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质量新闻网讯(李明泽)近日,中国质量新闻网接到知情人爆料称,位于郑州市的益禾堂茶饮某些门店,存在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本网随即展开实地调查。
【调查】
过期发霉食材接着用
4月5日上午,调查人员第一次来到位于郑州的益禾堂中牟白沙店。调查人员看到,店内工作人员正在给过夜的橙片换标签以继续使用。这是“店内物料保鲜膜一封,第二天照用”的一个缩影,而且其中不乏已经“打烊废弃”的物料——4月5日打烊废弃的红豆,封上保鲜膜之后,4月6日继续使用;4月5日打烊废弃的红玉奶茶,4月6日上午9点多依然在用;店内麻薯、果汁、芋圆等都存在过期现象。
4月6日上午9:26拍摄的隔夜红豆
在郑州市新郑苑陵中学店,一瓶“爱护奶”有两个标签——4月9日张贴第一个标签,保质期到4月11日,随后被店内工作人员换上新标签,保质期就延长到了4月14日。
“爱护奶”重复贴标签
店内一份牛肉干,制作时间为2月23日,3月25日到期,距离调查时间4月12日已过半个月,调查人员看到有工作人员放进奶茶里。对于这一举动,一名男店员对调查人员表示:“没事,‘药’不死人。”调查人员问身边一名女店员敢不敢尝,她严词拒绝,并表示:“(给)客人(的)怕啥?”
“自己不敢尝,客人不怕死是吧?”调查人员半调侃半讽刺地问道。这名女店员随声附和,“对!”
在长葛文化路益禾堂店,草莓表面发白继续使用。一名女店员在清洗草莓时说:“人家蛋糕店用的草莓比较好,像咱这种(茶饮店),草莓能用就好。”她也知道“草莓再放就要长毛了”。
另一日,调查人员在冰箱的份数盒里看到已经发霉变质的草莓,问店内工作人员是否还能使用,工作人员表示“能用”,并让调查人员将草莓放回了放置盒和冰箱。
草莓发霉变质
此前在接受南方卫视采访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蒋卓勤曾表示,水果含水量丰富,容易滋生微生物,尤其放得时间久了,容易生长霉菌,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以损伤肝脏,甚至导致患上肝癌。
多种食材中屡现小虫
4月7日,在郑州中牟白沙店,调查人员一早看到昨天封保鲜膜的椰果里有飞虫,问店内工作人员怎么处理。后者回复:“这是昨天打包时飞进去的,把有小飞虫的那一块儿捞出来扔掉,剩下的继续用,没事儿。”
椰果里有小飞虫
4月12日晚,新郑苑陵中学店,洋槐蜜冻里有异物,调查人员问店内工作人员怎么处理,得到了同样的回复:“把有异物那一块儿捞出来扔掉,其它的正常用。”
洋槐蜜冻里有虫子
4月18日下午,在长葛文化路益禾堂店上演同样一幕。调查人员发现西柚粒里有虫子,女店员把有虫子那部分扔掉后,表示剩下的继续用。
西柚粒里有虫子
晚上,调查人员看到准备售卖的茶饮里有虫子,连忙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名工作人员将茶饮封口撕开,把虫子捞出,将茶饮倒入新杯,重新封口售卖。
制作好的茶饮里有虫子
除了食材中常见异物,益禾堂的门店内还常见苍蝇乱飞。在长葛文化路益禾堂店,调查人员甚至看到两只苍蝇“双宿双飞”,不仅在出茶口处,在封口机封口处、封口袋上,还有一些物料瓶子的瓶口处,都有苍蝇的身影。
苍蝇在出茶口处乱爬
徒手切柠檬剥葡萄皮
在长葛文化路店,店内工作人员存在不规范制作奶茶现象——不戴手套切柠檬、芒果和西瓜,切好柠檬片后徒手放入杯中。
店员手拿柠檬切片
切西瓜时,半个西瓜滚下案板,紧贴一旁的抹布,工作人员视若无睹;一大块西瓜掉进旁边脏乱的水池里,但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冲洗,直接放进盒中。
削皮西瓜贴着抹布
店内工作人员还不戴手套不洗手,直接手剥葡萄。很多时候,工作人员会把葡萄和抹布放在一起,丝毫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当调查人员问及葡萄是否需要清洗时,工作人员回复:“客人吃里边的果肉,不用洗。”有时候葡萄皮没有剥干净,负责清洗的工作人员会倒出来重新剥,并抱怨“葡萄皮贴得非常紧”。
不洗手不戴手套剥葡萄皮
此外,店内工作人员还经常将茶壶、煮茶桶放在案板上,之后并不见清洗案板;把手机放在案板上是为了方便刷视频;店内上岗7天的员工没有健康证也正常上班……
茶桶手机放案板上
【说法】
律师: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针对益禾堂店内的不规范操作,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闫创表示,使用过期物料、腐烂变质的草莓等都是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如果因饮用不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奶茶导致消费者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店铺经营者给予赔偿,并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相应处理。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第四十五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链接】
投诉量不少 曾被指不尊重女性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益禾堂的投诉有300多条,仅4月份就多达18条,原因主要是饮品中喝出异物,商家不承认,拒绝赔偿;店家环境差;服务态度差;不退款等。
黑猫投诉截图
去年7月,一则关于“益禾堂宣传文案”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益禾堂发布的视频显示,其推出的新品配上“这一大杯够你三四个秘书喝”“空姐的品质 吉祥村的价格”等宣传文案,遭到广大网友抵制,被质疑涉嫌侮辱女性、低俗宣传,益禾堂紧急致歉。
益禾堂致歉信
公开资料显示,益禾堂隶属于武汉熠汇饮科技有限公司,其官网称品牌创立于2012年,创始人为胡继红。其官方网站的企业愿景号称“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受人尊敬的连锁企业”,并列举了多项品牌荣誉。企业自称核心价值观为“加盟商第一 快速响应 迎难而上 责任担当”。
官网荣誉奖项截图
本网就上述问题致函并多次致电益禾堂方面,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将问题转交公司公关部门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本网未收到相关回复。
着品牌6.0版的升级焕新,不少消费者发现,无论在门店还是产品上,益禾堂不一样了。
今年9月,奥运冠军吕小军成为益禾堂的品牌成长大使,让益禾堂关注度变高。新定位、新形象、新IP、新代言,益禾堂在其品牌成立的第九个年头,迎来了一次全面升级。
新形象:迭代升级专属形象
成立于2012年的益禾堂至今已经历5次升级迭代,并于2021年8月以6.0版的全新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与之前不同的是,6.0版本在设计上采用具有笔触质感的插画风格、渐变色的设计形式,传达品牌追求自然、健康的概念。
据了解,目前益禾堂已开设超过5600家门店,遍布全国26个省级区域,覆盖160多个城市,并成功登陆越南市场。此次升级,益禾堂跳脱了“畅饮年轻这一杯”这一概念,改变了此前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定位,将受众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并强调自身是一个“益趣”的品牌。
升级换代后的益禾堂,门店招牌上的IP头像为MR.TANG,表情充满欢乐感,门店设计提取头像中的发型轮廓做展开,让整个空间更加活泼,富有变化性。益禾堂透露,现在新签的加盟商已经全部采用新版本,接下来益禾堂还会大面积地以旧换新,逐步把升级推向全国。
据益禾堂创始人胡继红介绍,益禾堂在武汉正筹建一个近6万平米的产业园,下个月开始动工。产业园会专门建设一栋1万多平米的培训大楼,最少能容纳500个加盟商同时培训。未来,所有加盟商都要分批、定期到总部集中培训,包含产品制作、品牌文化、经营理念等,要让益禾堂的品牌标签更明显。
此外,签约吕小军也让益禾堂的品牌形象再度升级。2015年吕小军与益禾堂初次相遇,2021年吕小军再创纪录。在吕小军的陪伴之下,益禾堂不断迭代更新,创制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茶饮。
新体验:研发团队扩容,新品提速
提起益禾堂,很多人会想起校园门口深绿色的小店,5元一杯的原叶茶、7元一杯的益禾烤奶,以及8元一杯的泷珠奶茶、美式咖啡等。事实上,益禾堂的产品与服务也在不断升级。走进益禾堂可以发现,消费者的选择性提高了不少。
产品方面,益禾堂两年多时间上新了50余款产品,鲜果茶占据了整个春夏季。新版菜单上共计30个SKU,使用鲜果的产品占到了16个,占比超过50%。在新品包装上,益禾堂改版杯身设计,更新包装,制作杯套等创意周边,让消费者在手握益禾堂产品的时候能有更好体验。
据了解,目前益禾堂研发团队人员数量由原来的不到两位数,扩大到现在的30多人。此外,今年还成立了食品安全部门,团队超过30人,负责原料及生产管理。益禾堂方面表示,对于专业的高技术人员的引入仍在继续。
对一个门店数量超过5600家的品牌来说,在前端产品策略、品牌定位改变的同时,后端原料、产能、物料、仓储,门店运营、加盟商培训等整个产业链条都要作出改变。除了“培训大楼”,益禾堂产业园同步建设的还有一个12万平米的工厂,这能够实现益禾堂焦糖、小料、冻果等核心原料的自产。
益禾堂创始人胡继红表示,除了新疆、西藏、黑龙江外,益禾堂目前基本上按照200~300家门店配备一个仓库的原则,让每个省份都有仓库,保证运输及时。益禾堂采用直营、加盟两种模式,门店目前已遍布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未来,益禾堂还将在新茶饮的道路上继续攀登。
文/王子扬 图片 企业提供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翟永军
茶品牌益禾堂广西柳州柳江区一家门店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发现店内活蟑螂爬动、有员工未办理健康证等问题。益禾堂9月15日在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向公众致歉,对涉事门店整改。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这份情况说明中,益禾堂回应“员工未办理健康证上岗”时提到,监管部门书面整改书中记录为“健康证到期”,而这一说法被业内人士指出“站不住脚”。
柳州市市场监管局一位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执法人员认定的是益禾堂该店员“未办理健康证”,而非“健康证到期”。对此,益禾堂方面承认存在失误,信息审核不完善。“这一点其实不是处罚书记录的,是我们在整理信息过程当中的一些失误。”
柳州一门店被查出卫生混乱
柳州市市场监管局9月14日发布信息称,柳江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投诉,称柳江区商贸街某奶茶店卫生状况差,柜台的一组杯子里有多只蟑螂爬动,并拍下了视频。
接到投诉后,柳江区市场监管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该奶茶店检查,发现该店的柜台、存放原料的货架和墙壁上,除了有活蟑螂在爬动外,还有死掉的小蟑螂。执法人员还发现,该店的小餐饮登记证已逾期,店内有一名员工未办理健康证就上岗等问题。
本次查出问题的是柳江区商贸街益禾堂店。益禾堂在9月15日的情况说明中表示,在加盟商签约后会对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训练,经考核才能开业。但这次仍然发现有加盟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益禾堂广西营运部已联系专业消杀公司,对该门店蟑螂彻底消杀,并执行监管部门要求,闭店整改。
9月17日,益禾堂方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门店出现蟑螂,是由于地处一条老街,卫生环境易产生蟑螂等虫害。同时发现门店的门与地面的缝隙较大,导致蟑螂等虫害进入。“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是加盟商的原因,我们品牌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外,关于“门店小餐饮登记证已逾期”,益禾堂称,经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实确认,该门店早在2018年7月5日就已进行了小餐饮登记申请,今年9月1日是申请新的登记证,显示在审批中。
情况说明被指存在出入
柳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经调查核实,被查的益禾堂门店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执法人员当场对该店依法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并责令立即整改。
对于执法部门发现的“员工未办理健康证上岗”问题,益禾堂在情况说明中并未提及是否办理了健康证,而是解释称,经了解核实,该店员健康证在有效期限内,有效期为2021年6月3日-2022年6月3日,由于证件遗失未补,因此监管部门书面整改书中记录为“健康证到期”,目前已安排其补打印并悬挂。
但一位奶茶行业从业人员对新京报记者指出,相关部门进店调查会查看健康证是否按照规定公示,健康证也可以从系统中查到。该人士认为,益禾堂的情况说明是站不住脚的,而且未办理健康证也不可能将处罚原因写成“健康证到期”。
9月16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柳州市市场监管局一位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并没听说过“健康证到期”一事,随后该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还原了当时的调查情景。执法人员进入门店,检查到健康证一事时,发现店内一名女性员工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健康证公示。询问她是否有健康证时,该名员工并没有明确说出自己是否办理过健康证,因此执法人员认定该店员“未办理健康证”,而非“健康证到期”。
如此一来,该员工有无健康证,益禾堂的说法与监管部门的通报存在出入。
9月17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益禾堂相关负责人称,执法人员调查时,由于比较紧张,该员工并未表明是否有健康证。在随后的益禾堂自查中,该员工说自己已办理健康证并上交。“我们去卫生部门查询记录,该员工确已办理了健康证,也进行过公示。但由于会经常面临各种检查,可能在健康证移动过程中出现了丢失。”
益禾堂方面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健康证显示,该名员工于2021年6月3日体检合格,盖章机构为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益禾堂展示的监管部门书面整改书中,显示本次是处罚小餐饮登记证已逾期,并未提及“健康证到期”。益禾堂却在情况说明中称“由于证件遗失未补,因此监管部门书面整改书中记录为‘健康证到期’”。
针对这一矛盾点,益禾堂方面对新京报记者解释,舆情发生后,公司希望尽快厘清事实,品牌和营运对信息的审核不完善。“这一点其实不是处罚书记录的,是我们在整理信息过程当中的一些失误。应该是我们在看到处罚书与媒体报道后进行的一个总结。”
柳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更加详细的信息还不便公开。
曾因宣传文案道歉
益禾堂官网信息显示,益禾堂是武汉熠汇饮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原叶手作时尚茶饮连锁品牌。2012年,益禾堂品牌创立;2013年,益禾堂开启品牌连锁;2021年,益禾堂门店超5600家,并签约奥运冠军吕小军为“益趣成长大使”。
事实上,益禾堂此前还曾因文案问题道歉。今年7月25日,益禾堂发布致歉信,称由于产品宣传视频中一些用词不当造成误解,给大家带来糟糕的感受,品牌方深感自责,删除并下架各平台相关视频。
据了解,益禾堂此前发布的新品视频中,配上了“空姐的品质吉祥村的价格”“这一大杯够你三四个秘书喝”等文案,有网友认为上述广告文案涉嫌侮辱女性。
对于此次被曝卫生问题,益禾堂方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措施,包括门店每月固定专业消杀,发现虫鼠害24小时内到店消杀处理,食品安全稽核团队加大对区域门店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今年年底实现全国线上实时巡检全覆盖。“我们一直希望服务好加盟商,赋能于加盟商。并不希望把这方面的问题转嫁到某一个加盟商身上,我们也更应该有承认错误的胸怀。”
一位奶茶品牌的区域经理指出,现在茶饮行业对食安问题的管控还很模糊。比如从虫害消杀来说,目前正规餐饮门店都会按照要求聘请有消杀资质的团队进行定时消杀,像益禾堂这家门店不该出现这样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