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你多么崇尚极简主义,都不要让你家的玄关光秃秃的,没有灵魂。
家,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机会只有一次,玄关亦是如此。
在日本的家居设计中,除了比较在意卫生间的设计以外,对于玄关的设计也格外的注重。
而在我们国内,对于玄关的设计,普遍比较随意。
< class="pgc-img">>本期内容,@家居设计师COCO整理了日本玄关设计的6个特点,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用意,尽管很多中国人不理解,但确实非常的实用!
奉劝大家:别总把鞋子放门口,瞧瞧日式玄关这样布置,干净又高级!
洗手台"玄关化"设计
现在国内大多数人理解的玄关就是一个鞋柜或者隔断,而洗手台的位置,大多“禁锢”在卫生间区域,很少人尝试让洗手台安置在玄关区,做玄关化设计。
< class="pgc-img">▲洗手台“玄关化”设计
>在日式的家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玄关区域增加一个洗手台的功能区。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回家的第一时间,清洁手上携带的细菌。
< class="pgc-img">>在入户的一侧单独设计洗手区,在清洁完以后,再去进行更换衣物等活动,可以更加卫生和健康。
而在国内大多数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把卫生间的功能安置在门口,视为”不吉利“。
< class="pgc-img">>其实,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国内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在入户区域增加一个洗手台的好处,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性消毒和清洁活动,实用性确实很强。
玄关"独立化"设计
< class="pgc-img">>不同于国内的玄关柜设计,日式的玄关区往往都会设计一个独立的空间,不但增加了储物的能力,还可以让空间看起来更加整洁。
< class="pgc-img">>这种类似于衣帽间的做法,在国内也有一些接受能力强的人在尝试,称其为鞋帽间。
< class="pgc-img">>这种独立性的玄关区的好处,要比单独一个鞋柜实用得多,可以设计成三面储物的格局,同时,中间的区域也可以放小推车等大物件。
玄关"下沉式"设计
在国内最不理解的就是门口下沉式的设计,很多人觉得这样容易磕倒。
< class="pgc-img">▲下沉式设计
>容易磕倒的想法,其实是多余的,同样是人类,人家为什么不会磕到呢?地面两种不同材质的鲜明对比,时刻提醒着台阶的存在,所以,一般不会出现磕绊的现象。
< class="pgc-img">▲下沉式设计
>小时候看蜡笔小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下沉式玄关区打扫卫生的画面,满满的幸福感。
< class="pgc-img">▲下沉式设计
>下沉式玄关也成为"落尘区",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隔绝室外灰尘落入室内的区域,它可以让鞋子或者身上的灰尘,都集中在这一块区域,从而保证室内更加干净。
< class="pgc-img">▲下沉式设计
>下沉式的玄关还可以保证鞋子不会仍得到处都是,让室内空间更加整洁。
同时,使用吸尘器单独清理这一块区域,明显要比全屋清洁更加节省时间。
玄关"灵活"化设计
在很多人的固定思维中,玄关区的柜子还是固定隔板式的设计,但是在日式家居中,这种更加灵活的A柱设计,已非常流行。
< class="pgc-img">>这种可以随意调节的隔板,可以根据季节不同,衣物不用来层高和隔板之间的间距,更加灵活,而且还能节省很多费用。
< class="pgc-img">>最早这种设计是应用在商店或者展厅中使用,在国内很多童装店也在使用这种货架,既然它既能满足储物的功能,又便宜,为何不能应用在家居空间呢?值得我们反思。
< class="pgc-img">>不仅是玄关区,在衣帽间或者衣柜内部其实都可以延伸出这种设计的使用方法,它可以让空间显得更加宽敞和灵活。
玄关"人性化"设计
< class="pgc-img">>在墙面固定一块扶手,方便孩子经过下沉式玄关的便捷性设计,非常人性化;也有很多日本家庭会在下沉区放一块扁平的石头,这样就可以更加方便开门迎客,不用再去换鞋。
< class="pgc-img">>利用闲置的空间,单独摆放室内拖鞋的位置,类似我们在卫生间中常用的凉鞋架,这种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使得玄关区更加便捷。
玄关"动线"化
在一个空间设计两个门,看很多中国人看来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设计。
< class="pgc-img">>在日式玄关的设计中,如果拥有一个稍微大点的玄关区,就会做比较流畅的洄游动线设计,让玄关区更加通透和灵动。
< class="pgc-img">>这种便捷的动线设计,既有一定的隐藏性,又让生活的方便性极大地提高,同时也增加了玄关区的空气流通,有利于健康。
日式玄关适合日本就一定适合中国吗?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种设计的确实非常实用,但是这种日式的玄关适合中国吗?
确实,中国和外国有很多的生活、文化差异!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 class="pgc-img">>你看到中国大爷下棋,一群人围观很正常,但是看到外国大爷下棋,一群人围观就会觉得很奇怪。
< class="pgc-img">>中国小伙吃饭的时候,抢着买单很常见,但是外国小伙抢着买单的情况确实没见过。
同样的道理,中国的房价寸金寸土,谁会舍得把空间浪费在一个玄关区?
其实,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日本的房价也高,土地面积更是小得可怜,玄关是留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提高玄关区的高级感,是可以增加生活幸福感的。
日式玄关在国内的应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某日本企业在中国开发的小区
>在中国做房产生意的日本人很多,他们设计的户型,基本都有一个独立的玄关区,如果喜欢这种设计,可以考虑入手他们开发的楼盘。
< class="pgc-img">▲国内常见的户型
>但是如果我们已经购买了国内常见的一些户型,就不能设计日式玄关了吗?
其实,在国内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已经开始针对日式玄关做了优化处理。
像著名的逯薇老师,在《小家越住越大》一书就有提到"800库"的玄关设计方法,适合国内很多户型。
< class="pgc-img">>利用玄关一侧,设计了一个鞋柜和深度800的玄关区,增加了空间的实用性,隐约有着日式玄关的影子,称为"800库"。
< class="pgc-img">>深度800mm的距离,可以让这块区域做三面的储物隔板设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 class="pgc-img">>家里有宝宝的都知道,像小推车、摇摇车、三轮车等儿童使用的工具,特别占用空间,很多人都是放在走道或者地下室,每次使用十分不方便。
< class="pgc-img">>而"800库"的设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让这些大物件临时存放在里面,保持了空间的整洁。
< class="pgc-img">>类似这种入户有一块空置区域的户型,就可以利用"800库"的设计手法,来做一个玄关区。
< class="pgc-img">>也可以利用其它的空闲区做"800库"。
< class="pgc-img">>这种户型在国内是非常常见的,入户就见餐厅和客厅,没有玄关区,隐私性很差。
< class="pgc-img">>这样的空间,其实非常适合做这种带有日式玄关影子的"800库"做法。
编后语:
玄关不仅仅是一个迎接地点,更是一个高度的实用空间,无论是装修新房还是二手房,我觉得都应该重视玄关区的设计,日式玄关的设计理念,尽管很多人无法理解,但是它确实很实用。
大家可以扬长避短,学习精髓,就像“800库”的玄关理念,就是日式玄关很好的一种延伸设计,值得学习!
谈日本的入室脱鞋习俗
日本人入室时在玄关脱鞋后再入内是常识,而且这样的常识不仅是家庭住宅,学校和不少公司的办公楼内也如此。 这种脱了外面的鞋入内的习俗,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属于比较少的国家。 为什么日本会有这样的习俗,又是起源于何时的呢?
可能很多人会想到的原因,是因为日本人以前就有的榻榻米上的生活文化。 榻榻米是草席制作的地板,相当于中国东北人睡觉的炕,如果有人做客时穿着鞋子踩到主人家的炕上去,想象一下主人会是何种感受。
玄关这个名称,最早是6世纪从印度传到中国的禅语,再传入日本的。 有趣的是玄关的大门大多数国家是朝里开的,这是因为外人侵入时,里面的人可以用身体或重物顶住进行防御,但是日本是朝外开的,因为朝里开会把摆 在玄关的鞋子搞乱。
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日本人脱鞋入室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的弥生时代,那是日本人的居住形式从横穴式住居逐渐改为竖穴式,并且为了让建筑物通风更好,高筑地板开始成为主流。 但刚开始主要是仓库储物对应是湿度,之后才逐渐普及到了整个住房。
这么一来室内外就有了不小的高度差,也就有了请人入室的日语是说“お上がりください(请上来吧)”,这个上来又导致了脱了鞋再上来。 室内比外面高,体现出了里面是比外面更重要的场所,穿着外面的鞋子上去是被认为一种失礼的行为。
但是,榻榻米的产生是更之后的平安时代(公元794年),一直到江戸中期才普及到平民阶层,农村地带则是进入明治以后才普及的。 榻榻米上通常是不能穿任何鞋子的,只能穿袜子行走,这就是开头说的与中国东北的炕是相似的场所。
民俗学上认为日本人有较为强烈的“ウチ(内)”与“ソト(外)”的概念。 日本人是明确区分内外的民族,他们认为,里是内,除此之外的地方就是外,因此把家里的内神格化了。 区分内外的地方就是玄关,必须在玄关隔离外面的不净物才可入内,脱鞋可认为是在做驱除不净之物的动作。
入室前在玄关脱鞋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一定的礼仪作法。 脱鞋时不能转身背对着前来迎接的主人,而要正面脱了鞋之后,把鞋头朝外并排摆好。 这个习俗是来自以前的武士时代,也就是如果入室后外面有什么意外情况,比如有来袭之敌,可以迅速穿上鞋子出去拔刀对应。 如果脱鞋后主人表示他会整理时,道谢后直接入室即可,无需与主人争让。
在玄关脱鞋后鞋头朝外以外,鞋子的摆放位置也有讲究的,如同我们在酒席上的座位次序,正中是上席,要留给长辈等重要的客人,因此通常将自己的鞋摆在 靠边的位置,留出中央。 离开时,穿鞋也尽量避免臀部朝向主人,可以侧身单膝跪坐回避穿鞋时的不雅方向。
日本入室是否要脱鞋换鞋,内外高低差明显的玄关一看就知道,现在中国也有很多家庭入室有换鞋的习惯,却没有类似日本这样清晰设计的独立玄关空间,只能在门口自定义 换鞋区,通常鞋子摆放也很乱。 有的人家就在外面过道公共区设置鞋箱,但是又怕万一好鞋子被人偷走,再把鞋箱搬进室内,好辛苦好尴尬。
日本玄关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防止了从外面视线上可以将室内一览无余的状态,是兼有保护住居内部隐私功能的,中式房子,设计哪怕再豪华高级的地方,我都发现很多都是一开门就直接将客厅甚至房间可以看个遍,玄关本来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自己却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