’cumshaw。”茶的英文词“tea”,正是从厦门话的发音中直译而来。
作为港口,厦门具有天然的优势,它濒临台湾海峡,面向太平洋,海岸线蜿蜒曲折,港阔水深浪平,少雾少淤,终年不冻,素有“八闽门户”之称 ;地处福建东南,背靠漳州、泉州平原,厦门虽然本身并不生产茶叶,但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极易获取诸多福建名茶,并将之行销海外。曾担任郑成功谋士的厦门诗人阮旻锡写道 :“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外国茶商到厦门采购,而茶价则由郑成功设立的牙行全权决定。
自清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以来,厦门的茶叶输出更是一日千里。彼时在厦门集散的茶叶,主要有工夫茶、花香白毫、珠兰茶和乌龙茶四种,尤以乌龙茶为最 ;集散的范围,更包含海峡两岸,19世纪70年代,台湾的通商口岸基本处于厦门的附属地位,其所有商行均是厦门商行的分行。据统计,1869年至1881年间,厦门乌龙茶出口千余吨,西销英美,南至澳洲,将辐射范围内的爪哇、暹罗、马尼拉、西贡等地统统纳入贸易版图。
作为世界茶叶的集散中心,厦门也无可避免地参与到世界历史的瞬息万变中,引发奇妙的联动——在耳熟能详的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中,北美人民所倾倒的,正是来自中国厦门的 342 箱价值 18000 英镑的台湾茶叶。
茶叶贸易造就了厦门历史的高光时刻,新式奶茶则在今日又为厦门再创辉煌。甜奶茶本是中西文化的“混血儿”,如今,厦门人正在“新中式茶饮”的赛道上一路狂奔,为它注入更多包容传统与现代、古典与西洋的文化基因 :汇聚来自斯里兰卡、尼泊尔的红茶基底,新西兰的有机乌龙茶等优质茶饮原料,兼容荷兰普利奶茶、美式奶茶、意式奶茶等多样拼配风格,总揽景德镇瓷器、德化白瓷、宜兴紫砂、日本琉璃、韩国陶瓷等境内外特色茶具……厦门奶茶,不仅走向全国,更走向世界 :“茶巢”,土生土长的厦门品牌,以富有闽台风味的奶茶著称,现已席卷全国,在福建、广西、广东、江西等地开店近四五百家 ;“KOI”奶茶,扎根厦门大本营,一路火到上海乃至整个亚洲,现已遍布新加坡、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
茶,是给厦门带来财富的绿色黄金,也是厦门这座城市的世界名片,更是“中华印象”的物质载体。曾经,它踏遍寰球,又以“西式奶茶”的形式回流故国 ;如今,它以“中式茶饮”的样貌再次出航,拓展着新世纪的中国茶饮版图。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百年前奶和茶的结合,造就了醇厚甜蜜的世界新饮;新旧合冶,中西交融,则造就了厦门这座奶茶界的圣城麦加。
·END·
转载自《环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