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每一次创业都是九死一生。据了解,每年新开的餐饮店会有约27%的在一年内倒闭——成功的说法都是相似的,而失败的原因则各有各的不同。
不过,在复盘大部分餐饮创业者的创业失败经历时,发现他们总会在某些问题上栽跟头。
< class="pgc-img">>每一位餐饮创业者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看了那么多文章,听了那么多成功案例,为何自己就不行呢?
要想活下来,首先你要知道哪些原因最容易导致失败,这才能避免“走老路”。
01 将兴趣当事业,把情怀当饭吃
“等我辞职了,就自己开一家小店,卖花卖饮料卖简餐,养几只猫,招呼三五个好友……”
花店、书店、咖啡店、饮品店、小吃店、简餐店一直都是很多人的梦想,大家都向往这种将创业过成诗的日子,既能把钱赚了又能过上理想的生活。事实上,这是大部分人餐饮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小梁在佛山一个工业园区上班,工作和生活其实都比较安逸。但是她觉得一成不变的生活没有意思。因为自己喜欢多肉,也喜欢猫,刚好园区又有门店出租。一咬牙,辞职盘下门店开了一家小资类型的简餐店。
< class="pgc-img">>△情怀可以创业,但是需要理性
门店摆满了多肉植物,顾客可以拍照赏玩又可以购买,门店设置用餐区,顾客可以点饮料和一些小吃简餐。为了节省成本,还和旁边的烘焙店老板合作,顾客的甜点由他们供应。
店开起来了,环境是理想中的小清新,小梁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开业半年后她就开始焦虑了,工业园人流量少,只有周末才会多一些,平时都是上班的人多,自己的简餐出餐慢,做外卖人手不足。
而且很多顾客冲着猫和多肉来,逛逛拍完照就走了,大家不觉得这是一个餐厅,而是一个卖多肉的文艺小店……
生意没有起色,房租压力大,小梁尝试利用当地的一些公号做一些推广,效果也不理想。她每天守着小店,时间越久就越是煎熬,资金在开店时花得差不多了,小店又没有什么收入,她迫不得已考虑是否要结束。
很多餐饮创业者的创业初衷都是因为自己想要、自己喜欢吃……很多人却忘记了,将餐饮当做一种兴趣爱好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当兴趣爱好成为一种谋生手段、成为一种生意的时候,就有问题了。
把餐饮当作情怀,出发点没错,但是餐饮并非看起来地那么光鲜。需要起早贪黑不说还要面临各种问题,如果你没有考虑到这些,开不下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02 运营能力太弱,却又想做甩手掌柜
做餐饮,首先要清楚自己本身具备什么能力。你是懂菜品还是懂管理?还是在营销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亦或是你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认知?如果你都没有的话,那你选择餐饮创业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补齐短板呢?
小周在某高校的商业街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奶茶小吃店。因为没有经验,选择加盟了某个不知名的品牌,不需要交加盟费,每个月给500元的托管费即可。
十几平米的小店,每个月租金1.1万,小周和合伙人两个人在辞职后就做了全职太太,这家小店属于她们创业的尝试。盘下这个店的时候,两个人想得很简单,高校区里学生消费能力不低,她们主要卖的是猪扒包,商业街没有人做,没有竞争对手。还有合伙人是潮汕人,懂得一些潮汕小吃的做法,可以让合伙人的妈妈来帮忙看店,顺便卖一些潮汕小吃。
< class="pgc-img">>△餐饮是勤行,甩手掌柜不可取
小吃店经过简单装修后,很快开起来了,生意却一直不温不火的,预想中的火爆没有。而在人手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小周和合伙人都有家庭要照顾,不可能常在店里守着,而合伙人的妈妈也不可能从早到晚在店里,但是店里却又少不了人。迫不得已,她们招了一个全职服务员,然后又招了一个学生兼职。
这样一来,人手是够了,但是成本又高了。由于两位合伙人都没有精力管店,小吃店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出品操作又不稳定,营业额一直上不去。特别是在奶茶等饮料的配置上,都是常规的饮料,味道还不怎么样,所以到了夏天饮料最受欢迎的时候,别人推出了果茶、奶茶、糖水等产品,她们却没有人手和精力出新品。
到了暑假更麻烦了,学校放假了,根本没有人来,小店也只能跟着“放暑假”。接下来,还有寒假,小吃店一年有两三个月不营业,能坚持多久,真的是看到都想打一个问号。
这种创业的死法,其实在餐饮行业也不少见。餐饮行业是一个勤行,看似门槛低但是技术要求高。从刚开始的选址、选品类,到菜品、装修、管理、营销、服务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长时间的摸索。
开一家店是不难,难的是如何经营。那些想着花钱开店就能坐着赚钱的想法,是不适合创业的。
03 想跟风捡便宜,结果却成了炮灰
茶饮火了,开店;牛蛙红了,跟上;小龙虾爆了,不能错过……每当餐饮行业出现一种新模式新品类,跟风模仿者都蜂拥而至。原本想跟风捡便宜,结果却成了炮灰。
深圳的某烧烤企业的创始人说,他做烤串15年,见了无数的创业悲剧。很多人看到他做串店火了,也跟着做,其中不乏身边的亲戚朋友。但是模仿者无数,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运营管理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品牌的创新能力。
他说,刚开始大家吃烤串是在路边摊,但是他却将烤串开成了品牌店,开进了商超的临街商铺。烤串,很多人是宵夜吃的,但是他却做成了全天候的,晚上六点就要排队叫号,一直到深夜……永远比你快一步,试问跟风者如何能跟得上?
< class="pgc-img">>△跟风模仿者,跟不上就是炮灰
拿前两年大火的潮汕牛肉火锅来说,北上广深的消费者都被这种新鲜的火锅吃法圈粉。潮汕牛肉火锅店品牌如雨后春笋涌现,导致牛肉切配师供不应求。但是一年后,这阵风逐渐散了。
原因是什么?一是供应链的问题,鲜活牛的供应不稳定;二是产品太雷同,一样的部位、一样的吃法,消费者失去了新鲜感,热度下降。
在学会走路之前,跟风模仿是一种快速学习的方式;但是如果你没有原创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那么热度一降,率先成为炮灰的人就是你。
要知道,先做的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品牌认知,后进入者要想再打造品牌,难度将是加倍的,没有足够的实力,千万不要尝试。
04 刚学会走就想跑,急于扩张其实是求速死
在红餐(微信号:hongcan18)的某场活动中,某位投资者刚演讲完就围上了一群创业者,希望能得到洽谈的机会。而他们仅有一个项目,甚至还没有开始。浮躁的氛围可见一斑。
红餐记者就遇到过好几个餐饮创业者,开一家店,生意才刚有起色就想着要开放加盟。为什么要那么急着做加盟?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们的产品很好,顾客吃了都觉得好,我们觉得可以了。
然而,开一家店一年不到,自身门店的运营和管理都存在很多问题,就想着扩张开放加盟,不知道该说急躁还是天真。
< class="pgc-img">>△没准备好,急于求成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某餐饮品牌创业人曾经就吃过急于扩张的亏。他自己的品牌在当地发展挺好,想着可以大力发展,于是在全国布局,半年内开了十几二十家店,结果步伐迈得太快,管理跟不上,一直亏损。最后迫不得已只能收缩战线,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区域品牌。
在餐饮行业,能活一年的店只能说刚及格,能活两年以上才有资格谈发展。那些才开店就想着要加盟的,还没有学会走就想着跑,那不是求快,那是求死。
05 食品安全是底线,一犯就是灭顶之灾
餐饮创业最不光彩的死法,莫过于忽略食品安全。餐饮做的是吃,入口的东西卫生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很多餐饮品牌偏偏就是栽在了食安问题上。
某餐饮品牌的发展势头很好,正当他们获得融资打算快速发展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某天有一位顾客说吃了他们餐厅的菜出现了腹泻的问题,经医生诊断这是轻微的食物中毒。当时顾客向他们反映了这个问题,但是管理人员觉得这个顾客是来碰瓷的,一直要求对方提供医院证明,甚至说有问题可以走法律渠道。
本来这是一件小事,但因为管理层的不重视,顾客直接打电话投诉找媒体曝光。原本势能很好的品牌,一夜之间被勒令停业整顿。最后查出原因就是中央厨房超范围经营,导致某款产品滋生了细菌……经此一事,这个品牌元气大伤,同行提起都觉得惋惜。
< class="pgc-img">>△食品安全是做餐饮的底线
员工用脚踩食材、厕所当储物间、用过期食材做菜、后厨苍蝇老鼠满地跑……如果连基本的卫生问题都做不好,又谈何做好餐饮?
食品安全是高压线,一碰就死。干净卫生这是做餐饮的底线,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甚至不想做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做餐饮了。
><>统计,北上广深餐饮点月度闭店率为10%左右,年度综合闭店率甚至达到100%。大家都知道,创业找投资很难。而要想不找投资,自己又能轻易干起来的,那无疑是低门槛的餐饮业。这就导致大批创业者蜂拥进入餐饮业,这家倒闭那家开。前仆后继,犹如飞蛾扑火。那为什么餐饮业越来越难做呢?那些曾经雄心壮志的餐饮创业者都是因为什么而倒闭的呢?
死法之一:追求极致死
不是说产品就是要追求极致吗?追求极致不就是追求完美吗?怎么又错了?乔布斯不就是追求极致,让苹果一飞冲天的吗?追求极致的体验是不错,但是要分时间、分阶段。企业最初的任务是为了活着,而生存下去往往要保证盈利第一,而不是追求极致第一。追求极致是一种高层次的企业要求,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没有物质基础,都活不下去了,还谈什么追求完美和极致呢?
有的店老板学了海底捞、肯德基的服务理念,充分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名员工,并舍得花钱给员工培训。结果本来就不足的资金,一下子少了一大块。服务水平是上去了,其它方面反而跟不上了,产品品质也下来了。产品是王道,最重要的产品跟不上,服务再好又有什么用?有的店老板意识到品质、口味的重要性,拼命加大投入。比如设备要买最好的,原料要原产地的,一下子把成本提得很高。但是竞争剧烈,看起来口味好一些,但是架不住别人打折、送券等各种促销措施。而这家店成本太高,就算是搞活动也无法跟别的店竞争,最后金枯店亡,含恨而死。
品质、服务非常重要,但活下来更重要。为了活下去,降低品质和服务也在情理之中。中国制造业很多是从山寨开始的,化工企业很多是从污染开始的,开店同样也是这样。
死法之二:开店等客死
现在开店已经是一个高危职业,因为以往的经验正在迅速变质过期。现在餐饮业竞争异常激烈,如果还是因循守旧,不会餐饮新玩法,不懂新时代互联网化、智能化、O2O的营销手段,还按照以往那种坐在店里等客人上门的经营模式,那简直是与等死无异。哪怕产品不错也不要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你的顾客早就被其它花样百出的餐饮店吸引去了,连你的店叫什么名字都记不住。也不要以为弄一个易拉宝、发点优惠传单、搞个活动、打个折就是会营销,这只是业余水平。必须与客户建立深度的关系,通过大数据精准找到目标用户,通过建设社群增加用户粘性,通过线上推广与地推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打通O2O通道,高度重视品牌和口碑塑造。这样才能说开店有点手段了。当然,开店很累,没时间和精力捣估这些,但一定要有一点营销的意识,主动找客、迎客、研究客、服务客,而绝不能等客上门。
死法之三:房租突涨死
店铺如果生意不好,房东理都不理。如果生意火爆,房东就会笑眯眯地出现了。为什么?因为看你生意好,他要涨房租了。一般房租是每年10%左右上涨,而如果生意很好,那房租涨起来就可能是翻跟头上涨。本来赚点钱也就十万八万,这一翻跟头,利润就吃得差不多了。再过一年,房租又得涨,而生意还那样,那只有给房主打工了。有人要说,不是签了协议吗?要知道,你如果“有幸”碰到无良房东,协议一点用都没用。断水、断电、堵路、闹事,你的店还开不开?就算房东不这么干,合同到期死活不续约,你拿他也没辙。撑不下去只好关门,或搬到其它地方去。最好的方式是买门面房开店,那一点后患都没有。如果没钱买房,那就自求多福碰到一个好房东吧。
死法之四:不会算成本死
看起来计算成本是一个基本功,但其实并不是每位老板都会算的。有些老板明明看到自己在赢利,最后一年下来,却发现不但不赚钱,还亏了不少,只能关店走人。装修、设备的折旧费有没有算?市场管理费、各种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等)、垃圾费等等有没有加入支出?快消品来得快去得快,有没有做过计算?只有会算成本,才能控制成本,才会量入为出,才会把握赢亏平衡点。越过这个平衡点,怎么都是赚钱,店就进入了良性循环。低于这个平衡点,怎么都是亏本,店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到一定程度,就撑不下去了。
死法之五:学习疲软死
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日新月异,再也没有能够固守的经验可谈,“今天的你都是错”。错就错在你的心太老了,跟不上时代,又不善于学习。餐饮业里水很深,竞争对手很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玩法多种多样,如果不懂学习,不动脑筋,只是闷头开店,那一定会被别人玩死而淘汰。你和竞争对手经营的产品差不多,而他每天顾客盈门,而你却门可罗雀,你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明明竞争对手在亏本,对手却每天玩得不亦乐乎,你不知道他是什么生意经。做为餐饮创业者,至少要看几本餐饮方面的书吧?至少多请教资深的前辈、老师指点一下吧?经常要揣摩一下生意经吧?经常做一些调研吧?如果做不到,那就离死不远了。
死法之六:选址不对死
李嘉诚做房地产的生意经就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做餐饮一个重要的生意经就是:选址、选址,还是选址。选址不对,努力白费。选址要选出最佳性价比,要选出最佳人流量,要注意长远规划。选址不对,那就会形成“一步差三市”的现象。不会选址极易造成关店。我亲眼看到一个原本做锡纸花甲的创业者原本月入2、3万,换了一个相隔50米的位置后收入只及过去十分之一。
死法之七:合伙内讧死
开一个创业型的公司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有人负责研发,有人负责营销,有人负责财务,有负责管理,形成合力。而开一家餐饮店,尽量不要找合伙人。反正我了解的合伙开餐饮店的就没有几个有好结果。当年“真功夫”快餐还是兄弟俩共同创立的,不也最后闹翻了吗。餐饮店只有一个老板,而两个人都想做主,听谁的?一个想这么经营,一个想那么干,听谁的?工作怎么分配?一个每天起早贪黑,一个偷懒耍滑,心理能平衡?餐饮店本就本小利微,再合伙干,牙齿舌头难免打架,很难有好结果。
死法之八:被厉害对手挤死
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是个餐饮业的老手,经营手段层出不穷,花样比你家的多,口味比你家的好,而且还不差钱、有品牌,跟这样的对手竞争实在是痛苦。这还不算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这样的对手还有好几个。你被这些人夹在中间,恐怕不死也得残。所以,选择餐饮品类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死法之九:盲目模仿死
现在有一种创业方法叫“跟随式创业”,其实说白了就是模仿和复制。看到别人成功了,自己也认为会成功,殊不知别人成功,那是因为长期的摸索积累。而你只是看到表面,生搬硬套,盲目复制,忽视自己的现实情况,往往适得其反。做同样的生意,对别人是个金窟,对你可能就是个大坑。经营者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经营理念,否则,就是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搞出一个四不像。
死法之十:盲目扩张死
有的店主开一个店还是不错的,收入颇丰。于是雄心万丈,想开更多的店,甚至开始做上市的美梦。于是投入大笔资金大举开店。殊不知,第一家店自己亲力亲为,勉强能应付过来,第二、三、四家店,你有那些人才储备吗?每一个店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忙得过来吗?盲目扩张可能带来管理和运营跟不上,成本居高不下,资金被卷向无底洞,最后把原来的店都搭进去了,一败涂地,死得很惨。
死法十一:营销至上死
当今,互联网餐饮仿佛横空出世,西少爷、黄太吉们以互联网营销方式吸引眼球,这些花架子看起来炫丽,却忽视了自身口味、品质的实打实的内功。这就是典型的营销至上行为。前期网友被其吸引抱着猎奇的心理纷纷掏腰包尝鲜,结果尝了以后却大失所望。后期那些网友一哄而散,顿时门可罗雀,营销至上昙花一现,迅速衰败。不注重营销得死,唯营销是举,不注重产品研发,那同样也是死。
><>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做为餐饮老板也一样,成功的餐饮似乎都能找到一些共同的特质,而倒下、死掉、关门的餐饮原因却是各有不同。
但仔细分析,却也能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
1
过劳死
勤奋务实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德在中国大多数餐饮老板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每天起早贪黑,店内外大小事物都是亲历亲为,不给员工授权、业务不让员工拓展,自己也不敢离开公司。
更有甚者,每天晚上睡觉做梦都是怎么把生意经营好,这种精神着实让人佩服。
在餐厅的起步阶段,尤其是内地的三、四级城市以“夫妻档”居多,这种做法初期会很有效。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什么事情都是老板包办了,能力差的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能力强的员工觉得没有发挥的平台不愿意待,更谈不上对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团队的打造了。
几年下来,钱挣了一点,但餐厅的经营能力没有得到多少提升。
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勤奋的优势会显得越来越薄弱,更多时候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竞争,否则最后的结果是餐饮老板自己累个半死,比以前也更加努力,但很多事情都不能落地,干着急,往往最后自己都做不下去了。
< class="pgc-img">>2
“放羊”死
每个餐饮老板都想挣钱,都想轻松快乐的挣钱,所以看到餐厅正常运转后,很多餐饮老板都当起了“甩手掌柜”。
可是甩手掌柜不是什么老板都能当的,如果真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当老板到了一定境界。比方说,海底捞的董事长张勇,就将国内的事务分给杨晓丽总经理,自己常年在国外。
但事实是很多老板是“甩手”了,最后餐厅的生意却做没了,掌柜也自然当不成了。
当“甩手掌柜”的前提是老板掌握了大方向,有一个战斗力的团队、有职业经理人,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有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否则就成了“放羊式”管理。
老板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公司、员工的真实状况,生意不好只知道听员工埋怨市场不好、产品不好、价格过高,而不能发现真正的原因,及时进行调整。
< class="pgc-img">>3
安乐死
当很多三、四级餐饮市场还处在初级竞争阶段时,很多餐饮老板开个小店,凭着自己的勤奋和一些特色能经营的有声有色,再培养个厉害的前厅经理,日子过的很舒坦,于是小富即安,原地踏步,没有危机意识,没有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超越竞争对手,从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等到强大的竞争对手进入的时候,市场竞争已经开始白热化,那时为时已晚,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市场机会。
4
团购死
团购是提升流水的一把利器,哪个餐饮企业都离不开。但同时团购也是兴奋剂,它只能起到一时的拉升流水作用,长期服用会产生副作用,对身体的原有机能造成极大损伤。
在现在激烈的餐饮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做团购是等死”,但更重要的是“光做团购是找死”,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发现自己得了“团购依赖症”:
不搞团购没单接,搞团购没利润,而且餐饮越来越多的“被团购”,
市场竞争激励,为短期流水上涨,餐饮被逼不停地团购,而且力度一次比一次大,次数越来越频繁,最终的结果是流水看似增加了,落在口袋里的钱却变少了。
5
被套死
如今,“小而美”成为趋势,商超餐饮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很多商超在招商的时候,花言巧语,各种优惠开店政策扑面而来,从房租等各方面让利给餐饮企业,餐饮企业感觉像捡了个大便宜。
但是,商超的客流不是开业就爆满的,需要有一段“养”的时间,可能一年也可能两年后,才有稳定的客流。
而商超与餐饮企业的合同一般都是一年或者两年一签,当客流刚刚稳定,餐饮企业刚刚见到回头钱的时候,商超就开始涨房租,吞噬了刚刚获得的薄利。
这时,餐饮企业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走吧,重金装修的房子还没有回本;留下吧,高额的房租又承受不起,只好自生自灭。很多小而美餐饮是典型的被高额房租给套死了。
< class="pgc-img">>6
“任人唯亲”致死
很多餐饮老板都是夫妻店起家,在经营中都或多或少地用了自己家的亲戚。用亲戚本无可厚非,但应该“唯才是举”,对自己家能力不行的亲戚,不要“霸王硬上弓”,否则受损失的只有自己。
比如华北某大城市的餐饮老板,把经营全权交给自己小舅子来经营。这个小舅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典型的眼高手低,看什么人都不顺眼。
他对前厅的经营管理能力非常一般,还不听有经验的前厅经理劝说,导致服务人员大量流失,最后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
7
多元化致死
餐饮企业一般在生意好了,赚钱之后,就有了多元化发展的冲动,开始代售茶叶,开设水吧,开始外卖业务,把鸡蛋分散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面。这样看似降低了风险,实则增加了风险。
多业经营首当其冲是分散了员工的精力,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中国大多数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一般,一旦精力分散,往往会顾此失彼。
其次是分散了企业有限的资源,使企业不能专注在一个领域,把战线拉得太长,结果每个业务都没有做好,导致方向性、目标性不强,样样通样样松。
< class="pgc-img">>8
合伙不当致死
由于资金实问题和人脉关系问题,部分餐饮会选择合伙经营。
合伙人的选择非常关键,如选择不当,会后患无穷。当合伙生意刚起步或不好的时候,合伙人之间不会有太大的矛盾。
往往是合伙生意变大变好的时候,矛盾和冲突发生的概率会非常大。合伙人的关系和夫妻关系有些类似,多数时候是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
合伙人之间利益的制度安排非常关键。特别是对握有经营权的小股东,大股东要给予其利益上的制度安排。
比如,随着餐厅生意的扩大,要适当提升小股东话语权,承认小股东的经营能力和业绩,才能有效防止小股东因自己的贡献和经营成果比例之间的倒挂,而心态失衡,做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伤害合伙人利益的事情。
< class="pgc-img">>9
富婆副业致死
中国的餐饮群体中还有广大的女性群体,大部分是靠自己打拼天下的,但其中一小部分是老公比较有钱、有实力,看着自己的富婆太太没有事做,以为餐饮企业好做,只要开门就有顾客进来消费,就花钱给她盘下店面经营餐厅。
这种富婆做餐饮成功的非常少,几乎都无可避免的关门大吉。
原因一是因为这些富婆有老公这条退路,不能全力以赴,只是当个副业来做,亏了大不了回家做全职太太,拼劲明显不足,很容易遇到困难顶不住放弃;原因二是因为老公虽然有经营思路和想法,但因经营更大的生意,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打理富婆太太的这个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