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济南2月7日电 题:“新业态”下沉,“老消费”升级——山东县域消费市场活力涌动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今年春节,随男朋友一起回山东寿光老家过年的林蕊,惊讶地发现这座县级小城消费业态非常丰富。“男朋友家附近有一家猫咖,店里环境舒适,和我们在北京逛的猫咖几乎一个水准。”
剧本杀也在这个县城遍地开花。林蕊在手机App上搜索剧本杀馆,没想到有20多家。“即使有这么多家,但还是要提前几天预订,去晚了连房间都订不到,DM(主持人)也没了。”
咖啡馆和新式茶饮店门前排起长队、超市的外卖订单多到接不过来……新春时节,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和稳经济各项政策效应释放,叠加大规模返乡潮,山东县域消费市场活力涌动。
回到老家滕州,在北京工作的张磊惊喜地发现,喜茶、茶百道、星巴克、瑞幸这些新式茶饮品牌和咖啡店开到了县城,且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滕州万达广场的星巴克店员表示,不光是春节期间,平时店里也是生意不断,周末顾客多的时候,还要用广播喊号。
昔日在大城市出现的各类快消大品牌下沉至县城,剧本杀、密室逃脱等这些在一二线城市蓬勃兴起的“新消费”,也被县城消费市场快速吸纳。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山东县域市场的咖啡消费火爆,仅咖啡外卖的订单同比增幅就高达56%。
“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即时零售作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正在山东县城蓬勃发展,助力县域消费市场扩容提质。在济宁邹城的百货大楼,春节期间工作人员比往常忙碌了不少,柜台上下,摆满了等待配送的各类订单。“县城外卖消费逐渐升级,从原先只点餐饮外卖,到如今各种生活用品,便利店、超市、宠物店、五金店都能从线上获得订单。”百货大楼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美团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山东县域市场的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增长51.8%,其中,大型商超的即时零售订单增长83.9%,夫妻杂货店增长106.2%,宠物商品订单增长117.8%。
县域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正在释放强劲动能。记者发现,县城居民正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兴消费,从生活必需品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
冬奥会之后,冰雪运动走进更多人视野。借助冬奥会的带动作用以及山东冰雪消费券的刺激,冰雪运动也在山东县城受到追捧。“整个春节假期,我感觉朋友圈一大半人都去过滑雪场。”家住乳山的黄小雅表示,最近两年,带着家里的年轻人、小孩去滑雪场已经成为春节出游的“必备节目”。
“新业态”下沉,“老消费”升级,背后释放出的是县域消费市场的巨大活力。山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全省消费市场加快复苏,传统消费基本稳定,新兴消费较快增长,下一步将抓好全省商贸行业促消费措施的落实,培育一批智慧商圈和乡镇商贸中心,进一步巩固消费回暖向好的势头,推动扩内需加力提效。
近,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火啦~
朋友圈、微博上
有不少人在晒——
小伙伴们,
你们收到那杯奶茶了吗
天气转凉,
关心却一直温暖
或许形式不同
但要坚信,
总有人为你默默守候、付出关爱
在济宁,
“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
不仅能带来奶茶
更能为孩子修缮屋隅、遮风挡雨
这个秋天,温暖集结!
带着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的关爱和嘱托
济宁各县(市、区)团委
联合希望小屋执行组织
抓住秋季小屋改造黄金期
加紧推动“希望小屋”建设
近期,
进入秋季后的第一批小屋建成了
新一批小屋压茬进行建设
在加快"希望小屋"建设速度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希望小屋"建设质量。各县(市、区)团委负责人带队对建成的"希望小屋"实地验收,对建成的小屋进行自查,督促做好后续服务。
■■■■■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汇聚下,涓涓细流终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苍穹。一个个希望小屋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孔孟大地,一个个困难家庭孩子将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尽情放飞希望!秋天里的第一批"希望小屋"建成了,是不是比第一杯奶茶更暖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十一期间,济宁市理工职业学院的600多名学生为商家在线服务
十年前,几个创业青年一拍脑袋说出来的节日,如今竟成了全民参与的购物狂欢节。也许那时他们只是“试一把”的心理,没想到后来会演变为如此火爆场面。十年,年年如此;十年,年年都在刷新瞠目结舌的新纪录。
在这个席卷全城的购物日里,这里的各行各业都在因“它”而动。从一家10平米的夫妻店到大型商业综合体,从90后淘宝店到街角奶茶店,销售额每一刻都在不停翻动。
线上线下融合 实体店迎来新模式
这个购物节,实体店到底有多火?据城区一家大型商场的负责人介绍,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是平时几十倍,赶上了春节黄金周。“在双十一带动下,我们也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一天卖出去10万多块钱衣服,看着一摞摞的收据单,累并快乐着。”市内某品牌专柜的销售员告诉记者,从早8点到晚5点,她一直都处于忙碌状态,午饭都来不及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实体店铺线上、线下融合经营,成为一种常态。从十多平米的小店到大型商业综合体都在推行线上线下联动形式,甚至还推行很多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营销理念,销售额呈现爆发式增长。
“线上销售辐射面比较多,一条微信、一个图片传出去,前来询价的顾客就络绎不绝。”在万达金街做服装生意的王女士说,在双十一的冲击下,如今实体店必须和线上营销结合起来,才能生存下去。否则,仅有的街头流量人群,无法支撑高昂的房租和人工成本。也有不少商家表示,双十一之后他们将转移阵地,将实体店搬到淘宝或者微信上。“双十一让实体店铺也受益良多,但毕竟经营成本相对较高,积累到一定客户群之后,还是向线上转移,通过社群的形式运营。”城市一家大型商超品牌专柜老板说。
购买潜力释放,个性消费悄悄来临
1元抵1000元、9.9元买一个月的早教、集赞免费领礼品……如今,参与双十一的不仅仅是商品,还包括服务,双十一前一周,很多早教机构就开始大势宣传,网上网下可谓铺天盖地。“今年双十一借着疯狂消费氛围,为他们的服务品牌做了一个很好的推广,收获了不少积极参与者。”据济宁市内一家大型教育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前来参与的学员远远超过了预期,很多都是朋友圈转发看到的,也有一些是海报看到的,双十一营销辐射面、传播力都很大。
除了教育机构,各类儿童娱乐场、电玩城、游乐场以及周边乡村旅游也火了起来,甚至市内不少读书会、图书馆、心理咨询室、特色工作室等都呈现不同程度的“热度”。“本来以为双十一离我们行业很远,没想到推出几个活动,也引来不少人参与,而且还收获了很多新客户。”城区一家读书会负责人说。
双十一消费狂欢,将济宁市服务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各类服务机构呈现出良好状态,市民消费潜力得以充分释放。业内人士说:“从双十一消费现状来看,本地商圈所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型消费的再升温,济宁市消费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市民衣食住行都呈现新的特点,个性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电商反应不一,打破同质化迫在眉睫
当济宁市民还在忙着抢红包、刷朋友圈时,不少商家已经多日未眠,一遍遍清理着货物,只等双十一凌晨的那一声钟响。“淘宝大数据显示,这几天我们家的日均发货量预计将达360万,圆通、中通还专门安排了10多位快递员,以备节日需求。”双十一之前,济宁市内一家户外用品网商已经两天没合眼,不分昼夜地忙碌着。
“客服再增加10位,必须保证48小时不离开办公桌。”昨日,在高新区创业大厦,一家售卖户外物品的电商企业负责人刚挂断电话,就来了两位前来应聘客户服务的市民。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这两天只睡了四个小时,全公司都在紧急备战双十一。而就在当天,济宁市内一家做服饰的电商企业却十分冷清。
最近几年,双十一的很多参与者,尤其中小商家,在平台运营、价格营销、广告流量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比起前些年大了不少。有人坚守,有人退出,也有更多人加入这一行业。一些伴随双十一迅速成长起来的电商,大有继续“高歌猛进”之势,也有一些本土成长起来的商户和自建电商却表现出平静和谨慎。“济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不像义乌、杭州这些地方,它们先天就有做小商品电商的优势。而我们的优势在农产品、纺织、服饰等商品上。”采访中,一位从事电商运营多年的商户告诉记者,如今,电商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行业越来越难做,最终做大做强的大都是有自己的工厂、营销团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