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文
如果说此前北京是巴奴毛肚火锅的战略布局之地,那现在,北京或将成为巴奴毛肚火锅新的大本营。
据财经网产经了解,近日,巴奴毛肚火锅总部将逐步迁址到北京,创始人杜中兵在内的高层也已经入京。此后办公室地址或会变动,但迁入北京已是板上钉钉。
巴奴加速“跑马圈地”,翻台率和供应链成底气
目前,巴奴毛肚火锅已在北京布局了7家门店。
近日,财经网产经由消息人士处获悉,2022年巴奴还将持续扩张,未来还会在朝阳、大兴开三家门店。此次选北京作为全新总部,或是想从北京放眼全国,带动拓店效率,从而应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所带来的压力。
其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巴奴毛肚火锅已拥有85家直营店、店面覆盖北京、上海、深圳、西安、苏州、南京、郑州等20多个城市。
在拓店方面,巴奴毛肚火锅有自己的节奏。2021年,巴奴在武汉和深圳完成了“从无到有”的拓店计划,且业绩表现也超出预期。
今年2月,财经网产经注意到巴奴火锅在安徽成立新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彼时,对于该消息,巴奴方面向财经网产经确认“2022年将进入合肥市场,也会继续全国化,有节奏的开拓市场,进新城开新店。”
拓店的背后,还有一系列可支撑“跑马圈地”的数据。
据悉,深圳卓悦中心店作为巴奴毛肚火锅在华南首店,在七夕当日的翻台率达到8.3,位列全国门店翻台率首位。这个数字也代表着巴奴在华南市场布局的阶段性胜利。
而巴奴毛肚火锅的武汉门店在10月1日的开业当晚的6点,排号就已近200桌,国庆假期的前三天招牌产品毛肚便已售出778份。
在2022年春节期间,巴奴毛肚火锅春节七日北京市场总营业额较21年增长57%,平均翻台率达5.66;其中,北京市场,通州万达店2月1日创下春节期间北京市场最高翻台率7.9,世纪金源店最高营业额较平日增长2.2倍。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规模化扩张也意味着对产品标准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公开报道显示,巴奴秉承 “能冷鲜不冷冻,能天然不添加,能当天不隔夜”,耗资1.5亿,打造了巴奴毛肚火锅·中央厨房。新的中央厨房位于河南原阳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占地50亩 ,可满足近百家直营门店同时供应,年产能达20000多吨,这也是巴奴建设的第四座中央厨房。
多家火锅品牌冲击IPO,市场竞争压力升级
除了拓店外,2021年一直有关于巴奴毛肚火锅有意登陆资本市场,加快上市进程的传闻。此前,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也曾公开表示,上市是巴奴未来的大方向,但还没有具体计划。
但此次“迁址”也又给了外界一个新的解读空间,即巴奴或是要在北京全力为上市做准备。
资本也早已关注到巴奴毛肚火锅。天眼查app显示, 2020年,巴奴获得了由番茄资本独家投资的近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此外,还有公开报道显示,2021年,巴奴再次完成超5亿元新一轮融资,此轮由CPE源峰资本领投,日初资本、高榕资本、番茄资本跟投。但该消息,一直未得到巴奴方面的确认。
不过,观察资本市场上的“火锅股”,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其并未在资本市场“顺风顺水”。特别是多家头部品牌都出现了因快速关店而导致亏损的情况,开始纷纷调整发展的脚步。
但在火锅市场热度不减的当下,机会有时就隐藏在行业参与者“休养生息”之间。
NCBD(餐宝典)所发布的《2021—2022中国火锅行业发展报告》 中显示,2021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已达9535亿元,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0亿元。
报告还显示,从门店数量来看,川渝火锅数量最多,门店数占40.0%,北派火锅占14.0%,粤式火锅占比为11.8%。消费者对火锅品牌满意度巴奴、海底捞、周师兄、湊湊、小龙坎位居前五;最受欢迎川渝火锅菜品依次为毛肚、虾滑、鸭血。
消费的喜爱加上资本市场的看好,从去年年底至今,火锅品牌捞王、七欣天都传出了要上市争夺“火锅第三股”的消息。而现在看来,这个列队中也要为巴奴增加一个席位。
结语
艾媒咨询研究报告显示,不同以往的是,火锅餐饮商家应明确市场定位,盲目扩张“赚快钱”的阶段已然过去,占领某一细分品类或在经营上寻求创新的商业模式,规范化经营这样才能够成功出圈,寻求异质化、追求品质和良好口碑才是火锅餐饮行业的长远趋势。
这意味着,围绕着火锅这个巨大的市场,竞争将持续升级。成立已经21年的巴奴毛肚火锅将继续有节奏的拓店,但与速度相比,坚持直营、供应链先行的巴奴毛肚火锅,似乎更在乎质量。此番“进京”,稳中求进,或还能为此后在产品主义和火锅高端化的道路上助力,从而在火锅市场完成属于巴奴的深度与广度。
河报·豫视频记者 韩聪聪
巴奴正式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
7月12日晚,巴奴毛肚火锅在其公号上发文表示,正式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记者通过走访获悉,这一举措在6月底已开始落地。
目前巴奴24小时营业门店共有三家,全部在郑州,分别是郑州概念餐厅、郑州商鼎路店、郑州金水东路店。
< class="pgc-img">>凌晨的火锅,要给谁吃?
记者咨询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国内餐饮市场实现24小时营业的餐厅极少,除了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外,24小时营业的中餐较知名的之前有永和豆浆大王。
麦当劳曾表示,推行 24小时服务,是为了更好地为社区邻里提供便利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报道称,24小时营业的永和豆浆大王则是展示了“无论你多晚回来都有热乎乎食物”的温馨品牌形象。
但是作为传统的中餐品类,推行“24小时营业”模式,巴奴应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商家。
< class="pgc-img">>一般来说,餐饮商家在调整运营策略方面,一般会参考两项指标,一是有没消费者,二是有没有需求。
通过对在巴奴就餐的消费画像和消费习惯分析可以看出,巴奴的消费群体中,不少18—28岁的年轻人更喜欢熬夜,也更需要夜生活,呈现出“边熬夜边喝汤”的朋克养生状态。
当然,有人就有需求。这部分年轻人需要一个场景去满足深夜或者凌晨的社交需求,也可以说是情绪、情感需求。巴奴把原先提供到凌晨三点的服务,延伸到24小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突破口去释放。
一位资深餐饮人表示,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到了凌晨,在餐饮的需求上,大家可选择的余地不多。尤其是从郑州夜经济的热火和发展态势来看,凌晨的餐饮市场越来越稀缺但同时也被需要。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巴奴此举还能满足一个需求,那就是郑州夜经济的范围更加宽泛了,比如演唱会、演艺项目日益增多,这些消费群体在项目结束后,也需要就餐或者相应的服务。
尽管没有公开说明,但是“24小时营业”也是巴奴在提振夜经济方面的一种体现,至于这样的举措到底能对夜经济有多少带动和影响,还需要时间检验,但至少巴奴已经在努力的做了。
开启“24小时营业”的餐饮,为什么是巴奴?
有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企业要24小时营业,对于门店的运营能力和供应链的要求非常高,挑战的成分要大于机遇。
< class="pgc-img">>在郑州巴奴的概念店,记者了解到,为保证24小时营业的正常运营,门店依托原有班子进行了重新排班,加班次,适当备货。
当然,巴奴之所以能这样做,应该受益于他们对产品和市场持续不断的探索,不管是菜品、门店模型,还是客户需求,当然最基础的,还有巴奴中央厨房强大的供给能力和完备的供应链体系。
对于“24小时营业”的门店为何选在郑州,而不是北京、上海等地,记者了解到,一是目前这三家门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是街边店,开门关门时间巴奴自己可控;二是巴奴在郑州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顾客有这方面的就餐需求。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关注的还是“24小时营业”状态下巴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度会不会降低?对此,巴奴三家门店都表示不存在这种情况,夜间凌晨与正常时段的提供的内容一致,包括菜品和服务。
同时,除了常规服务,记者还了解到,巴奴“24小时营业”门店还新增了以下服务:24小时热水;手机、电车充电服务;温暖歇脚服务;免费打印服务等。
“这应该是巴奴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一种体现,它已经不是单纯的餐饮企业,到巴奴不仅仅是吃饭,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这里有情绪价值的加持。”已经是巴奴粉丝中“肚神”级别的年轻人王阳这样评述。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高鹏
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侯隽) 3月14日,港交所官网披露了粤式火锅品牌捞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捞王”)的最新上市申请材料,中金公司和华泰国际为其主承销商。
记者侯隽 摄
无独有偶,老牌火锅企业七欣天也已于今年1月正式递表,计划募资约2亿美元并在香港挂牌上市,招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目前,港股市场已经有海底捞、呷哺呷哺两大火锅品牌,如果捞王和七欣天上市成功,或许不久后,这四大火锅品牌将在港股会师,看来火锅依然是一门好生意。
根据捞王的招股书显示,捞王于2010年在上海开出了首家“捞王”火锅店,截至目前,公司共在30个城市开设了149家连锁自营餐厅。与常见火辣重口的川味火锅不同,“捞王”属于典型的粤式火锅,主打“白汤”锅底,口味较为清淡,人均消费在130-150元,其中,胡椒猪肚鸡、腊味煲仔饭、粤式猪骨煲等均为餐厅主打菜品。
根据捞王招股书显示,按2020年收入计,捞王占有1.7%的市场份额,属于中国最大的粤式火锅餐厅及中国第四大火锅餐厅。2019年-2021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0.95亿元、11.25亿元、13.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794.9万元、6603.6万元、1312.9万元。捞王对此解释称,主要由于疫情导致纯利减少。
七欣天成立于2006年,首家餐厅开设于江苏江阴,伴随其海鲜和火锅“一锅两吃”的吃法流传开,七欣天逐渐在市场中打开了知名度。
据其最新招股书,七欣天已在国内48个城市以及一个直辖市内经营了256家餐厅,按照2020年直营餐厅收入计,七欣天已成为中国第三大火锅餐厅运营商。
但是,近年来,火锅赛道也被认为是竞争最激烈的赛道。
之前无论是呷哺呷哺深陷关店、调整战略宣布重走“大众消费”路线还是海底捞关店三百余家,创始人张勇卸下首席执行官由“最牛服务员”杨利娟接任,火锅赛道在疫情前景仍未明朗之际,深受市场的考验。
根据餐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近日《2021—2022中国火锅行业发展报告》 的相关数据,2021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已达9535亿元,预计到2022年间刚突破10000亿元。
报告显示,从门店数量来看,川渝火锅数量最多,门店数占40.0%,北派火锅占14.0%,粤式火锅占比为11.8%。消费者对火锅品牌满意度巴奴、海底捞、周师兄、湊湊、小龙坎位居前五;最受欢迎川渝火锅菜品依次为毛肚、虾滑、鸭血。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火锅市场依然是资本涌动,巴奴、周师兄、珮姐、等品牌均拿下亿元级别的融资,加速扩张,小火锅杨国福也递交了上市申请。此外,据透露巴奴总部将逐步迁址北京,目前正在选址中。“现在巴奴的办公室肯定不够用,之后随着大批核心人员搬入,将会重新选址,但总部迁址北京已是板上钉钉。”
那么,巴奴是否会加速上市节奏呢?
据接近巴奴的人士透露,巴奴目前在北京有7家门店,2022年将持续扩张,已公布将会在朝阳、大兴开三家门店。“在巴奴创始人杜中兵看来,融资是必要的,但巴奴不会因为资本改变自己的内在节奏。”
公开报道显示,巴奴耗资1.5亿,打造了巴奴毛肚火锅·中央厨房,加大完善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新的中央厨房位于河南原阳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占地50亩 ,可满足近百家直营门店同时供应,年产能达20000多吨。目前,巴奴在原阳、北京、无锡已设立三座央厨,并且在重庆设有一座底料加工厂。春节期间的数据显示,进入北京市场以来巴奴毛肚火锅在北京市场的总营业额较21年增长57%,翻台率达5.66。其于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的门店排队数最多达小桌500+,大桌200+,共计超过700+,最高营业额较平日增长2.2倍。而通州万达店在大年初一还创下7.9的春节期间北京市场最高翻台率。
显然,火锅还是餐饮业“最靓的那个仔”,谁能在这个超级赛场脱颖而出呢,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