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红餐网
今年以来,资本以一种疯狂的姿态奔跑参与到餐饮中,上市、投融资事件频频,并且数额都较为可观。
但这并不意味着餐饮已经好到不得了了,这可能是在目前大经济环境下,资本的趋利选择,越是在这样的机会面前,餐饮人越要看清自己手中的生意,不要盲目乐观。
按理说,资本进场餐饮并不新鲜,但今年上市、融资案例的接踵而至,还是让餐饮圈、资本圈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蜜雪冰城、喜茶、古茗接连拿到融资,而奈雪的茶上市,更是将茶饮话题推向高潮。
而在其他品类,巴奴、霸蛮、自嗨锅、遇见小面、夸父炸串、五爷拌面、文和友、爸爸糖、虎头局……从火锅、快餐,到小吃、烘焙,从大店到小店,都有多家知名餐企进行了A轮以上融资。从质量、数额上而言,相对去年都有了很大提升。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这些都让很多餐饮朋友兴奋不已,也让更多资本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到餐饮。红餐网(ID:hongcan18)认为,现在的资本和现在的餐饮,确实是强强联合,餐饮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但我们也提醒各位餐饮朋友,现在的资本,可能不再是双刃剑,而更像狼人杀里一手解药一手毒药的女巫,可能carry全场,也可能无意间成为狼人的“帮凶”。
这一次,资本在餐饮行业来得比以往更疯狂
都说今年的餐饮投融资有些疯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餐饮相关的投融资相较往年,不仅多,而且金额高。
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仅餐饮板块(不包括食品、供应链、生鲜等后端产业)的投融资事件就有50余起,加上相关产业的话,这个数字可能要达到60-70起。
△今年以来餐饮投融资概况,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
这个数字算大吗?相比2020年,恐怕是的。
根据相关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年餐饮及其相关产业的投融资事件加在一起,在110起左右(包括食品、供应链、餐饮服务等在内)。
2020年,餐饮虽然受到疫情极大影响,但餐饮板块的投融资数量、交易额较2019年仍在上升,资本层面并不沉寂。所以2020年的投融资数据,仍是一个值得对标的标的。
同时,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食”这个版块,诞生了今年最多的上市公司,截止到今年6月底,A股、港股共有203家公司与“吃”有关。
这些都说明,今年上半年餐饮的资本市场的确有些热闹。
另一方面,除了投融资事件多,投融资金额相较此前,也有了较大增长。
千万级别融资就达到30余起,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还有十余起过亿级的重量级融资事件:奈雪的茶58.58亿港元,瑞幸2.5亿美元,文和友连续两轮分别拿下亿元和数亿元的融资,和府捞面融了8亿人民币、喜茶5亿美元……
而且其他品牌的融资金额整体也都有抬升,像永定门电烤串,在天使轮就拿到近千万融资,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老品牌拿到这样一笔融资,多少还是让人侧目。
相关数据统计也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除了1、2月,其他月投资金额都超过5亿人民币,而2020年全年,仅有4个月投资金额超过5亿人民币。
2020年餐饮业投融资概况(不完全统计)数据来源:IT橘子
2021年上半年餐饮业投融资概况(不完全统计)数据来源:IT橘子
此外,上半年的投资,轮次多在A轮及以上。
不得不说,上半年餐饮投资确实有些疯狂,资本似乎正以更大资金,押注更头部、成熟的品牌,希望扶持赛道头部,推动整体格局。
餐饮正成为更硬核的资产,时势促使资本加快进入
为什么今年的资本如此疯狂?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如果说,此前几年资本投资餐饮,更多是在投石问路,现在恐怕是到了希望“出成绩”的时候了。
资本圈、金融圈,一直相信四个字:硬核资产,资本如今在餐饮业疯狂行动,一是现在餐饮形势确实一片大好,很多餐企都非常有竞争力,满足了硬核资产的三个特性:稳定、标品、稀缺;二是在现在的经济时势下,餐饮的硬核资产特性愈加凸显,并将在一段时间内越来越“硬核”。
餐饮不断标准化、连锁化升级,更符合资本进入的条件
从数据来看,从2015年开始,我国连锁化比例几乎以每年1%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虽然2020年我国餐企总数相较2019年下降了63万家,但连锁餐企数增加了3万家,此消彼长间,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2020年餐饮企业总数下降,连锁品牌数上升(单位:万家),数据来源:Euromonitor,普华永道
这不仅说明我国的餐饮连锁化正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也说明餐饮的后端供应链、服务企业,发展到了能够支撑标准化餐企快速连锁发展的阶段。
这就解决了硬核资产中“标品”的问题。
从今年获得融资的品类中,也可以看出,资本青睐的正是高标准化、连锁化品类。
茶饮、咖啡,占据了不小的比重,金额也拿得很高,而且覆盖的基本都是赛道的头部品牌。也就是说,茶饮的规模化战争,会在下半年到明年持续升温。另一大“赢家”就是快餐、烘焙这样高度标准化、连锁化的品类,小吃也更多选择炸串这样的标品。
图片来源:虎头局官微
疫情“拉近了”资本和餐饮人的距离
硬核资产的另一个标注,便是稀缺性。其实餐饮的稀缺性此前并没有如此突出,但在疫情之后,餐饮的稀缺性开始非常打眼。
虽然互联网是过去5~10年的热门,但随着经济进程大家还是认识到,实体经济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加上新零售概念的甚嚣尘上,线下优质商铺的稀缺资源特性再次被人们看到。
而餐饮作为少有的必须和消费者发生线下接触的产业(即使外卖也要有地方生产,要有人送餐),优质餐饮品牌的稀缺性更为凸显。
在过去,一家好位置的铺面,背后可能有3000家商户在排队等着入驻。而疫情过后,大量单体小型餐企退出了市场,不少低租金的黄金铺面被空了出来,这就给餐饮连锁品牌的逆势扩张提供了机遇。
同时,也因为疫情,餐饮人看到资本的重要性,对资本的态度从抵触变得开放。就像一直“不向资本低头”的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疫情爆发初期也感慨要重新评估西贝上市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餐饮虽然受到疫情极大影响,但餐饮及其相关产业的投融资数量、交易额仍较2019年有所上升,甚至成为“餐饮供应链爆发的一年”。因为资本和餐饮人,终于找到了沟通点。
对资本而言,2020年或许才真正敲开了餐饮的大门,对他们来说,也需要一个适应、了解、试探的过程。到今年,大家就从暧昧期、试探期,逐渐来到了蜜月期。
餐饮可能是资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曾经,资本对餐饮“看不对眼”,除了因为标准化、连锁化、规范化程度低,财务问题难以解决,投资收益比低;另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餐饮门店的变数大,不稳定,也就是没有硬核资产的稳定性。
都知道,餐饮门店的更迭率相当高,很多报道都说奶茶店只有20%在盈利,为什么又说餐饮具有稳定性呢?
柠季手打柠檬茶
一方面,虽然单个餐饮门店的平均存活周期可能不长,但餐饮的品牌化正不断深入,连锁餐饮品牌正通过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弥补单店的不稳定性。比如现在为什么各个餐企都在强调营销,强调社交媒体上的发声。单店可能不稳定,但品牌可以稳定。
另一方面,如果把目光从单店扩大到整个餐饮行业,这些年餐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且随着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发展,城市人口、上班族愈加忙碌,餐饮在大众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业余时间的占比也越来越大。餐饮已经不再只是填饱肚子的事,而是业余生活中相当重要的部分。
此外,如果说10年前是互联网产业的投资期,造就了众多互联网独角兽,那么现在的互联网就真正变成了工具,红利消失,加上疫情带来的对旅游、贸易等方面的影响,让很多产业的投资窗口越来越小。
图片来源:巴奴毛肚火锅官微
而餐饮,在疫情中虽然受到巨大冲击,但整体规模仍在增长,大众消费依然热情,疫情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行业洗牌。同时也正由于疫情,社会内卷问题开始更明显地浮现,大众可能会收缩部分活动的开支,但大家可以不旅游、不娱乐,但大家不能不吃饭,这时的餐饮,就成了刚需中的刚需。
对资本而言,这既是一种稀缺性,也是一种稳定性,面对这样的硬核资产,只要选对了标的,不仅风险小,而且能获得很高收益,或许有局部泡沫,但只要进得早、进得好,“成功退出”就不是问题。
所以,资本和餐饮在今年上半年的火热拥抱,是餐饮这个即将超5万亿市场本身的魅力,也是餐企升级成熟后加速发展窗口期的利好,更是资本在现在经济形势下的逐利选择。
拥抱这巨大机会,餐饮老板却必须知道自己要什么
是的,资本是逐利的,但商人又何尝不是?餐饮的本质,仍是一场生意。抓住商机、互惠互利,就是商人的本分。
资本想要投资回报率,前提是餐饮盈利,在这一点上,资本和餐饮的目的是一样的,这就必然给餐饮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推动餐饮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速度。
资本抱着如此大的热情而来,带来的是巨大的机会,餐饮更应该利用好这个机会,抓住资本需要餐饮的窗口期,快速推进品类、企业的发展。毕竟餐饮也需要资本的蜜月期、红利期,
如果大家能“互割韭菜”,那又何尝不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呢?
图片来源:喜茶官微
但这种打法的前提在于,餐企老板们一定、必须要知道,自己的生意是怎样的,自己要的是什么。
此次资本的“强势突入”可能让很多餐饮人觉得,餐饮业真的太好了。没错,餐饮很好,但也别把它想得太好。前半句说的是餐饮整体的发展,后半句针对的是单个餐企。
大家都知道餐饮品牌有衰退期,而资本讲究退出,好的投资一定有好的退出机制,只要在品牌红利期顺利退出拿到收益,资本就已经成功了,至于这个品牌之后如何,那就是餐企自己,和接盘的资本要考虑的事了。
有圈内人士说,只要在长沙五一广场或是杭州in77开爆一家店,就能拿到一家店一个亿的估值。虽然,其中不乏夸张成分,但他们投的到底是什么?这需要餐饮人自己去厘清楚。
图片来源:墨茉点心局官微
所以餐饮人在抓住资本抛来橄榄枝前,要清楚自己的生意目标是什么,需不需要融资?也要想清楚,资本投资自己是为什么,是真的看好这个项目、这个赛道,想和创始团队一起把品牌做大,还是资本的布局?这样才能避免成为资本战争的炮灰。
从资本投资的分布不难看出,除了喜茶、文和友等不仅是个餐企更是个强势品牌的标的,资本正在一个个筛选已经能实现高度标准化,而赛道情况又尚不明晰的品类、品牌,也就是“跑马圈地,看谁跑得更快”。
就像今年聚集了很多资本的粉、面赛道。
大家不妨回顾下硝烟尚未褪去的互联网大战,多少企业其实是被为了“站上赛场”的资本, “拱”上了战场。而每条赛道,只有那么几个甚至一个可以出线的企业,其余的能被收购、并购还是好的,一些则直接成了炮灰……
所以,餐饮人在这种时候,更应该想好自己要的是什么、做好准备了没有,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那么这个机会,便不是你的机会。
结语
时也,命也,蒸蒸日上的刚需餐饮,碰上了正在内卷化的社会经济,这恐怕就是餐饮到现在为止,拥抱资本最好的机会。
但就像狼人杀里的女巫,在关键时刻正高举着解药狂奔而来,但也别忘了,女巫的身上也带着毒药。对一些餐企而言,资本带来的是解药,但对另一些餐企,资本带来的可能就是毒药。
餐饮人在决定拥抱资本前,一定要想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这条赛道是怎样的,不要被这“疯狂”的态势蒙蔽了双眼。
带着观点看商业。超级观点,来自新商业践行者的前沿观察。
口述 | 陈建荣(味捷集团总裁)
采访、编辑 | 黄臻曜
陈建荣(味捷集团创始人、CEO)
中国餐饮的资本化进程才刚刚开始。
疫情确实带来了餐饮行业的投资热,从西贝贾国龙在媒体上发声“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到老乡鸡董事长手撕员工减薪联名信,引发很多餐饮企业,甚至餐饮连锁巨头转变了之前“我不缺现金、我不需要资本”的想法,开始意识到资本已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传统餐饮人通过危机开始重新认识“资本”。
现阶段现金流对企业非常重要,疫情让很多企业的现金流处在危机状态,所以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行动或者计划拿资本,这里的资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拿银行的钱做贷款,很多企业已经拿到了。另一方面,是拿投资人的钱,例如前段时间巴奴毛肚火锅拿到番茄资本的亿元融资。
对银行来说,很多餐饮企业本身非常优质,有很好的品牌影响力,贷款给它们的风险极低,原来银行就一直有意向给它们贷款但没有机会,这次正好它们缺钱,能借此机会找到很好的标的,而且利息并没有太低。
对投资人来说,一些好的餐饮品牌之前并不愿意和资本接触,甚至“不愿多聊”,但现在情况改变了,投资人发现很多企业“可以聊聊”了。面对好的标的,投资人倒不是抱着抄底的心态,而是想要抓住这个可以“搭上话”的机会。在现在危机严重的情况下,餐饮品牌的报价也没办法太高,如果想要拿到资本,餐饮人可能会报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靠谱的金额。这对投资人来说,是利好的两个方面。
但现阶段,客观来说,我认为无论是餐饮人还是投资人,都应该冷静一点,不要因为疫情双方都乱了阵脚。投资人不要胡乱抄底,原来就卖不了好价钱的商业模式,在疫情期间也是一块炼金石,可以好好再观察一下。一些优秀的餐饮品牌,也不要因为资金紧张就贱卖,这对未来的战略和下一年的融资都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双方都应该做仔细评估,冷静看看是否真正契合。
餐饮行业对资本的态度在疫情之前其实一直比较抗拒,餐饮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微妙,缺乏信任建立的过程。
这里存在几个原因:
1、首先,大部分传统的餐饮老板,如果是直营体系比较大的企业,它确实不缺现金流。他们大多数的心理都是“我的现金流那么好,拿你的钱换走我的股份,意义不大”。
2、还有一种情况,其实不少餐饮老板想拿钱,也和投资人有过大量沟通,但聊到最后发现要做“尽职调查”。传统餐饮行业,因为行业本身的历史原因在之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之前员工没有全额缴保险,比如因为餐饮采购的复杂度导致没办法全额完税,再比如因为消费者原因没有全额开发票。对投资人来说,他肯定需要投一个规范的企业,等做完这些尽职调查,企业把需要的税都补上以后,投资人会发现原来这家企业的实际利润并没有那么好。这里就会存在实际情况和心理预期之间的差距。
3、很多传统餐饮数字化能力比较弱、透明度比较低,他们不会把账做得那么细,也没有办法把财务模型列得很清楚,财务报表不规范但又无据可查,你的账到底有没有你说得那么好,投资人对他们其实是有些担心的。
4、资本化这条路径比较难懂,也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现在整个行业也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企业对资本化的理解以及面对资本的能力还非常欠缺,整个行业需要提升认知和能力。
5、餐饮行业之前有好几个失败的投资案例,这给餐饮人留下了阴影。比如俏江南的张兰被赶出董事会,比如“大娘水饺”创始人参加年会被拒,再比如“老娘舅”,复星资本在08年投资了1000万美金,13年全部退出,退出的时候比较激进。我们看到现在跟资本接触的几个标的,都没有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上市,餐饮人和投资人之间的纠纷不断也让很多餐饮人对资本化这条路持保守和谨慎的态度。
在我看来,中国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从业者走上资本市场。
纵观中国的餐饮资本化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2007年,全聚德、味千拉面(中国)上市,这标志着中国餐饮第一波上市潮开启;2009年湘鄂情上市;2014年呷浦呷浦小火锅上市;2015年新三板陆续迎来一些餐饮企业;2016年百盛中国上市;2018年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海底捞、美团点评在港股上市,海底捞市值一度冲到2000亿港元,为中国餐饮人增强了信心;2019年9毛9集团在港股的上市也给餐饮人很多启发,无论是它不大的企业体量还是它的商业模式,其实都给国内餐饮人打造了一个标杆。即使它的门店数并没有那么多,但它的品牌战略依然让它走上了资本市场;2020年,百盛中国全资收购了黄记煌。
对比全球,虽然中国的餐饮行业体量非常庞大,但中国的资本化还是比较落后,日本这样的人口密度和面积,上市的餐饮企业竟达到近100家(97家),美国有50-60家,中国香港也有24家上市的餐饮品牌。而中国大陆只有10家左右,这说明中国餐饮的资本化才刚刚起头,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导致中国餐饮企业目前上市困难的原因,我觉得有2个:一是中国的传统餐饮人无论意识、个人文化程度,还是连锁化程度都还不够,很多都是夫妻老婆店。二是企业规范化程度不够,离上市公司的标准还差很远,比如企业到菜场买菜,菜场开不了发票,再比如员工的社保也不够规范等等问题。
但现在很多基金都已经看到餐饮这个版块的潜力。相较其他赛道,餐饮行业的上市比例是比较高的,可以参考美国、日本,这也意味着行业资本化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而中国的比例远远未到。
其次,行业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2015年-18年,出现了像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这样的平台,很多餐饮企业也在加强SaaS系统,中国餐饮行业的数据化变得更规范、完整,以前连账本都没有,现在所有的账都在互联网平台、SaaS系统里,变得有据可查。而且这两年随着中国社保局的逐步规范,很多大型的餐饮企业都为自己的员工提供了五险一金,餐饮行业的透明度、规范程度都在大幅提高。另外,中国品牌连锁化的进度越来越快,这也让很多公司提高了规范意识。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我们未来的竞争还是需要通过资本化的方式去解决,包括战略、资源整合、底层架构上,人才引进方面,都是需要通过资本化来更高效的实现。
所以餐饮的资本化一定会是长期的趋势,目前的情况下,我觉得无论是资本,还是餐饮品牌方,都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可以接触的时机。
如果企业有计划走这条路,在现阶段就需要做好准备。
1、首先要学习,知道资本是怎么回事,可以适当接触一些投资人,了解他们的想法,提升对资本的认知。
2、无论于公于私,都需要规范自己的财务,包括一些做账的规范、交税的规范,都要逐步完善。
3、每年扎实做好市场份额。你必须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盈利模型。这次最典型的黑天鹅就是瑞幸咖啡,因为财务造假,造成美国对中国整个中概股非常不信任,无论是国内的政府部门,还是纳斯达克,肯定都会对它作出非常严厉的处罚。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餐饮的上市,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烧钱,不要做财务造假,否则就是害人害己。但瑞幸事件我认为也只是中国餐饮上市的一个小插曲,不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历程。
未来在餐饮资本化这条路上,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基金去关注,例如最近,俏江南的张兰、观见餐饮小学发起人汪洁以及原厚生资本的投资总监刘晓东一起组建了一支易基金,专门看餐饮这个赛道。也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人想走上做大、做强、做规范的这条路。有了这个契合点之后,3年到5年内,中国肯定会有更多的餐饮品牌去接触资本,拥抱资本。但中国餐饮行业太多太杂太广泛,也并非每个餐饮人都适合走资本这条路,所以我认为每家企业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品牌状况、创始人想法,以及所处阶段,在恰当的时机等待恰当的资本方。另外,资本除了钱的助力,还需要给更多的资源和人才上的助力,就像今日资本对京东一样,对企业来说,提前做好准备,做好战略部署和规划,扎实做好业务,投资是来助力的,如果你的商业模式本身就不行,资本进来只会加速死亡。
推荐阅读:
餐饮零售化,不是所有企业都玩得起 | 超级观点
外婆家是如何被一只“鸭”拯救的?| 超级观点
36氪招募特约观察员,发光的观点值得被看到
“超级观点”栏目现发起“特约观察员入驻”计划,邀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践行者,在这里分享你的创业体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断,期待能听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
欢迎与我们联系,微信:cuiyandong66;邮箱:guanchayuan@36kr.com。
年以来,资本以一种疯狂的姿态奔跑参与到餐饮中,上市、投融资事件频频,并且数额都较为可观。
但这并不意味着餐饮已经好到不得了了,这可能是在目前大经济环境下,资本的趋利选择,越是在这样的机会面前,餐饮人越要看清自己手中的生意,不要盲目乐观。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陈漠。
按理说,资本进场餐饮并不新鲜,但今年上市、融资案例的接踵而至,还是让餐饮圈、资本圈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蜜雪冰城、喜茶、古茗接连拿到融资,而奈雪的茶上市,更是将茶饮话题推向高潮。
而在其他品类,巴奴、霸蛮、自嗨锅、遇见小面、夸父炸串、五爷拌面、文和友、爸爸糖、虎头局……从火锅、快餐,到小吃、烘焙,从大店到小店,都有多家知名餐企进行了A轮以上融资。从质量、数额上而言,相对去年都有了很大提升。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这些都让很多餐饮朋友兴奋不已,也让更多资本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到餐饮。红餐网(ID:hongcan18)认为,现在的资本和现在的餐饮,确实是强强联合,餐饮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但我们也提醒各位餐饮朋友,现在的资本,可能不再是双刃剑,而更像狼人杀里一手解药一手毒药的女巫,可能carry全场,也可能无意间成为狼人的“帮凶”。
< class="pgc-img">>这一次,
资本在餐饮行业来得比以往更疯狂
都说今年的餐饮投融资有些疯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餐饮相关的投融资相较往年,不仅多,而且金额高。
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仅餐饮板块(不包括食品、供应链、生鲜等后端产业)的投融资事件就有50余起,加上相关产业的话,这个数字可能要达到60-70起。
< class="pgc-img">>△今年以来餐饮投融资概况,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
这个数字算大吗?相比2020年,恐怕是的。
根据相关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年餐饮及其相关产业的投融资事件加在一起,在110起左右(包括食品、供应链、餐饮服务等在内)。
2020年,餐饮虽然受到疫情极大影响,但餐饮板块的投融资数量、交易额较2019年仍在上升,资本层面并不沉寂。所以2020年的投融资数据,仍是一个值得对标的标的。
同时,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食”这个版块,诞生了今年最多的上市公司,截止到今年6月底,A股、港股共有203家公司与“吃”有关。
这些都说明,今年上半年餐饮的资本市场的确有些热闹。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另一方面,除了投融资事件多,投融资金额相较此前,也有了较大增长。
千万级别融资就达到30余起,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还有十余起过亿级的重量级融资事件:奈雪的茶58.58亿港元,瑞幸2.5亿美元,文和友连续两轮分别拿下亿元和数亿元的融资,和府捞面融了8亿人民币、喜茶5亿美元……
而且其他品牌的融资金额整体也都有抬升,像永定门电烤串,在天使轮就拿到近千万融资,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老品牌拿到这样一笔融资,多少还是让人侧目。
相关数据统计也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除了1、2月,其他月投资金额都超过5亿人民币,而2020年全年,仅有4个月投资金额超过5亿人民币。
< class="pgc-img">>△2020年餐饮业投融资概况(不完全统计)数据来源:IT橘子
< class="pgc-img">>△2021年上半年餐饮业投融资概况(不完全统计)数据来源:IT橘子
此外,上半年的投资,轮次多在A轮及以上。
不得不说,上半年餐饮投资确实有些疯狂,资本似乎正以更大资金,押注更头部、成熟的品牌,希望扶持赛道头部,推动整体格局。
< class="pgc-img">>餐饮正成为更硬核的资产,
时势促使资本加快进入
为什么今年的资本如此疯狂?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如果说,此前几年资本投资餐饮,更多是在投石问路,现在恐怕是到了希望“出成绩”的时候了。
资本圈、金融圈,一直相信四个字:硬核资产,资本如今在餐饮业疯狂行动,一是现在餐饮形势确实一片大好,很多餐企都非常有竞争力,满足了硬核资产的三个特性:稳定、标品、稀缺;二是在现在的经济时势下,餐饮的硬核资产特性愈加凸显,并将在一段时间内越来越“硬核”。
餐饮不断标准化、连锁化升级,更符合资本进入的条件
从数据来看,从2015年开始,我国连锁化比例几乎以每年1%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虽然2020年我国餐企总数相较2019年下降了63万家,但连锁餐企数增加了3万家,此消彼长间,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 class="pgc-img">>△2020年餐饮企业总数下降,连锁品牌数上升(单位:万家)
数据来源:Euromonitor,普华永道
这不仅说明我国的餐饮连锁化正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也说明餐饮的后端供应链、服务企业,发展到了能够支撑标准化餐企快速连锁发展的阶段。
这就解决了硬核资产中“标品”的问题。从今年获得融资的品类中,也可以看出,资本青睐的正是高标准化、连锁化品类。
茶饮、咖啡,占据了不小的比重,金额也拿得很高,而且覆盖的基本都是赛道的头部品牌。也就是说,茶饮的规模化战争,会在下半年到明年持续升温。另一大“赢家”就是快餐、烘焙这样高度标准化、连锁化的品类,小吃也更多选择炸串这样的标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虎头局官微
疫情“拉近了”资本和餐饮人的距离
硬核资产的另一个标注,便是稀缺性。其实餐饮的稀缺性此前并没有如此突出,但在疫情之后,餐饮的稀缺性开始非常打眼。
虽然互联网是过去5~10年的热门,但随着经济进程大家还是认识到,实体经济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加上新零售概念的甚嚣尘上,线下优质商铺的稀缺资源特性再次被人们看到。
而餐饮作为少有的必须和消费者发生线下接触的产业(即使外卖也要有地方生产,要有人送餐),优质餐饮品牌的稀缺性更为凸显。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过去,一家好位置的铺面,背后可能有3000家商户在排队等着入驻。而疫情过后,大量单体小型餐企退出了市场,不少低租金的黄金铺面被空了出来,这就给餐饮连锁品牌的逆势扩张提供了机遇。
同时,也因为疫情,餐饮人看到资本的重要性,对资本的态度从抵触变得开放。就像一直“不向资本低头”的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疫情爆发初期也感慨要重新评估西贝上市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餐饮虽然受到疫情极大影响,但餐饮及其相关产业的投融资数量、交易额仍较2019年有所上升,甚至成为“餐饮供应链爆发的一年”。因为资本和餐饮人,终于找到了沟通点。
对资本而言,2020年或许才真正敲开了餐饮的大门,对他们来说,也需要一个适应、了解、试探的过程。到今年,大家就从暧昧期、试探期,逐渐来到了蜜月期。
餐饮可能是资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曾经,资本对餐饮“看不对眼”,除了因为标准化、连锁化、规范化程度低,财务问题难以解决,投资收益比低;另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餐饮门店的变数大,不稳定,也就是没有硬核资产的稳定性。
都知道,餐饮门店的更迭率相当高,很多报道都说奶茶店只有20%在盈利,为什么又说餐饮具有稳定性呢?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柠季手打柠檬茶
一方面,虽然单个餐饮门店的平均存活周期可能不长,但餐饮的品牌化正不断深入,连锁餐饮品牌正通过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弥补单店的不稳定性。比如现在为什么各个餐企都在强调营销,强调社交媒体上的发声。单店可能不稳定,但品牌可以稳定。
另一方面,如果把目光从单店扩大到整个餐饮行业,这些年餐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且随着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发展,城市人口、上班族愈加忙碌,餐饮在大众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业余时间的占比也越来越大。餐饮已经不再只是填饱肚子的事,而是业余生活中相当重要的部分。
此外,如果说10年前是互联网产业的投资期,造就了众多互联网独角兽,那么现在的互联网就真正变成了工具,红利消失,加上疫情带来的对旅游、贸易等方面的影响,让很多产业的投资窗口越来越小。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巴奴毛肚火锅官微
而餐饮,在疫情中虽然受到巨大冲击,但整体规模仍在增长,大众消费依然热情,疫情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行业洗牌。同时也正由于疫情,社会内卷问题开始更明显地浮现,大众可能会收缩部分活动的开支,但大家可以不旅游、不娱乐,但大家不能不吃饭,这时的餐饮,就成了刚需中的刚需。
对资本而言,这既是一种稀缺性,也是一种稳定性,面对这样的硬核资产,只要选对了标的,不仅风险小,而且能获得很高收益,或许有局部泡沫,但只要进得早、进得好,“成功退出”就不是问题。
所以,资本和餐饮在今年上半年的火热拥抱,是餐饮这个即将超5万亿市场本身的魅力,也是餐企升级成熟后加速发展窗口期的利好,更是资本在现在经济形势下的逐利选择。
< class="pgc-img">>餐饮一定要拥抱这巨大机会,
餐饮老板却必须知道自己要什么
是的,资本是逐利的,但商人又何尝不是?餐饮的本质,仍是一场生意。抓住商机、互惠互利,就是商人的本分。
资本想要投资回报率,前提是餐饮盈利,在这一点上,资本和餐饮的目的是一样的,这就必然给餐饮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推动餐饮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速度。
资本抱着如此大的热情而来,带来的是巨大的机会,餐饮更应该利用好这个机会,抓住资本需要餐饮的窗口期,快速推进品类、企业的发展。毕竟餐饮也需要资本的蜜月期、红利期,如果大家能“互割韭菜”,那又何尝不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呢?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喜茶官微
但这种打法的前提在于,餐企老板们一定、必须要知道,自己的生意是怎样的,自己要的是什么。
此次资本的“强势突入”可能让很多餐饮人觉得,餐饮业真的太好了。没错,餐饮很好,但也别把它想得太好。前半句说的是餐饮整体的发展,后半句针对的是单个餐企。
大家都知道餐饮品牌有衰退期,而资本讲究退出,好的投资一定有好的退出机制,只要在品牌红利期顺利退出拿到收益,资本就已经成功了,至于这个品牌之后如何,那就是餐企自己,和接盘的资本要考虑的事了。
有圈内人士说,只要在长沙五一广场或是杭州in77开爆一家店,就能拿到一家店一个亿的估值。虽然,其中不乏夸张成分,但他们投的到底是什么?这需要餐饮人自己去厘清楚。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墨茉点心局官微
所以餐饮人在抓住资本抛来橄榄枝前,要清楚自己的生意目标是什么,需不需要融资?也要想清楚,资本投资自己是为什么,是真的看好这个项目、这个赛道,想和创始团队一起把品牌做大,还是资本的布局?这样才能避免成为资本战争的炮灰。
从资本投资的分布不难看出,除了喜茶、文和友等不仅是个餐企更是个强势品牌的标的,资本正在一个个筛选已经能实现高度标准化,而赛道情况又尚不明晰的品类、品牌,也就是“跑马圈地,看谁跑得更快”。就像今年聚集了很多资本的粉、面赛道。
大家不妨回顾下硝烟尚未褪去的互联网大战,多少企业其实是被为了“站上赛场”的资本, “拱”上了战场。而每条赛道,只有那么几个甚至一个可以出线的企业,其余的能被收购、并购还是好的,一些则直接成了炮灰……
所以,餐饮人在这种时候,更应该想好自己要的是什么、做好准备了没有,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那么这个机会,便不是你的机会。
结 语
时也,命也,蒸蒸日上的刚需餐饮,碰上了正在内卷化的社会经济,这恐怕就是餐饮到现在为止,拥抱资本最好的机会。
但就像狼人杀里的女巫,在关键时刻正高举着解药狂奔而来,但也别忘了,女巫的身上也带着毒药。对一些餐企而言,资本带来的是解药,但对另一些餐企,资本带来的可能就是毒药。
餐饮人在决定拥抱资本前,一定要想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这条赛道是怎样的,不要被这“疯狂”的态势蒙蔽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