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邓小龙)没有厨师炒菜,也没有服务员点单,仅靠机器就能开餐厅?近日,武汉街头这种比较新颖的“机器人餐厅”主打“方便”“健康”“实惠”,吸引了部分市民“尝鲜”。
自动炒菜机正在工作。记者邓小龙 摄
“之前路过觉得有些新奇,我今天就来试试。”12月5日晚6时30分左右,市民顾女士步行来到汉口北湖西路上的一家“机器人餐厅”,准备在这里吃晚饭。顾女士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走向店内靠左侧的储物柜,经浏览后拿出手机扫码打开其中一个柜门,从中取出一份糖醋排骨。
店员将顾客选好的菜品放入炒菜机。记者邓小龙 摄
店里唯一的店员接过顾女士的食材,将其倒置在一台方形机器上。店员再按动一两个按钮,机器便开始工作起来。过了两分多钟,机器停止工作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店员打开盖子,从机器里取出一口小炒锅,将锅里的糖醋排骨装盘,端到顾女士的餐桌上。“吃起来味道还行,感觉肉有点偏老,但是胜在方便、省时。”顾女士一边吃一边说。
顾客品尝自动炒菜机制作的糖醋排骨。记者邓小龙 摄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这家餐厅进门左侧摆放着两个储物柜,右侧是一个操作台。操作台上放着3台自动炒菜机,一旁还备有切好的洋葱、葱花等配料。储物柜里摆放着上百个餐盒,对应的标签上写着“香干回锅肉”“糖醋排骨”“手撕包菜”等不同菜品,价格从10多元到50多元不等。
餐厅经营者李向辉介绍,餐盒里装的是不同菜品的食材、配料。顾客进店后选好菜品,只需扫码即可开柜取菜。储物柜会识别被顾客取出的菜品并计算价格,顾客通过手机支付金额。拿到餐盒后,店员用自动炒菜机扫描餐盒底部的二维码,再将餐盒放置在炒菜机对应区域,按下启动按钮,机器就会根据不同的菜品设定相应程序,开始自动炒菜。
储物柜里摆放的自助菜品。记者邓小龙 摄
“菜品原料都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物流配送,方便实惠,绿色健康。炒一个菜一般3至5分钟,回头客挺多的。”李向辉说,餐厅是今年10月6日开始试营业的,通常情况下每天从上午11时营业至晚11时。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60多份菜品。顾客主要是附近工作的上班族以及“图方便”的周边居民。
李向辉介绍,这类餐厅不需要请厨师,一个店一般只需要两名工作人员,一人协助顾客操作炒菜机,另一人负责店内打扫、物品清洗等。“与常规餐厅相比,这类餐厅省去了不少人工成本。今后,如果会操作炒菜机的顾客多了,我甚至考虑开成‘无人餐厅’。”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8日中午12点,崇文门公交场站附近,一辆便民移动餐车吸引了不少顾客。人们围着这辆新奇的餐车,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这车是头一回出现吧。”“从几点营业到几点呀?”……记者了解到,这是一种新型移动餐车,餐车内由机器人负责炒菜,工作人员辅助配餐,为消费者提供热乎又实惠的中式快餐。
“师傅,来两个酸辣土豆丝鸡蛋灌饼。”顾客点餐后,餐车内一位工作人员把洗好的土豆丝倒入智能炒菜机,手指在液晶屏幕上轻轻一点,机器开始运作;另外一位工作人员在前台包装菜品,锅铲一翻,馅料往里一塞,不到半分钟就能做好一个鸡蛋灌饼。“这饼热乎着呢,掂量了一下,做得还挺实在。”一位排队购买鸡蛋灌饼的顾客说。除了6元一份的酸辣土豆丝鸡蛋灌饼,这里还售卖孜然鸡丝鸡蛋灌饼、回锅肉片鸡蛋灌饼、黑椒牛柳鸡蛋灌饼,价格为7至11元。
“今天是试营业,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不到两小时就卖出去五十多单。”据工作人员介绍,公交便民移动餐车的运营时间为每天早上6点左右到晚上10点左右,便民餐车将采取服务员两班倒的方式,真正达到便民利民的目的。
记者注意到,餐车的菜单有四个经典特色菜、两个每日换新菜和四种口味的鸡蛋灌饼。餐车挂出的价目表显示,酸辣土豆丝4元,孜然炒鸡丝7元,爆炒回锅肉12元,爆炒黑椒牛柳16元,比一般餐厅外卖的价格更实惠。“服务员只需要完成现场煎饼、往机器内部倒入食材、包装食品等简单工作,最关键的炒制工作则交由机器人来完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餐车免去请厨师的成本,整个运营成本随之下降,菜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低。
据了解,该餐车由咔哥智能厨房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与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最新型的纯电动新能源中巴车作为基础进行升级改造,把智能炒菜机嵌入车体中,只需几百秒,即可制作完成一道菜品。
据工作人员介绍,公交便民移动餐车将在2022年进行全面推广,主要在公共交通枢纽附近投放。
< class="pgc-img">>阵子,我跟一个投资人朋友吃饭,他说最近自己掏腰包投资了一家餐厅。
我兴趣来了,这疫情,你还投资餐厅?什么逻辑呢?
原来这家餐厅可不是一般的餐厅。
它的所有菜品都是机器做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个餐厅没有厨师!
< class="pgc-img">>“喏”,他指着我正在啃的烧鸡腿说:“你正在吃的这种菜,可以说是最容易用机器做的了。”
哇,我顿时惊觉一个从未发现的事实:哪怕咱们在五星级酒店吃的菜,可能都不是人手做的了!
那些大厨带着高高的厨师帽,正儿八经精心炮制的场面,以后都成了我们脑海的YY。
可是,机器做的菜,多少总会有点差别吧?
不好意思,真的不会。
据说一台自动炒菜机,只要设定时间、程序,提前将主菜、配料、调味品放到机器里,根本就不用人工看管。
按两下按钮,它会自动热油、翻炒,控制火候,封闭立体加热,定时,自动搅拌。
我不禁哀叹,那以后可能真没我们人什么事了,人工智能迟早把我们拍死在沙滩上。
“你又错了!”他无奈地放下了筷子。
“我开始也跟你一样的想法,以为有了节省成本的高科技,这事儿就成了……
没想到,这事儿竟然就是败在没有人。最后,我亏光了100万。”
我再次被燃起了好奇心,那是怎么回事呢?
< class="pgc-img">>
原来,当餐厅没有了厨师,餐厅的老板就误以为运营只需要请个店长,事业就可以持续扩张,压根不用管了。
投资人也误以为,无厨师的连锁餐厅只要标准化,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但是,店长并不是餐厅的股东,他能够尽职尽责把运营做好吗?
这里就涉及非常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 既要从招聘开始,就找到跟餐厅老板“想在一块儿”的人;
- 又要有,合理的KPI,让店长努力垫垫脚去争取;
- 再要有,公平的内部分钱制度,让服务员们能积极工作;
- 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职责边界,不能让内部人打架。
这不,这些事儿,都涉及人。既然必须要人,管理就必须跟上。
那个误以为可以当甩手掌柜的老板,转眼就被啪啪打脸。
店长控不住场面,传菜的和菜品准备的吵架,上菜的和传菜的吵架,洗碗的和扫地的吵架,整个餐厅的管理乱成一团。
虽然带着“全自动做菜”的光环,这个餐厅因为没做好人的工作,最终准备关门大吉。
< class="pgc-img">>最后,他带着一丝叹息的口吻说:
我们都以为,要赚钱,抓重点就够了。
但是原来,“抓对”重点,才是成败的关键。
听着他笃定的总结,我不禁想起了一句知名的金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class="pgc-img">>就用我最熟悉的房产投资这件事来说。
表面看,赚不赚钱,在于一个人到底有没有选对楼盘,那个楼盘有没有升值潜力。
实质上,更根本的在于你是否选对了投资时点。
再有升值潜力的楼盘,买的价格不对,背负的利息过重,你也不可能获利。
更往深层次上说,怎样才能选对时点?
那就是基于你对规律的摸索,能真正看懂大环境和资金趋势。
所以,在买房投资这件事上,对规律的总结摸索才是成败的关键。
< class="pgc-img">>再说我也深有体会的另一件事,时间管理。
我们都会以为,把时间用到极致,每一个小时的颗粒度都塞满了安排,那叫做成功的时间管理。
实质上,时间管理的关键不在于用尽,而是匹配。
你要把自己最适合的时间,分配给最适合的事情。
所以,把头脑最好的清晨时光用于思考冥想,把灵感最好的深夜用于艺术创作,把精神最为涣散的午后填上提神醒脑的会议,才是更有效的时间管理。
再跑回餐厅的案例,用机器来做菜,老板肯定认为节省人力成本是餐厅经营的关键。
但是,消费者跑到餐厅里吃饭,吃的要不是味道,要不是环境,要不就是有特色的服务。
这就注定了餐厅经营里面,特色菜运营、环境装修、人员服务提升都是重点。
这些都没做好,光把后厨人力成本节省了,那是注定要跑偏。
做成了一件事,并不叫成功,深知做成这件事的关键点在哪里才是。
如果你糊里糊涂做成功了一件事——买对了女朋友喜欢的礼物、做对了一份领导肯定的报告、到街头摆摊赚了一些小钱……
但到头来,还是不知道女朋友到底喜欢什么,领导想看怎样的报告,摆摊赚钱当中的要诀,那你真的算不上做成功。
下一次,你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做。
你的一次做对,并不能复制。
你这种做成,叫做运气,而不是有效的努力。
一个人最大的误会,就是错把运气当成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想起自己刚刚创业那会,只有一个助理,在一个共创中心租了两张桌子,就吭哧吭哧开干。
那阵子,一切只以节省成本为最大的原则。
用人,请实习生,电脑,买最便宜的。
本质上,那就是抓错重点。
事实上,后来我发现,人才不足是团队发展最大的制约,电脑不好使也严重影响了同事们的工作效率。
新媒体运营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团队是否优质,他们是不是高效,能决定你的事业能否持续做大。
从一开始就找对人,哪怕贵一点但是有相当经验的人,才是这件事里面的关键点。
在选择这件事上,我们常常都有点自以为是了。
把常识误以为是正确的认知,甚至把努力的重点,都放在无关重要的旁枝末节。
事实上,正如高科技的噱头不能做好一个餐厅,每天都忙碌12个小时不代表时间管理得好,只会抠成本永远做不成好生意。
抓对重点,才是选择这件事里头,最大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