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是一道受到广泛喜爱的美食,因其独特的吃法和丰富的食材受到人们的青睐。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热闹的聚会时,火锅总能带来温暖和欢聚。下面是制作美味火锅的步骤以及一些建议,帮助你享受这道人气美食。
材料准备
1. 火锅底料
- 清汤底料:猪骨、鸡骨、鱼骨、水、姜片、葱段、料酒、盐(可以自己熬制或直接购买火锅底料)。
- 麻辣底料:牛油、火锅底料(如豆瓣酱、辣椒粉)、葱姜蒜、花椒、香料(可选)。
2. 食材
- 肉类:羊肉片、牛肉片、鸡肉片、鱼片等。
- 海鲜:虾、扇贝、蛏子、鱼丸、蟹棒等。
- 蔬菜:生菜、菠菜、豆腐、金针菇、香菇、蘑菇、青菜、白萝卜等。
- 豆制品:豆腐、豆皮、百页豆腐等。
- 淀粉类:河粉、粉丝、冬粉等。
- 调料:芝麻酱、花生酱、蒜泥、香菜、辣椒油、醋。
火锅底料的简单做法
清汤底料
- 准备材料:猪骨、鸡骨、鱼骨洗净,准备姜片、葱段。
- 煮制:将骨头放入冷水中煮沸,去掉浮沫,捞出洗净。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猪骨、鸡骨、姜片和葱段,再加入适量的盐和料酒。中小火慢炖1-2小时,炖至汤汁浓郁。
麻辣底料
- 准备牛油:在锅中放入牛油,用小火融化。
- 炒香底料:加入葱姜蒜、花椒炒香。加入火锅底料(豆瓣酱、辣椒粉),炒出香味。加水,煮沸后加入其他调料,慢炖30分钟。
食材准备
- 将所有的肉类切成薄片,蔬菜清洗干净,切好待用。
- 海鲜类食材提前清洗干净,可以用盐水浸泡去腥味。
吃火锅的步骤
- 准备火锅锅具:将炖好的底料倒入火锅锅中,按需添加水,开火加热。
- 放入火锅食材:食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分批放入锅中,煮至熟透后食用。建议先放入肉类和海鲜,然后加入蔬菜、豆制品及淀粉类食材。
- 调味品: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制蘸料,比如用芝麻酱、花生酱、蒜泥等进行搭配。
小贴士
- 底料选择:底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不喜欢辣的可以选择清汤或鸳鸯锅。
- 食材搭配:可以根据季节和个人喜好,随意搭配火锅食材,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
- 火锅调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DIY调味酱,创造独特口味。
- 注意火力:锅中汤底要保持一定温度,避免沸腾过猛而影响火锅的口感。
锅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不同时期
1.旧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使用陶器煮食物,这可以视为火锅的雏形
2.商周时期:贵族阶级开始使用青铜鼎煮食物,而普通百姓则使用陶鼎
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铜制锅逐渐流行,人们开始使用不同的烹饪技巧
4.宋代:火锅开始普及,出现了蘸和煮的吃法。这一时期,火锅文化开始兴起,成为民间和宫廷中受欢迎的美食
5.明清时期:火锅在民间进一步普及,特别是在清代,火锅成为了广泛流行的美食。乾隆皇帝对火锅的偏爱进一步推动其流行。
火锅的文化意义深远,不仅是一种食物,还象征着团圆、共享和文化的融合。从古代的“温鼎”到现代的多样化火锅,火锅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 class="pgc-img">>重庆火锅经过了近千年的历史发展,已从最初的拉船纤夫所吃的特定食物,演变成老少咸宜的日常美食;同时,火锅底料也由最初的单一麻辣火锅,发展成五花八门的锅底和形式多样的鸳鸯锅底
< class="pgc-img">>每家火锅店都有着自己不同的锅底,不同的蘸料,以及各有特色的小吃等吸引着不同需求的火锅爱好者
< class="pgc-img">>在重庆的火锅一般分为上图新式的火锅,还有一种称之为“老火锅”,区别在于,新式火锅牛油味没有那么重,环境可能会好点。一般吃老火锅的地方环境可能一般,但是味道还是很好,尤其是牛油味重,而且老火锅里面一般还会放醪糟(俗称米酒),同时还会配上重庆特有的老鹰茶--降火
最后你喜欢吃哪种火锅呢?
024年3月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发了一则深度报道,主标题是“全球辣菜20佳”(World’s best spicy foods: 20 dishes to try),副标题“从四川火锅到牙买加烤鸡,全球最辣的美食清单在此,这辣你扛得住吗?”(From Sichuan hot pot to jerk chicken, here’s a list of the spiciest foods in the world. Can you take the heat?)。副标题开门见山,直接点名了四川火锅(内文又称重庆火锅Chongqing hot pot),把它置于舞台正中的聚光灯下。在全球的美食版图里,川渝火锅以其独特的麻辣,获评为最佳的辣菜之一,当之无愧。
火锅的英文CNN用的是hot pot(字面义“热锅”),这个说法现在俨然成了标准。早些时日在我高中时代,英文课本里的火锅是chafing dish(字面义“加热盘”),至今我仍印象深刻。多年后我到美国留学,攻读语言学博士,研究英语词典,探讨词语奥秘,有了英语世界的生活经验,才知道答案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chafing dish和火锅虽然外形上有些近似,但饮食文化不同,内涵明显有别,不好轻易划上等号。综合各家词典以及百科全书的说法,chafing dish是一种便携式的炊具,上有金属锅盘用来承装食物,下有酒精灯或其他燃烧剂作为热源,置于餐桌上做简易的烹调(或译“加热锅”),或放在自助餐餐台上给食物保温(或译“保温锅”)。chafing dish不是菜肴,而是烹饪用具。
知名品牌的语文词典,是我们认识词语的可靠工具。基于职业本能,我不免查阅了几本大型权威的汉英词典,看看火锅的英文它们是怎么说的:
(1) hotpot; fondue 《牛津·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chafing dish; fondue; hotpot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chafing dish; hotpot 《汉英词典》第三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hotpot; chafing dish; instant-boiled dish 《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
(5) huoguo dish; chafing dish; hot pot; fondue; instant boiled dish 《世纪汉英大辞典》,上海译文出版社
(6) chafing dish; hotpot 《中华汉英大词典(上)》,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些汉英词典全都收录了当今的标准答案hot pot,不过绝大多数都把它连写为hotpot,两种写法有着一个空格之差,这个细微的区别值得我们留意。传统上,连写的hotpot(或译“热锅”)是一道英国知名的热菜,在砂锅中放入肉品、洋葱、土豆等食材,注入汤水,密封锅盖,放进烤箱,经长时间文火烤制而成,以Lancashire hotpot(兰开夏热锅)最有名。
英文词语的圣经《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收录了中国特色饮食的hot pot(火锅),并在词条里明载,hot pot仿造自中文的“火锅”(after Chinese huǒguō),分写的hot pot是现在常用的拼法(Now usually in form hot pot)。OED给火锅下的定义是:东亚烹饪的一道菜,就餐者在餐桌上把薄切的肉片和蔬菜等食材放到沸腾的汤底涮一下;也指吃火锅用的金属锅(In East Asian cookery: a dish consisting of thinly sliced meat, vegetables, etc., dipped in boiling stock by the diner at the table; a metal pot used for cooking or serving such a dish.)。
OED做了英语词汇的汇总分析,有助于我们宏观地了解语情现状。然而语言是活的,连写的hotpot和分写的hot pot之间的区别没有那么绝对,混用的情况比较普遍,甚至带连字符的hot-pot也偶有所见,可兼指英国的热锅和中国的火锅。这些拼写的流动都有足够的证据,在各种权威的语料库中均能找到许多相应的展现。
根据OED的书证,1921年迎来了中国火锅在英文里的首秀,主角是东北酸菜火锅(Manchurian hot-pot),刊载于英国老牌的《潘趣》杂志(Punch),文中的火锅拼成带连字符的hot-pot:在这场中国宴席上,他连吃了40道菜,包括知名的东北酸菜火锅(At the Chinese banquet, he went through the forty courses—including the famous Manchurian hot-pot.)。
美籍华裔厨师作家黄颐铭(Eddie Huang)的成名作《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或译《菜鸟新移民》)也给OED贡献了一条hot pot的书证:我吃火锅的时候,总要把沙茶酱和芝麻酱、大蒜油、一颗生鸡蛋和一茶匙的酱油拌在一起(When I ate hot pot, I always mixed sa cha sauce with sesame paste, garlic oil, a raw egg, and a teaspoon of soy.)。沙茶酱是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常见的调味品,源自南洋的沙爹酱(satay sauce),这个火锅蘸酱是典型的台湾配方,对照他台湾移民第二代的背景,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我关注英语里的“汉源词”(源自中文、直接借用的词语)多年,特别留意英语词典在这方面的收录。2018年年底我针对OED做了严谨的普查,发现OED收录了500个左右的汉源词,有的借音(即音译词),比如汉语拼音的baozi(包子),有的借义(即意译词),比如直译的tea egg(茶叶蛋)。我搜集的数据里除了hot pot(火锅)之外,居然还有一个近似但更直接的firepot(火锅)。
一开始我以为firepot是中式英语,但进入词条细读才发现不是,OED并没有把它标注为洋泾浜英语(Chinese Pidgin English)。OED的词源解释道,firepot仿造自中文的“火锅”,可兼指炊具和菜肴(after Chinese huǒguō, denoting both the utensil and the dish cooked in it)。
那么hot pot和firepot有何不同?OED是如此定义firepot的:用于东亚烹饪,是个金属锅具,碗形,中央有烟囱,下置热源,在餐桌上用来烹煮汤菜或加热保温。也指用火锅烹煮的菜肴。常用于“蒙古火锅”(In East Asian cookery: a metal cooking pot consisting of a bowl surrounding a central chimney beneath which a source of heat is placed, used for cooking or warming broth-based dishes at the table; a dish cooked or served in such a pot. Frequently in Mongolian firepot.)。
很明显的,这个firepot指的是涮羊肉用的铜锅,也指用铜锅涮着吃的菜肴,常见于中国北方。这种吃法据说原本盛行于蒙古族,所以才有Mongolian firepot(蒙古火锅)的说法。
根据OED所载,firepot用来指铜锅涮羊肉是新近才有的用法,第一笔相关的文献记录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出现。其实firepot在英语里已有500年的历史,比如古代投掷武器的火罐、化学实验用的坩埚或蒸馏器、火炉或炉具用的燃料,这些都是传统的用法。
我们再回过头来,继续看各家汉英词典对“火锅”的英译。
有一半的汉英词典也收了fondue(瑞士火锅),不过瑞士火锅和中国火锅大异其趣。单词fondue(字面义“融化了的”)源自法语,原指用融成液态的芝士做锅底。瑞士火锅的传统做法是在锅中把芝士加白葡萄酒煮融,再用火锅叉(fondue fork)叉着面包蘸芝士酱吃。瑞士火锅的品种日趋多元,所以基本款的芝士火锅只能画蛇添足,加上定语,用cheese fondue强调(语言学称之为返璞词),才能明确所指。巧克力火锅也很常见,英文是chocolate fondue。瑞士火锅的炊具叫fondue pot。
两本汉英词典也收了instant-boiled dish(字面义“速烫菜”),也就是涮菜,把食材放到沸腾的汤水里烫一下就取出来食用。单词instant-boiled(速烫的)常用于instant-boiled mutton(涮羊肉,指食物),但英语词典均未收录instant-boiled或其原形动词instant-boil,若要表达“速烫”或“涮”,英语里有个现成的动词blanch(过去分词blanched做形容词)或可考虑使用。
汉英词典收录的“火锅”还出现了音译的huoguo,仅此一例,让我眼睛一亮。火锅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文化特色词的英译通过语音表达,此乃语言的常态,举世皆然。
《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又称《大英百科全书》)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英语世界传统的知识宝库,它的在线版收录了重庆作为词条,介绍了重庆美食,特别提到了特色的火锅,文中就以音译的huoguo为主,以意译的hotpot为辅作为注释,这样的思路和做法值得重视。
日本火锅的例子让人深思。日式火锅“涮涮锅”风行世界,英译直接挪用了日语罗马字的shabu-shabu,大型权威的英语词典均收。近些年来,涮涮锅在国内也颇为普及,连锁品牌“呷哺呷哺”(读如“虾补虾补”)如雨后春笋,呷哺呷哺就音译自涮涮锅的日语しゃぶしゃぶ(模拟汤水沸腾的声音)。
日本学者石毛直道的研究表明,日本涮涮锅脱胎自中国火锅,也就是北京涮羊肉。上个世纪日本侵华时,日本人将涮羊肉的烹调法带回日本,简化而得今日之涮涮锅。
子孙辈的日本涮涮锅,英文用的是日语音译的shabu-shabu,祖辈的中国火锅,英文除了仿造、直译的hot pot和firepot之外,能否也音译为干净利落、原汁原味的huoguo?答案应该很清楚,端看我们是否愿意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