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在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礼”贯穿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是一种规矩,也是国之先进的一种重要体现,小到饮食起居、大到人际交往,都要遵守最基本的礼节,而国人尊礼的一大表现就是“好客”。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爱在饭桌上交友谈事,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也都会热情招待,这点在《论语》中就有体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讲的就是我国古代的好客之道。招待朋友免不了请客吃饭,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今天我做东,大家好好聚一聚”,这个吆喝着请大家吃饭的人就被称为“做东”,或是“东道主”,但为什么请客吃饭是“做东”,而不是做南、做北呢?
< class="pgc-img">>一、“做东”一词的由来
“做东”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词汇,背后隐藏着我国深厚的礼仪文化。在儒学奠基人周公制定的《周礼》后,我国就有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礼仪文化,在他的影响下,弟子后辈们编纂出了影响深远的儒家经典《礼记》。
在《礼记》中有记载“主人就东阶,客人就西阶”,这句话说的就是主客之间礼仪关系,即客人要坐在西边的位置,主人坐在东边的位置,而“做东”一词就是由此而来,不过对于请客的人,与其说“做东”,不如说是“坐”东。
< class="pgc-img">>还有一种说法是“做东”来自《春秋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郑文公在走投无路之下,请“说客”烛之武去秦国说服秦穆公,见到秦穆公后烛之武说道“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国在西边,而郑国在东边,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就是“东道主”,后世也就把“东道主”作为了“主人”的一种尊称。
二、我国古代为何“以东为尊”
这种“以东为尊”的座次礼制,自战国始,经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仍旧世代延传,而主东宾西这样的礼仪尊卑,则慢慢的被注入了文化内涵,后有了请客称为“做东”,请客的人称为“东道主”,但为何我国古代会有“以东为尊”呢?
1、在方位上“以东为富”
北京是一座有历史、有内涵的城市,而老北京人曾有这么句话“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一句随意的俗语往往也都有着一段很有意思的来历。在我国古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等级地位,北京这座四四方方的城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也被分得清清楚楚。
< class="pgc-img">>在清朝学者唐晏的《天咫偶闻》中有“东城富西城贵,北城穷南城贱”。东边靠近通惠河是运输往来的重要据点,国家的仓库也主要集中在这里,所以东边是京城的“金融中心”,住在这里的人自然都是富商大户。
< class="pgc-img">>西边是王公贵族云集的地方,清朝的大臣们多居住在此,住在西城的人非富即贵所以称为“西城贵”,而南北两个方位大多都是穷苦老百姓居住在这里,鱼龙混杂、三教九流,自然没办法和西城、东城相比。
< class="pgc-img">>2、礼仪文化上“以东为贵”
在中国的礼仪文化中,一直都是“以东为贵”,讲究东为首西为次,从古至今,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也都是居于故宫东侧,而皇后居住的地方称为“东宫”,太子则称为“东宫太子”。
《礼记》中,对于座次的规定还有“夫坐东面西,妻坐西面东”,丈夫为一家之主要坐在东向,妻子则坐在西向,古人认为东方的坐位是尊贵的位置,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所记载,“古人之座,以东向为尊”,这些统统都说明了古代宴客的座礼之道。
< class="pgc-img">>通过座次也可以看出某个人物身份的尊卑,历史上那场著名的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话“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由此看出那时也是以东为尊,项羽自居东尊位(面东而坐),当仁不让。
直到现在,我们生活中还常有以“东”为贵的例子,如收房租的人叫做“房东”,有股份的投资人叫做“股东”,在电视剧《大宅门》里,伙计下人们都管白家老店的白萌堂叫“老东家”,而管白景琦叫“少东家”,这些称呼既是一种尊敬,也凸显出了“东”在礼仪尊卑上的重要性。
三、“做东”时注意的基本礼仪
“做东”——请客吃饭,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事情,尤其是在现在的商业社会,这样的饭局往往是不好应付的,它既是一个技巧也是一门艺术,餐桌上有3个“老讲究”,如果做不好很容易贻笑大方,所以有些最基本的礼仪我们应该注意。
1、座次
我国传统的就餐通常是以圆桌或八仙桌为主,作为“东道主 ”应提前到达,在靠门的位置等待宾客,和古代不同的是,现代人在座次上是以“面朝大门为尊”,饭局地位最高的人坐在这个位置,然后左为上右为下依次安位,根据主客、宾客的身份、地位、亲疏进行分坐,另外注意双方关系紧张的,应尽量避免安排坐在一起,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 class="pgc-img">>2、点菜
国人非常讲究点菜的礼仪之道,“做东”的人虽是请客的人,但在点菜上应以客人为主,让宾客先选菜,另外在点菜的数量上也有讲究,即“点双不点单”,中国人认为单数是不吉利的,点菜时要点双数,一般常见的是八道菜、十道菜、十二道菜,荤素搭配好,荤菜一般要大于素菜,热菜要多于凉菜,最后还要有汤,尽量做到各个方面都兼顾到。
< class="pgc-img">>3、筷子
民间常有“菜不摆三,筷不拿五”的说法,在招待客人的时候,不能是3个菜,3是单数而且是祭祀的时候才会摆3个菜,另外在拿筷子时,不能出现五根单只的筷,筷子的长短必须一致,如果有单根或是长短不一的情况,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 class="pgc-img">>(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会说“三长两短”,而在古代,人去世后要装进棺材里,还没盖上棺盖时,正好是三长两短的样子,所以说这样很不吉利)
——老井说——
在有些地方,人们吃完饭会将筷子横放在碗上,表示酒足饭饱,不再进食,如果是客人这样做可以,但作为“做东”的人,即使用餐完毕,也不能将筷子横着放,这样做非常不妥,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 class="pgc-img">>< class="tableWrapper">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程 | 具 体 内 容 |
准备 | ⑴班前会 A、接受个人仪表仪容检查,制服穿戴干净整洁,符合要求。 B、接受工作安排。 C、听取部门工作指令。 D、了解厨房当天菜点水果供应情况,和当天特色菜点的原料、口味和烹饪方法等。 ⑵服务员自查 A、复查本档分区内的台子、台面、台布、台面餐具、各种调味品、烟缸、牙签、火柴、台号牌等是否齐全整洁,放置是否符合要求,椅子与所铺的席位是否对应等。 B、备好点菜小票、笔、整洁的菜单、托盘、备用餐具、小毛巾、工作台内储存品等。 C、检查完毕,餐厅部经理/管理员组织部分服务员站立餐厅门口,等候第一位客人。然后各就各位站立于分工区域规定的迎宾位置,站姿端正,两手下垂交叉于腹前,仪态端庄,微笑自然,迎候客人。 |
引座 | 见餐厅领位服务流程。 |
点菜 | ⑴上饮料 服务员站在客人的右后方,对客人表示欢迎,并作简单自我介绍。 A、按顺时针方向,为客人逐一打开餐巾。 B、在客人阅读菜单时,可轻声征询主客:“是否先要些饮料?” C、开饮料小票应用三联单,一联送酒吧,一联送账台,一联留底备查。 D、如客人暂时不要饮料,可在点菜时再征询。 E、上饮料用托盘,托盘内放垫巾。 F、上饮料、酒水,为客人斟第一杯,一律用右手从客人右边进行,啤酒、可乐等有气泡饮料要沿杯壁倒下,一般斟至杯子的八成左右。 G、斟酒时,酒瓶标签朝向客人。(见斟酒操作流程) ⑵点菜 A、见客人有点菜意图,即上前征询:“我能为您点菜吗?” B、点菜服务时站在客人斜后方可以观察客人面部表情的地方,上身微躬。 C、如客人不能确定点什么菜肴时应向其介绍,相机推荐合适的菜肴:“请允许我向你们推荐××菜,这是我们餐厅的特色菜。××菜是我们厨师长的拿手菜,我想你们会喜欢的。” D、将客人点要的菜点记在三联单小票上,字迹清晰,缩写和简写字要易于辨认。 E、将客人点菜内容复诵一遍,请客人确认。 F、客人用餐时间较紧的话,如点的菜费时较长,则应及时提醒客人征求意见:“您点的××烹制可能需要××(时间),您有时间等候吗?” G、如客人对菜肴有特殊要求,要在交厨房的一联小票上写明,给账台加盖“点菜”章后送厨房,另二联:一联送账台,一联由跑菜员留底备查。 |
上菜 | ⑴托盘 A、上菜一律用托盘,左手托盘,右手上菜。 B、份量重的菜放在托盘当中,熟菜放一起,冷菜只能与冷菜放在一起。 ⑵上菜 A、上菜前,先检查一下所上的菜肴与客人点要的是否相符。 B、上菜前可把花瓶和台号牌撤去。 C、中菜按冷盆、炒菜、鱼、蔬菜、汤、饭(点心)、水果的顺序上菜。 D、上菜时要报菜名,作适当介绍,放菜时要手轻,有造型的菜和新上的菜要放在主客面前。 E、上整鸡整鸭整鱼时,要主动为客人用刀叉划开。 F、用完腥、辣、甜和骨刺多的菜肴后要更换骨盆。 G、在上需用手拿的菜肴前,要先上毛巾,毛巾应放在垫盘里,并跟上洗手盅。 H、菜上齐后,应向主客示意,询问客人还有什么需求,然后退至值台位置。 |
餐间 | ⑴勤观察,提供小服务。 ⑵随时与厨房联系调整出菜的速度。 ⑶随时注意添酒、饮料、茶水、饭、面包、馒头、稀饭等。 ⑷调换碰脏的餐具、失落的刀、叉、筷等。 ⑸如客人将上衣放在椅背上,要主动帮助将衣服放好,并随即将整洁的遮衣巾复盖其上。 ⑹为客人点烟、换烟缸。(见换灰烟缸服务流程)。 ⑺满足客人其他需求。 |
餐后 | ⑴收去客人用过的餐具,上甜点、水果或咖啡。 ⑵送小毛巾。左手托盘,在客人右边,用右手送上毛巾盘,同时说:“先生(太太、小姐),请用毛巾。” |
结账 | 见餐厅就餐结账服务流程 |
送客 | ⑴客人离开时,应为其拉开座位。 ⑵为客人递上衣帽,在客人穿衣时配合协助:“这是您的衣服,我来帮您穿上。” ⑶微笑向客人道别,并再次表示感谢。 ⑷及时检查有否客人遗忘物品,发现后及时送还客人。 |
收台 | ⑴客人离开后,要及时翻台。 ⑵收台时,先收玻璃器皿、银器,然后依次收去桌上的餐具。 ⑶按铺台规格重新铺好台,擦净台料用具,摆好椅子,迎接新的客人。 |
局上,尤其是正式的场合,许多人都有点菜恐惧症。因为中国人的酒局,点菜绝对是一门大学问。一场酒局,喝酒要尽兴,点菜更需得当。
不知道各位酒友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一帮人浩浩荡荡去餐厅吃饭,
入座时大家聊得火热,
可一到点菜环节都纷纷沉默。
“我不会点菜,你们来吧。”
“我不挑食,听大家的吧。”
“我啥都吃,随便点就行。”
......
出入酒局,不会点菜可怎么行?
今天就说说这酒桌上的点菜之道。
< class="pgc-img">>01
酒局上,尤其是正式的场合,许多人都有点菜恐惧症。因为中国人的酒局,点菜绝对是一门大学问。一场酒局,喝酒要尽兴,点菜更需得当。并没有“随便”这道菜
都说酒品如人品,点菜其实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凡是点菜时说随便的人,要么会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人,要么就是只想做判断题的领导。
所以,在酒桌上点菜,最好别随便说随便。相反,如果你能主动大方的完成一桌人的点菜,也能拉高你的个人形象哦。
< class="pgc-img">>02
一桌人都说“随便”,正是你发挥的时候。
人际交往之间,重要的就是要有个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心。
其实做法也很简单:将一本菜单按照一定次序缩减到数个选项,让主位上的人物逐一挑选拍板。
第一步:
询问服务员:“你们这有什么特色菜?”。之后,服务员当着全席报出数个选项。
若坐主位的领导长辈们插话:“A不错!”,点A;若无人插话,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
对应服务员报出的选项,自己斟酌或进一步询问服务员:“卖的最好的是什么?”加以判断,选出两到三个,向主位的领导或长辈询问:“我觉得这些挺不错的,您觉得呢?”。
若坐主位的领导长辈们说:“A不错!”,点A;若对方回答:“随便,都行!”,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
继续斟酌缩小范围到一个,对着主位并兼顾全席说:“那就点这个A吧,听说这边做得蛮有特色的。”
若坐主位的领导长辈们同意或不作声,点A;若有人异议,则将A换成其他,循环此步骤至无人异议。
第四步:
继续询问服务员:“你们这里主菜/蔬菜/汤/主食有什么推荐没?(换不同类型)”重复以上一到三步,将剩余的菜点完。
其实总结下来就是三句话:知情权在全席;选择权在你;决定权在主位。
< class="pgc-img">>03
要会估算点菜的分量
点菜的数量一般对应到人,最好先判断或询问酒店每盘菜的分量。若是南方人,大多有喜好喝汤的习惯,可询问是否需备汤。
二人:两道菜,一荤一素一汤;
三到四人:四道菜,三荤一素一汤;
五到六人:五道菜,三荤两素一汤;
六到十人:十道菜,七荤三素两汤。
当然,饭菜点好,更少不了美酒来助兴!可谓有酒有菜有朋友,有滋有味有盼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