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伴随着餐饮消费持续复苏,行业跨界入局者愈发增多,市场竞争激烈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头部餐企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开设小型外卖“卫星店”逐渐成为行业新动向。
“此前,在一些上了单人外卖套餐的太二酸菜鱼门店,我们发现单量和营业额贡献增长都非常好。所以,5月底,公司选择在合适区域开设小店专门做外卖。截至目前,太二酸菜鱼已经在多地开设了超20家‘卫星店’,未来公司会继续拓展。”九毛九方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另一家港股上市的餐企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新竞争者的涌入,主动降价成为行业特征。头部餐企也在积极求变。近期,多家连锁餐企正在拓展外卖“卫星店”,挖掘利润新增长点。这些小型外卖店凭借较低的综合成本,不仅有助于降低运营开支,还提升了外卖服务的效率和产能。同时,美团等外卖平台也在加大扶持力度,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了品牌“卫星店”的发展。
上半年餐饮收入增长7.9%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6月,全国餐饮收入4609亿元,同比增长5.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286亿元,同比增长4%。今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26243亿元,同比增长7.9%;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192亿元,同比增长5.6%。
随着餐饮行业的向好,A股“烤鸭一哥”全聚德也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7月18日晚间,全聚德发布业绩快报,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87亿元,同比增长2.85%;利润总额3185万元,同比增长15.82%;归母净利润2933.96万元,同比增长5.1%;基本每股收益0.1元。
对此,全聚德直言,2024年上半年,公司餐饮门店假日经营再创新高,以新场景、新产品、新服务等激发消费新动能。食品创新带动产品矩阵优化,通过打造爆品、品牌联名、股东回馈等创新食品产品,丰富食品产品结构。此外,团膳承接新项目,双平台外卖赢得好口碑。
有人欢喜有人忧。另一家老字号餐企西安饮食预计上半年亏损。7月8日晚间,西安饮食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450万元至650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4604.69万元;扣非净利亏损5600万元至6650万元,上半年同期亏损4881.95万元。
谈及业绩预亏,西安饮食表示,2024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市场需求低迷,竞争不断加剧,餐饮经营门店均出现不同程度客源减少、消费标准下降,导致营业收入未达预期,且相关固定成本较高,影响当期利润未达预期。
实际上,由于在现金流方面拥有显著优势,今年以来餐饮行业吸引了诸多跨界入局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成为共识。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34.7万家,而注销、吊销量达到105.6万家。
对此,开源证券认为,虽然倒闭的餐厅大幅增加,但新增餐企数量仍大于注销、吊销数量,意味着市场供给仍在持续增加。预计竞争激烈下,餐饮价格战仍将持续,“主动降价”使得餐饮企业大多进入微利时代。
“今年上半年,餐饮品类竞争激烈,开关店率高,行业经营者面临压力增大。”7月16日,中国烹饪协会发文称,餐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了市场消费的稳定恢复,保证了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儿童节、端午节等节假日餐饮消费的持续提升。目前,已进入暑期,亲子游、避暑游、研学游等跨城出行人数大幅回升,将明显带动各地餐饮消费增长。
头部餐企拓展外卖“卫星店”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对性价比愈发重视,头部餐企正在创新经营模式,纷纷开设外卖“卫星店”成为一大趋势。
今年5月底,在港股上市的九毛九旗下太二酸菜鱼第一家外卖“卫星店”开业,这家门店主打小店模型,发展纯外卖业务。据悉,该门店整体面积较小,未设堂食座位。菜品方面,包含单人和双人套餐、招牌必点、时蔬、小吃等。在价格方面与堂食门店相比,有明显下调。
对此,九毛九方面对证券时报记者回应称,主要来自公司对外卖市场的洞察。“在一些上了单人外卖套餐的门店,它的单量增长和对营业额贡献增长都非常好。所以,公司选择在一些周围几公里范围内都没有门店的地方,开设大概四五十平米的门店专门做外卖。截至目前,太二酸菜鱼已经在广州、深圳、上海和厦门等多地开业了超20家‘卫星店’,未来公司会寻找合适的区域,继续拓展。”
实际上,太二酸菜鱼可以视为连锁餐饮品牌近期相继布局“卫星店”的缩影。6月5日,美团外卖与老乡鸡就“品牌卫星店”达成战略合作。老乡鸡计划在2024年内开设50家“品牌卫星店”,美团外卖将为其提供AI选址和选品、6个月佣金返还、流量扶持、运营指导及履约等多项服务。
华福证券近期研报显示,呷哺呷哺、海底捞、太二、老乡鸡、冰火楼、农耕记等品牌纷纷设立小型、专注外卖的“卫星店”,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并吸引消费者。这种“大店堂食+小店外卖”的协同模式不仅为品牌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提升了企业收入,还通过节省成本和优化运营,增强了品牌竞争力。
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品牌卫星店’作为外卖店,延续了母品牌的资产,但具有更小的店面和灵活的运营模式,有效降低租金成本。这些店运营效率较高,缩短投资回报周期。产品上,专注于一人食套餐,减少SKU以降低成本和库存压力。此外,‘卫星店’有助于缓解高峰时段堂食与外卖的冲突。公司旗下餐厅上个月试水了首家‘卫星店’,整体经营数据很好,计划本月再开三家。”上述港股上市的餐企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作为外卖头部平台,美团方面今年4月就推出了“品牌卫星店”万店返佣计划,也助推了外卖“卫星店”的进一步发展。该计划包括6个月佣金返还、超1亿元流量扶持以及免费AI选址、选品、精准营销服务等三大扶持措施。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表示,该计划的推出旨在帮助品牌商家解决开店选址、流量转化、投入过高等问题,快速抢占“质价比”时代的消费红利。
美团方面的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已有45个品牌在全国率先跑通“卫星店”模式,累计开出超560家“卫星店”。门店坪效平均能做到4500元以上、人效能做到3.5万元以上。如叠加AI选址能力可找到品牌需求高、订单多的位置,结合租金和装修成本的节省,单门店仅需8—10个月就能回本。
山西证券研报显示,连锁餐饮品牌相继布局“卫星店”,大店打品牌,小店提利润。“卫星店”是餐饮品牌利用现有门店的品牌影响力和优化后的菜品,借助外卖平台开设的小型分店。由于其投资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帮助品牌加速门店扩张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门店模式具有较高性价比以及增强品牌规模化效应。同时与传统纯外卖店相比,选择品牌“卫星店”的外卖产品具有品牌信誉背书、食品安全信赖度更高。
月30日,在港股上市的九毛九旗下太二酸菜鱼宣布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到家、到店等业务板块开展新的探索,包括开设品牌卫星店及探索“神会员”等模式创新。其中双方表示将计划2024年开出50家品牌卫星店。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头部餐企布局外卖卫星店已成行业新趋势,包括老乡鸡、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品牌均布局了卫星店模式。美团方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20个品牌累计开出超800家卫星店。
“今年以来,随着跨界入局者增多,餐饮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不少餐企积极探索模式创新,而卫星店的实质上是构建了一种便捷性外卖的小店模型。这些小型外卖店凭借较低的综合成本,不仅有助于降低运营开支,还提升了外卖服务的效率和产能。随着品牌卫星店效果的显现,未来会有更多的连锁餐饮品牌跟进。”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餐企相继布局卫星店
在此次宣布战略合作前,太二酸菜鱼已经低调试水了品牌卫星店。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底,太二酸菜鱼在广州、深圳、上海和厦门四座城市开设了“店面更小、员工更少、不做堂食”的门店,发展纯外卖业务。
对此,九毛九方面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回应称,主要来自公司对外卖市场的洞察。“在一些上了单人外卖套餐的门店,它的单量增长和对营业额贡献增长都非常好。所以,公司选择在一些周围几公里范围内都没有门店的地方,开设大概四五十平米的门店专门做外卖。截至目前,太二酸菜鱼已经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了30多家外卖卫星店,未来公司会寻找合适的区域,继续拓展。”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计划2024年开出50家品牌卫星店。美团外卖将为2024年新开的太二酸菜鱼品牌卫星店提供1个月的佣金返还,并为新开品牌卫星店提供流量扶持,助力门店产生更多订单。此外,美团外卖还将提供专业化的卫星店运营指导及配送服务。
太二酸菜鱼可以视为连锁餐饮品牌相继布局外卖卫星店的缩影。华福证券近期研报显示,呷哺呷哺、海底捞、太二、老乡鸡、冰火楼、农耕记等品牌纷纷设立小型、专注外卖的“卫星店”,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并吸引消费者。这种“大店堂食+小店外卖”的协同模式不仅为品牌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提升了企业收入,还通过节省成本和优化运营,增强了品牌竞争力。
山西证券认为,卫星店是餐饮品牌利用现有门店的品牌影响力和优化后的菜品,借助外卖平台开设的小型分店。由于其投资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帮助品牌加速门店扩张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门店模式具有较高性价比以及增强品牌规模化效应。同时与传统纯外卖店相比,选择品牌卫星店的外卖产品具有品牌信誉背书、食品安全信赖度更高。
已有超800家卫星店
实际上,餐饮品牌密集探索卫星店,或许源自于降低房租成本、适应消费新趋势的多重原因。
有业内人士表示,品牌卫星店既可以享受品牌资产,但店型更加灵活,面积更小,能够有效降低租金成本,盈利上,能够达到更高的人效和坪效,投资回报周期更短;产品层面,通常以一人食套餐为主,更少的SKU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压力。此外卫星店也能帮助减少高峰时段堂食门店业务与外卖业务间的冲突。
美团方面对品牌卫星店的实地走访数据显示,门店坪效平均能做到4500元以上、人效能做到3.5万元以上。如叠加AI选址能力可找到品牌需求高、订单多的位置,结合租金和装修成本的节省,单门店仅需8-10个月就能回本。
作为外卖头部平台,美团方面今年4月就推出了“品牌卫星店”万店返佣计划,含佣金返还、超1亿元流量扶持以及免费AI选址、选品等措施,也助推了外卖“卫星店”的进一步发展。
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最新表示,希望通过卫星店模式,帮助餐饮企业实现更高效的经营。据透露,截至目前,已有120个品牌累计开出超800家卫星店,未来希望与更多品牌共同开出更多卫星店。
除探索外卖场景的增长之外,双方还就门店增长合作达成了共识,太二酸菜鱼方面表示,将加深与美团“神会员”的合作探索。
今年7月4日,美团正式升级“神会员”,这也是美团将到店、到家业务整合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之后面向市场的重要业务动作之一。据悉,升级后的神会员将支持外卖服务、美食团购、酒店住宿、休闲玩乐、变美健康、家庭服务等13项吃喝玩乐服务。
美团到店餐饮事业部总经理魏巍表示,将与合作的连锁品牌共同探索平台上的会员运营,从更多层面帮助品牌提高用户粘性。据透露,当前神会员体系内,餐饮用户的核销率最高,从5月试点开始,不少试点品牌的团购订单量和到店用户规模单均提升了2成左右。
< class="pgc-img">>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年,我国外卖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一行业的出现,不仅为大家节省了更多时间,实现了更高效的工作,同时也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
当然,于多餐饮商家来说,也增长了更多利润,成就了庞大的外卖市场。
然而随着外卖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有行内人士却指出,我国外卖时代即将迎来终结,一个全新的行业正在加速突围,具体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class="pgc-img">>.01
一个全新行业已经向全国突围
其实多年来,外卖行业之所以被大众所接受,主要也是因为它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在智能手机的支持下,用户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轻松的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半小时内就能送货上门,这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然而,随着外卖行业的火爆,有一个全新的行业,也跟着悄悄的崛起了——它就是预制菜。
结合国家卫健委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市场监管总局解读可知: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 class="pgc-img">>而且,从预制菜的制作过程可以了解到,它的出现确实让外卖商家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因为它大幅缩短了出餐的时间,外卖商家只要将预制的料包稍微加热,简单包装就可以交给骑手配送,效率非常之高。
但是这种看似“无脑”的生意,真的可以长期做下去吗?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制菜这个全新的行业在未来或将取代外卖。
< class="pgc-img">>.02
预制菜或已经替代外卖?
其实,从我们听说预制菜,到如今吃上预制菜,在过去数年中,预制菜行业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运行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5100亿元,并有望在2026年升至万亿元。
国海证券预测,参照日本预制菜60%的渗透率水平,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以上。
< class="pgc-img">>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网文章显示,中国有618个县(市、区)重点发展预制菜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截至2023年底,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达8万家,其中2023年新增注册企业5千余家,与2022年同比增长152.9%。
换句话来说,很多人在点外卖时,总以为自己吃的还是传统的厨师现炒,实际上基本都是预制菜。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小南国的预制餐食比例在80%以上。
而且,不仅是规模越做越大,而且近年来,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也已经开始实现品牌化了,越来越多一直在生产企业正在受到资本的青睐。
比如绝味食品、千味央厨等一些预制菜行业巨头,如今他们不仅凭借着先进的预制技术不断向全国发展,甚至有些企业此前还传出将生意悄悄的扩大到了校园里面。
< class="pgc-img">>另据“有数DataVision”报道,萨莉亚靠卖预制菜,实现年销近百亿元!
根据萨莉亚公布的2024财年(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前三季的财报。此前,萨莉亚预计2024财年销售额将达到21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6.2亿元)。
别以为这个企业只在日本,实际上它已经遍布中国。自2003年萨莉亚在上海开出首店以来,其门店选址策略基本可以概括为大城市、大商圈,光是北上广的门店就占了中国总门店的82%。直到2017年前后,萨莉亚又走出北上广,来到了天津、杭州、南京等地开店。
也就是说,萨莉亚能实现销售额的大幅增长,其实也有中国老百姓消费预制菜的功劳。
< class="pgc-img">>而行内人士预判,当预制菜越来越普遍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逐渐被老百姓所接受以后,未来的预制菜很可能会逐渐取代外卖行业。
到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习惯可能又一次跟随新时代变化而改变。
最后问一句,你是否也认为外卖行业将逐步被预制菜所取代呢?
END
万子婳说:
文章的每个字,都是我用心敲出来的,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们也在为人生「拼尽全力」。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