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到来,外卖的崛起,实体店的餐饮还能做下去吗?它还有发展趋势吗?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肯定是有的。
作为刚需行业,餐饮永远在居民消费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近两年,对于餐饮人来说确实是难熬的,但在疫情逐渐褪去,餐饮行业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复苏以及新的发展特点。
做餐饮的商家们,大家一定不要泄气,餐饮行业不可能永远处在低谷。吃饭是刚需,更何况疫情现在也已经得到了很好地控制,商家们需要保留着信心。
餐饮业未来发展的七大趋势,一定要了解
一、单品店依旧走俏
单品店餐饮模式将越来越受到中国餐饮人的青睐。餐饮单品店是指餐馆以某类菜品为主打,其他菜品很少或者没有,也就是俗称的“专卖店”。
据业内人士介绍,日本、韩国餐饮的最大特点就是很多店只专做一种招牌菜,如日本的拉面馆、寿司店,韩国的参鸡汤店、八爪鱼餐厅、鸭汤专营店等,80%餐馆是单品专营店。
中国的大众餐饮经过市场的洗礼后,将走向单品细分的小而美模式。现在不少餐饮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单品店,同时也有不少的人认为这是餐饮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它有四大经营优势:
NO.1菜品制作更专业,专一更容易出爆款。
NO.2备料过程更简单。
NO.3菜肴复制更方便。
NO.4厨房人效更高,单品店往往不需要大厨,3-5人即可照顾整个饭店。
二、堂食+外卖,线上订餐持续高升
现在的餐饮行业,其实大多部分都是堂食跟外卖一起做的,因为单凭着堂食的话,根本支撑不住这些高昂的铺租跟人工成本。只有线上跟线下结合才是餐饮的新出路。
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网上订餐比例接近60%,网上订餐逐渐占据主流地位,预计市场规模很快就会超千亿。
所以尝试一下新的渠道,何尝不是一条出路呢!
< class="pgc-img">>三、私人定制或将崛起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品质化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定制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发展趋势。
高档菜品、服务和环境依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这些高端消费者不再追求高大上的土豪式消费,而是希望获得更有品位、更具个性、更符合需求的餐饮服务。顾客对个人体验的渴望不断上升,攀比的心态变成希望与众不同的心态。
要是一家餐饮店铺能打造出“私人定制”服务,即依据顾客要求的主题、目的、档次等因素打造独一无二的个性宴会。想想就觉得很特别,很有趣,这将吸引来不少的顾客朋友。
四、智慧餐厅、智能厨房省成本
降成本,提效率,成为了连锁餐饮品牌在现代化经营模式下的最大诉求。现在很多的餐饮店铺都是智慧餐厅,包括一些员工的食堂。
科技进步引发了一场厨房革命,适当的引入自动化的设备,可以有效的应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
< class="pgc-img">>五、食品安全更受重视
民以食为天,安全是食物消费的最低要求。没有安全,就无从谈起色、香、营养;安全也是食品消费的最高要求,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食品安全是压倒一切的。所以餐饮商家们一定要重视自己店铺的食品安全问题,积极参与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六、“吃饱”和“吃好”的两极分化
“吃饱”是指性价比,性价比的核心是东西好还不贵。放到餐饮行业就是味道不错价格实惠,这也是必然的一个趋势。
性价比这种模型,是大企业的战场,规模越大,才越有可能做成。大品牌随着业务规模和体量的提升,供应链端口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各类材料成本控制精细,再随着店面局部的深入,营销的边际成本下降,最终展示出来的定价体系将凸显出性价比优势。
目前的中式快餐连锁、洋快餐连锁等都是这个方向,未来容易培养和生成餐饮大鳄。
“吃好”是价值化。这个领域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菜品菜式的研发和创新都在这个领域出现,各式各样的店面场景、各式各样的服务也都会出现,总之就一句话:这里能满足你对“吃”的一切幻想。
比如同样是酸菜鱼,鱼你在一起就是吃饱为主导,太二酸菜鱼就是吃好为主导。这个价值化市场,同样庞大,但是却更分散化,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甚至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都容易出现许多让消费者认可的有价值的品牌。
七、中式快餐更受欢迎
中式快餐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个是西方快餐无法比拟的。
因为它不仅便捷,而且口感也相当不错。在如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十分的快速,大家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已经很疲惫了。让自己花费一个小时去超市或是市场买个菜回来,之后再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做饭炒菜,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的快餐市场,中式快餐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这一点对于想要做中式快餐的创业者来说是一项极为有利的趋势。
源:经济日报
“五一”假期第一天,各地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加速升腾。
早上5点,吉林省延吉市水上市场准时开摊,不到6点就已熙熙攘攘,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炒米糕、炒米肠、江米鸡等朝鲜族风味小吃摊前挤满了游客。
“不少客人买完早餐后,就会来我们店点上一杯咖啡,配着特色炒米肠,别有一番风味。”水上市场佳温咖啡的店长崔健告诉记者,除了咖啡,店里还有各种雪冰、养生茶、蛋糕、沙拉等菜品。为了满足游客拍照打卡、“一键发圈”需求,门店还专门设计了带有“延吉”字样的咖啡杯套和咖啡袋。截至下午4点,门店已售出咖啡800多杯,70张桌子一直满座,排队等位的客人始终没断。
约上三五好友,寻一处有山有水的绿地,搭一顶帐篷,备一桌火锅,也是很多人享受假期的方式。假期首日,上海市松江区森林中海底捞露营基地格外忙碌。
海底捞上海松江露营基地负责人薛永芳告诉记者,当天整个露营地就餐人数超100人。营地专门设置了丢飞盘、下棋、羽毛球等娱乐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露营+火锅+美食”体验。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餐饮消费展现出一些新趋势:多业态联动效应更趋明显,“餐饮+”跨业态联动的场景大量涌现。同时,县域餐饮消费空间也将持续扩大,线上线下融合程度加深,有望成为餐饮消费新的增长极。
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线上寻找美食,许多餐饮企业积极参与线上平台促消费活动,推出高性价比套餐。最近一周,在美团上推出“五一”主题团购的餐饮商户数周环比增长超43%。为帮品质套餐获得更多展现机会,给消费者出行带来更多选择和实惠,美团上线了“五一舌尖上的美食旅行”专题活动,不少热门餐厅还开通了美团餐厅“订座”功能。从美团餐厅订座数据看,除火锅、粤菜、西餐、日料等传统热门菜系受追捧外,江浙菜、京菜、川菜等特色地方菜预订量涨幅明显。
事实上,“五一”假期前,全国多家餐饮企业就已经出现预订爆满情况。海底捞后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全国门店已接到超10万桌假期用餐预订。北京同和居、同春园、鼓楼马凯餐厅等老字号假日期间包间早早预订完毕,便宜坊广渠门店、哈德门店、玉蜓桥店5月1日当天午餐时段包间均是满座,其他时段的正餐门店预订率也超九成。
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预计,今年“五一”期间,本地消费叠加旅游客群,餐饮整体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将有10%上涨空间,环比4月份的涨幅有望超过30%,尤其是景区附近餐饮门店,预计客流将上涨40%,翻台率将增长3倍。
为了让消费者获得更好消费体验,不少旅游城市发布“五一倡议书”。4月28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京津冀“五一”节假日市场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书,明确指出,“五一”期间将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提醒餐饮服务经营者对菜品、外卖打包费等明码标价。延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发布公告称,“五一”假日期间,将聚焦价格监管,重点检查民俗餐饮店是否存在“阴阳价单”。
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点领域,也是经济复苏的“晴雨表”。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五一”假期是消费者出行高峰,也是餐饮消费旺季,餐饮企业应抓住机遇。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和研发,适时推出新的菜品、服务模式和营销策略,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通过创新餐饮和多元化服务,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餐饮与旅游有机结合。旅游热直接带动了餐饮消费增长,尤其是在旅游热点地区。餐饮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通过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元素的餐饮服务,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杨柳提示,“五一”假期,餐饮企业在创新场景促消费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安全生产、食品质量、明码标价、反对浪费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共同推动餐饮市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为实现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经济日报记者 吉蕾蕾 )
情下,餐饮业的真实生存现状如何?那些逆流而上的餐饮品牌是如何突围的?餐饮业未来的发展还能往哪里去?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里希。
新冠疫情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让当下整个经济环境充满了不确定。餐饮行业作为接触性、聚集性行业的代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4月份,餐饮收入13262亿元,下降5.1%;限额以上餐饮收入3064亿元,同比下降5.6%。4月份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限额以上餐饮收入653亿元,同比下降24%。
行业整体下行的同时,难以压缩的租金、原材料、人工等成本,锐减的客流……让餐企的经营困境更为严峻。
但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依然是永不落幕的产业。疫情当下,大浪淘沙,反而有利于行业更规范有序长远发展。对于餐饮企业而言,这也可能是自我变革、创新升级的窗口机会。
5月20日,红餐网联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开启线上直播,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红餐网联合创始人&红餐品牌研究院院长樊宁、大龙燚创始人柳鸷围绕“疫情下的餐饮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 class="pgc-img">>疫情下,餐饮业的真实生存现状如何?那些逆流而上的餐饮品牌是如何实现突围的?餐饮业未来的发展还能往哪里去......从这场直播活动中我们一窥究竟。
01.
疫情下的餐饮业:
消费减弱、经营压力陡增,但仍有餐企逆势上行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消费者在外消费堂食的意愿被严重削弱。而从国家到行业再到企业,都已经在采取相应的举措,全力冲破当下的疫情困局。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指出,当前从国家层面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坚定了餐饮从业者的信心;行业层面上,所有的参与者都在探索更多的市场策略,通过诸如增加线上销售等创新手段来提振餐饮行业。“止血”“输血”“造血”实现餐饮业尽快复苏;企业层面上,疫情后,企业对传统意义上的餐饮业也逐步开始有了新的认知。
红餐网联合创始人&红餐品牌研究院院长樊宁则以《2022年疫情背景下餐饮企业调研报告》【重磅!《2022年疫情背景下餐饮企业调研报告》正式出炉】为例对疫情下餐饮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整体营收收紧,客流量下滑,成本支出高昂是当下餐饮行业的突出特点。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值得注意的是,樊宁也提到,根据红餐网对部分受访餐企的调研,结果显示,疫情下中小餐企发展空间进一步收缩,但头部餐企仍在逆势拓店,部分企业2021年的平均门店数较2019年上涨了2.7%,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如百胜中国、海伦司、巴比食品等大型连锁餐企,2021年门店数均呈现不同规模的增长。
整体看来,在新冠疫情仍多点频发的形势下,餐饮业整体市场环境还不容乐观。房租、人工费用、社会保障等刚性成本,使得部分企业经营压力陡增,如何生存下去成为当下餐饮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02.
把握细节、积极求变,
疫情下餐饮品牌也可以做到逆流突破!
餐饮业受疫情影响不言而喻,但是人们对吃的刚需却是始终存在的。疫情期间,大部分餐饮业陷入经营困局,但也仍有一些品牌跑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通路,甚至实现了增长。
大龙燚创始人柳鸷介绍,疫情期间,大龙燚火锅逆势而上,率先将业务转移到线上,最高峰阶段外卖营收暴涨547%。
另外,柳鸷也表示,大龙燚针对市场的变化做出了快速响应。首先,意识到消费降级趋势后,大龙燚向城市的下沉市场积极转型。纵观整个餐饮市场,人均500+的高端餐饮和人均60-70元的社区餐饮存活得都很好,反而是人均100-200元的中部市场内卷严重。所以疫情期间,大龙燚做了一个人均60至70元的一个自助餐的鱼火锅。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龙燚
装修设计直接在原来的风格做小调整,室内外20张桌子、人员压缩到8人。开业一周营业额达到了3万元,现日均营业额也稳定在1万元以上。之所以能把人均做到这么便宜,得益于大龙燚这些年拥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远方云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底料调味料都是自主研发,降本增效,给前端留下了较大的盈利空间。
其次,柳鸷发现今年的小龙虾市场存在爆发性的增长。一些小龙虾品牌沉淀了大概有三年、五年了,今年的营业额大概会比去年同期上涨一倍以上。所以大龙燚选择了与成熟的小龙虾品牌进行合作,把社区店改成了小龙虾店。当然也坚持开源节流,进行人员压缩、装修调整,毕竟要让门店先活下来。
最后,针对今年火热的露营风潮,大龙燚也推出了露营套餐。柳鸷介绍,大龙燚为这类出行群体准备了锅具和火锅底料,套餐配套设备相对齐全;在火锅的菜品上压缩得比较精致,都是一些必点的菜,而不会去像火锅店点的这么齐全,因为食用场景不一样,露营爱好者自己会配备一些食材。这样能降低价格,也能避免浪费。高峰期曾每天卖出几百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龙燚
事实上,在疫情初期时候率先实现逆流突破的就是火锅品类。火锅是最容易标准化的一个餐饮品类,火锅里什么都可以煮。就算是火锅做外卖,只要准备好包装、配套、仓储存量就很容易操作。
所以,做餐饮一定要把握好细节,同时要紧抓市场热点,快速推陈出新。就像柳鸷提到的,早些时候,就算是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的一些苗头,都可能会成为其研究产品的动力。
03.
后疫情时代,
餐饮行业未来该往哪里走?
大龙燚的逆势突围再次证明了,疫情对餐饮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把握好趋势、及时应变,就有可能转危机为机遇。
邢颖认为,未来餐饮行业将朝着以下几个显著方向发展:
一是社区餐饮将兴起。社区餐饮是面向大众市场的餐饮,具有大众化、便利性等鲜明特点,也是未来许多中小餐饮企业的主战场。大众对待社区餐饮,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的性价比,而企业选择开社区餐饮也要对商圈有明确的研判和界定。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二是小店时代的到来。“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美”这样的小店未来的生存能力会越来越强。这些小店投资轻量化、装修简约化、产品特色化、营销网络化,在新冠疫情当中也呈现出了逆势增长。
三是特色食品的拓展将加快。特色食品的拓展是餐饮企业很重要的一个经营选择,这些特色食品有助于餐饮的食品化和餐饮零售化,是餐饮企业未来的一个增长动力。
四是餐饮细分业态更加显著。在过去餐饮业一片火热时,业态并不重要。但是疫情过后企业不对业态进行准确定位,则可能面临灭顶之灾。餐企应该思考如何进行业态细分和互补,避免业态单一、雷同。
樊宁也给出了三点建议,他表示三个大方向上的平衡一定要把控好。
一是线上线下的平衡。从经营模型来看,餐饮行业发展的趋势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双主场经营常态化。
二是餐饮和零售的平衡。餐饮行业曾经专注于线下门店,后来开始开拓线上外卖市场,随之又开始布局零售。随着供应链体系的日益完善,餐饮和零售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零售未来会成为很多餐饮企业的布局策略。但是如何平衡好餐饮和零售的关系,也是众多餐饮企业着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是下沉的可探索之路。中国社会是典型的叠层社会,一线市场的繁荣其实只是一小部分,更广阔的下沉市场才是更真实的中国。中国四线及以下城市人口超10亿人,占总人口的71.7%。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了向低线城市的下沉之外,在同一座城市的深度下沉也是一个可取策略,比如从商业综合体下沉到社区。
社区餐饮成为增速较高的红利地带,未来或许是值得餐饮人持续挖掘的一块价值洼地。
2020年时,许多人都觉得那一年很难。但当时就有人说,“也许这是往后十年最容易的一年。”现在看来的确如此。柳鸷强调,像大龙燚2020年的利润比2019年还好,但今年在疫情常态化境遇之下,肯定会更难。老百姓就算有钱也不敢花了,因为他不知道疫情还会持续多久。所以怎么生存下去已经变成了每个餐饮人、企业创始人该去思考的问题。
“发展的前提已经变了,先保证活下去才有机会!”
当前,经济环境还不太明朗,对于众多餐饮企业而言,比别人多撑一个月、两个月,说不定春天就到来了。我们始终相信,那些具备强大自我修正能力的餐企最终会度过危机、重拾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