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都来打过卡的麻辣烫店
每晚都有超划算自助
麻辣烫+冷串串任吃
N多种配菜,人均40块都不到
还有夏天必备的秘制烧烤
晚上才有的麻辣烫自助
< class="pgc-img">>这家麻辣烫每天中午是自选按斤来卖,晚餐时段开始提供自助,包含麻辣烫和冷锅串串两类,每人只要38元就可任吃,可以说是real便宜了。
麻辣烫+冷串串=38元/人
< class="pgc-img">>长长的自选台有7、80种配菜任选,荤素不限哈,胃大的豪气来个两筐堆成山包也都花不了40块,不过还是要量力而行,可以分几次加菜的,如果一次选多了浪费吃不完是要另收费的哦。
< class="pgc-img">>等麻辣烫的时候,可以先来一些串串热身,红油冷锅串串都是做好放在台上自选的,空了的话会随时补,串串的辣味儿很正。
麻辣烫的底料都是店里自己做的,要炒制8小时相当耗时。煮麻辣烫的阿姨手速已经出神入化,每份食材都先快速分类,什么先煮什么后放都井井有条。
特制三种调料
麻辣烫的灵魂在于调制的酱料啦。每碗麻辣烫都要加上满满的蒜汁儿、麻酱和自制红油才够香。连芝麻酱也是找的一家每天现磨芝麻酱的工坊供应哒。
< class="pgc-img">>它家属于北方人比较爱的麻酱口,不会太辣有点微微麻,整体的口味刚好,蒜汁儿里加了老干妈增香。上桌记得抓紧拌匀,像我这种主食爱好者,最受不了吸满麻酱的方便面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不知道大家吃麻辣烫的必点菜是什么,我的话一定要有粉丝、方便面和各种丸子。它家丸子都是安井品牌货,还照顾了内脏爱好者,肺片啊卤肥肠都有提供,特别齐全。
< class="pgc-img">>如果你觉得不辣不过瘾,桌上都有辣油可以随意添加~
< class="pgc-img">>你们猜脸大大最后吃完了几碗?
02
特色烧烤系列
东北暴龙鸡爪
< class="pgc-img">>除了麻辣烫,店里的另一个主打系列就是各种烧烤。特色东北风味【暴龙鸡爪】是按份卖,名字很霸气,油亮亮的色泽看着忍不住就想先来一瓶啤酒。
鸡爪轻轻一拨就下来了,我一般都会全部撸在盘子里再正式开始啃。
< class="pgc-img">>这个鸡爪的软糯之余又有点弹性,皮一嘬就脱了,但筋筋的部分又比较Q,吃起来会有淡淡酱料甜香,还蛮特别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馒头片】听名字就知道它的人气了,它家的馒头片是经典款了,几乎是桌桌必点。表皮刷的厚厚一层腐乳酱,烤的火候刚好,外酥内软又有腐乳的咸香味儿。
< class="pgc-img">>甜咸口的【烤玉米粒】个人也比较推荐,造型很治愈强迫症,甜甜的玉米混合孜然和芝麻的香,一把都撸到小碗里吃才过瘾。
红柳枝大肉串
< class="pgc-img">>给肉系爱好者准备的【烤红柳枝大串】有羊肉、鸡肉、牛肉三种可选,肉量大感觉吃两串就得饱。
< class="pgc-img">>肉烤得比较嫩而且挺入味的, 一咬还迸肉汁儿。
胶原姐妹花
< class="pgc-img">>弹弹的【烤香辣猪蹄】是已经切好小块的,方便小仙女们斯文的美美容,吃起来很带感。
< class="pgc-img">>【烤鸡翅】都是事先用香料腌制过,肉嫩多汁,烤得金黄的鸡皮相当诱人了。
< class="pgc-img">>【烤对虾】端上桌就能闻到蒜香,一口就是一只了,据店里介绍连蒜都是手工捣出来的。
< class="pgc-img">>店里的【酸梅汤】和【马蹄水】都是自己熬的,属于吃串必备饮料啦
明星都来打卡的网红店
< class="pgc-img">>这家店是京城很有口碑的麻乐Ge烫啦,红了4年多,基本上天天都满座,有的时候还得排大队。
< class="pgc-img">>创始人是3位媒体圈的年轻人,所以经常会有大牌明星来打卡,李健老师、大张伟、宁浩、章子怡呀等等都来吃过,get明星同款很容易了,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来个偶遇撞星哦。
店名:麻乐Ge烫
地址:芳草地北巷1号(与东大桥路交口西行60米路北)
>经过大发展后,冒菜、麻辣烫等品类的热度和市场都趋于稳定,新晋门店、品牌已较难获得更大流量,为此,一些餐饮人开始对这些品类进行融合式创新,推出了盘盘麻辣烫、干锅形式的麻辣香锅等整合型新品类。
未来,这种类似“混血”的品类可能还会更频繁地出现。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陈言。
在火锅的溢出红利和自身的特性优势之下,冒菜、麻辣烫等品类一度成为餐饮业中炙手可热的存在。然而近年来,随着头部品牌逐渐占领市场,以及消费者对品类新鲜感的降低,冒菜、麻辣烫的热度也在下降。
而就在这时,整合了冒菜、麻辣烫的口味或菜品,以干锅形式呈现的麻辣香锅以及秤盘麻辣烫等整合型品类,开始在市场悄然冒头。
这些融合性的整合品类有什么特点?这是否会是未来餐饮品类发展的另一种趋势?
< class="pgc-img">>盘盘麻辣烫走红,现整合迭代趋势
最近,秤盘麻辣烫开始在川渝地区有了“发迹”的趋势。
其中,成都品牌老秤盘麻辣烫发展较为迅速,大众点评显示,其在成都大本营的门店已有四、五十家,重庆门店则有10家左右,同时,在北京、杭州、长沙、南京、武汉等地也都开出了门店,广州、深圳门店也即将开业。有消息称,其目前已签约的门店已达到800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老街秤盘麻辣烫官网
此外,2019年起家的都可以盘盘麻辣烫在成都也已发展出近30家门店,并正在向重庆等地拓展;在北京起步的文立新秤盘麻辣烫也有近20家门店;重庆的颜小蛮盘盘麻辣烫刚起步就开出5家左右门店;李炮秤盘麻辣烫正以南京为中心向外发展……
还有陈盘盘、辣盘盘、广厦街77号、煮小篓等诸多品牌,也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一起烘托了盘盘麻辣烫这个“新品种”的市场。
红餐网(ID:hongcan18)通过大众点评搜索发现,目前, 在很多一二线餐饮重点城市已经都出现了盘盘麻辣烫这个“新品种”的踪影。
尽管名为“麻辣烫”,但和此前大众印象中的麻辣烫不同,盘盘麻辣烫并没有汤汁,而是更像干拌冒菜或干锅。
< class="pgc-img">>△干拌冒菜,图片来源:三顾冒菜官微
从点餐形式上来说,秤盘麻辣烫中和了串串和火锅的特色。门店一般都会配备一个串串店常见的冰柜,顾客不需要像火锅一样点菜,而是像吃串串、冒菜那样自选,可选择的菜品也和火锅、冒菜、串串相似。
顾客挑选完菜品后,店里的工作人员将菜品在红油锅底中涮烫后,经过调拌,成品用一个大号的搪瓷盘子呈现,这也是“盘盘麻辣烫”名头的由来。
口味上,盘盘麻辣烫和干拌冒菜类似,秉承了火锅和串串的口味体系,不同的是,盘盘麻辣烫基本会搭配蘸料,并以火锅干碟的形式出现,将辣椒面、蒜泥等直接放置在盛菜的大盘中,顾客可以选择蘸或是不蘸。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老街秤盘麻辣烫官网
价格上,盘盘麻辣烫按荤菜盘、素菜盘计价,一餐下来和冒菜不相上下,不少店面打出的招牌就是人均三十吃到饱。门店装修则多凸显市井风格,烟火气十足。
< class="pgc-img">>融合“新品类”更有噱头,也更进阶
总的来看,盘盘麻辣烫更像是冒菜、麻辣烫、干锅等相似品类的整合迭代,与其说它是一个新品类,不如说是旧品类的2.0全面升级版,一些店家为了凸显差异性,还加上了卤、烧菜,或是在装修、餐具上做文章,打出不同的门头、品类。
而正是这样的差异化,让“盘盘麻辣烫”有了不一样的看点和噱头,如果因为味型差不多,就认为这些升级迭代的“新品类”没啥意思,那或许就有些冤枉它了。
从点菜、就餐形式上来看,盘盘麻辣烫和冒菜非常相似,也是采用自主选菜,经过锅底涮烫、调味后上桌。
但盘盘麻辣烫的特点在于,份量固定,口味因为蘸料可沾可不沾,更能自主把握,最重要的是,盘盘麻辣烫没有汤汁,在外卖上更好发力。据悉,像老秤盘麻辣烫一些门店的外卖营收比重,就能占到总营收的一半以上。
同时,盘盘麻辣烫在冒菜整洁小店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包装,摆脱了西式快餐对中式快餐的影响,让中式快餐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而且是非常接地气的市井风格。要知道,在此之前这样的风格大多只会在火锅、土家菜馆等正餐,或是其他“大餐饮”品类中才能更多地看到。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老街秤盘麻辣烫官网
现在,一个客单30元上下的快餐店,在做出大餐饮品类同样的品质,抓住了消费者在口味之外,盘盘麻辣烫看新奇、图新鲜、讲出片率的需求,让新品类更有看点、噱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盘盘麻辣烫更像是麻辣烫、冒菜品类整体的二次迭代升级。
一方面在价格、口味、受众方面,盘盘麻辣烫向已经经过市场检验的普通麻辣烫、冒菜看齐。另一方面,从装修上却更倾向于正餐门店,产品呈现上,既能满足上班族、白领,甚至游客的堂食需求,成为进阶版快餐,又更兼顾外卖,丰富销售渠道,进一步升级了这两个品类。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样的品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品类,但也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冒菜或麻辣烫的升级,或许,我们用“混血品类”来形容更为恰当。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李炮秤盘麻辣烫官方微博
而有着火锅、串串、冒菜基因的秤盘麻辣烫、麻辣香锅能走多远,是否能有“前辈”们这么好的发展势头,我们犹未可知,但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餐饮的同质化竞争中,这样的“混血”品类在未来可能会频繁出现。
< class="pgc-img">>未来,“混血”品类可能会更多地出现
如果说,过去的5-10年中国餐饮是从“大酒楼+路边摊”模式,向互联网背景下的“大众化+多元化”餐饮过渡,让整个中国源远流长的火锅、酸菜鱼、黄焖鸡米饭等诸多品类、菜品,经过筛选、重做、包装,登上了巨大的舞台,那么现在似乎开始进入到了二次筛选、二次进阶的阶段。
随着餐饮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同质化已成为避无可避的问题,餐饮人必须接受已有品类热度逐渐走低,餐饮品牌、门店存活周期缩短,以及消费需求还在不断升级的事实。
哪怕是餐饮品类营收多年来独占鳌头的火锅,近一两年也开始有了增长乏力的迹象,海底捞、呷哺呷哺两大火锅上市餐企差强人意的经营状况、关店消息,或许正是餐饮市场目前的缩影。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呷哺呷哺官方微博
但这时候,并非穷途末路。老话说变则通,火锅门店消费热度下降,火锅零售化的热度却在上升,火锅品牌的规模化能力日益增强,火锅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火热状态。
整个餐饮市场似乎也一样,品类、门店的同质化加剧也在促进着创新的出现,这也正是曾火过的品类可以通过创新、整合,拿出来再做一次的时候,就像现在的盘盘麻辣烫。
此前的冒菜品牌,是将原来的路边大排档、路边摊、夫妻店进行了升级改造,如果我们把它看作冒菜的1.0版本,那现在盘盘麻辣烫则是在冒菜1.0的版本上再升级改造,前一轮是单纯的品类挖掘,那么这一轮也许可以称得上是品类的混合创新。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芙蓉树下官方微博
而这样的融合此前就有端倪,文和友将旅游和餐饮结合,喜茶将茶饮和奶盖结合,将辣卤和火锅结合的卤味火锅也成为后火锅时代的一大爆点,此后也有品牌将烧菜、烤串等融入火锅,赢得消费者的新鲜感,站上巨人的肩膀,形成热点上的新热点。
现在这样的品牌、品类正在更多地出现,比如融合性质的麻辣香锅也成为市场关注的品类。
其实麻辣香锅并非新兴品类,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干锅,和冒菜等经过涮煮不同,干锅多是经过炒制,锅中汤汁极少,锅中菜品则五花八门,可以是麻辣口味,也能是泡椒口味,红烧也未尝不可,锅下可以点火,进行加菜。麻辣香锅,正是选取了干锅最有群众基础的麻辣口味,以重庆火锅、冒菜味型为基础进行改良、放大。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汉库麻辣香锅官方微博
汉库餐饮品牌旗下的汉库麻辣香锅,2015年第一家门店开业至今已发展出近500家门店,每天外卖单量达到15000单以上,月交易额突破千万元。
此外,楠火锅和卤校长联手打造的萍姐火锅·公路夜市,将火锅和重庆地摊小吃,以及重庆夜市场景进行了融合;将中式点心和西式烘焙点心结合,有了墨茉点心局、虎头局;小北茶馆则将重庆地摊小吃挪到具有重庆坝坝茶特点的小店,从装修、布局、餐具到产品将重庆小吃文化和坝坝茶文化结合;融合的新中式烤肉也在今年获得了不错的流量……
这样的小店,一部分或许客单不高,利润却不并小,而且容易复制、形成连锁,对消费者来说好吃好玩好看还容易出片,很容易成为社交媒体的“宠儿”,形成市场热度。随着餐饮标准化、后端供应链的逐渐成熟,在大数据对消费者整合、剖析的加持下,相信这样的“混血”品类会逐渐增多。
< class="pgc-img">>△萍姐火锅·公路夜市,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像干锅、麻辣香锅这样的品类,尽管有一定市场,有不少门店,形成品牌连锁的却并不多,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尚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
在现阶段,这些品类或许尚不足以掀起当年火锅、酸菜鱼那样的风浪,但当这些小的创新足够亮眼、足够多,势必量变引起质变,餐饮业便可能整体站上另一个更高的台阶。或许,现在的餐饮品类正在从波峰走向波谷,但这些“混血”品类的出现,可能正驱使着品类发展从波谷再走向波峰。
< class="pgc-img">>、天水麻辣烫事件缘起
2、如何借鉴天水麻辣烫的“疯传思维”
3、6点要素拆解天水麻辣烫
第 1551 期
文 | 张冬
一条视频带来
一场富贵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
这两天,天水麻辣烫突然爆火,刷透社交平台,抖音话题#甘肃麻辣烫#播放量已破17亿,#天水麻辣烫#播放量超2亿,小红书上有关“天水麻辣烫”的笔记达到5000+,微博上的相关话题阅读量也已破1500W,今日,#天水“麻辣滚烫”的热情#话题直接冲到了抖音热榜前五。
◎爆火的天水麻辣烫
然而,这一切的发生,才区区一个月时间。
起因是,2月中旬,一位抖音博主发了条麻辣烫的视频,配了一句话“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不得不说,这位博主是懂点传播的,她本人是天水人,但并未写“天水麻辣烫”,因为“甘肃”二字的认知比“天水”要高。
◎源头视频
这其中还有个反差,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麻辣烫来自西南川渝或东北地区,西北之地竟然也有麻辣烫?
很快,该条视频点赞量达到110多万(如今已是130万),评论量24万+。
酝酿一个月后,甘肃天水终于迎来了这场人间富贵,甚至连央媒都下场安利。
有坐飞机来的、有开了2700多公里来的、有排队数小时吃得感动掉眼泪的……天水麻辣烫视频的刷屏,让天水人连夜刷墙,迎接各路财神爷。
另外,当地商家还号召本地人打包回家吃,把位子留给外地人,而且顾客来吃麻辣烫,商家还送一瓶国货之光娃哈哈,这波民族情绪把握得可谓精准。
当地部门连夜开通两班“麻辣烫专列”,免费把游客“送到胃”,当地人也默契地用私家车免费接送游客。
城市烟火与人情温暖交织,从天水发出的视频堪比“核弹”,一颗又一颗地投向全国各地,且人传人现象十分明显。
麻辣烫好吃不好吃放一边,就冲着天水人热情炸裂的态度和政通人和的劲头子,也得去一趟。
再看天水麻辣烫,有点“串串+称盘麻辣烫”的意思,顾客自选好串串后,由厨师煮开,熟后,放入一个大铁盘中,刷上特制辣椒,这“浇给”,最抚凡人心,看过去红艳艳、油亮亮,拍照出片。
◎天水麻辣烫
厨师将串串上的食材捋下,拌一拌,即可上桌,再配上当地手擀粉,满满当当一碗,拌上辣椒吃,吸溜的是美味,撒出的却是社交货币。
此串一元,价格公道,整套工序行云流水,不过几分钟时间,效率甚高。
天水麻辣烫的灵魂在于“甘谷辣椒”,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辣椒,辣香浓郁,入口却不太辣,“别处吃不到”的特色,让其爆火。
如今,甘肃快递员日发几千斤辣椒,看来,全国各地的吃货们都在向往着这碗难得的麻辣烫。
甘谷辣椒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它绝想不到会以这样的形式为人所知;可追溯到丝绸之路时期的天水麻辣烫,也没想到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红。
◎甘谷辣椒油
随着全民上分,天水麻辣烫出圈后,零售包装开始走货了、快招公司开始磨刀了、不是天水麻辣烫的餐厅也开始换招牌了。
那么,天水麻辣烫的出圈,对火锅老板有哪些借鉴意义?
你的产品为什么没有
被“疯传”?
天水麻辣烫的走红,不外乎独特的口味与工艺、社交媒体的推动、地方文化的推广、旅游业的带动等因素,最关键的是,当地商家能接得住大波流量,足见其日日不断之功。
其中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切中天时,二是暗合了“疯传”的6要素。
先说天时,当下,餐饮业的“天时”,毫无疑问是“好吃不贵”,当下的“好吃”,有个极为重要的前提——特色。
◎天水麻辣烫
特色的背后包含着稀缺、小众、新奇、尝鲜等因素,随处可见的大路货,即便再“硬通”,怕是难勾起大众购买欲望,像去年大火的酸汤火锅,由贵州村超带火,而后遍及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正是其特色。
那么,你的餐厅,都有哪些特色?
“不贵”二字已经解释好多年了,只不过最近两年大众消费紧缩,又旧事重提起来,反映到火锅上,就是客单价的下降,然后性价比高的品类的崛起,像冒烤鸭、砂锅、渣渣牛肉、油卤串串等。
天水麻辣烫,一元一串,二三十元人均基本可以吃饱,可谓切中消费分级的趋势。
硬件承接流量,软件制造流量,天水麻辣烫之所以爆火,是因为在传播上,暗合“疯传”6要素。让产品疯传”的6个因素,分别是“社交货币、诱因、情绪、公共性、实用价值和故事”。
◎图源网络
在这6个要素中,社交货币排第一,道理很简单,没有这玩意儿,就没有疯传的基础。
在这场“天水局”里,社交货币是一碗特色的麻辣烫,它通过各行各业人的转发分享,社交货币越积累越多,最终引爆网络。
如果你的产品也要疯传,那你得想明白,你给出的社交货币的爆点在哪里?别人愿不愿意转发?
像小龙坎与卫龙辣条联名开店,爆点是“双龙会”,而且卫龙本身也带有极大流量,有很高的广普认知。
再如大龙燚十周年庆,用千架无人机做出“龙”的造型,爆点是“我在成都看到龙”。
还有最近的热点事件“娃哈哈大战农夫山泉”,爆点是“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
再看诱因,天水麻辣烫疯传的诱因是一条短视频,这条视频并不花哨,简单至极,近乎随手拍,可正是这一拍,大家觉得跟自己平时吃的麻辣烫不太一样,又加上“甘肃”二字,反差感和好奇感出来了。
◎演员洪剑涛打卡
民以食为天,四方烟火,不过一碗美食,衣食住行,百姓喜闻乐见,食物本身就自带传播基因,社交货币急速膨胀,大众购买的情绪就出来了。
情绪分为高唤醒效果、低唤醒效果和抑制效果,天水麻辣烫无疑属于前者,唤醒了大众对好吃不贵、烟火气与被尊重的情绪和向往。
正如当下大众购买娃哈哈一样,甚至还有大学生免费为娃哈哈拍摄广告片,正是带出了一种情绪,有些火锅店紧抓这种情绪,在店内推出娃哈哈产品,而受到好评。
◎走向世界的节奏(图源:人民网)
公共性很好解释,即是,能否在公开场合讨论,因为这牵涉到“羊群效应”,一个藏着掖着的消息,如果不是惊天秘密,很难让大众传播。
一条天水麻辣烫的视频发出,引来众多围观者,那么,第二条、第三条也会随即出来。
实用价值不必赘述,好吃就是铁证。
最后说说故事性,在天水麻辣烫的相关视频中,你会看到许多吃货的故事,有的是跑了几千公里,有的是打飞的过来吃、有的凌晨到天水等到中午开门、有的排队几小时才吃上一口的……
这些故事不花哨,但很能打动人心,因为平凡的他们,正是你我的倒影,我们身不能至,“嘴”向往之。
那么,故事的种子就会植入大众认知,并很快地长成参天大树,你的脑袋会告诉你,这是难得的美食(商机),得去一趟看看。
◎你也是闭环中的重要一步
就这样,一条视频,让你去了一趟天水,吃了一碗麻辣烫,你再拍一条发网上,如此循环,前赴后继。
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尔滨热”,莫不如此。
最后
从疯传的链条里可以看出,最难的是“社交货币”,即核爆炸的原点,太小众不行,顾客没认知;太特色不行,不利于传播;太贵不行,容易打消购买欲望;太便宜也不行,容易让人怀疑品质(除非是大牌,但大牌自带社交货币)。其中的分寸很难把握。
但若知道其中前因后果,就会有参考方案。
相信火锅老板们顿悟疯传要素后,产品也会像天水麻辣烫一样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