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最近逛朋友圈,看到又有新玩意在刷屏了…
光看图片,你可能以为这就是个普通水杯。
事实上,它是一个隐藏的榨汁机……
假如你在网上搜一搜「榨汁机」,你会发现 70% 的精致小姐姐都在晒这款摩飞榨汁杯,它早已超越星巴克杯、网红奶茶杯,成为新一代的凹造型神器。
世上榨汁机千千万,凭什么这款会火?这个事,小雷还得从榨汁机的历史说起。
榨汁机是怎么发明的
早在 1930 年,榨汁机就诞生了,是一个叫诺蔓·沃克的医学博士发明的。
他年纪轻轻的,就得了肝硬化和神经炎,医生都说他活不了多久了。他偏不信邪,一改之前的饮食习惯,狂吃新鲜水果蔬菜。
大家想啊,蔬菜我们一天能吃多少,两三斤就到顶了吧?他就想了个妙招,把胡萝卜磨碎榨出汁来,每天喝一加仑(约等于 3.8 升)。
这什么概念呢?小雷给大家举个例子,超市卖的果粒橙一般都 1.5L 一瓶,他一天差不多喝 2 瓶的量。
这个方法真的有效,他的寿命足以印证这一点——享年 108 岁。
后来他还出了一本书《活得更年轻》,大半辈子都在安利别人多喝鲜榨果汁……
这个简直是用生命科普的典范啊……至此,榨汁机就流行了开来。
等榨汁机进入我国市场时,已经到了 20 世纪。
2008 年的奶粉事件,让大家对乳制品敬而远之,相应的替代品开始快速增长。此后,榨汁机逐渐变成了健康生活新方式的代表。
< class="pgc-img">(房地产大佬潘石屹就是个榨果汁控)
>不过,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市面上的榨汁机基本都长一个样,十多年都没怎么变过。
< class="pgc-img">>它们都有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买回来用不了几次。
原因很简单,不好清洗,索性就不拿出来用了。
2017 年,九阳推出了一款 902D 便捷式榨汁机,当时就在天猫卖得很火。
简洁的胶囊形状,体积比原来小一倍,好打理多了,小雷很能理解它为什么能卖好。
这个产品被另一个人看在眼里,他发现了问题:不能随身携带的榨汁机,就不算真正的便携,这个人就是摩飞榨汁杯创始人唐闻彪,摩飞中国区操盘手。
讲真,在看到摩飞榨汁杯之前,小雷从来没想过榨汁机能做得这么小巧。
有机友想提醒小雷,你没见过那种摇摇杯吗?也是杯子大小,能榨果汁的。
但是兄弟,这玩意根本不是机器,它的操作原理是:手动。
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说,摩飞榨汁杯就是一款革新的产品。为了扒出它背后的秘密,小雷特地去了一趟顺德……
小雷跟摩飞背后的男人聊了聊,并观摩了摩飞榨汁杯从零件到出厂的流水线。
摩飞榨汁杯是怎么被做出来的
雷军创办小米是因为看了《硅谷之火》这本书,摩飞榨汁杯创始人唐闻彪告诉我,《乔布斯传》对他的影响巨大,他分享了其中一个细节:
乔布斯拿了块玻璃扔给设计团队,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们要用这块玻璃做个手机”,随后一举开创了触屏手机时代。
当类似的创意涌进脑海里时,他凭借着对流行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团队说,“我们要做一款不像机器的榨汁机”。
做一个便携式榨汁机最紧要的,就是把体积缩小到极致。
工程师想到了一个创新点,把榨汁机必备的马达、刀片等部件做成一个小小的模块,跟杯盖融为一体。
从外部来看,这就是一个颜值 9 分以上的普通水杯。
但当你拧开,就会发现内有乾坤,锋利的刀片被隐藏得很好,唐闻彪说,刀片会让消费者情绪焦虑。
大脑准备就绪后,离成为一个完整的榨汁杯,就差组装部件了。
出炉的杯盖,会被送到另一条生产线,由车间师傅人工完成,比如杯垫的安装。
旋紧杯盖后,还要进行最精密的测试:
测试杯盖是否密封防漏~
测试机器连接着一块电子显示屏,时刻同步检测结果,可以说很严谨了。
< class="pgc-img">>不过这条生产线上最让我费解的还是这个,小雷围观了 5 分钟都没看出端倪↓
听厂工说,这是一种安全措施,激光机器会在杯盖和杯身上打出两个圆点,里面还有磁铁,只有圆点对齐了,榨汁杯才能正常启动。
这样说你们可能感受不到,来张动图示意吧~
(圆点没对准时无法启动)
>有了防漏检测和安全设计,才能保证我们使用榨汁杯的时候,不用担心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
经过层层把控和组装后,差不多就可以装箱了。小雷全程看完,发现摩飞榨汁杯的技术并不复杂,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些解决痛点的小细节。
光是这个杯套,就被赋予了好几个功能:防滑、提升颜值、挡住杯子里的刀片。
至此,一个不像机器的榨汁杯就圆满完成了。
看完生产线,小雷心里还存了一个疑惑:这么小的马达,榨汁效率和口感能比得上传统榨汁机吗?摩飞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摩飞总工程师杨德成告诉小雷,他入行 12 年一直在干榨汁机。传统榨汁机需要榨 1 到 4 分钟,摩飞的智能芯片马达,将榨汁时间牢牢控制在了 40 秒。
为什么是 40 秒呢?因为搅拌时间过长,会产生热量,蔬果汁的口感是非常差的。40秒是经过了反复大量的测试,得出的一个数字。据说,测试人员喝果汁到吐。
至于效率问题,他说实验室测试一直都是以胡萝卜为标准的。胡萝卜放进去,打不碎就不合格。
一说胡萝卜,小雷立马想起了嘎嘣脆的声音。但光听他说没用,小雷亲自操刀,洗了根胡萝卜来榨。
结果很有说服力:果渣非常的细腻,喝起来几乎没有颗粒感~
随手就能用、榨汁口感好、安全可靠,摩飞把这些痛点一一解决了,怪不得让小姐姐们买爆。
唐闻彪还告诉小雷,这个榨汁杯火爆的时候一个月能卖 40、50万台,今年预计能卖 150 万台,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天猫卖出去的。
那一排排厂工们跟打了鸡血似的工作,就是为了保证你们都能买到榨汁杯呀。
不过问题又来了,在榨汁机市场基本已经被美的、苏泊尔和九阳等老牌巨头垄断的情况下,摩飞是怎么突出重围的呢?
摩飞榨汁杯是怎么红起来的?
摩飞大佬唐闻彪掏心掏肺地跟小雷分享了他的“爆款秘诀”。
摩飞的产品并不是一直都卖得很好的。偶然的机会,摩飞发现,自家产品在淘宝销量还不错,摩飞先是主动跟淘宝上的卖家联系,后来将天猫当成线上主会场,一度卖到果汁机第一,这为之后打造爆款新品埋下了种子。
2017年开始,摩飞感觉越来越吃力,卖不过其它同类品牌了,而且,产品生命周期在缩短,一款产品卖十年已经成为历史了,很多产品能卖一年就不错了,摩飞想到了产品创新这条路。
唐闻彪发现,当时的榨汁机市场很是低迷,十几年了没什么变化。九阳的便携式榨汁机火了,在去年天猫双11公布的趋势数据启发下,他立马拍板:就从「迷你榨汁杯」入手。
于是就有了小雷前面讲的研发故事。
大家肯定以为这个产品研发了很久吧?不,其实才短短 3 个月。
这个打法打破了小雷对制造业的一贯认知。唐闻彪告诉小雷,他给了预研很长的时间,一旦确定这个产品可行,就立马去做。
没别的,因为市场变化太快了。这就跟小雷写文章蹭热点一样,如果不当天发出来,第二天就没人看了。
摩飞跟其它制造企业还有一个不同地方在于,它的推广方式。
在互联网上,摩飞榨汁杯的存在感特别强。微博刷屏、抖音快手网红在推荐,聚划算在开团,就连卖口红出名的李佳琦也在天猫直播推荐。
这些流量,最终都汇集到天猫,变成一个个订单。
各种资源百川归海,到天猫引爆。
有人可能会不屑,这不就是靠打广告刷出来的网红产品吗?
小雷就要提醒下大家了,如果买回来发现东西不好,网上肯定一堆差评吧?可为啥越来越多人安利摩飞榨汁杯呢?说明最关键的还是产品本身。
唐闻彪说,现在已经有 50 多个品牌在山寨摩飞榨汁杯了。小雷问他怕不怕,他直接坦白:摩飞有别人追不上的超级供应链。
我们都知道,一个新产品火了但没货,其结果就是给别人做嫁衣;货产出来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后果更可怕。摩飞背靠广东新宝电器公司,中国小家电 80% 都是这个公司代工的。仅仅是针对榨汁机,新宝就可以开设 8 条产业链同时运作,保证一个月 50W 台产能的能力。
< class="pgc-img">>任何新品被引爆成为爆款,订单不论多么汹涌,摩飞依托超级供应链都可以短时间调动产能,全国一盘货,满足市场需求,摩飞已经实现真正的弹性供应链,新宝就是摩飞的核武库。
小雷听完瞬间服气。
摩飞榨汁杯能卖爆,天猫的平台效应不容忽视。
2018年以来,天猫主打新品战略,不论是双11还是618,你应该都感受到新品在天猫的存在。天猫推出了“小黑盒”等一系列新品扶持措施,同时给品牌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这些能力被摩飞用到极致,比如数据被用来发现新品趋势,唐闻彪说:“没有数据的支撑都是瞎决策,打一场仗一定要进行各种数据推演”。
市场变化太快了,唐闻彪说现在做小家电要像“做衣服”一样,每年都要出爆款,每年都要出新品,每年都要出潮品。摩飞有一个专门的团队研究新品趋势,发现新品趋势不是靠拍脑袋,他认为,作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平台,天猫提供的数据支撑体现出中国消费者的流行趋势洞察。
摩飞榨汁杯能刷屏,原因很清晰了。
极强的消费趋势发现能力+超级供应链+内外流量打通+天猫平台赋能,缺一不可。超级供应链这样的能力是别人复制不了,估计友商看了会吐血。
摩飞要成为爆款的集大成者
在被问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时,唐闻彪信心十足:
“摩飞要做爆款的集大成者,跨 60 个品类,从厨房电器到生活电器,去做大品类的差异化市场,每个产品都要做到行业前三。我们的目标非常笃定,要做一个品类就要碾压竞品。今年销售额5个亿,明年10个亿是小目标。”
2019年摩飞已经做到了400%到500%的增长,唐闻彪的字典里没有“环境不好”,“世界小家电的未来在中国市场”,在这一判断下,唐闻彪有自己的阳谋。
他提出了做产品有 6 个领先:创意设计领先、技术领先、成本领先、效率领先、品质领先、供应链领先。摩飞将是一家创意驱动的公司,但各种能力会齐头并进,没有短板。
内容电商都喜新厌旧,希望更新,更快和更潮。未来的商品都是时尚化的潮品。摩飞不做跟随者,要引领潮流,就像做服装一样引领流行趋势、设计趋势,哪怕只是用色。
榨汁杯设计驱动引领潮流的路线会继续,但接下来,也要搞些更有科技含量的了,比如即将发布的摩飞养生壶就有非常高的技术门槛,申请了很多专利,这是别人山寨不了的。
唐闻彪对摩飞的定位是「爆款的集大成者」。小雷不会做硬件,也不会做电商,但是听完已经很清楚摩飞的爆款制造“秘笈”了:
- 第一步是预热,积累势能。大概会有三个月,比如品牌机制建设、资源规划、搜索优化、KOL评测等等;
- 第二步是天猫站外资源整合,微博、微信、短视频、开团资源一切可能的平台全部调用,不过度关注投入产出比,必要的浪费都会向着一个共同目标;
- 第三步就是站内官方资源整合,比如聚划算品牌团,等于说前两步积蓄的各种力量都汇聚到天猫,再点火,引爆。
这样的打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家电产业。传统家电都很慢,一款产品卖几年,未来都是快速迭代,快进快出,发现趋势,站内外流量整合,集中爆发。
一个家电行业大佬对小雷表示,摩飞就像小家电行业的鲶鱼,让整个行业保持创新力和新鲜感。
那么,小雷是不是会打造爆款了?看上去会,但小雷公司没有“六大领先”,没有超级供应链,没有3个月研发一款新产品的能力,没有成本优势,没有效率优势,不知道怎么整合站内外流量。
更重要的是,摩飞这一套是经过大量试错而得出的方法论,15-18年摩飞在走弯路,懵懵懂懂,在天猫先后经历几次大的战役,在18年9月再打多功能锅时,路子已经非常清晰了,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知道动用的资源的多少。19年3月,再打果汁机目标已非常笃定,就是要碾压对手,最后确实超出预期。
柳暗花明,有点“守正出奇”的感觉,唐闻彪说:
“过去三年我们一直在试错,谁也当不了谁的老师,不是说我教给你一个方子就百试百灵,我们踩过的坑比看过的风景要多,但仗打得越多,腰杆子越粗,抗风险能力越强。我们的成功概率也是一步一步提升的。”
唐闻彪说,打造爆款就像挖井,你在很多地方钻井可能都没水,但一定要不断投入,坚持,才会看到出水。摩飞打造爆款也是一定要打爆,才鸣金收兵,接下来摩飞要打更大的仗,数据启动、资源禀赋、超级供应链都不可缺。
跟平台共同成长是摩飞成功的重要心得。一方面,未来摩飞会继续跟天猫一起发现消费趋势,用好天猫的平台能力特别是数据能力和新品引爆能力去打新品类。另一方面,摩飞知道自己在平台生态中的位置,对于选品、定价都很克制,低价策略快速起量但会很快把行业做死,摩飞做的事情要对平台有贡献,对生态有益。
在这一天的行程结束后,小雷基本可以猜测,在未来几年里,摩飞将会走得非常漂亮。10个亿,可能真的只是小目标。
说了这么多,最后就让小雷用一杯甜甜的果汁犒劳下自己吧。
嗯,真香~
><>据小雷不完全统计,我们的粉丝中应该有 70% 的小伙伴和小雷一样是单身汪。既然如此,福利哥小雷就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七夕礼物,只要在小雷搞机后台(ID:xiaoleigaoji)回复“七夕”即可参与福利抽取,赶紧动动你那充满欧气的手指吧,最后祝大家七夕节快乐!
你离北海的距离,只差关注我这一步]
开学了...
听到这一消息,楼主默默燃了一支香烟:我在离一中有段距离的地方,开有一家奶茶店。这两年真是难做了,每天售出的奶茶,不到20杯,学生们好像更喜欢包装精美、店面文艺的奶茶店了。
< class="pgc-img">>我现在每天都在为了毛利而焦虑,太细的账目先不说,先给大家看一下我日常头疼的几大项:
▍单杯盈利:
店里的奶茶,大部分售价都是15元—25元/杯
制作成本大概是2-3元/杯
先不考虑人工、房租之类的成本
只算奶茶本身的话
我卖出一杯奶茶的毛利为10—20元左右
< class="pgc-img">>▍房租:
因为是第一次学做生意
当时只敢租了间40㎡左右的铺面
虽然离学校有些距离,但是傍着学校的名头
40平的店铺也要到了4500元/月
< class="pgc-img">>▍员工工资:
为了尽量节约工资输出
我自己也是几乎成天泡在店里
但是每天还要管账、管进货等,有点分身乏术
便请了两位员工,工资每人1800元/月
一个月下来光员工工资就要3600元
< class="pgc-img">>▍其他:
水电费、设备维修、其他消耗
加加起来也至少差不多2000元/月
按天算,房租+工资+其他开支
每天就要336元
意味着我要一天至少售出34杯奶茶
一个月至少售出1010杯奶茶
才能平当月月的本!
< class="pgc-img">>我有朋友在文明路那边开有家奶茶店,在开学前一个月,又开始张罗墙壁刷新,摆件等小清新装饰物的购置。这些花销可不是小数目,当初我是觉得学校周边的店租太高,没有听朋友劝,去了较远的一头开店,现在真是挺后悔。。。
其实他店铺的大部分支出都与我差不多,只是在布置装潢、服务包装这两方面,他坚持花心思,也舍得下血本,这一点,怪我意识得太晚了。所以他店里每天能售出至少200杯奶茶!看来人流量与装修真的是王道。
想请大家帮我的奶茶店支支招,转店和搬迁是不可能有余力了的,也没有这么多资金了,大家有什么好建议么?
>杯普通的500ml的奶茶,需要多少水?
大多数人直接想到的水大概就是茶汤中的水分,大约在200-300ml左右。 但,这并不是全部。
除了实打实灌在杯子里、喝进你肚子里的水之外,奶茶还隐含着惊人的“虚拟水”量!
虚拟水……是什么水?
当下, “虚拟”已经成为了一个颇具科技感的时髦前缀,虚拟货币,虚拟银行,虚拟偶像,虚拟手术……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角角落落,碰撞出了各种各样火花,但虚拟水确实很少在一般大众的生活中被提及。
< class="pgc-img">“虚拟”概念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的许多角落。?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虚拟水(Virtual Water)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 John Anthony Allan 教授于 1993 年提出,用来表征包含在商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那些“看不见”的水资源量,是研究水与各行业间动态关系的重要工具。这些商品一旦进入市场流通,就产生了“虚拟水贸易”或“虚拟水流” 。单位产品的虚拟水可以理解为单位产品从生产到成品过程中各环节所用的水量总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计算虚拟水时要设置具体的时空边界,不能无限延展拓宽。一般情况下虚拟水的计算更多集中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让我们以秋天的第N杯奶茶来举个例子。
按照最基本的奶茶制作流程,一杯500毫升的奶茶成品制作大约需要以下几步:
1 准备塑料杯
2 导入泡好的茶汤?加入泡好的珍珠等配料?加奶
3 封盖
4 清洗工作器皿、设备
根据网络调研资料汇总,珍珠等配料在直接投入奶茶杯前需要经过两轮左右的煮沸,茶汤也需提前泡制,而且事后需要清洗相关器皿。因此,就算只看作坊之内的制作过程,且忽略牛奶、茶叶等制作材料中隐含的虚拟水,一杯500毫升的奶茶就需要用到大约3200毫升的虚拟水。
< class="pgc-img">>牛奶和茶叶的生产过程所含虚拟水量极高。种植茶叶中灌溉、采摘、杀青等环节,以及牛奶生产中饲养奶牛、采集牛乳和消毒等环节都涉及到大量用水。我们继续以制作一杯500毫升奶茶为例,一般来说平均需要250毫升牛奶和0.5克茶叶,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的测算数据 [1],这两样材料所需虚拟水分别高达250,000毫升和5,550毫升。由此可见,倘若我们适当拓宽计算边界,一杯500毫升的基本款奶茶将牵扯到高达259升可能来自天南海北的虚拟水量,接近一个普通家用单开门冰箱的容积(这还没有算上工作人员每天在工作期间饮水、洗手等环节需要用到的水资源)。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虚拟水……有什么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的膨胀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不管是在“质”还是“量”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都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水评估计划预测数据,全球当下已有25%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用水无法得到保障,到2025年该比例将上升至60% ,2050年全球用水需求量将比现下高出20%-30% [2]。局限于身边的、肉眼可见的水资源消耗和污染问题已显得被动,我们亟需更加科学、全面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虽说在民众知名度上比不过其它“虚拟”字辈儿的,但虚拟水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上的贡献不容小觑。奶茶只是我们身边一个最常见的例子,随着概念体系的不断完善成熟,虚拟水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各行各业,有助于我们在管理水资源时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在社会经济中调配有限的资源,并保证生态环境等的用水需求不受到影响。
< class="pgc-img">>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规模的膨胀,不管是在“质”还是“量”上,水资源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 Mujahid Safodien / Greenpeace
近年来,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将虚拟水概念引入“耗水大户”——化石能源行业。化石能源的生产和使用的各环节普遍存在耗水量大、水污染风险高的问题。以煤电为例,根据2019年一份由荷兰莱顿大学和荷兰应用科学研究机构TNO研究人员共同发布的电力技术耗水量分析,每生产1000度煤电需要取用0.231立方米水资源,换言之,平均每1兆瓦的机组每小时的取水量是0.231立方米[3]。按一个煤炭发电机组是600兆瓦来计算,该机组运营一天则需要3,326立方米水资源,约大于一个奥运标准游泳池的大小。
对于水资源压力本就不小的地区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以黄河流域为例。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化石能源产区之一,黄河流域在本身水资源并不富足的状况下,仍通过输出各类能源产品向其它省份输出大量虚拟水(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产品和电力等二次能源产品),导致当地可循环水资源更加稀缺,带来水资源压力增大的风险。同时,该类风险也可能反过来影响黄河流域能源产品的生产,并对其他社会经济行业以及当地生态和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
< class="pgc-img">>2015年,陕西榆林中鸡镇一户居民家中干涸的水井。由于煤矿业巨大的耗水量,当地水库已经干涸,对该地村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迫使村民搬迁。? Nian Shan / Greenpeace
2011年一项针对我国某能源大省的研究显示[4],该省的虚拟水调出量主要集中在煤炭及其相关行业。然而,该省本身水资源压力就较高,其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和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在全国排名非常靠后。虚拟水体系的引入,能够更加直观、定量地展示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并通过优化水资源的调配结构来实现更加科学的水资源管理,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即将结束的“十三五”规划中,水资源的重要性被多次强调,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来落实“以水定产”。比如在管理燃煤电厂的取用水的问题上,政府改造老旧电厂、更严格地审批新建电厂是否使用更省水的空冷机组等措施。“十四五”开局在即,绿色和平希望看到水资源的战略地位能够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通过各种先进的概念和技术建立更加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更到位地落实“以水定产”,达成水资源和当地能源产业的和谐联动,实现黄河流域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
< class="pgc-img">>此项目已在北京取得临时活动备案
参考资料:
[1] Craswell, E.; Bonnell, M.; Bossio, D.; Demuth, S.; van de Giesen, N. (2007).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Global Change: A North-South Analysis. Springer Netherlands. p. 40. ISBN 978-1-4020-5591-1. Retrieved August 8, 2015
[2] UNESCO World Water Assessment Programme, 2019,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leaving no one behind, executive summary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67303
[3] Jin, Y., Behrens, P., Tukker, A., et al., 2019, Water use of electricity technologies: A global meta-analysi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Vol.115: 109391
[4] 李方一,刘卫东,刘红光.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模型及其在山西省的应用[J].资源科学,2012,34(05):802-810.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12&filename=zrzy201205005
「 行动带来改变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