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石也是人造石的一种,是由90%以上的石英晶体加上树脂及其他微量元素人工合成的一种新型石材,被广泛应用于家具行业。那么在购买石英石台面或餐桌时该如何辨别优劣呢?下面是由餐饮桌椅网的小编为您分析相关知识。石英石餐桌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西餐厅咖啡馆都喜欢用石英石桌子?
1 .拿尖锐的东西,比如钥匙啥的,往台面上用力划几下 能擦掉的证明是真的石英石,不是岗石或亚克力。
2. 看看板面有没有气孔,如果有,证明石英石的质量不好。
3. 拿个柠檬或者酸性的液体滴在板面上 看看会不会留下痕迹,如果会,那证明含钙质类的东西比较多,不合格。
4.倒点红酒或可乐等液体,看看防渗透如何?
5 .看看板面的杂质多不多,比如你白色的石英石,板面有很多小黑点或小黄点,那证明石英砂没有筛选。
>着疫情的日趋稳定,近日,浙江全省各地发布方案或开展演练,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提前做好开学准备。
周二,杭州市教育局发布《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是不是快开学了?目前,浙江省教育厅和杭州市教育局还没有发布开学时间的消息。不过,杭州各区教育局及中小学确实在为开学做相关准备。
上城区教育局多措并举筹集物资,全力保障复学防疫物资需求。成立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及时掌握各校防疫物资储备及缺口情况,最大限度帮助解决防疫物资紧缺问题。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已提前储备到位一次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医用酒精、电子测温枪、医用手套、洗手液等物资。保证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每校(园)至少一台热成像测温仪。
西湖区教育局已经为全区73所中小学校区配备了热成像测温仪,部分学校目前已经完成安装调试。西湖区教育局还启用校内和校外教师集体宿舍,并安排了一个集中隔离点,对部分从外地返杭教师进行集中隔离。
下城区教育局物资保障组多次会议讨论后形成方案,着手将物资进行表格化精细对应安排,由后勤中心将表格点对点发送至80家单位,一校一表、科学、精细配备。另外,区教育局率先为全区中学15个校区及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全覆盖配备安装了热成像测温系统。
滨江区每所中小学校门口安装了门框式测温仪,各校已安排专门消杀人员准备在开学前作一次全面消毒工作,并且在开学后对重点位域按规定要求定时消毒。
除了教育局,各个中小学校也着手为开学做准备。
杭州绿城育华小学周二结束了第一轮消杀。校长陈啸剑介绍,第一轮消杀结束,开学时间确定后再进行第二轮,口罩消毒洗手液额温枪等物资准备就绪。
据了解,绿城育华小学的开学方案已经提交到西湖区教育局。“面临开学,学校压力肯定大,我们现在只能做好万全的准备,把各种细节都考虑进去。”陈校长告诉记者。
比如错时用餐,目前的方案是学生分两批去餐厅。学校有1300名学生,餐厅有1600个位置,原来是面对面用餐,全校学生同时进行。开学后,取消面对面用餐。再比如改变课堂上课方式。原来绿城育华小学的课堂是讨论式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成圈上课。开学后将调整上课模式,所有课桌全部面向黑板,尽可能避免飞沫传播。
3月5日,杭州市青蓝小学请公羊队到学校进行专业的消杀。针对开学,学校也提前准备了多个安全预案,到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定。比如实施上下学错峰,暂停户外晨会、大课间等聚集性活动,暂停走班课程,包括社团活动课、计算机课,改为教室到班上课。原来合作型座位调整为“秧田式”单人座。
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大数据”系统,杭州二中多层级多角度打造校园智慧防疫闭环。3月6日,杭州二中疫情防控平台正式启用,为学校开学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该平台可以统计汇总师生体温数据、消杀数据、物资储备消耗数据等数据信息,通过清晰、准确的数据分类,将庞大的数据可视化,有利于实时掌握校园疫情防控状态,及时作出相应决策。
杭二中信息中心主任、总务处副主任裘鑫介绍,在健康监测方面,学校通过“热成像技术”立式人证一体测温计、校门口的“红外测温仪”、校园内各处场景的红外测温摄像头密切监测师生员工健康状态, 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 2 次检测体温,并做好登记。学校应对班级学生出勤、健康状况进行每日登记,做好因病缺课的登记和病因追踪。
正式复课后,学校将严格对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室、办公室、洗手间等区域加强通风和消毒工作, 每日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 3 次以上, 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且严禁使用中央空调。
就餐方面,杭二中将采用套餐制,每天提供固定的套餐供学生选择,用餐空间除食堂外,还将启用阅览室和图书馆,争取将学生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5—2米。
小编发现,浙江还有不少地区这两天陆续发布了做好开学准备的通知和举措。
【绍兴】
各级各类学校市外教职工陆续返绍,做好开学准备。
教师陆续返岗
“从这周开始,所有老师正式返岗,每一位老师每天为自己的班级直播上课。”绍兴鲁迅中学的刘老师刚从湖南老家回来,依然处于居家隔离阶段,但因为学校直播课堂的形式变动,与学生们的互动也多了起来,工作节奏正在逐渐回归。
绍兴鲁迅中学副校长徐方告诉记者,学校共有市外教职工近40人,其中有来自宁夏、广西、江苏等地的,也有省内市外的。目前,在低风险地区同时健康码为绿色的教职工,已经有20余人返绍。这些教职工回绍后,先到居住地所辖社区报到,然后按照社区要求居家隔离、在线办公。
“根据柯桥区教体局的相关规定,我们从3月16日开始,中层以上教职工已全部返校办公。”徐方说,返岗第一天,学校就制定出台了《开学前后疫情防控总方案》《开学后疫情防控预案》和十大疫情防控制度,返校员工“每日打卡”,认真落实“一码一表”健康审查制度、体温每日两测,同时开展网课管理、物资准备等工作。
记者在绍兴市阳明中学看到,学校大门口地面已经画上了前后相隔一米的黄点,一共5排,每一位访客都要有序排队测量体温后方可进入学校。“我们制定了‘1+1+2’制度,一位学生一天至少测4次体温,在家自测+校门初测+教室内晨测以及午测,若是住校生还需要晚测和夜测,以便及时发现疫情、做好防护。”绍兴市阳明中学校长周新建介绍,针对食堂用餐,学校按照“一人一桌一边”和错峰用餐的原则制定了相关方案,提供套餐、减少排队,减轻疫情传播风险。
【温州】
提出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建议,要求做好开学后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
1.以县为主,做好学科教学衔接方案。加强监督,及时了解学校线上教学动态和进度,指导学校做好线下与线上教学工作衔接。
2.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库,方便教师查找已学内容,学生能随时回看,自主学习,查漏补缺。
3.掌握学校开学教学衔接状况,发现典型,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组织线下与线上混合教学模式研讨,将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
4.根据学校问卷星调查、学生作业状况、参与率、学生座谈等,全面了解本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了解学情,制定学校线下与线上教学衔接方案。
5.制订并优化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防止因赶教学进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6.全员掌握,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摸清未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对象与人数,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线上教学”期间已经完成的作业(如课堂作业本),不能要求学生重新做一次。
7.开学前,把“线下与线上教学衔接”作为校本教研的重心,认真制订学校开学后的教学衔接计划。指导教师要结合线上作业反馈和在线答疑情况,做好统计分析,做到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一学科一方案”。
8.利用平台数据、调查问卷、访谈交流、各学科任课教师反馈的作业等数据表扬“居家学习”优秀学生。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提出针对性的视力保护措施。
9.加强班级管理,各学科任课教师形成合力,充分结合疫情的课程资源,上好开学第一课,做好始业教育。
10.把握教学节奏,开学后不可因学习周期短、学习任务重就急于进行新课教学。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让学生尽快从居家学习转换到正常的校园学习状态,以最佳状态进入线下学习。
11.各学科要梳理线上教学内容,结合班级实际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估(不能简单窄化为纸笔测试的手段)。结合作业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内容,重新制订学科学期教学计划。不主张开学后,各学科任教教师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重讲。
12.制订针对性的学科补学计划,对学生学习上的共性问题,要专题备课,实行集体补学。对学生个别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针对性练习等办法进行解决。个别学生要实行一对一的个别化辅导工作。
13. 开学前,孩子要在家长的指导下,按照正常复学后的作息时间管理自己的居家生活,整理线上学习情况。
14.开学后,家长要严格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防止孩子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保护孩子的视力。
15.家长要积极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反馈孩子居家学生生活状况,合力做好孩子开学后学习与生活的适应。
【衢州】
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中小学(幼儿园) 开学前后工作的通知
【金华】
开展疫情防控开学应急演练,就学生进出校门管理安排、教室寝室应急情况处理及学生就餐安排等内容进行具体落实,为开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买个菜、逛个商场,就顺便把核酸检测做了,方便快捷、省时省事。”在大多数成都人眼中,核酸检测就是这样一件轻松的事情。
近期,为了方便广大市民,提高核酸检测的工作效率,我市大幅度增加了核酸检测便民服务点,尤其在商场、车站、工地、写字楼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几乎都进行了设置,市民在上班、逛街之余,就能顺便把核酸检测做了,省时省力,不耽误事,“什么叫以人为本?你在成都做一次核酸检测就知道了。”一位市民说。
今天,记者来到我市部分核酸检测便民服务点,对点位运行情况和市民的切身感受进行了采访。
点位:工地
工地门口就有便民服务点
趁工作间隙就把核酸做了
< class="pgc-img">>“龙腾社区请你过来做免费的核酸检测,带上你的健康码、戴好口罩,就可以做免费的核酸检测……”上午9点40分左右,在小喇叭的广播下,位于龙腾中路的一处核酸检测便民服务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个服务点位于步行街内,有顶棚,可以遮阳避雨,就算烈日当空、风雨来袭,也能照常运行。记者来到现场时,做检测的人还不算多,大家自觉佩戴口罩、有序排队,按照地上黄点的提示保持一米间隔,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 class="pgc-img">>记者注意到,距离便民服务点一百米左右的地方,就是成都地铁清水河大桥站的施工工地,因为隔得近,不少工人也选择在这里做核酸检测。工人周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工地管理很严格,工人都要定期接受核酸检测,还好门口有便民服务点,大家工作之余就能把核酸检测做了,“上下班、休息的时候就可以来做,也不怎么排队,省时省事,方便得很!”
< class="pgc-img">>点位:企业
服务点设在企业楼下
员工就近检测不耽误工作
在双庆路华润大厦脚下,设置着一个便民核酸采样方舱,虽然只是一个小房间,却肩负着为周围企业、商家和居民服务的重任。
上午10点50分,记者来到这里时,前来做检测的市民只有十来个。即便如此,维持秩序的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兢兢业业,不断提醒大家注意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隔等。因为是方舱,采样实现了“零接触”,检测人员把双手伸进长臂胶手套中对市民进行核酸采样,整个过程安全而高效。
< class="pgc-img">>记者看到,这个服务点周围分布着很多企业,因为距离办公地点近,不少企业员工选择在这里做核酸检测。“遇到出差等任务,需要临时做核酸检测时,我们都会首选这里,毕竟就在公司楼下,很方便,也不耽误正常工作。”在附近上班的朱先生说。
“平均每天有五六百人来做核酸检测,多的时候有2000人左右。”检测人员告诉记者,来这里的除了企业员工之外,也有很多周围的商家、居民,“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提供便利,让群众就近接受核酸检测服务。”
< class="pgc-img">>点位:商贸场所
逛街购物顺便做核酸检测
服务点周末不“打烊”
< class="pgc-img">>中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春熙路南端入口。这里的过街天桥下,设置着一个便民核酸采样方舱,不少市民正在排队等待做核酸检测。
< class="pgc-img">>记者看到,来做核酸检测的市民都自觉佩戴好口罩,并按照地面黄线的提示,保持一米间隔。其中,有很多都是来逛街的,他们逛逛商场、买买东西,顺便就把核酸检测做了,“我刚刚从商场出来,看到这里有检测点,人还不多,就顺便来做一个。整个过程只花了几分钟,非常方便!”市民朱女士说。
< class="pgc-img">>市民杨先生是附近某餐厅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自从这个服务点设立后,他和同事都选择来这里做,“这个服务点离餐厅近,来做核酸检测基本不耽误工作。服务点的工作人员也很敬业,周末都不休息,必须为他们点个赞!”
杨先生表示,除了商圈之外,成都很多公共场所都能看到类似的核酸检测便民服务点,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就近选择,“在成都,做核酸检测真的很简单、很方便,希望类似服务能持续地开展下去!”
< class="pgc-img">>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甦 视频 李冬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好 图片 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