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餐饮品牌,大多数都是连锁经营的。像是海底捞、肯德基、喜茶等。连锁经营的品牌,有着自己特色和标准化的管理,还有完善的供应链。之前经常给大家分享连锁餐饮品牌的相关知识,但是也有一些朋友,对连锁餐饮品牌这个概念了解不是很清楚,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一下连锁餐饮品牌的特点,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 class="pgc-img">>统一的品牌标识和经营模式
连锁餐饮企业最大的特征就是统一的品牌标识。各个经营门店的产品、名称和门店装修都使用统一的产品、名字和风格,给顾客呈现一种整体统一的效果。这种多个店铺使用统一的形象标识,能够快速在顾客的心中建立起好的品牌形象,更容易获得顾客的青睐和信任。
< class="pgc-img">>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运营
连锁的餐饮品牌的门店,一定是能实现快速复制的。所以就必须要求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运营,这样才能实现门店的科学管理,快速拓展。由于连锁品牌餐饮旗下有多个门店,如果不按照标准化流程制定经营策略,必定会导致众多门店经营混乱,从而影响整个品牌的形象,降低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度。
< class="pgc-img">>符合大众需求又带有特色的产品
对于很多开了多年有多家门店的连锁餐饮品牌企业来说,一般推出的产品都是既符合大众的需求又带有自身的特色。连锁餐饮品牌面向的消费群体是大众,所以产品需要符合大众的口味,适用的人群需要广泛,才容易被接受。同时,又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没有自己特色和壁垒,就很容易被同行模仿恶意竞争,也会失去自己拓展门店的底气。
< class="pgc-img">>完善的原材料供应体系
由于门店数量众多,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量大,通过建立完善的原材料供应体系,通过数量的优势压缩成本价格,减少中间环节的差价,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从而为品牌旗下门店产品的经营上争取更大的利润。
< class="pgc-img">>#赵氏四鲜##餐饮知识##餐饮干货##连锁餐饮#
报记者 钟楚涵 蒋政 上海报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前两个月,餐饮行业的增速为12.5%,和2023年全年20.4%的增速相比增速减半,总体上,餐饮行业从疫情之后的快速恢复过渡到了逐步正常增长的阶段。
与此同时,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程度正在提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共同编撰的《2024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提升至21%,对比过去几年正在不断提升。
竞争持续激烈
对于当下的餐饮市场,CFB集团CEO许惟抡指出:“现在的餐饮经营和前几年有些不同。2007年我从台湾来到北京,当时,大陆的快消行业,只要外资品牌、跨国品牌进来,把渠道做好、收款收好、业绩正常做,就大概会有双位数的增长。目前餐饮界的经营比以前要(竞争)激烈以及辛苦很多,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性价比,现在价格回到正常定价的时代,而过去很多品牌有溢价化;二是营销比以前卷了很多;三是竞争品牌更多,主要指的是连锁品牌规模效应比以前大了很多,而且连锁品牌占比也越来越大。”
对于餐饮经营的变化,书亦烧仙草创始人王斌感慨道:“自开店到2021年,我们的业绩、规模、利润都在持续增长。但是自2021年开始,就无法像以前一样做一个营销、一个产品后很快能提高营收,会有一定的业绩帮助,但作用已经很小了。此外,创新对业绩的帮助也变小了。”
除了竞争日趋激烈之外,行业的另一大特点是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正在不断提升。《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15%,提高到2021年的18%,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21%。
其中,四五线城市市场的连锁化率正在提升。根据《白皮书》,三线及以下城市连锁门店分布较2021年提升0.6%,扩张速度快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此外,美团数据显示,与2021年相比,2023年一二线城市连锁店的数量占比下降了1.7%,三四五线城市相应提高了1.7%。
对于行业连锁化程度提升,奥琦玮董事长孔令博指出:“当我们讨论连锁化率提升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行业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也就是未来优秀且稳健成长的连锁企业,会挤压餐饮行业的发展空间。如果企业想做大,未来面临的压力可能比以前更大。连锁化率的提升可能会导致很多腰部企业的经营压力非常大。”
此外,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对于品牌发展加盟也存在影响,普华永道食品饮料行业主管合伙人曹文静认为:“2023年,很多头部企业开放了加盟。随着连锁化率的提升,未来市场上好的门店资源、位置,还有能力强的加盟商资源会成为相对稀缺的资源,需要品牌方竞争,这一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因此,知名企业已经逐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开放加盟,那必然市场上好的资源会越来越少。”
如何应对?
当下,降价成为餐饮企业的一个常见做法。2023年以来,许多知名餐饮品牌进行降价或推出低价产品。喜家德董事长高德福发现:“在经济上行的时候,精致餐饮、贵的餐饮生意很好。而在经济下行期,超级性价比的餐饮的生意很好。”
对于餐饮企业调整价格,羽生餐饮策划创始人北北认为:“不能盲目做低价。我们要先考虑能否塑造好产品的价值。一味玩低价是走不通的,最应该关注的是要回归到产品上,因为经营中的每一分钱都来源于产品。”
对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孔令博认为:“体验至上,效率为根。不管行业如何内卷,首先,企业要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其次,要考虑在低价的情况下能不能赚钱。最后,要考虑如何卷体验以及卷效率。”
在提升效率方面,孔令博认为,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提升效率。“过去,餐饮行业有太多工作依赖于高手,依赖于经验,比如厨师的经验、要货的经验、运营的经验。要做好体系效率,就需要把沉淀在大脑中的经验进行模型化、智能化。大模型技术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人类的经验通过大模型做固化,在采购预测的准确度、排班的准确度、产品研发的口味准确度上,形成一个稳健的支撑体系。在餐饮企业的成本里,如果食材降3%,用工成本降2%,营销费用降2%,就可以省出来近7%—8%的净利润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AI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孔令博表示。
许惟抡则认为,想要在价格更低的时代竞争,必须在成本、吸引消费者以及营销手段上有更大的突破。
CCFA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通过对行业创新案例的筛选和分析,发现了几大显著特点:首先,数字化是连锁餐饮品牌重要的一个创新方向;其次,产品依然是新茶饮行业永恒不变的创新主题;再次,营销是餐饮或新茶饮行业的一个共同创新点;最后,餐饮和新茶饮企业开始更加关注并开展ESG的工作。
如何增长?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进入下沉市场或出海追求增长。在企业下沉方面,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表示:“现在,要达到千店、万店可能都得把触角伸到下沉市场上。从国家的政策方针方面来看,到2025年,要在全国打造500个左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这对餐饮连锁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现在小镇青年过得越来越滋润,这对于做消费、做餐饮的企业来说,也非常有发展空间。”
孔令博认为:“对于头部企业来说,未来两到三年是很好的下沉市场窗口期,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密度非常小,新品牌一旦进去会迅速形成客户黏性,不会被别的竞争对手突破。而在一线城市,因为它的容错率非常高,几乎每一年都接纳很多新型创业者,所以在一线城市的连锁化率不会特别高。”
同时,下沉也需要具备相对应的实力。比格比萨董事长赵志强认为:“下沉最重要的点是要具备超高性价比,这是最难做的事情,背后需要有特别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效率的能力、信息化的能力。”
除此之外,企业出海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电信国际公司北京分部副总经理邱竹泉表示:“中餐在海外获得了很多的赞誉,同时,中华美食在海外也是中国的名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海外中餐市场出现了一个‘新蓝海’。”
曹文静认为:“海外的中餐市场的消费者并不都是华人,很大一部分外国人也在消费。在一些外国人看来,中餐是不可抵挡的美味诱惑,因此,中餐在很多国家的吸引力是很强的。对于海外市场,我们要主动调整、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能在海外市场存活,并且很好盈利的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分为:出发前要先做好规划、研究、调研;出发后要做好预案、防范措施,同时,和员工、政府的沟通,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合作都尽可能做到本土化。”
值得注意的是,餐饮企业出海也面临挑战。刘京京指出:“很多在境外发展的企业都交了很多的‘学费’。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要,在国内耳熟能详的品牌到国外也有可能被抢注,还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先去注册商标。另一方面,国内的办事效率高于大多数国家。在国外办理手续方面,无论是财税还是证照,企业都需要和当地的中介机构学习后,再做更有规范性的经营。”
无论是下沉市场还是出海,企业之间的竞争最后还是要回到品牌本身的特点和竞争力上。刘京京认为:“对于一家品牌连锁企业来说,是否下沉和走出国门并不能跟风。只要企业有竞争力、产品力、管理力,做到极致性价比,与此同时长板够长,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大展宏图。”
(编辑:于海霞 审核:厉林 校对:颜京宁)
齐大连锁晨思】[咖啡]#餐饮#?#连锁#?#连锁商业模式#?
< class="pgc-img">>如果你就是开个餐馆,不求扩张,不管你有什么想法都不为过。在西湖杨公堤有一家茶馆,生意火爆。我问过老板,为啥不搞个连锁扩张,老板笑笑说,开这个茶馆纯属自娱自乐,不为赚钱,只图开心。这样的态度,跟商业没什么关系,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如果要做连锁,那就是商业,要追求盈利最大化。从商业角度说,连锁餐饮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针对商务宴请亲友聚会的重餐饮,需要名厨大店,排场气派。不过,随着实势变迁,重餐饮越来越不好做。不是这个赛道不行,而是目前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不改变不优化就没有出路。二是茶饮小吃这类小餐饮,基本就是靠自然客流量。然而竞争加剧使得门店租金节节攀升,基本上吃掉了门店自然客流量带来的收益。如果不在品牌重塑方面做出改变,小餐饮只能继续这样卷下去。
最有发展潜力的,我认为是第三类,连锁快餐,不是特色,不是传承,不是新奇特,而是面向普罗大众解决吃饭的需求,这是高频刚需。随着城市生活方式的变迁,人们越来越多地只能选择在外解决吃饭问题,外卖的繁荣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大部分外卖都是餐饮店提供的,由此可见,连锁快餐是一个符合社会变化趋势的业态。十四亿张嘴,一日三餐,这样的行业正在初起阶段,前景无疑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创业成功的。
对于这样的判断,您觉得如何?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品牌点化师+商业模式优化师+招商大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