啡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而茶,却是一种更具内涵的追求。说到喝茶,你可能会想象到繁琐的程序和需要长时间的泡制过程。但是,我来告诉你,即使是懒人,只需掌握这6个秘密技巧,你也能轻松泡出心仪的茶味!??
技巧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 class="pgc-img">>选择适合自己口味和需求的茶叶是成功泡茶的第一步。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口感,例如清新的绿茶、花香四溢的花茶、浓郁的红茶等等。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茶叶品种。
技巧二:掌握水温的关键
< class="pgc-img">>泡茶的水温直接影响到茶叶的释放和茶汤的口感。一般来说,白茶和绿茶适合用70-80℃的温水,红茶和乌龙茶需要90-95℃的热水。掌握好合适的水温,让茶叶能够充分展露出它们的香气和口感。
技巧三:正确的泡茶时间
< class="pgc-img">>泡茶的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茶味不佳。一般来说,绿茶需要短暂的浸泡时间,大约20-30秒;红茶和乌龙茶则需要较长的时间,约3-5分钟。根据茶叶种类和个人喜好,调整泡茶的时间,使茶汤达到最佳的口感和浓度。
技巧四:用正确的比例泡茶
茶叶的用量也是决定茶汤味道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每100毫升水用2-4克的茶叶比例最为合适。如果想要茶的味道更浓郁一些,可以适量增加茶叶的用量,但不要超量,以免影响口感。
技巧五:善用茶具,提升品味
< class="pgc-img">>除了选择合适的茶叶和正确的泡茶方法,使用适合的茶具也能提升品味。不同的茶具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用,例如紫砂壶适合泡红茶,玻璃杯适合观赏花茶等等。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合适的茶具来品味你的茶汤。
技巧六:享受品茶的过程
泡茶不只是简单的制作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和沉淀的过程。在泡茶的时候,你可以静坐在阳光下,聆听茶水的滋润声,感受茶香四溢,放空心灵,享受一份宁静与纯粹。
以上就是懒人泡茶的6个秘密技巧!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茶客,掌握了这些技巧,你都能轻松泡出令人心仪的茶味。快来试试吧,让茶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份美好!
<>人说,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如今充斥在信息时代的茶人们,同样会为了“爱茶癖”满足心瘾,脑洞大开。
茶语网作为一个专业的茶叶口感体验测评网站,一直在不停突破自我、做出各种“疯狂实验”。这次,我们将目光转向冬日调饮奶茶:将6大茶类分别煮过之后,加入淡奶调饮,只为试出茶、奶融合最佳口感!
当然,为了实验进行得更完美,我们毫不吝啬地备齐了六大茶类里的高等级茶,还活生生从老板手中骗来两泡高杆单株。
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六大茶类煮奶茶角逐赛就在茶语实验室展开。观战者,众!
主角:八款茶、全脂淡奶
1号选手:岩茶——正岩肉桂
2号选手:绿茶——产自龙井核心产地狮峰山,非遗大师手制
3号选手:白茶——典藏级二十年陈老白茶
4号选手:黑茶——陈化十年六堡茶
5号选手:熟普——2015年千款茶评榜中,位列熟普榜首
6号选手:生普——普洱小微产区,罕见高杆
7号选手:黄茶——一款工艺优秀的霍山黄芽
8号选手:红茶——大师手制,高等级祁门红茶
审评人员
茶语网随机选择的同事,人员分别来自网站内部茶评组、采编中心、电商部门、市场部等。
制作步骤
1. 实验准备:玻璃壶中倒入600ml清水、茶叶10g、茶与奶比例为3:1;
2. 加热至沸腾后将准备好的茶放入壶中(可准备茶包袋),煮茶时间均控制为10分钟;
3. 倒出茶汤,加入提前备好的淡奶,让淡奶与茶汤慢慢相融,用搅拌棒略略搅拌;
4. 开喝(如果自己口味偏甜,可适量调入白砂糖)。
· 试喝的过程中,整个实验室弥漫着各种气味的茶香与奶香,引来无数蹭喝群众。
岩茶奶茶:喝出“高乐高”的味道
口感指数:★★★★
总评:茶叶煮出来滋味就非常好了,加入淡奶之后,茶汤的细腻感与奶浓稠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奶味中存留了岩茶焙火的香气,奶香和焙火香刚好适度。
天棒:口感平衡,奶味与茶味都能体现出来。
竹板凳:嗯!丝滑,喝起来感觉很润。加了糖之后,有点像小时候喝过的高乐高的味道。
茶语Jolin:第一次尝试岩茶奶茶,奶茶里带点儿焙火香还是舒服。
小羊羊:不苦不涩,有焦糖香。
绿茶奶茶:人见人爱的狮峰龙井遇到了滑铁卢
口感指数:★★★
总评:整体感觉比较清新,但稠滑感稍差。加入淡奶后,奶味比茶味重,绿茶原本的鲜爽感被掩盖了,入喉后口腔中有绿茶的味道,回味微微泛苦,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天棒:居然拿狮峰龙井来煮,不怕它晚上来找你寻仇吗?
竹板凳:绿茶的清香被掩盖了,茶汤苦味突出,加奶后完全喝不出龙井的味道。
茶语Jolin:完全是豆浆的颜色,奶味有点重。
小羊羊:原本期望值挺高的……现在看来,还是清饮吧。
白茶奶茶:蹭喝群众为90年代老白疯狂打call
口感指数:★★★★★
总评:是一款有惊喜的组合,20年老白茶与淡奶的结合,入口有巧克力般的稠滑感,两者搭配相得益彰,茶味更浓,奶味更香,有参香和粽香混合,饮后口腔有干果子的味道,回味甜中微微有咸,甜而不腻。
天棒:简直出乎我的意料,不知道是不是年份茶的原因,喝起来居然一点不觉得腻。
竹板凳:煮的过程中,就闻到淡淡的粽香。清饮非常甜润,加奶后,有点在喝热巧克力的感觉。
茶语Jolin:太奢侈了,很少喝到这种味道的奶茶,甜中带有淡淡的咸味儿,有点微妙。
小羊羊:(一口闷完)快点,续杯续杯。
六堡奶茶:醇滑,甜咸味儿
口感指数:★★★★★
总评:茶叶在煮的过程中,带有淡淡的西洋参的味道。清饮时,药香渐显,口感清凉舒适。加入奶后,口感醇厚,融合得很好,非常协调,是唯一一款不放糖也特别好喝的奶茶,回味中带有六堡的木香味和甜香味,同样带有咸味。不逊色于红茶配奶。
天棒:再次出乎意料,茶叶与奶融合的楷模。
竹板凳:比刚才那款老白稠滑感稍微差一点,但也不错。
茶语Jolin:不加糖的口感更好,加糖后感觉腻了点儿。
小羊羊:奶茶里头居然还可以喝出六堡的老木头味,相互协调性很好。
熟普奶茶:热可可既视感
口感指数:★★★★
总评:像喝热可可一样,但没有太大的惊喜。奶和茶结合得很好,稠滑感也不错,入口有熟普的味道,回味更多是奶味,口感协调、舒适,也微微带咸味。
天棒:天呐,我终于知道怎么处理家里的那些熟普了。
竹板凳:口感与第一款岩茶奶茶相似,入口滑。
茶语Jolin:与淡奶结合得倒是不错,不过我更觉得,茶与淡奶相容的那瞬间太好看了。
小羊羊:比起刚才的老白和六堡,口感稍稍差点儿,不过也还不错了。
生普奶茶:太贵,难道是种浪费?
口感指数:★★★★
总评:整体感觉比较清新爽口,奶味和茶味融合表现很好,不错的一个搭配,回味普洱的花香和植物清香的香气盛,口腔微微有清凉感和甜香味。因为这款茶细节很多,做成奶茶似乎感觉有点浪费了。
天棒:甜,居然不涩口。
竹板凳:口腔倒是有收敛感,茶味、奶味都能体现出来,喝完不腻。
茶语Jolin:单喝茶就觉得好好喝啊,做奶茶有点暴殄天物,茶叶留给我吧,我要清饮!
小羊羊:做成奶茶后,感觉生普的层次感被淹没了。
黄茶奶茶:黄芽君居然在奶茶界被“out”
口感指数:★★
总评:入口奶味盖过茶味,回味泛苦,有黄茶的豆香,但和奶不融合,整体感觉不是很好。没有办法在奶茶中喝出兰花香。
天棒:味道一般,只能说勉强可以接受。
竹板凳:茶和奶有明显分离感,不是很协调。
茶语Jolin:茶味太淡,感觉就是在喝牛奶。
小羊羊:不想说话,我有点茶醉了……
红茶奶茶:无喜无悲的经典配方
口感指数:★★★★
总评:属于比较经典的配方,有温暖的感觉,但是微微有点腻,茶和花很好交融。
天棒:实在不知道怎么点评,如果人生也能像这样无喜无悲那该多好。(佛系茶人都这么说话?)
竹板凳:嗯…香甜有滑感,(还有别的感受吗?)没了……
茶语Jolin:已经喝饱了,可以下班了吗?
小羊羊:就是家里常煮的奶茶口味吧,有花香。
综上所述。
八种茶分别煮过之后加入淡奶,结果非常出乎我们的预料,老白茶、熟普、六堡茶与淡奶的融合度表现都非常优秀,口感也不错,不输给传统选用的红茶。生普与淡奶的融合也有别样风味,回味比较独特,但若是用品质极高的茶叶做成奶茶来喝,似乎是浪费了些。
家庭自制奶茶与清饮趋势
关于奶茶,茶语网此前专门做过详细分析《奶茶真相:街边无糖奶茶糖尿病患者能喝吗?常喝奶茶会咖啡因过量?》(点击标题即可查看文章)。
文中也明确指出:街边奶茶中有各种添加剂含糖,造成它总糖含量普遍偏高,正常概率下,虽不如十四颗方糖那么恐怖,但饮用街边奶茶,要充分发挥选择能动性。
所以,如果想喝到更加健康的奶茶,自制是一个更好的方法。而且,家庭自制奶茶有几个优势,糖分、咖啡因完全可控的,可以限定奶和白砂糖的来源,以及控制茶水比。
当然,对于日常饮品,除了奶茶外,清饮茶日益成为一种更时尚、更健康的饮品选择。
撰文:雅菲
图片:科佳
专业支持:九九
>y 厨义
用料
- 锡兰红茶 1小包
- 纯净水 500毫升
- 桂花糖 20克
- 海盐 0.5克
- 炼乳 15克
- 冰牛奶 100毫升
- 淡奶油 50克
- 冰块 适量
- 干桂花 1小搓
做法步骤
1、喜欢茶味浓一些所以用了锡兰红茶,正常用乌龙茶就可以。
2、1包锡兰红茶包加入500毫升水。烧开焖煮。
3、焖煮出色后关火。
4、我用的这种干的桂花糖包。
5、丢掉茶包,放入桂花糖包20克,如果没有桂花糖,可以放15克糖和5克干桂花搅拌均匀,盖上盖子用余温焖出桂花香气晾凉备用。
6、放凉后开盖加入炼乳,海盐。
7、搅拌均匀。
8、加入冰牛奶,淡奶油。
9、快速搅打融合。
10、杯子里放入适量冰块,喜欢喝热的也可以不放冰球,趁热放入热牛奶和淡奶油搅拌均匀,直接装杯。
11、往冰块上倒入桂花奶茶,撒上干桂花点缀提香。完成。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