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大学的行为心理学教授查尔斯·斯彭思(Charles Spence)称味道是大脑而非舌头来判断的,音乐是种数字调味品,它能够清洁味蕾、影响甚至改变食物味道。
舒适的环境加上合适的背景音乐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延长消费者的用餐时间,从而增加餐饮附加值。那么餐厅有那么多种,背景音乐又该怎么选呢?
满足快节奏的快餐类餐厅
快餐属于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大众化餐饮,具有快速、方便、标准化、环保等特点,一般营业高峰在中午。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每个人的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特别是占据社会最主流人群的“商务白领”,午餐及午休的时间都非常紧凑。
因此快餐类的背景音乐可以选择轻松活泼的音乐,节奏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适合时间紧凑的上班族的速食主义。让人感觉有活力但不精神紧张,但要注意尽量使用纯音乐,纯音乐更能产生共鸣且格调更高,节奏轻快流畅的纯音乐比较推荐圆舞曲,声音大小正常即可。
推荐:《Menuet D major》、《小步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 Gigue》、《杜鹃圆舞曲》、《美国巡逻兵进行曲》、《G大调小步舞曲》、《风流寡妇舞曲》、《Valder Fields》、《Happiest Man on Earth》、《Schnappi》、《The Moss》等。
以家常菜为主的大中餐厅
和大众化的快餐相比,这类餐厅就更正式,一般就餐者不会有时间限制,人群也没有太大的划分,适合家庭朋友同事聚餐或者约会。
牛津大学对于音乐对人的味觉进行研究,让700的受试者在吃食物的时候听6个类型的音乐,之后再给食物打分,结果表明中国菜和流行乐更配。
此类餐厅的营业高峰在晚上,格调属于中等,消费者一般是为了解决用餐问题而选择的,因此要求不高,并且中餐用餐环境相对热闹,考虑到翻台率等问题,因此此类餐厅不适合走舒缓路线,更适合流行乐,语种不分,韩语慎选,因为韩语大多属于嘻哈饶舌,声音大小根据环境的吵闹变化。
推荐音乐:《Better Than One》、《Paralyse》、《Fire》、《Time Machine》、《一次就好》、《情非得已》、《小永远》这类歌曲很多就不赘诉,但切记勿选苦情类歌曲。
西餐厅
吃西餐讲究环境雅致,气氛和谐,一定要音乐相伴,桌台整洁干净,这是西方的饮食文化。选择西餐的消费者一般是正式约会或者商宴,营业高峰也在晚上。
在高级的西餐厅,通常会有乐队。西餐厅配合环境的雅致舒缓,因此西餐厅更适合古典的乐曲,并且一定要西方音乐,声音要达到似听到又似听不到的程度,就是说,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谈话就听不到,在休息放松时就听得到,这个火候要掌握好。
推荐音乐:《西西里舞曲 Sicilienne Op78》、《爱的赞礼》、《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The Swan》、《Arioso》、《圣母颂》、《Op. 9 - No. 2 In E-Flat》、《Humoresque No. 7 in G-flat Major, Op. 101》、《Consolation n°3 en ré bémol majeur》大提琴、小提琴、古典钢琴曲都可。
张扬个性主题类餐厅
主题餐厅是透过一系列围绕一个或多个历史或其它的主题为吸引标志,向顾客提供饮食所需的基本场所。这类餐厅的受众一般以年轻人为主,他们追求新鲜事物,讲究潮流与个性,营业高峰不分时间段。
选择这类餐厅的人大多是对该主题有情感的人群,因此这类餐厅的音乐要根据餐厅的主题进行选择,以契合品牌的一致性,增近消费者情感和粘性,配合环境打造身临其境之感。如果是动漫主题一般以日本二次元歌曲为主;运动主题则以节奏感强的流行歌曲和各种运动比赛的主题曲和经典曲为主;异域风情的则根据所要表达的地域来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总之,这类餐厅要契合主题,声音大小根据不同主题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变化,舒缓则低,激昂则高。
浪漫轻松休闲类餐厅
这类餐厅主要适用于约会和打发时间,人群以青年人为主,大多是为了约会交友,对于这一人群则需要选择曼妙舒缓的音乐,以延长顾客的用餐时间,从而增加用餐花费。
来自康奈尔大学的 Brian Wansik 与乔治亚理工学院的 Koert Van Ittersum 针对周边环境音乐对餐饮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对一个容纳1, 400人的餐厅的背景音乐进行测试表明,当餐厅播放曼妙舒缓的音乐时,顾客的用餐时间可延长11分钟,整体用餐时间可达56分钟。虽然这些顾客并没有在点餐上花费更多,却在饮料方面花费平均超过30美元,高于播放快节奏音乐时花费的21.62美元。
因此这类餐厅更适合舒缓的轻音乐,声音中等偏下即可。
推荐音乐:《Nocturne op. 37 no 1 G min》、《Town of Windmill》、《千と千寻の神隠し:いつも何度でも》、《爱之梦》、《7月 笹夢》、《时の薫り》、《A Time For Us》、《夜的钢琴曲五》、《Road to Freedom 归途》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外在刺激中,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美食、音乐、环境才是最完美的搭配。
>炎热的夏日,我偶然发现了一家布满文字与电影气息的餐厅,它的迷人氛围瞬间捕获了我的心。这里仿佛是夏夜中的一个清凉梦境,让人不愿离去。
餐厅的装饰充满了文艺与复古的味道,墙上挂着的电影海报和书架上摆放的文学作品,为这个空间增添了几分文化的气息。柔和的灯光透过精致的灯罩洒下,与周围的文字和影像共同编织出一种独特的、如梦似幻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用餐,每一口食物似乎都融入了艺术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而餐厅内播放的轻音乐和偶尔传来的电影对白,更是将这种美妙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仿佛置身于一个静止的电影场景中,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魅力,让人不自觉地沉醉其中。
夏日的夜晚,在这里享受一顿晚餐,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这家餐厅不仅仅是一个提供美食的地方,更是一个能够激发灵感、放松心情的艺术空间。它用文字和电影构建了一个迷人的世界,让每一个光顾此地的顾客都能获得一次难忘的体验。
这家充满文字与电影感的餐厅,用它独有的方式诠释了夏日夜晚的魅力,也为城市增添了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绿洲。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有这样一个让人放慢脚步、沉醉于迷人氛围的地方,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厅的背景音乐具备这样一种属性:开了你不一定会注意,关了又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有人说,背景音乐就是选择一个好歌单,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从定义上来说,背景音乐就是音乐服务提供商从曲库中选择出的较长音轨,而它可以间接地指向品牌记忆。背景音乐可以是餐厅广告中的一句口号、一段旋律,甚至是一段音乐,由于长期使用和重复曝光,极具辨识度,能够让顾客对品牌产生直接联想。比如7–11便利店中的音乐,虽然曲库十分有限,而且消费过程很短,但高消费频次带来的高重复性,也能让其中的某一段旋律成为顾客的深刻记忆。
毫无疑问,背景音乐的适当应用对于餐厅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品牌形象的延伸
通常情况下,背景音乐并不直接反映品牌的核心价值,而是从意境上为其勾勒出背景,通过听觉感受加深顾客对于品牌的认知。
影响顾客的消费行为
节奏较快、音量较大的音乐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速度,这也是快餐店总是听上去非常热闹的奥秘所在。
强化味觉体验
高音能加强甜味感受,低音让人觉得嘴里更苦,嘈杂的声音环境会压抑人们对咸味和甜味的感受……曾经的世界第一餐厅Fat Duck的主厨赫斯顿·布鲁门撒尔(Heston Blumenthal)会在为顾客奉上一道海鲜菜式时为其配上iPod,让顾客可以边听海浪的声音边吃海鲜,这种做法据说可以令菜品“鲜上加鲜”。
由上可知,背景音乐的应用对餐厅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学会选择和应用适当的背景音乐就成为餐厅经营者无法回避的话题。
背景音乐最关键的一个特质就是平稳,而商业空间使用的背景音乐通常以纯音乐为主,避免有过多且具体的人声。现成歌曲的歌单往往会有前奏、主歌、副歌等段落,而这些段落在音色、编曲上存在较大的差别。试想一下,在餐厅这样一个略微嘈杂的环境中,不时传来断断续续的人声或者配乐声,却又听不出完整的旋律,无疑会成为恼人的噪声。需要注意的是,餐厅的背景音乐选择和应用都需要因时因店而异,不同的餐厅类型甚至在不同的时间段,餐厅播放的背景音乐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大董烤鸭为例,环境音乐服务商和媒体分类音乐库服务商为大董烤鸭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一周的不同日子(工作日相对舒缓,周末更加放松、热烈)设计了不同的音乐。
在大董烤鸭就餐,你会发现上客时段的背景音乐的音量更高,气氛更为欢快;就餐时段则会调低背景音乐的音量,把声音空间留给客人;午间的背景音乐更为活泼,而晚间则相对新潮、放松。尽管这些音乐风格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核心主题,和大董的意境菜、中西结合的菜式呼应,将电子、爵士和中国本土的乐器、民乐旋律相互融合。
在背景音乐的具体应用过程中,餐厅员工除了按下播放和暂停键以外,还需时刻注意现场的音量问题,尤其当餐厅空间并不太大的时候,顾客对于背景音乐的音量会更加敏感。除了顾客主动反馈的情况之外,在前厅各处移动的餐厅员工也需要对忙时、闲时的噪声情况做出及时判断,对音量进行相应的细微调整。
音乐是心底流淌的情感,也是店铺形象输出的一部分,对于背景音乐的制作和挑选,是一件相对复杂的工作,绝对不能简单、随意地根据个人感觉去寻找,这一点还需餐厅经营者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