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根据媒体报道,上海知名蛋糕连锁店宜芝多陷入了关店潮,根据报道称,宜芝多一夜之间关停了近30多家门店,如今在某点评网站上,搜索宜芝多仅剩3家店,其他门店皆显示“暂停营业”标签。
宜芝多这个蛋糕店很多人可能没听过,但是在上海生活过的人们对其却非常熟悉,宜芝多是上海老牌的蛋糕店,1992年便开业了,也是上海门店数量排前3名的蛋糕店,高峰期时,拥有近105多家门店,500多名员工。
< class="pgc-img">>这家蛋糕店生意一直很不错,在上海口碑很好,不仅味道好,员工待遇也很不错,比如会给员工上社保,这在上海的餐饮行业里,可谓是独树一帜,99%的蛋糕店都不会给员工缴纳社保。
这家曾经在上海家喻户晓的火爆蛋糕店,为何如今陷入了关店潮呢?
< class="pgc-img">>盲目扩张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餐饮业同样如此,成功的餐饮店都是相似的,失败的餐饮店各有各的不幸,其中疯狂盲目扩张便是很多餐饮店关店倒闭的最直接原因。
< class="pgc-img">>2016年,宜芝多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名为“百店计划”,开启了盲目扩张阶段,在高峰期地铁门店数量达到了105家,几乎每个换乘站都有宜芝多的身影。
疯狂盲目扩张带来了资金链的紧张,为了新开店不断地进行银行融资,最后2020年疫情的“黑天鹅”突然来到,这让依靠着现金流生存的宜芝多,面临了资金链断裂难题。
方向失误
宜芝多从1992年开店后就一直和85度C等蛋糕品牌进行对标,走的都是中高端路线。
门店面包蛋糕的价格都是属于中高端消费,人均消费30元以上。
这在消费景气的时候,自然方向没有什么大问题。
< class="pgc-img">>但是从2018年以后,市场消费方向已经在悄悄往下沉市场运行,不管是85度C,还是星巴克等主打中高端的餐饮店都遇到了业绩不断下滑的危机,反观走低端路线的蜜雪冰城却活得了新的市场生机。
而宜芝多的管理团队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依然在坚持走中高端路线,最后导致门店生意逐年下降。
管理方向上的失误,让宜芝多门店业绩下滑,利润下降,最后导致现金流紧张。
在上海,面包店特别多,但是口碑做得好,能够经营30年的寥寥无几,而宜芝多无疑是最有可能做到的,但是如今却面临着倒闭关门的局面。
有上海网友表示:“他们家的面包蛋糕很好吃,就是经营模式太传统了,只要更换一下,相信大家还是愿意去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宜芝多被媒体曝出拖欠员工3个月工资,社保断交一年,其品牌创始人在媒体采访时回应道:“没有跑路,活下来需要4000万。”
问题是这4000万谁会愿意给他呢?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180期内容。每天用互联网思维思考传统餐饮业。初见的朋友请搜索“餐饮老板内参”订阅。
本期内参
线上蛋糕订购平台的21cake,是由廿一客食品有限公司于2004年5月创建的蛋糕品牌。21cake抛弃了传统线下门店的运作流程,借助蛋糕研发、生产、销售、配送的一体化经营,形成了“网上/电话订购+中央工厂+自营冷链配送”的商业模式。
每隔两个半小时就会有一批蛋糕送出去,从中央工厂完工到送到顾客手上控制在三个小时左右,这样才能保持最好的口感。
零库存:五小时送达
21cake遵循的是一种即时生产零库存(Just in time)的商业模式。订单决定生产的模式,尤其是对于蛋糕这种对产品新鲜度要求极高的食品更是如此。而支撑这种选择的是,21cake构建了一个大的生产车间、一个大库房,利用中央工厂的模式实现集中生产、分散配送的商业运营。
一般的蛋糕店需要顾客至少提前一天订购,但21cake把这个时间区间缩至五小时,在2其订单系统中,客户一旦下单,网络系统会自动将这个时间倒推五个小时,将订单下至工厂生产车间,接到订单后,生产车间的师傅就开始现场制作蛋糕。
内参提醒:快速生产按照提前约定好时间发货的即时生产模式,对企业在蛋糕的原材料供应、中央工厂生产、物流送配等整个流程要求非常高,甚至到了苛刻的水平。企业要进行精准把控,确保每一个环节的系统管理不出错。
当蛋糕开始进入生产流程时,配送团队也进入了待命状态,全市设立多个配送站,蛋糕制作完成后,由中央工厂发货到配送站,再由配送员送往订货地点。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21cake对配送时间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一方面,精确到每一小时,来满足顾客的送达时间要求;另一方面,所有的蛋糕配送时间都是分批进行控制的,比如在北京是每天五批,按照12个小时的配送时间,则大约每隔两个半小时就会有一批蛋糕送出去,从中央工厂完工到送到顾客手上控制在三个小时左右,这样才能保持最好的口感。
内参提醒:即时生产是比较创新的一个模式,原来的蛋糕店有一个很大的成本问题,传统的门店销售,选址决定成败,如果你选址选得不好,租金过高或客流量过少,那就很难继续生存,且一家门店的辐射范围只有3~5公里。随着国内租金的不断提高,使得门店选址变得愈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蛋糕业借助网络进行销售和推广,可以说既是无奈之举,又恰恰顺应了消费转型的潮流。
有别于传统的网络平台,21cake“网上订购+中央工厂+冷链配送”的模式,使平台与网商合二为一,这也同时导致了21cake与传统连锁店成本结构的不同。
内参提醒:传统门店模式就像细胞的叠加,总体成本是单个门店成本的总和,而21cake模式的可变成本会更多,比如它主打的物流环节,由于对服务的严格要求,其最大的成本不在冷链的建立,而是在配送员的选用和培训上。
隐忧:高端低壁垒
21cake前端无店铺,后端中央工厂规模化生产模式的核心优势就是低成本。但随着好利来、莫菲、味多美、窝夫小子等竞争者纷纷上线,21cake的成本优势相对竞争对手逐渐消弱,而定位高端市场的21cake的一些问题正在被逐渐放大。
高端产品的特征是高质量、高价格及高利润率。想做成目标顾客眼中的高端产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配套”。例如,渠道上要与高端品牌站在一起,传播上要与高端品牌比肩。由于21cake没有实体店,缺乏店面带来的高端形象配套,纯粹依靠线上销售产品,高端的消费体验极容易下降。
其次,21cake虚拟渠道的门槛很低,容易被复制。一旦同城出现另外一家口味更好的网店,21cake的市场就会被蚕食。实体店成本高,但也成为大多数蛋糕企业的天然壁垒,而21cake如何建立自己的壁垒是企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内参提醒:蛋糕远不如快餐、鲜花等产品的消费频率高,如何保持顾客持续购买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建议21cake可以考虑提供一种消费解决方案,不仅出售单品类蛋糕,尽快增加红酒、咖啡等饮品,甚至鲜花等丰富配送品类,这对物流资源来说也是一种综合利用。
编辑:内参小罗君
内参微点评
今后我们将选取一些行业案例,进行更充分的解读和分析,您关注哪些品牌,也可以回复微信告诉内参君。
多香港人都说,一睡醒就要交钱给李嘉诚,意思是他控制了香港大部分经济命脉。
而在新加坡,有一个相似的存在,你一张口吃饭、喝水,可能就要给面包物语(BreadTalk)交钱!
< class="pgc-img">>很多人会说,怎么可能?我很少吃面包啊!呵呵,如果到现在你还以为面包物语只卖面包,那真是太单纯了......
今天(9月2日),面包物语集团宣布将以8000万新币收购福将坊(Food Junction)食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ourjourney06)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有11间和3间福将坊。
< class="pgc-img">>面包物语本来旗下就有大食代(Food Republic)和 Food Opera 两个食阁品牌,掌管着新加坡的14间食阁和马来西亚的2间食阁。
< class="pgc-img">>没被面包物语收归麾下的知名食阁,只有口福(全岛有57间)和Kopitiam(全岛650间)了。
别看这两个牌子胜在数量,但面包物语的福将坊和大食代主打的“中高端食阁”,几乎霸占了新加坡的大型商场。如此,算是承包了新加坡商场食阁的半壁江山!
< class="pgc-img">>其实,刚刚收购的福将坊,与面包物语一直都有“血缘关系”。
早在26年前(1993年),面包物语创办人郭明忠和三名合作伙伴,就在碧山推出首个福将坊,开创了有空调的小贩摊位进驻商场的新模式。
2000年,郭明忠离开了福将坊,创办面包物语。如今,面包物语又收购了福将坊,感觉像把寄养在外的娃领回家了......
< class="pgc-img">(面包物语“爸爸”郭明忠~)
>看现今面包物语的食阁版图,夸张一点说,对于家里几乎不开伙的新加坡人而言,以后要“续命”就离不开面包物语了......
那又有人说了,我不去这两家食阁,就不受面包物语的“支配”了吧?
怎么可能!作为全球第一家以经营面包店起家并上市的企业,面包物语在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城市,经营着近一千多家门店。旗下拥有N多直系和代理餐饮品牌,如土司工坊、奈雪の茶、鼎泰丰等。
来,让我们围观一下面包物语如何填满我们一天的生活......
在上班路上,去面包物语买一个经典的肉松面包,开启美好的一天。
< class="pgc-img">>上午办公有点累,来杯超级网红奈雪の茶,提提神~
< class="pgc-img">(面包物语拥有奈雪の茶在新加坡和泰国的特许经营权)
>到了中午,有的同事去大食代吃午餐,有的面食爱好者则选择去吃日本拉面。面包物语和日本连锁企业三宝拉面合作,成立了拉面玩家,后来在2017年全部转型为Sō创拉面。
< class="pgc-img">>下午茶时间,想吃点甜甜的加椰吐司,配一杯浓浓的南洋老咖啡提神,于是大家来到土司工坊休息片刻。
< class="pgc-img">>下班走出办公室,忍不住买一杯台盖边走边喝~
< class="pgc-img">(面包物语拥有台盖在新加坡和泰国的特许经营权)
>晚上,约了一波人给朋友过生日,那必须去蛋糕细语买个蛋糕呀~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Nira Chan)
>晚上的聚会地点选在鼎泰丰,吃蟹粉小笼包!鼎泰丰作为一个台湾品牌,面包物语代理的新加坡店面反而比在台湾的红火,用餐高峰期通常要排队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Ria de Jong Lonely Planet)
>这样吃吃喝喝过了一天,有些面包物语的品牌还没出现,要等第二天再去了。
比如纯手工制作的潮州烘焙糕点泰茂栈:
< class="pgc-img">>新加坡新晋网红面包店吴宝春麦方:
< class="pgc-img">(面包物语拥有吴宝春在新加坡、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特许经营权)
>甚至出了新加坡,都逃不掉面包物语的“魔掌”!先不说现在已经开遍中国的面包新语(因为“物语”被注册了,只能改名“新语”)和土司工坊,新加坡老字号松发肉骨茶进入中国市场,幕后推手就是面包物语!
< class="pgc-img">(面包物语拥有松发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泰国的特许经营权)
>面包物语和松发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面包物语持有90%股份,松发控股只持有10%股份!所以,可以说在中国的松发肉骨茶,其实是面包物语的......
< class="pgc-img">(松发肉骨茶上海店)
>更神奇的是,他们还把鼎泰丰开去了英国!据彭博社报道,在伦敦吃一次鼎泰丰要排队4小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彭博社)
>大食代更是遍布全球,除了新加坡,在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拥有800多家门店,光是中国就开了32家,发展迅猛。
虽然“在新加坡一出门吃喝,可能就要给面包物语交钱”这样的话有些夸张,但不能否认的是,面包物语旗下的品牌在我们生活中已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存在了。
---------------------------------------------------------------------------------
新加坡眼,带你看新加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kanxinjia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