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网通讯员徐兰青、记者刘轶琳12月29日报道:
刚刚,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和寒潮黄色预警。为应对极端严寒天气,交通、学校、医院等各部门都发出了紧急通知,交通部门还做好了应急防范措施,而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血管,更应该加强防范,防止其受到严寒恶劣天气的侵袭。
据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宋贺主任介绍,寒冷天会加大心血管疾病恶化的概率,一是因为冷空气会使人体的血管收缩,血液粘度增加,冠脉血管阻力增大,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缺氧等。二是因为天冷之后人们运动相对减少,尤其是坐办公室工作的人员,血液循环本身就较慢,加上天冷偏向于吃外卖、喝奶茶等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由此带来血糖偏高、血脂异常等不利因素。另外,冬季也是流感高发季节,着凉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遭受流感病毒袭击往往会并发支气管和肺部的感染,诱发心衰或原有心衰症状加重。
宋主任提醒,极寒天气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早晨没有穿厚衣服的,中午还有机会把最厚的衣服穿起来。上了年纪的老人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发现血压波动过大,要及时就医,以防出现心血管疾病等危重事件,危及健康和生命。
元旦前后,冷空气一波“速冻”操作过后,天气将会变得晴朗,给人一种气温回暖的假象。尤其是明天早晨,太阳早早便“起床”了,但温度依然维持在零度以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率在冬季最高,其中最高血压出现在最冷天气。因为冷刺激会引起血压升高,也会导致慢性心绞痛患者出现血流停滞概率增大。
宋贺解释说,急性冷刺激能够使心率加快,长期慢性冷刺激会引起高血压,也会使血液黏度升高,是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诱导因素。对此,宋主任提醒,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患者在极冷天气一定要加强防范,要及时关注天气,做好血管的御寒措施,尽量减少晨练及户外活动。高血压患者还要每天测量血压,一旦发现血压波动或不稳时,早点去咨询医生,以便及早、有效地控制血压。
来源: 东方网
京报讯(记者 冯毅)夏至已过,骄阳似火,饮料消费旺季也已到来。不少人喜欢来一瓶冰凉的饮料,给自己解暑降温。更有白领喜欢上午来一杯可乐“提神醒脑”,下午来一杯奶茶“补充能量”,借助饮料糖分带来的愉悦犒劳自己。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可乐等碳酸饮料可以“溶解”整条鱼的“实验”,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选择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时有些不安。这种所谓“实验”是否科学?碳酸饮料是否真有这样的作用,还能不能放心饮用?
专家称鱼消失是细菌发酵的结果
在网传的一段可乐泡鱼的“实验”视频中,一位外国人把一整条鱼放入玻璃罐后,把可乐倒入罐子中,用保鲜膜密封好后盖上盖子,放置30天后开盖,倒出发现鱼消失了,连骨头都不剩。将可乐换成雪碧,同样会有这一结果。国内有报道还引用专家提醒说,“碳酸饮料含糖过高,夏天大家又普遍喜欢喝冰镇的,不仅会损伤脾胃,败坏阳气,还会导致身体器官受损,所以应该尽量少喝”。
相关报道截图
这种“实验”乍看有些惊人,但其中的科学原理并不复杂。鱼“溶解”是腐败变质的过程,“元凶”只能是细菌,而不是可乐。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介绍,实际上,细菌等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难免受到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腐败变质。在上面的“实验”中,鱼本身带有微生物,放入罐中之前却没有经过灭菌处理。而含水、蛋白质丰富的肉类,可以说是细菌发育的温床。
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普工作者云无心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是“高糖+高酸+高温”环境使得细菌发酵,最后分解了鱼,跟碳酸饮料能不能喝没有关系。“如果不放碳酸饮料,而放面汤、肉汤,最后鱼也会发酵分解,难道能说面汤、肉汤也不能喝吗?这个实验无法验证碳酸饮料是否有害健康。”
阮光锋也认同云无心的观点,还打趣地表示,“如果福尔马林浸泡鱼会防止鱼变质,是不是可以得出喝福尔马林有益身体健康的结论?”
喝没问题但含糖高是问题
从成分来看,可乐等碳酸饮料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主要是糖、水、焦糖、磷酸、咖啡因等,在罐装前高压加入二氧化碳。在无糖可乐(如零度、健怡可乐)中,糖被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甜味剂所取代。这是为了满足对控制糖分有要求的消费者。
消费者在商场、超市、便利店等正规渠道购买的可乐,正常情况下都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可以放心饮用,肯定不会在体内产生“溶解”作用。
阮光锋也提醒说,除了无糖饮料外,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往往含有很高的糖分。如果过多饮用,又没有适当的活动量,很容易造成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进而导致肥胖等健康隐患。
新京报记者 冯毅 摄影 冯毅 图片来源 微博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陆爱英
日来的酷暑高温天气让人感觉很不舒适,大家纷纷感叹今年气温尤其高,截至2022年7月13日,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了35℃以上高温天气,有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热射病死亡病例。热射病是中暑的一种类型,常发生在强烈阳光下或闷热环境中,是体内产生的热量积蓄过多而导致的中暑,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老人、小孩、病人、酗酒者及在高温下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的年轻人最容易中招。
水是性价比最高的“保健品”
缺水可导致高热、烦躁
高温炎热的夏天,在没有其他降温措施下,身体必须靠大量出汗来维持体温的恒定,而大量汗液的流失,会造成机体缺水以及其他平衡的紊乱。当身体缺水时,会出现身体不适:口渴、尿少(尿液颜色加深)、皮肤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全身软弱,会使工作效率降低,会使皮肤及呼吸道、泌尿道等的屏障功能降低,进一步缺水可出现高热、烦躁及精神恍惚甚至危及生命。而充足的水分,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免疫力等身体机能在最佳状态,还能很好地预防泌尿系统炎症,对皮肤、精神状态都有改善作用,可以说水是性价比最高的“保健品”了。
小便颜色淡黄清亮
表明饮水量足够
喝多少水才是充足饮水?水的需要量主要受代谢情况、年龄、体力劳动、温度、膳食等因素影响,变化较大。夏天温度越高,推荐饮水量更大。所以,健康人员有效评价饮水是否充足,读一读“身体语言”就知道:量出为入,直接看看小便颜色,深了,接下来就要增加比前两次小便间时段多的饮水量(排除晨起第一次小便);小便颜色淡黄清亮,则表明这一时间段的饮水量足够,保持相应饮水量就好。不以口渴了才喝水为标准,特别是儿童和老人要格外注意。
夏季饮品健康选择推荐排行榜
无糖(零度)饮料属于第二梯队
一般情况下,每天的饮水量可以通过各类液体饮品、汤水来实现,比如白开水、淡茶水、包装饮用水、牛奶、其他安全直饮水等。
夏季饮品健康选择推荐排行榜,第一梯队是白开水、直饮水、瓶装或桶装矿泉水、纯净水等,还有淡茶水、美式咖啡和绿豆水;第二梯队是无糖(零度)饮料、纯果汁、无糖款苏打水、无糖款气泡水、无糖款茶饮料;第三梯队是低糖款乳酸菌饮料、低糖款植物蛋白饮料、运动饮料(出汗多时);第四梯队(不推荐)是汽水、其他含糖饮料、含糖奶茶和冰淇淋。
甜饮料要尽量避免,它里面添加了大量的简单糖类,饮用后易导致血糖水平快速上升,刺激胰岛素快速分泌,不利于机体血糖水平稳定;另一方面,大量的糖分摄入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及心脏病的风险。相比之下,没有额外添加糖及奶油的咖啡、茶是较好的选择。
每天饮水1500ml可以分成6-8次
还可喝糙米燕麦粥汤、豆腐鲫鱼汤等
如果高温或者大量运动后出汗量较多,钠、钾、钙、镁等矿物质会从汗液中损失掉,要注意这时的“多喝水”不仅要及时、少量多次地补够水分,还要注意补电解质,主动补充流失的液体总量,避免迅速喝进去大量白水(没有电解质)使体液渗透压发生变化而发生脑水肿等危险的事情。运动饮料中加入钠钾钙镁离子,就是这个原因。加少量食盐的淡绿豆汤、淡茶、菜汤、盐汽水也有类似作用。
注意少量多次喝水:每次喝水总量在200-300ml,每天的饮水量分多次在一天当中完成,主动喝水而不是渴了才喝。举个例子,每天饮水1500ml就可以分成6-8次,比如晨起1杯,上午2杯,下午2杯,晚餐后1杯,睡前1小时1杯。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牛奶、豆浆、豆腐汤、鲫鱼汤等,兼顾能量及丰富B族维生素的扁豆汤、红豆汤、糙米粥汤、小米粥汤、燕麦粥汤、大麦茶等全谷物和杂豆的汤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及水果,均是兼具高营养和高水分的夏季补水佳品,推荐大家在食欲欠佳的三餐间安排起来,补水补营养可兼得。
愿大家好好补水,安度夏天。
文/贺力(中国好营养科普达人,四川省民政康复医院主管护师)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