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鼎纯手工打造的超大号传统造型铜火锅,高5.17米、直径3.57米、重3767斤,光一个盖子就重达700斤。 王斌田 摄
中新网朔州8月30日电 (胡健 王斌田)30日,在山西怀仁市的旺火广场上,一口高5.17米、直径3.57米、重达3000多斤的硕大铜火锅正在现场烹制,几百名当地群众和游客围观品尝。
据了解,这是一鼎纯手工打造的超大号传统造型铜火锅,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大的以木炭为燃料的单体铜火锅,高5.17米、直径3.57米、重3767斤,光一个盖子就重达700斤,一锅能装2000多斤食材,1000多人可同时食用。
8月30日,在山西怀仁市的旺火广场上一口高5.17米、直径3.57米的硕大铜火锅,正在现场烹制。 胡健 摄
怀仁铜火锅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且铸造工艺精湛,怀仁的“什锦火锅”更是源远流长寓意美好,纯手工超大型传统木炭铜火锅从创意策划到完成策划、完成设计历时两年时间,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安民老先生带领27名徒弟和工匠一锤一锤纯手工敲打而成。
怀仁铜火锅在明朝被称为“升锅”,与“升官”谐音,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美好寓意。在今天,“升锅”,与“升官”谐音,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美好寓意。在今天,“升锅”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吉祥寓意,寓意孩子升学、工作升职、事业升级、生活升腾、旺长高升。(完)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喜逢嘉客火锅烧,也识鸡豚味最饶”。西充铜火锅历史悠久,味道鲜美,早在明清时期就在西充民间流行起来了,去年还入选了四川省“天府旅游美食”。铜火锅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圆筒形,为底座,用来通风助火势;上层中心是梭形空心火管,火管周围套上环形火锅以盛食材。使用时把烧燃的木炭放在火管里,再随时添加木炭以增火势。
西充铜火锅的食材以本地土猪肉为主,羹汤、蔬菜为辅,一共分为三层。上层是腊香肠、腊心舌等“盘子菜”,中层是半肥半瘦的腊肉,底层是干萝卜挂、干豇豆、米豆腐等。锅中有荤有素,有汤有菜,既可配整桌宴席,又可单独成席。
每到团聚之时,家人朋友围炉而坐,享受一顿家乡的铜火锅,火红的木炭,烧得通红的铜锅,各种美食在汤底里相互交融,慢火煨出的腊肉香肠,肥而不腻,令人百吃不厌。
对西充人来说,铜火锅就是家乡的味道,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去向何处,都会揣着这乡愁,记住这滋味。炉炭火烧窗白,腊肉香满街巷,这碗人间烟火,足以慰藉乡愁。
< class="pgc-img">>月20日,四川省“天府旅游美食”发布仪式上正式推出了100道全川最具代表性的省级天府旅游美食、10条“天府旅游美食线路”产品和809道市(州)级天府旅游美食。
为此我们特推出【天府旅游美食·舌尖上的非遗】专栏,展示巴蜀饮食文化的无尽魅力和深厚内涵。
嘉陵江畔友两三
绿蚁新醅酒
铜锅小火炉
飘香的腊肉升腾白雾
一如嘉陵江畔缭绕的云烟
这是西充人最难割舍的滋味
三国五熟釜、南宋拨霞供、直至今天的西充铜火锅,均脱胎于东汉所出现的“豓斗”。这是一种以陶或铜为材料制成的炊具,将木炭送入“肚”中久烧,煮沸上层的食物。
经千年发展,铜火锅不断改良,嘉庆皇帝登基时曾举办“千叟宴”,一次动用银质、锡质和铜质的火锅一千五百五十个。
火锅向来以“海纳百川”闻名,但西充人有自己的坚持。腊肉、香肠、干竹笋等层层码放,围成一圈如花绽放,再淋上高汤,慢慢炖煮,揭盖一瞬香满屋,人们便欢呼举筷而下,无论寒暑都能品尝故乡美味。
独特的西充味道
源于精心打造
河风吹腊肉
选用当地土猪肉,不烟熏、不暴晒,靠河风自然阴干,取一块分切煮熟,便油润可口、香浓不腻。
炭火煨浓香
火红的木炭或钢炭,将紫铜火锅烧得滚烫,慢慢煨熟了各色腊味与蔬菜,香飘县城。
三叠成特色
锅底大致分为三层,上层摆满腊香肠、腊心舌、腊肝腰等“盘子菜”;中层则是一块叠着一块半肥半瘦的腊肉“骨牌肉”;最下层则是浸满了肉香的干豇豆、萝卜等蔬菜。
餐桌正中的铜火锅
被一铲炭火烧得热烈
以腊肉香肠为主要角色的食材
在汤中相逢融合
慢火煨出腊肉香
细细品尝那一锅佳肴
无论是肥而不腻的大片肉
还是清新爽口的蔬菜
都承载着西充的县城文化
至亲好友围炉而坐
冬日保温取暖
夏季酣畅淋漓
一壶小酒上台
醉人不是酒
是一锅沸腾的情真意切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
醉忆锅中味,浑忘宾客家
来源:爱西充、西充人、四川通吃帮、西充县人民政府等,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