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今天《餐饮时报》给大家报道的这家餐企,有“定位专家”曾预测:
如果正常发展,这家企业极可能成为“定位界的优秀商业案例”。
为何如此说?
不仅因为改名后营业额上升了20%,更是因为背后所有动作、变化都实践了“聚焦”的力量。
——《餐饮时报》报道
探店
——《餐饮时报》报道
先看看“前后”变化——
这是石家庄谷连天之前的面孔,叫做“谷连天 粥铺”。
这是改名之后,叫“谷连天 八宝粥”。
改名之后,经营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营业额上升了20%!
《餐饮时报》记者和其他餐饮同行一样很好奇:为什么要改名?改名为何能发生如此大变化?
于是,《餐饮时报》记者亲赴石家庄实地采访当事企业——谷连天。
(一)聚焦思维——
“粥铺”改为“八宝粥”
2013年6月份,谷连天创始人乔文学开设了第一家谷连天粥铺,主营“粥类简餐”。
乔文学说,那时候和大多数餐饮一样,觉得产品越多越好,战线越长越好,恨不能把天下所有粥都能让顾客点到,认为这样才能聚集更多顾客。所以,完全没想到、也不敢在品牌名里加入产品名,生怕名字叫“小”了,会失去顾客。
那时,谷连天上了十多款粥品,甚至连水果粥都上了。
可是,粥铺运营一段时间后,乔文学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不管创新多少新粥品,顾客点的永远是那几款;
销量排行榜上,几款畅销粥几乎没变过;
八宝粥永居第一。
“于是,我开始意识到,产品并不是越多越好,把顾客认知度最强的产品做得更强,可能是我们的出路。当时,巴奴毛肚火锅因为保留自己最特色的产品毛肚后,在郑州市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活生生的案例让我意识到,如果想要让谷连天做成一个真正的品牌,就必须学会聚焦,去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认知。”
于是,乔文学当机立断,把谷连天粥铺正式更名为谷连天八宝粥,将八宝粥定位成自己的主产品!
同时,研究了两年的经营数据,不再什么粥都推,精选出最畅销的几款粥,只保留了另外三款点击量最高的粥品——小米粥、豆沫粥和皮蛋瘦肉粥。
于是,菜单变成了这样:
以前菜单上很多粥品,顾客点单时经常“无从下手”,而现在,为了保证现熬,只保留了4款粥,引导性非常强。
“改名,这是我们的第一步。没想到,很短的时间,改名就发挥了明显的效应。”乔文学说,
一.营业额不降反升,八宝粥的销量直线上升。
二.点菜效率明显提升,顾客点菜速度每桌至少提高3分钟。
三.产品结构精简,后厨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产品更稳定。
(二)爆款思维——
“八宝粥”做成爆款
“改名的明显效益让我意识到了聚焦的力量,但我们知道,真正占领顾客心智绝不仅仅靠改名就能做到,一定要从产品本身下功夫。做餐饮这么多年,我一直坚信:好吃是根本!所有的营销都是‘术’,做餐饮的“大道”一定是好食材、好味道!”乔文学说。
所以,乔文学接下来“动作”全是围绕“好吃”打出组合拳——
第一步 升级食材
这是谷连天改名后在门店打出的第一张招牌:
“为了让我们的产品更好吃,我们首先从食材上挖掘:面粉使用“一加一0添加天然面粉”,油是“福临门非转基因油”,大米是五常大米,大枣采用新疆灰枣,并联系新疆本地第三方,对大枣进行了无核处理。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产品的品质,也渐渐为成为品牌的护城河。”乔文学说。
谷连天在内部还形成一个“不成文规定”:只选择与品牌供应商合作。
“仅面粉一项,每年就要多花出一百多万”,乔文学认为这样去坚持品质“很值得”,“选用好食材,产品才可能好,顾客才会喜欢,品牌才会实现溢价。”
谷连天门店里,几台电视机在循环播放宣传片。餐厅负责人告诉《餐饮时报》记者:“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我们就是要把谷连天对食材的选择态度传达给每一位顾客。”
尤其是对明星产品八宝粥,更是一图道尽对食材把控的坚持:
五常大米—距您1532公里
威海花生—距您770公里
若羌大枣—距您2880公里
吐鲁番葡萄干—距您2711公里
五常糯米—距您1532公里
扬州豇豆—距您894公里
东北高粱米—距您1513公里
苏北大麦仁—距您585公里
一碗八宝粥,8种精选食材,每一种都标注着距离,“要让产品有温度。”
第二步 粥品全部专锅、现熬
乔文学考察全国粥品市场时发现,市面上很多主营粥品类的餐厅,多半供应的冷冻粥和拼配粥,而冷冻粥因为需要二次回炉,已经耽搁了食物的最佳口味期,从而影响了口感,所以顾客们很难从外面吃到家里面现熬的感觉。
为区隔其它粥品类和凸显谷连天的特色,乔文学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而这一决定打破了整个行业“粥规则”——
将谷连天定位为现熬粥,
而且,一日三餐全部现场熬制。
随之问题也来了——
粥品现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熬粥需要的时间非常长,这也是其他市场上粥都是选择配送的原因。
按照谷连天的销量,如何满足每个店铺每天700—800斤的用量?
乔文学多次南下,终于在广东与第三方达成了合作,专门定制了适合谷连天的熬粥大锅:
一家门店四口锅,
一款粥一个专锅,确保不串味,
锅的温度必须统一调控,确保粥品品质稳定。
第三步 换餐具,为爆款打造专属视觉
谷连天只卖4款粥:八宝粥、小米粥、皮蛋瘦肉粥和五香豆沫粥,作为明星产品的八宝粥,每日售出总量能达21700斤左右,约25530碗。
为了突出“八宝粥”这个爆款,谷连天把盛器从小白碗改为小红碗,与其他三款粥一下子就区别开来。
(三)极简思维——
精简菜单,缩短产品线
除主产品八宝粥以外,谷连天还有主食、炒菜、凉菜、砂锅。
尝到了聚焦的好处,谷连天接着进行了“大菜单”的改革:
1、主食只卖包子——做极致
删掉了其他面、饼等其他主食,定为主食只卖包子。
值得一提的是,该品牌使用的面粉与西贝、喜家德等做面食的餐饮名企同款,即“一加一”定制生产的天然零添加面粉。
乔文学觉得,主食只定一款产品的好处是:
一.做极致,用最好原料、最好工艺做“最好吃”;
二.集中生产,成本更好控制,品质更稳定;
三.不给顾客太多选择,只给“最好”。
乔文学观察到,大多餐饮所售面食多为速冻产品。为了全面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他们杜绝速冻面食,包子馅料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但面皮均为明档现制。
在谷连天门店400平米的面积内,专门设立了40平左右的明档是包子生产间,7、8个操作人员每天在明档间手工包包子。由于是明厨亮灶完全对外开放,路人也能看到,竟真有不少消费者被此情此景吸引而进店消费。
这种用料精、现场做的思路,让出品的包子供不应求,推出的外卖摊位每日饭点时都会排起长龙,单店外卖档口包子日销约5000个,更加让谷连天八宝粥成为当地人民“自家的食堂”。
2、精简菜单——只卖30道炒菜
谷连天对菜品采用的是订单式生产,会根据以往的销量预估每天要出的份数。现在的谷连天,炒菜只有30道。这30道菜经典的家常菜,留下的都是顾客平时点击量高的菜品。比如在门店里一个叫老烧鱼的热菜,一天就能卖出100多条。
乔文学说:“我们选择的这30道菜,一定要达到两个标准:一个就是5分钟内必须能出餐,另一个就是点击量高。”
现在谷连天的菜品都已经实现标准化,为了以后开店复制做打算,每款菜品都有自己的料包。
(四)改革后,发生惊人变化!
一系列的改革后,谷连天的经营数据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一.营业额较改名前,上升了20%;
二.八宝粥的点单率从50%上升到70%;
三.每天只卖四款粥,日销量却能高达2万斤;
四.主食只卖包子,单店日销5000个。
这样的变化,乔文学最初也没预料到,他说:“亲身体会到聚焦的力量!”
谷连天八宝粥现在有9家直营店,23家加盟店,总共32家店面。
《餐饮时报》记者前去石家庄实地采访时发现,在当地,谷连天有很多模仿者,从家具到装饰都近似谷连天,其中谷X天、谷连X、谷XX、谷面X更是仿品多多。
对此,乔文学笑笑说:
我们的做法看似是“术”,其实是“道”!
摸不到“道”的本质,模仿再像也无法成为核心竞争力。
谷连天创始人乔文学
最后——
采访完谷连天,《餐饮时报》记者也深有感触,
谷连天的“改名”之路告诉我们,做品牌:
1.一定要聚焦。
2.从行业中找痛点、找机会。
3.有耐心做产品。
4.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乔文学说的:要做“道”!
(转自小时餐饮时报)
>< class="pgc-img">>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想要做大品牌,首要问题是找到合适的品类。
品类是品牌的基础,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好的品牌能使品类更广地为人所知,广为人知的品类能为品牌增加竞争力。
只有清楚自己有机会在哪个细分领域或赛道中夺取第一,从而抢占先机,占领行业制高点,实现一步领先,步步为赢。
第 508 期
文:曹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01 -
4大工具
打造有生命力的新品类
深挖地标食材
好食材才能成就好品牌,每个餐饮品牌都有其依托的地域文化和特色食材,挖掘得好才能赢得地位。
曾作为中国火锅业标杆的小肥羊,通过对地标食材的挖掘,精选锡林郭勒草原散养的六月龄苏尼特羊,开创了不蘸小料涮肥羊这一特色吃法,开辟了蒙式火锅的先河。
从传统美食和民间美食中寻找灵感
中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各地美食风格不一,独具特色。从中国传统美食和民间美食中寻找灵感,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前些年,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大火,西贝莜面村趁势将节目中出现的陕北绥德县黄馍馍引入,并直接请来绥德黄老汉进行宣传,产品一度热销。
此外,西贝去年还推出了蒙古牛大骨,这一产品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牛大骨一天的用料需要20吨,在店面销售中仅这一单品就占了18%-20%,毛利率是所有菜品中最高的。西贝还特意在内蒙古草原办了一个西贝美食节,将美食与草原文化结合了起来。
蒙古牛大骨
放大与提升已存在的品种食材,提炼新品类
挖掘新品类,不一定非要另觅他途,在已有的品类食材中一样能提炼出新品类。
巴奴毛肚火锅的杜中兵一开始只是德庄火锅在安阳地区的加盟商,他从川渝火锅和德庄火锅中提炼出了毛肚和菌汤这两样菜品,以此为特色创立了巴奴毛肚火锅。
由于在郑州直接与海底捞构成了竞争,巴奴重新明确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将广告语改成了“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从此巴奴在毛肚火锅这一品类中的地位得以确立。
从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中,找到新亮点
追溯菜品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为美食赋予全新的内涵,激活品类的生命力。
北方火锅品牌草原往事主打冰煮羊火锅,其独特之处在于用晶莹剔透的冰块煮羊肉,这一品类是从蒙式火锅中分离出来的。
传说当年成吉思汗到贝加尔湖一带征战之时,条件艰苦,没有水供给,只有火和冰,于是成吉思汗命令战士把冰砸破放进头盔里,再放进羊肉,然后生火煮化冰水同时煮熟羊肉,后来发现这样吃起来的羊肉与平时不太一样,味道更加鲜美了。从那以后,冰煮羊火锅就这样流传下来。
冰煮羊火锅
品类的提升没有瓶颈,今后火锅业还会有更多新品类被挖掘出来。新品类的出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已知中再创造,发掘亮点,让消费者感受到鲜明的特色与差异化,这样品牌才能让更多人去了解、接触和亲近。
- 02 -
6大方法
重塑品牌
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有一句名言:“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
品牌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它可以实现无形到有形的转化,实现溢价化解风险。尤其在疫情之后,整个餐饮行业将快速向头部品牌集中,中小品牌如何生存下去?头部企业在品牌塑造方面又有哪些值得学习?
打造超级符号与超级口号
品牌的成功离不开超级符号和超级口号,西贝莜面村就曾在4年的时间里4次更名易号。
2010年,西贝将品牌名改为“西贝西北民间菜”,口号定为“90%的原料来自于西北的乡野与草原”。后来改成了“西贝西北菜”,口号变成了“草原的牛羊肉,乡野的五谷杂粮”。
但一年后,西贝的品牌名又改成了“西贝烹羊专家”,口号也跟着变成了“做羊肉的专家”。2013年8月,西贝将品牌名重新换回了1999年就定下的“西贝莜面村”,口号改为“I LOVE 莜(YOU)”,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好名字就是对自己的定位,它必须从消费者认知出发,清晰地解释我是谁。
此外,超级符号也不见得一定是企业LOGO,巴奴杜总捧着一盘毛肚的照片一直印在巴奴的每家门店上,用品牌创始人当作企业的信任状,消费者在加强品牌与符号之间联系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品牌的信任度。
打造核心产品
餐饮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归根到底离不开产品力的支撑。用心打造核心产品,用产品说话,让用户通过记住味道来认识品牌,达到产品与品牌之间的相互促进、提升。
同时,核心产品也可以是品牌影响力的延伸,正如提到毛肚就想到巴奴,提到服务就想到海底捞一样。
推广场景体验式营销
体验式营销是未来的趋势,核心要点是为消费者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其融入到消费场景当中。
尤其在疫情后期,消费者尚未放下恐惧的心理,门店应充分做好复工的安全工作,例如厨房透明化、配菜上菜无接触等。重视消费者的主观体验,让每一位走进店里的顾客都能感到充分的放松与安心,达到情感与心灵的双重体验。
借助有影响力的事件营销
3月18日,老乡鸡同步在官微、官博、抖音推送了一支近10分钟的“土味”发布会视频,别出心裁的农村大舞台布景,与创始人束从轩金句迭出的讲话内容,引爆全网。
束总用幽默的语调宣布了老乡鸡获得银行授信及战略投资共计10亿元,老乡鸡将加快全国市场的布局,以及升级干净卫生战略的三大内容。有人曾算了一笔账,老乡鸡的另类发布会最多花费了200元,但是达到的效果却不止20万。
实际上老乡鸡这则事件营销要归到公关传播的范畴。速度是公关传播的第一要素,回想一个多月前,老乡鸡在遭遇现金流困难时,第一时间发布了束总手撕员工降薪联名信的视频,用最快的速度传达出企业的困境,视频发布后不久,银行主动联系老乡鸡提供贷款。
假如老乡鸡一开始的发声不是以视频的方式,而是写成了公开信,那么效果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火爆,这就是公关传播的角度。
同时,温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束总在视频中就像一位贴心的老大哥,和员工说着知心话,这种平易近人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公关传播要有高度,老乡鸡官微曾发布送餐公告,任何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如有需要,都可以直接联系老乡鸡,正是这种关键时刻的大义让老乡鸡的品牌深入人心。
跨界营销、强强联合
跨界营销的目的,是让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借助双方已积累的品牌资产,同时覆盖到两者的粉丝人群共享流量,从而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并产生记忆点,自发地讨论和分享。
同时,在给消费者带来不同体验的同时,品牌的形象也得到了提升,实现了“1+1大于2”的营销效果。
大龙燚是这方面的行家。3月25日,大龙燚官方微博发布活动,联合成都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推出合家欢美食联名卡,购卡用户不仅可以免费游玩成都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和梦幻水母馆,还可在大龙燚火锅、如在蜀毛肚老火锅、独门驿川派烤肉、牛华八婆麻辣烫门店享受菜品8.8折的优惠。
大龙燚结合当前疫情形势的好转,合理地预判了人们的出行欲望,将玩和吃结合起来,吸引了一波流量。
进行媒体整合传播
在疫情期间,由于门店不能营业,几乎所有的餐饮商家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线上营销的方式,其实线上营销是一个整体,公众号、小程序、直播、抖音、朋友圈等等都是其中的环节,门店要形成自己媒体矩阵,将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结合,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的稳当。
对于中小品牌而言,线上营销同样重要。每个大品牌都是从小品牌一步步做起来的,中小品牌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按照品牌能辐射的最大范围选择营销方式。
例如单店,就以门店周围的社区为传播对象,利用社群、公众号等小投入方式与粉丝进行朋友式的互动、亲情化的管理。
此外,门店也可以借助外力的帮助,与当地的吃喝玩乐媒体资源进行合作,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 03 -
小结
品类是品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找好细分品类,做好产品的差异化、优质化才能实现由品类到品牌的飞跃。
在疫情后期,人们对于堂食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凭借着更强的实力和资源,大品牌成了这一阶段人们选择堂食的最优选。
强势品牌在遭遇危机时,会有更加从容的选择余地,外部资本也更青睐于强势品牌。在未来,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成为顾客心里唯一的识别标志。相信这次疫情后,餐饮业还会有更多的新势力出现。
统筹|语嫣 视觉丨马亚丹
前,位于渝中区的“渝味晓宇”火锅的店招更换回“晓宇”火锅了!
两字之差,历时5年,经历改名风波和60多场官司,近日重庆晓宇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平正式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的“晓宇火锅”商标注册证书。
据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了解,在张平注册“晓宇火锅”之前,贵州某公司早在2009年11月23日就申请了“晓宇实业”的商标并获得注册。无奈之下,张平以注册商标“渝味晓宇”行走江湖多年。
历经多年终于拿回“晓宇火锅”注册商标,事情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反转?又会对其他企业有何借鉴意义?上游新闻·重庆商标记者试图梳理“晓宇”商标案始末。
登上《舌尖》 反陷维权瓶颈
据了解,1997年,“晓宇火锅”在枇杷山正式开张,经过创始人张平十几年的悉心经营,晓宇火锅在重庆有了一定知名度。于2012年,被《重庆商报》评为“重庆火锅五十强”。
但1997年就创业的张平将商标注册这件事拖到了2012年,申请注册了第10763346号“渝味 晓宇”(分开)商标。
而贵州某公司早在2009年11月23日就申请了第7853326号“晓宇实业”的商标并获得注册。由于商标近似,张平的商标申请被驳回。
无奈之下,2013年,张平退而求其次申请“渝味晓宇”(组合)商标,以解决实际使用问题。在获得注册后,“晓宇火锅”正式更名为“渝味晓宇”火锅。但由于和消费者认可的“晓宇火锅”品牌存在差异,“渝味晓宇”总被误认为是仿冒品牌,对其品牌的宣传推广和发展加盟造成了重大障碍。
2014年5月, 晓宇火锅登上《舌尖上的中国》。重庆火锅本就深受全国吃货喜爱,这一期节目的播放无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晓宇火锅”因此名声大噪,晓宇火锅也成为了重庆最具代表性的火锅品牌之一。
“但出名的同时,麻烦也接踵而至。“晓宇”商标被众多对手盯上。节目播出后,相继有超过60件带有“晓宇”的商标申请。其中,2015年2月12日重庆某食品公司申请“晓宇火”商标并获得了注册。”张平称,他一边要对通过的商标提异议,一边在市场上开展打假维权。但这些维权行为无一例外的都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其没有“晓宇”商标,“渝味晓宇”不管是使用还是维权都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非注册商标却连胜60多场官司
“这些假冒“晓宇火锅”中,有明目张胆就叫“晓宇火锅”、“巴味晓宇火锅”、“巴蜀晓宇火锅”的等等。
李鬼在川渝是重灾区,全国也不乏仿冒者,有的假冒者甚至还做大做强了,有的在线上砸钱买了关键词,甚至导致有加盟商加盟错了品牌。
“晓宇火锅的教训是惨痛的!”张平称,最初是没得品牌保护的意识,现实教育了他们,必须要重视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
为打击假冒“晓宇火锅”,渝中区晓宇老火锅从2016年6月开始启动打假,前前后后打了60多场官司且全部获胜。
重庆金牧锦扬律师事务所田雨鹭律师代理的原告渝中区晓宇老火锅起诉渝北区林峰晓宇餐饮店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更入选了2017年最高法的“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入选2017年重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彼时,“晓宇火锅”不是注册商标,为何能一举打掉假冒“晓宇火锅”火锅店?
田雨鹭称,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是非常大,保护的路径也比较多。除了《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等之法律法规外,还有《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个兜底法对知识权进行补充保护。
她解释,“晓宇火锅”是非注册商标,非注册商标的概念是指未经商标局核准注册,但是已经在市场上实际使用,具备显著性,并可以引导消费者认知商品来源的商业标识。
此案例适用于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款: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一款)
最终,渝中区晓宇老火锅发起的60多场官司得以全部获胜。
用法律途径争取合法商标注册
2016年7月19日,张平正式委托西南知识产权集团启动“晓宇火锅”商标的申请工作,提出了第20685739号“晓宇火锅”商标的注册申请,拉开了用法律途径争取合法商标注册的序幕。
重庆西南知识产权运营集团总裁袁野介绍,启动“晓宇火锅”商标的申请工作,有两大难点。贵州某公司早在2009年11月23日就申请了“晓宇实业”的商标并获得注册。从专业角度讲,实业和火锅都属于通用词汇,没有显著性。而“晓宇实业”的商标注册要早于“晓宇火锅”,通常情况下很难成功注册商标。
另一大障碍是,《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很多人抢注“晓宇”相关商标,其中重庆某食品公司申请“晓宇火”商标并获得了注册。
从2016年到2019年末,整整5年时间,西南知识产权集团都同步扫清这两大障碍。首先对“晓宇火”商标提出了无效宣告申请,2018年4月3日,张平收到了“晓宇火”商标的无效宣告裁定书,裁定该商标无效。但与晓宇实业多轮谈判,最终双方未能达成和解。
张平和袁野决定从专业角度出发:“虽然实业和火锅都不显著,但确实区分了两者的业态,前者开旅馆、后者做火锅。从地域看也有差别。而商标的本质和作用就是区分市场,从消费者角度看,也不会将两者混淆。”
最终这个理由也得到了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的支持。2019年11月4日,张平终于拿到了苦盼多年的第20685739号“晓宇火锅”的商标注册证书,得以为品牌正名。
日前,在“晓宇火锅”枇杷山总店现场,张平看着新换的店招感慨道:“自己的孩子终于抱回来了。”
专家提醒:
知识产权保护 意识要先行
晓宇火锅5年波折,经历了换名风波,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最终拿回商标。
对于重庆本土企业有何借鉴意义?张平的维权路径又是否可复制?
袁野表示,每个商标的个案情况都不一样,不存在普遍适用性。
但对于企业而言却有警示意义,企业要有“知识产权保护”先行的意识。在企业初创阶段,就应该做好注册商标等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当遇到类似晓宇火锅的问题,可请教专业机构。
张平称,品牌名称先被别人注册了商标,也有可能拿回自己最初的那个“名字”,方法是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同时要通过不断的诉讼维权,才有机会拿回商标。晓宇火锅在使用“渝味晓宇火锅”这个名字的几年,把自己的加盟店做到了200家左右,把“渝味晓宇”做成了“著名商标”,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打假”,为“晓宇火锅”商标注册做准备。
田雨鹭表示,在“晓宇火锅”打假案例中,“晓宇火锅”满足持续不断地使用、且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辨识度的条件,成为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知名服务特有名称”,以此有效阻击假冒“晓宇火锅”的侵权行为。
新闻资料:
世界知识产权日
1970年4月26日,《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生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式成立。
1980年6月3日,中国加入该公约,成为该公约第90个成员国。
1999年,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共同提出的关于建立“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提案。
2000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5届成员大会系列会议通过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提案,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