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的尽头,是产品。
正如互联网的尽头是内容,餐饮亦是。
近日跟几位餐饮老饕聊起了这个话题,起因是在红海中的奶茶,推出的一波又一波的夏日清爽饮品,有主打生椰的,有主打柠檬茶的、还有杨梅、桑葚的...但我们惊奇的发现,在头部品牌中尽然有一些没有紧跟脚步或者引领创新,缺失了这个阵地。而很有可能因为缺失的这一款热销产品,竞对也只需要一款产品,一步又一步的抢走你的客人,你的粉丝。
那产品是什么?
服务员老练大致的认为有三点:
产品是一个品牌的根基;
其次产品对应的是背后的粉丝;
第三则是产品对应的是流量。
根基
首先,开一个餐厅得有卖的产品,就跟房子必须要有地基一样,总不能卖空气,对吧!而餐厅呈现给消费者什么样的产品,好吃的?还是好看的?或者是觉得值得的等等,都是关于餐厅的根基。
其次,一个品牌会有N个属性来支撑,有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有可能是一种企业文化,但不管哪种,都会透传一个根本,那就是卖什么的,而在餐饮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产品是一个品牌的根基。由产品决定品牌的品类、赛道;由产品决定品牌的定位;由产品决定生意的盈利模式,利润空间。
当一个品牌走向没落,大多数消费者传递出来的都是,不好吃了,性价比不高了,亦或是这个赛道甚至品类开始走向没落。所以,关于产品,也就是一个品牌的根基,关乎着是否稳健且持久。
画像的契合
一个产品一定会有自己的属性,而相关的属性一定能与一群消费者产生共鸣。所以,产品的画像,与消费者的画像是一定需要契合的。而这一点,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则需要考虑进去,但很多品牌忽略了这一点。
什么样的产品吸引什么样的消费者,就如火锅这个大产品很难吸引到老年人,而商务的中餐一定不会有年轻人打卡消费。这个时候,火锅的产品是否要具有年轻化,新奇的特点;商务的中餐产品是否需要文化感、仪式感。
其次,品牌在不断的前进,市场亦是。而新品,是否跟上了市场,是否又充分考虑到了自己的粉丝画像或是想要吸引的粉丝画像。正如开篇所说,一个大火的新品且和自己粉丝高度契合的时候,却缺失缺位了,而竞对只需要这一款产品,可以将自己的消费者轻松的吸纳到自己的品牌中,一次二次的复购消费,从而变成自己的忠实粉丝。
了解自己的用户画像,从而开发讨好顾客的产品属性。了解自己的竞对,从而开发竞对顾客的产品,并利用本身产品流量、热度等系列操作,从而打造自己在一次又一次战役中的壁垒。
同样,产品的属性也对应的地理位置的属性。最近跑了全国很多餐饮店,例如西安小寨商圈,人流摩肩接踵,而仔细观察路过自己身边每一个消费者,都会有一种直觉的标签:年轻、时尚。而在看这个商圈中排队与不排队的餐饮,其实很容易感受到,品牌品类产品与人群的关系,真真切切。
故,压垮品牌,也许是一根又一根的稻草。而稻草则是一次又一次的因为产品的缺位而错失的市场。
反哺的流量
流量红利时代,消费者可以通过海量的流量来到餐厅,而在如今流量见到天花板的时代,消费者则需要精细化的运营成为“留量”。每一波流量背后都有着他本身的逻辑或者方法,每一波流量背后都对应着一批有着明确画像的消费者。
好的产品,是可以反哺的。在平台里,好的产品反哺平台的内容,而平台则反哺产品更多的流量。在消费者眼中,好的产品给到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消费者也在通过自己的圈层在反哺产品更多的流量。而这一波一波的流量,则在好产品的加持上,成为了品牌方的“留量”,随着产品这个申请系数N次方的加持,流量再也不是线性增长,爆发只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收割一波流量,收割的是一份“留量”,而一波又一波的收割,则正是一次又一次的锁客,最终锁定这一波又一波的留量变成死忠粉。但问题来了,热门的产品我们都需要跟进吗?答案当然,不是的。产品对应的是具有关联属性的消费者,而品牌的特性又对应着产品的属性,只有相互匹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否则就是东施效颦。
品牌的属性在创立之初就已经确定,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也会跟着有一些微调,而这就需要不断的从产品和竞对中去发现不足,发现自己属性中缺失的消费者画像,而这需要依据自身门店做出一个类似于“区域竞争力”的报告,从服务、环境、菜品、性价比等多维度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发现不足,而这个不足则就是需要在区域中改进,利用产品或者产品对应的属性去着手。
所以,最后,餐饮的尽头,终极对决,还是产品!当然,并不是简单的味道,而是一场基于研发、供应链、数据、消费者综合而来的一次对决。
—E N D —
融界10月16日消息,家联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餐饮具、耐用性家居用品等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居、快消、餐饮、新茶饮等领域。公司产品的主要客户来自国内外知名的商超、餐饮巨头,是国内外优质塑料餐饮具、家居用品及生物降解产品的重要供应商,拥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多餐饮老板都说自己不会做餐饮,不知道怎么赚钱,其实,他们所缺少的并不是厨艺,也不是技术,而是对餐饮这个行业的敬畏之心,即没有对餐饮产品的极致最求和渴望,这样你想做好餐饮?那真是太难了,而且他们自己还觉得自己做的非常好,口味好,味道好,有顾客提意见还嫌顾客事多,顾客不好伺候......
还有遇到一点问题就是营销的问题,于是就出去学习、上培训班参加各种培训、可是最后的结果呢,还是不懂,没有技术还是没有技术,不会还是不会,问题出在哪里,不是技术也不是营销,而是自己出现问题了。
很多餐厅老板也不是管理不好,更不是厨艺不好,不用去学习什么厨师技能,那不是你该做的事情,他们缺少的是对顾客需求的极致探索,不知道如何找到精准顾客,不能服务好自己的精准顾客群体,不知到这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来说意味着什么。
即使自己的餐饮厨艺技术水平真的有了提高,但是顾客却仍然不满意,营业收入也没有提升。于是,他还真的觉得自己的菜品出现问题,于是又出去学习新菜品,一个陷入厨师思维的老板就是这样做的,就像就像一个蒙着眼射箭的人,觉得四周都是靶子,于是就拼命的向四周射出没有目标的箭,射不中目标还消耗自己的体力和箭支。
找不到方向的人,就会摸着石头过河按着自己认为对的方向拼命的走,殊不知,走的越快,距离目标越远,不是因为别的,因为方向走错了......
近年来一直火遍了互联网的网红餐厅,一个接一个的倒下,真正的原因是从一开始就没钱,没有现金流,没有利润,不赚钱,现金流、利润一条不占怎么能行?
除了开店以外,盈利模式还有一个可能,背后的模式就是为了融资。结果呢,还真有投资的,估价几千万,上亿元的生意,搞了没几年,那个天天放着自己生意不做,出来每天讲课的饭店老板,终于关门了。
餐之道小编倒是觉得,他要是回到老本行,去做一个指导老师反而更好一些。毕竟那是专业的做一件事,而不是披着餐饮老板的外衣去讲课,这是什么跟什么啊?!
作为一个餐饮老板的时候,你的身份是餐饮老板,就要做好老板分内的事,假如自己分内的事都没有做好,做什么也白搭。老板就是老板,教练就是教练,老师就是老师。不可相提并论!
作为一个餐饮老板,开一个店成功了,不代表10个,100个,都可以开店成功,这不是一回事,有过多少餐饮老板自己开到第二个店的时候就力不从心了,这不是简单一加一的问题。
随着店面的增加,单店没有的情况发生了,运营的成本随着店铺数字的攀升,开始翻番,其中最大的问题,在单店的时候,房租和人力成本基本固定,但是随着门店的增多,边际成本越来越高,可是,没有办法解决。
不但自己的店面扩展,同行也在旁边,一个好的位置,周边都是餐饮同行,还有的老板遇到竞争就开始想着第一件事,就是干掉竞品,这里的干掉是打败的意思,听了,我就感觉害怕,这思路是太不低调了,餐饮的成功之道,是低调,成功就是不断低调的积累。
更不能做的事,大忌就是千万不要抢别人的饭碗,只要动了别人的饭碗,就有人来收拾这些搅局的人了,记住,餐饮不是比谁卖的价格低,绝不是卖的价格低就好,而是低调。不要动别人的奶酪,更不要到别人碗里掏一勺子饭到自己碗里,千万不要!
作为一个好的餐饮人,就是要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本职,2018年的餐饮就是做品质,回归本质,这才是餐饮人的毕生追求!
在扩张的时候,大多的人都忽略了餐饮的本质,却纷纷的把营销祭出作为制胜的无敌法宝,一有问题,不管是什么就祭出营销,频繁的变着花样的玩,一会一个样,仿佛干餐饮就是做营销的,结果呢……
你的产品都没有站稳,品质不好,味道不稳定,其他也都是乱成一堆,这时候千万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商业模式,营销方法,更不要走到案例的怪圈里面。当你还是停留在只是看案例的水平上,就很难看清目标,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放开案例,忘掉案例,苦练技术!
你学了那么多的的课程根本没理解,没吃透,即使去做营销,也绝不是简单到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那样,你永远没有方法。营销和产品是餐饮人的左膀右臂,做好产品,再辅以营销,才是根本。不想说的太多,结果又给说多了,记住,做好餐饮,产品能力和营销能力一样重要,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本质。
不要走进一个误区,餐饮的本质绝不是性价比,这词就是用来忽悠屌丝的。餐饮从来没有性价比,这是扯淡,好的原料有,就是贵,唯一的缺点就是贵。便宜的也有,就是品质不如贵的好。多朴实的道理,很多人却永远不明白,白菜就是白菜价,白粉永远不会卖出白菜价,假如你买到了白菜价的,不用窃喜,必定是淀粉无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