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餐饮现象值得我们餐饮人注意!
有些做直营的老品牌,因为商业模式老化,重资产步履沉重的、经营已到临界点的、有可能快玩不下去了的,开始打加盟的主意了!”
这是“老孙话餐饮”公众号的创始人孙旭在微信群里发起的讨论!
那么,这批坚持做直营的一线餐饮品牌,掀起的这波“放加盟潮”,到底是割韭菜,还是直营路太难走?
< class="pgc-img">>直营的悲哀:
坚持10年,系统建好了,市场却没了
为什么这批直营老品牌,不在别的时候放加盟,偏偏在2018年、2019年放呢?
因为,这个时候全球经济下行,各行各业的生意都不好做,裁员潮袭来,老百姓口袋收紧,外出就餐的欲望就更弱了!餐饮越来越难做了!
< class="pgc-img">>这场裁员波及范围为全球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那些匠心做直营的,处境则更为艰难!
那些一直坚持直营的品牌,埋头把系统都做好了,完全具备了扩大规模的能力,但抬起头一看,却变天了:一方面是各种红利已消失、要面临全新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是重资产的直营模式太难太难,实在是走不动了!
最后,付出了很多心力,投入了很大的成本,最后发现自己的市场都没了!何其悲哉!
1、各种红利已过,做餐饮越来越难
把时间往回拨5-6年,餐饮企业还能赶上各种红利,但现在做餐饮已经没什么红利“可吃”了,全部要靠餐企踏踏实实的经营!
第一,进商场的红利;但现在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甚至已经过剩,重庆某地段的商场已成了“鬼城”,而且商场的同质化也比较严重。
第二,外卖红利;外卖是一个烧出来的市场,所以平台刚起时,对商家有大量补助,吃了这波红利的商家,那时赚的盆满钵满,但现在商家做外卖,却是叫苦连连,有的更是亏得底裤都不剩。
第三,资本红利;前几年,经济大环境好,互联网餐饮也被炒得火热,大量资本涌入餐饮,根本“不缺钱”,如今经济下行,资方爸爸也要“过冬”。
第四,消费升级红利;应消费升级的潮流,很多企业还借此将客单价、营收都提高了,但在如今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学精了的消费者只愿意为“极致性价比”买单!
各种红利没有了,就相当于经济大环境变了,以前屡试不爽的招式、方法行不通了,面对全新的环境,餐饮老板全部都得推倒重来,一步步摸索!何其艰难!
< class="pgc-img">>2、直营模式太重,转变不灵活
经济下行,眼瞅着生意下滑却无可奈何,按一贯的直营方式扩张,却负担太重,资金链、现金链都会面临很大的考验,很有可能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
这主要是因为:
1)做直营,一般都想做品牌,至少要坚持5年10年,这背后需要很强的“配套设施”,人才、系统等等,很重。
2)养几百号、几千号人,不仅人工成本高,一年发千万的薪资,餐饮老板还要花费大量的心力,用于团队建设、管理等等,还是很重。
3)最最恐怖的是,出现尾大不掉,因为什么都要自己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团队臃肿,转变调整时没那么灵活,有的餐企甚至没有精力去应付市场,以至于,危机来的时候,餐企转变不成功,整个企业说没就没了。
< class="pgc-img">>3、加盟赚钱快,对直营企业的诱惑太大
自己辛辛苦苦做了多年直营,却不赚钱,而做加盟的却可以在降低运维成本的情况下快速复制商业模式,率先抢占市场先机、抢占市场份额!
做加盟的现金流还很充足,加盟费、供应链费各种名目可收费。
而且从比例来看,加盟店的存活数可能比直营店还高,比如直营店5年开50家店,而加盟店可能1年就开500家店了,就算加盟店的存活率只有30%,也有150家店存活!
所以,很多坚持了多年直营的餐企,一看加盟店速度快、成本低、现金流充足,而资金辛辛苦苦运营的门店,却不赚钱,于是心理不平衡,苦苦坚持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于是,自己干脆也去开放加盟店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直营多年的品牌放加盟,却未必能成功
开直营店难,那就转加盟吧,可这也未必能成功!
直营有直营的逻辑,加盟有加盟的逻辑,一个慢生意,一个快生意,模式都不同,直营中途做加盟,做得不是自己擅长的事儿,未必能成功!
1、品类风口已过,再转加盟为时已晚
做直营的,都想做长久、想让品牌屹立不倒,但很常见的一个情况是,它的品类风口早就过了!
餐企要想做加盟,选择的品类要在风口上,还得是爆品,这样才能吸引加盟商。
品类一般都有生命周期,有红利期,成熟期,而直营做得是慢生意,加盟做得是快生意,模式不同,逻辑也不同,风口已经过了,才反应过来做加盟,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 class="pgc-img">>2、拼不过新品牌,还消耗了自身的势能
直营品牌中途做加盟,同样要和加盟市场上的那些新品牌相竞争!
那些新品牌,可能是模式新奇,也可能是品类处于风口,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盈利能力可能也很强!
但此时的直营品牌有什么呢?风口过了,模式也没那么新了,甚至商业模式已经老化了,品牌势能还有点儿掉头朝下,拿什么和新品牌竞争?可能只是徒然消耗品牌罢了。
即便这些直营品牌,还具备一定的实力,有加盟商愿意加盟,但它们面对的也是全新的、陌生的市场,而陌生市场就代表着风险。
一线餐饮品牌,未必适合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有的品牌在区域市场很好,来北京可能就被淘汰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直营or加盟只是手段,活下去最重要!
从上文来看,好像餐企一做了直营,就很难软着陆了!
其实加盟也好、直营也好,都是一种手段,活下去最重要!
一直坚持直营仍活得很好的品牌有,如海底捞、呷哺呷哺等;
靠加盟做出品牌,将品牌做大做强的也有,国外的品牌麦肯,国内的品牌华莱士、coco等。
如果品牌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已经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或许可以尝试“曲线救国”!
直营、加盟没有好坏之分,餐饮的业态千千万,不管选哪个,都要切合餐饮的业态、品类、品牌的调性,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是正餐还是小吃、茶饮、快餐?比如与顾客接触点太多的、不好管控的,可能更适合直营,与顾客接触点少的、制定标准就可运转良好的,就用加盟。
最重要的是,不管坚持直营还是放加盟,都不能忘了餐饮的“根”,比如保证产品的品质、服务、用户体验等等,该走的路都要走踏实了,餐企才能走得长远!
本文来源:职业餐饮网,由餐饮界头条号整编报道,图片版权归来源处或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底是直营好还是加盟好?
很多朋友就会说,加盟都是割韭菜啊,如果一个店很赚钱,为啥品牌方不自己开连锁呢?怎么会把机会留给你呢?我觉得大家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因为这几年各种加盟的暴雷,各种人被骗的信息真的是层出不穷。
但我今天告诉你一个数据啊,在过去的两三年,直营和加盟的关店率也就5%的差距,啥意思呢?大家都会认为加盟店的关店率应该更高啊,加盟都是割韭菜吗?但其实跟你自己开家店,就是你自己直营一家店,差别不是很大,也就是说,你自己开家店也不见得比加盟一家店就一定靠谱。2020年全国新增餐饮门店250万家店有多少家?350万家,你看啊,关的比开的还是快。
还有一个数据,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你看国内那些干直营的餐饮巨头,比如说什么海底捞啊,西贝莜面村啊,徐记海鲜,老乡鸡等等,他们干了二三十年的直营连锁,也就开了几百家店,这个速度快吗?你看跟很多那种加盟品牌比起来啊,就算很快了,国内有个卖牛蛙的品牌叫蛙来哒,不知道你吃过没有啊,生意也挺好的,在广东啊,湖南也有很多店,它也是以加盟开店为主,你看哇,雷达现在300多家店了,但却只用了六年时间,所以你看加盟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比直营的速度要快。总的来说啊,直营也好,加盟也罢,有的人干了就挺好,有人干了就一塌糊涂。
关键的核心你知道吧?你有没有那个赚钱的能力,对市场,对品类到底了解多少?大家都是小白干起来的对吧?那些从小白晋升成老炮儿的到底做了哪些工作?认知是怎么提升起来的?这是我们最应该学习和看透的。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 class="pgc-img">>/唐亮
应几位“很急”的读者要求,本期与大家讨论一个问题,如何评估一家餐饮加盟品牌。
正式开始之前请注意:我们不是专业餐饮人士,只能从商业模式角度进行拆解。
餐饮品牌普遍特点是毛利率高、现金流好。上市公司里,全聚德毛利62.28%,西安饮食稍低一点,也有34.68%。因此,不能用所谓“赚头大”来评估餐饮品牌。
评估一家餐饮品牌的商业模式,重点看上下游。
向上,就是原材料的获取,向上游食材经销商采购。一家强势的餐饮品牌,对上游的把控,具体表现就是可以欠款,存在应付;如果餐饮品牌弱势,那么不但不能欠款,可能还要预付。
如今是一个信息高度流通的年代,餐饮品牌为展示食材上乘也愿意公开自己的货源。加盟者可调查部分核心供应商的账期,了解应付与预付情况。如果应付越来越高,可能说明品牌话语权越来越强;反之,则慎重。
向下,就是2C。
我们认为,在总店或样本店进行观摩,看着熙熙攘攘来店消费的人群,并不能评估一家餐饮品牌的生意前景。置于呈上来的菜品是否好吃,也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只要不难吃。
重点要看两个东西。
第一个是存货。
存货周转率高,整体生意一般就好;存货周转率低,整体生意一般就差。如果能够拿到餐饮品牌整体的存货、进货数据,那么便能揭示其生意好坏的真相。
最优质的餐饮加盟品牌,必然是存货周转率越来越高,应付占成本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说明其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品牌影响力都在越来越强。
有一些对食材要求特别高的餐饮,应付占成本的比重可能较低,那么关键要看存货周转率。、
第二个是装修。
装修关系到用餐体验。关键是,装修数据对一些“直营+加盟”的餐饮品牌而言,它比开店总数更能说明生意的前景。
这个很好理解,装修周期越长越好,没有信心和流量的品牌才频繁装修。
一个强势的、茁壮发展的餐饮品牌,装修新门店的费用一定是越来越高的,即长期摊销费用、物业/厂房/设备费用、租赁物业装修费用越来越高。
目前,主流餐饮形态大致9类,有火锅、自助餐、小吃快餐、西餐、烧烤、面包甜点、日本菜、韩国菜、中国地方菜系。
我们按照商业模式分析法,做了一个分类:
市场容量大的有火锅、自助餐、小吃快餐、烧烤、面包甜点。
定价权高的有火锅、自助餐、西餐、日本菜、韩国菜、地方菜系。
独特性高的有火锅、西餐、日本菜、韩国菜、地方菜系。
保质期长的只有火锅。
可复制性强的有火锅、自助餐、小吃快餐、烧烤、面包甜点。
加盟者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赛道。需要说明的是,自助餐、烧烤、日本菜、韩国菜缺少上市公司数据,这可能说明它们只是小而美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