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3日,星巴克中国宣布,即日起调整“专星送”的服务收费方式:部分商品开始收取每件1元的打包费。同时配送费从每单9元下调至7元。
< class="pgc-img">>专星送是星巴克旗下的外卖服务。星巴克的此次调整,对于星享俱乐部会员通过官方APP/微信小程序下单,可享打包费每单2元封顶。也就是说,开收打包费对星享俱乐部会员外送下单价格没有影响。
< class="pgc-img">>据悉,星巴克售卖的手工调制饮品类、烘焙沙拉等食品类均需要收取每件1元的打包费,而包装食品类、瓶装饮料类、咖啡豆、挂耳咖啡、杯子等则无需另收打包费。如果非星享俱乐部会员通过官方渠道下单,外卖中包含2份以上的咖啡或食品,整体外卖费会高于此前的9元/单。据红星资本局,对星巴克官方渠道的每单两元封顶,可能有会员引流效果。
此次调整,星巴克还升级了外送包装,包括热饮专用的不易漏洒杯盖、外送专用的带封口贴的纸袋,并采用冷热分离的方式,分开进行打包配送。
专星送由星巴克和第三方平台合作,星巴克在全国拥有4000多名专属骑手。据统计,其订单的平均送达时间为17分钟,绝大多数订单可在20分钟内送达。
另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深圳的消费者如果需要使用刀叉等餐具,每份餐具需要额外支付0.5元,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消费者则无需额外付费。对此,星巴克方面解释称,这主要是依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收取的。
< class="pgc-img">>深圳区域消费者如果需要餐具,需要额外付费 图片来源:南都·湾财社
而在第三方外卖平台,星巴克同样要开始收取1件1元的打包费,但是打包费不设封顶,也就是说,买的饮品杯数越多,打包费越高。
< class="pgc-img">>第三方外卖平台 图片来源:南都·湾财社
针对收费调整,星巴克中国官方客服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此次调整是综合评估了外送业务的成本结构、营运成本等因素,对配送费和打包服务费进行了细化调整。同一时间,记者致电星巴克多家门店了解到,在打包费调整之后,星巴克的打包袋子并未进行调整。
星巴克调整配送费打包费在社交平台上引起讨论,有消费者认为,“下调配送费,增加打包费,本质没有区别”“配送费可能减免,但是打包费可能一直不变”“之前经常免配送费,打包费是变相涨价”。
目前,消费者通过星巴克专星送购买商品达到71元可享免配送费的优惠。同时,根据多名消费者和门店店员反馈,此前,星巴克不定时有免配送费的优惠活动。
收取打包服务费星巴克并非首家,今年1月,盒马部分订单开始收取每单1元的包装费引发网友热议。目前,山姆会员店也收取包装费。
餐饮行业外卖收取打包费由来已久,一些餐饮品牌自营的外送平台也开始收取打包费。去年11月,肯德基也开始在江西九江试点收取打包费,在其官方外送平台宅急送点餐上,消费者在9元配送费的基础上,还需再支付2块钱的打包费。今年2月,肯德基宅急送外送费官方定价从9元下调为6元。与此同时,肯德基将酌情收取打包服务费。肯德基称,此举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外送产品的服务体验,其将对外送打包袋进行保温升级,并提供专人打包服务。
此外,今年1月,霸王茶姬的打包费也曾引发争议,在霸王茶姬官方小程序和第三方外卖平台,购买霸王茶姬选择外送到家,均需要按照杯数收取相应的保温袋的包装费,购买2杯包装费为2块,3杯包装费为3块,以此类推,而如果选择到店自取,则不会产生相应的包装袋费用。在引发争议当天,霸王茶姬就已经修改了保温袋的购物规则,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用保温袋打包,不使用则不会产生打包费用。
此前上海市消保委曾呼吁规范外卖市场的收费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外卖服务时,要仔细阅读费用明细,避免因不透明的收费而遭受损失。
决定调整外卖服务费的星巴克,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收入出现下跌。
5月1日,星巴克披露2024财年第二财季Q2财报(即202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报告期内,星巴克营业收入为85.6亿美元,同比下降2%,不及分析师预期的91.3亿美元;净利润为7.7亿美元,同比下降15%;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68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的0.79美元。合并第一、第二财季来看,2024上半财年,星巴克的营收为179.9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18.0亿美元,同比增长2%。值得关注的是,星巴克在中国收入同比下跌了8%至7.06亿美元,季度内净增门店数118家,门店总数增至7093家。
Q2星巴克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滑。其中,美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3%,中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星巴克将2024财年全年的全球收入增长预期从此前的7%至10%调整为较低的个位数增长。财报指出,Q2业绩反映了全球复杂的经营环境,包括消费者消费情绪疲软、通胀环境以及多重国际冲突。
尽管一再重申无意参与咖啡价格战,不过今年以来,星巴克中国通过直播间和团购渠道推出多重优惠,包括3杯咖啡49.9元,2杯39.9元、1杯19.9元等,这对比其咖啡单杯均价在37元以上明显要便宜不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南都·湾财社(记者:詹丹晴 实习生 陈萌儿)、红星资本局(记者:程璐洋)、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
到传统餐饮品牌转型做外卖,百胜旗下的必胜客宅急送是个绕不过去的典型案例。作为洋快餐巨头之一,这支传统劲旅近年在互联网外卖界同样混得风生水起。6月30日,在饿了么举办的餐饮外卖大会圆桌会议上,必胜客宅急送总经理蒯俊分享了自家品牌16年来外卖运营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外卖行业的前瞻——
大家好,感谢饿了么邀请我跟大家做这个分享。我叫蒯俊,加入百胜已经14年。2001年,百胜中国的创始人非常有眼光,他觉得外卖一定是一个高速增长的领域,所以他在2001年就成立了必胜宅急送这个独立品牌,它和必胜客不同,定位是专营外送。所谓专营有几个定义,我们有自己的菜单,有自己的定价,有自己独立的门店,有专业的服务团队,所以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必胜宅急送最近又正式更名为必胜客宅急送。
在谈自身经验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外卖市场的一些看法。必胜客内部有专门研究过,我们判断,外卖一定会成为餐饮市场,乃至互联网行业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其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动力:
第一,中国智能手机的用户基础规模非常大。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有这样的用户基数,中国的外卖APP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
第二,中国城市化进程正高速推进。外卖业务的存在极端依赖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外卖必须要在人口分布高密度的城市里才有规模效益。今天中国城市化程度差不多50%,美国是80%,相比起来中国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城市人口上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红利,外卖在城市里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中国将是全世界拥有最多中产阶级人口的国家。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会从三个亿发展到六个亿,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就会增加,外卖会在未来继续爆发增长。
最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分工专业化趋势不可逆转。你看以前,我们穿衣服还要自己打毛衣,现在自己做衣服穿的人越来越少了。同样,我相信上一辈人每天自己在家里做饭还是比较普遍的,但现在我很少听到跟我同一单位的人还每天自己做饭。刚刚康总(饿了么COO康嘉)说了,中国人吃饭有三个场景:做饭、堂食,还有外卖。随着年轻一辈做饭越来越少,外卖一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说大一点,这跟人类的发展进程非常吻合,就是一个分工专业化的进程。从古代到现在,大家的工作都会越来越专业化,外卖本质上就是分工专业化催生的行业。
那么外卖市场会有多大?有第三方调研机构统计,目前外卖在整个餐饮行业的渗透率不到5%,未来渗透率可以到20%-30%,发展空间很大;康总刚刚也分享了一个数据,2020年外卖整体交易额会达到7000亿。市场这么大,越来越多餐饮品牌都涌进来希望分一杯羹,外卖市场的竞争一定是日益激烈的。这时候,我们做传统餐饮的,要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到底该怎么办?
我们的答案是——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
我们从2001年开始做外卖,到2002年,我们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专业集中呼叫中心的餐饮公司,有了自己的4008的电话。鼎盛时期,我们呼叫中心有四千个客服来专门接外卖的电话。
虽然那个时候呼叫中心成长非常好,但是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已经看到下一波趋势是电子商务,就在百胜成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专门做外卖。到了2010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下一波趋势是智能手机,所以在2010年建立了我们自己的手机端订餐平台。
现在,你问我外卖行业下一个发力点在哪,我可以毫不犹豫告诉你是第三方外卖平台。餐饮品牌未来的路,是和外卖平台一起合作共赢。
最早在2013年,第三方外卖平台还没大规模兴起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注意到它们的潜力。当时我们内部也有非常多的讨论,到底怎么看待我们和第三方外卖平台的关系,是竞争、合作,还是竞合?
一开始大家都可能认为,第三方外卖平台的本质就是为中小商家把外卖行业的进入门槛打掉,为他们导流,提供配送服务。而必胜客宅急送是个大品牌,并且自己的外卖平台也做了很多年,看上去似乎没有太大必要和第三方合作。
但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件事——我们怎么把外卖这个行业做大?
2013年以前,外卖行业还是很平,但是饿了么等第三方外卖平台做起来后,这个行业就以几何级数增长了,因为他们有很强的网络效应,模式很轻,很快就能复制到全国。所以毫无疑问,如果我们和第三方外卖平台第一时间能够合作,我们有机会把外卖整个饼做得更大。
现在看来,我们当时第一时间进入在线订餐,第一时间启动跟饿了么的合作,这个决定是正确且至关重要的。现在对于百胜来说,外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引擎。2015年,我们和饿了么开始有大规模的系统接入。结果一两年之内,我们在饿了么的订单就有十倍增长。因为在很早的时候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很早和外卖平台合作,我们才积累了足够的能力和知识,去在外卖行业做进一步的突破。
同时,我们跟饿了么的合作,也已经从单一的合作慢慢进化到不同层次的高级的合作。一开始,系统对接后能够接到饿了么的订单,这都是比较基础的。保证了基础的架构,就能有比较完善的数据连接。现在,我们在饿了么有了更多用户,可以看我们的转化率怎么样,可以提升在饿了么平台上的产出。
从2016年开始,我们又做了合作的升级,从平台合作到品牌合作,包括5.17饿货节、饿运会、双十一,在618还一起创造了一个饿了么的披萨节。我们真的是以一个互联网的思维去运作我们的业务,希望品牌和第三方平台的联合营销能让品牌价值更大。饿了么到了今天这个体量,它也不只是在做平台,它对品牌、对商家的支持更加深入,可以看得出,它是真的在一点点改变着餐饮行业。
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和饿了么一起有更进一步的合作和尝试,在大数据、联合营销甚至在定制品牌上,和饿了么碰撞出不一样的东西,为我们的顾客创造更多价值。
民日报
重庆一些火锅企业为消费者提供“零接触火锅外卖”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点餐。图为某火锅店工作人员在核对外卖订单。 人民视觉
必胜客推出“无接触式外带”服务,避免近距离接触,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放心的美食。图为一位消费者正在“外带取餐处”取餐。 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餐饮业冲击较大。在堂食受限的情况下,不少餐饮企业开始主动寻求新方式、开拓新渠道、探索数字化转型。相关部门也应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餐饮业绿色、节约、高质量发展
冲击明显,营收下降
疫情对餐饮消费的影响是短期的,我国大体量的餐饮市场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较大冲击,人们的外出聚餐、婚宴活动等纷纷取消,大量餐饮门店停止营业,资金压力较大。
“每月工资支出约7000万元,房租3000多万元,再加上水电费,一个月固定支出就超过了1亿元。”安徽老乡鸡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束从轩表示,疫情期间,老乡鸡全国800多家门店关闭了一半,即使还在营业的门店,营业收入也只有正常营业水平的三成左右。
据中国烹饪协会测算,仅春节7天假期,疫情就对餐饮业造成约5000亿元的损失。美团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餐饮堂食业务几乎陷入停顿状态。除了年夜饭退订、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外,餐饮商户还须面对原材料备货损失、房屋租金、员工工资社保等固定运营成本。调查数据显示,70.7%的餐饮商户有房租压力;41%的商户有人力成本压力;40.9%的商户有原材料压力。
“当前,餐饮业的日子不好过。但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杨柳表示,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过后,中国餐饮业还将快速发展。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疫情对餐饮消费的影响是短期的,待疫情结束、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后,餐饮消费也将回归正常。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餐饮消费市场,去年全国餐饮收入达4.67万亿元,这么大体量的餐饮市场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杨柳认为,疫情过后,消费者将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餐饮有更高要求,餐饮企业要积极作为,主动调整经营理念,推动企业经营跃上新台阶。
主动作为,积极转型
餐饮企业加快发展线上业务,“无接触配送”等外卖服务成为新增长点
建线上旗舰店、开“云主厨”直播、提供“无接触服务”……为应对疫情冲击,不少餐饮企业开始主动寻求新方式、开拓新渠道、探索数字化转型。
——“网上直播”为餐厅提供了“圈粉”新路径。一些餐饮企业加快发展线上业务,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拓展、客户沟通、订单达成、物流和配送管理。
“首先我们把泡椒木耳炒出一点红油色,再下入肉丝,跟小料融合一下,下入莴笋、木耳丝,在锅里热一下,最后收汁出锅。”近日,在一场“云主厨”直播中,眉州东坡北京泛海店中餐厨师长叶一力给大家展示了鱼香肉丝的制作过程。
眉州东坡电商部总监杜俊辉说,眉州东坡有130多家线下门店,目前已有60多家恢复营业。通过线上直播新模式,眉州东坡的“网红”产品午餐肉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多倍。
聚划算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云主厨”活动,商家能够降低库存,缓解资金压力,拓宽销售渠道。一些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制作功能,通过售卖半成品、速冻产品、预包装食品等形式,拓展业务渠道。
——外卖成为解决餐饮企业发展困难的重要渠道。一些外卖平台和餐饮企业推出“安心送”“移动食堂”等“无接触配送”服务,在预订、制作、配送等环节,尽最大可能减少消费者与企业员工直接接触,确保食品安全。一些招牌菜的外卖数量、标准化半成品配送数量迅速增长。
“您好,您的餐点快到了,请告知一个交接点,我将安全地与您交接餐点,谢谢。”这个春节,上海一家肯德基的外送骑手王宇没有回老家过年,坚守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
1月30日起,肯德基宅急送和必胜客宅急送在全国范围内同时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2月1日起,部分肯德基餐厅试点“无接触点取餐”服务。顾客完成点餐后,凭取餐号在柜台领取自己的餐点,部分餐厅还配备自取货架,方便消费者自行取用餐点。必胜客外带也采取类似措施,顾客自助点餐后,凭取餐号在餐厅“外带取餐处”取餐。
“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尽量保持门店开业,坚持开展外送服务,为顾客提供日常饮食保障。”百胜中国CEO屈翠容说。
中国烹饪协会最新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受访企业外卖部分占整体销售额比例已高达63%,比疫情发生前提高了45个百分点。饿了么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全国有超过15万家线下门店新入驻平台,快速上线外卖服务,线上复工营业。
——团餐成为新的营收增长点。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不少餐饮企业瞄准企业用餐市场,推出团餐业务。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现有1387家餐饮门店可提供工作团体餐。通过提供团餐,一方面帮助餐饮企业止损,另一方面也能帮助解决复工后用人单位保障员工用餐问题,“预计会有更多餐饮企业加入团餐市场。”
2月12日、13日,肯德基和必胜客先后上线“企业专送”升级服务,为复工企业提供便利安全的餐饮服务。
“在复工复产后,‘企业专送’是解决复工企业职工用餐的好方案。”屈翠容表示,“我们将发挥庞大的门店网络优势,通过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用高品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让复工企业的员工便捷、安全地吃上放心餐。”
各方协力,共渡难关
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近日,武汉凯威啤酒屋总经理姚玮玮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公司在武汉众邦银行的574万元贷款利息延期3个月偿还的申请已通过审核。
“这真是雪中送炭!”姚玮玮说,公司在众邦银行的贷款需要按季还息,现在可以延期一个季度来偿还利息,经营压力小多了。
凯威啤酒屋总部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受疫情影响,目前公司在市区的3家连锁门店处于停业状态,为了保证100多名员工的生活,每月依然要支付员工工资和店面租金约50万元。
姚玮玮说,在餐饮业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可抵押物少,在餐饮市场恢复正常秩序之前,保证企业资金链不断,离不开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商务部对4000多家生活服务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2月25日,有22%的企业表示已经享受到支持政策,一些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得到了银行的贷款支持,明显缓解了资金压力。
除了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外,近期,为进一步减轻餐饮企业的经营压力,相关部门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减轻企业税收、社会保险费等。税务部门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住宿餐饮企业等生活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湖北以外的中小企业免征2至4月份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湖北省企业免征2至6月份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等。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市场监管部门表示,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无力足额缴纳电、气费用的个体工商户,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商贸流通、餐饮食品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其用电、用气价格享受国家出台的阶段性降低成本的相关政策。
此外,一些地方还出台了相应政策减免中小企业房租。万达广场、苏宁广场、红星美凯龙、龙湖集团等商业地产商也纷纷宣布对商铺减免租金。
“疫情不会改变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快速发展、持续升级的趋势。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餐饮业绿色、节约、高质量发展。”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