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的帅气船长Jack、波涛汹涌中行驶的黑珍珠号、神秘莫测的宝藏......这不是纸上神话,而是一家以海盗及相关元素打造的岩洞餐厅。
身边穿梭的服务人员都是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人物,杰克船长随时等着你来拍照互动。从走入海盗杰克东南亚餐厅的那一剎那,你就能穿越时空重现电影桥段,亲身体验宝藏湾及电影中的海盗生活。
海盗杰克东南亚餐厅
海盗杰克东南亚餐厅,菜系主要以东南亚美食为主,提供BBQ烧烤、热炒、小吃、海鲜、啤酒等。采用不破坏原食材风味的烹饪技法,突出酸甜微辣的经典滋味,再融合东南亚与厨师最敏锐的调味比例,及料理中常用的香茅、南姜、椰浆等植物香料及柠檬原汁,让南洋风味十足。而鲜明的海盗风格品牌印象,也如实呈现在菜品上,神秘的宝箱或是豪迈的酒杯,如同一镜到底。
环境的别出心裁及妙趣横生,更让人感到轻松自在,因此海盗杰克也提供了聚会及包场、客制需求订制的相关服务。来到这里就是一个充满酷劲东南亚风的全新就餐体验,因为,在这里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海盗世界!
海盗的宝箱
据了解,海盗杰克隶属“上海奇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在上海星游城、协信星光广场及莘庄仲盛广场均设有分店。此外,公司旗下还打造了一个新的品牌:“面泰好”,取一碗地道的泰式船面之意。
船面是泰国当地的平民小吃,也位列美食排名前十。面泰好取经于泰国并聘请泰国主厨,精心设计将地道的泰式船面原汁原味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无论是泰国茶或是椰奶,还是虾酱、鱼露、或尖竹汶粿条,更有新鲜的香茅,所使用材料全部从泰国进口,只为将正宗的泰国风味带到沪上。此外,面泰好还把泰国当地的水上人家生活,还原至门店,将吃面变成一种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招牌泰式牛腩船面
><>< class="pgc-img">>经“频频过招”的进口啤酒,这次要向国产啤酒学什么?
文 | 云酒团队
进入2019年,曾经将国际品牌、原装进口作为卖点的进口啤酒,纷纷在品牌打造、产品生产、渠道变革上吹起本土风。
5月,专注进口食品品牌运营的品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品渥),与德国Eichbaum私人酿酒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协议,爱士堡品牌归属到品渥旗下“瓦伦丁”啤酒品牌阵营。德国爱士堡工厂主要负责产品研发、生产,而品渥更多发力渠道建设、品牌推广,双方共同开发中国市场,品渥称这是“为中国制造”模式的一次突破。
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上述品牌本土化案例,以百威、嘉士伯为代表的进口啤酒厂家,正在加速进口啤酒生产本土化布局。“科罗娜”“福佳”“1644”等畅销大单品,已经出现了“中国制造”产品。
与此同时,多家进口啤酒运营商向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表示,正在借鉴国产啤酒运作渠道下沉,打造城市样板市场。
进口啤酒本土风骤起,国际品牌能否玩转品牌、生产、渠道中的中国功夫呢?
品牌之变
谈到进口啤酒经营中,品牌变迁带来的变化,温州奇盟酒业总经理叶海夏深有感触。
2014年,叶海夏开始在温州经营一款德国进口啤酒。只用两年时间,他做到了年进口700多个货柜,成为该品牌最大代理商。
由于没有品牌独家代理权,市场难以掌控,叶海夏曾飞赴德国工厂,提出要拿下该品牌的国内代理,但未获成功。为了发展,他转而推出自有品牌“泰谷”,委托国外厂家OEM。拥有自有品牌后,叶海夏加大市场投入,公司很快做到年进口超3000条货柜,他也跻身进口啤酒品牌运营商十强之列。
如果说叶海夏推出自有品牌谋求做大,还有“被逼无奈”的成分,那么品渥在推出“瓦伦丁”之初,便已经做好推出自有品牌,打造一款“中国品牌”进口啤酒的规划。
2013年,瓦伦丁啤酒创立。品渥选择了OEM方式,瓦伦丁品牌属于品渥,产品则在欧洲知名啤酒企业生产,产地涵盖了德国、比利时系列等。由于掌控了品牌,瓦伦丁上市后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打造活动,签约西甲、德甲,成为德甲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中国官方合作伙伴,还曾牵手众多热播剧。
2018年,瓦伦丁在进口德啤中销量排名第三,位居进口啤酒阵营销量前十。强有力的市场表现,成为此次外方合作伙伴愿意将爱士堡归属到瓦伦丁阵营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进口啤酒品牌之变的背后,是对市场的掌控能力,“中国品牌”依据这一优势,正在成为进口啤酒市场的重要力量。
布局之变
正当“中国品牌”进口啤酒大步拥抱世界之际,国际品牌也加速了本土化布局。
根据中国食品土畜产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的数据,2019年1-3月,我国进口啤酒来源地中,墨西哥、德国、比利时、韩国分别位列前四。其市场占比分别为33.2%、19.3%、10.2%、7.6%,曾经多年稳居第一的德国失落王冠,墨西哥成为进口啤酒最大的来源地。
对此,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啤酒专家方刚评价道:“墨西哥啤酒份额猛升,主要是科罗娜啤酒进口大增;比利时啤酒份额上升,福佳是增长的主力。百威是科罗娜和福佳的品牌拥有者,墨西哥和比利时啤酒销量大增,实际也是进口啤酒向国际巨头集中趋势的表现。”
有业内人士向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表示,在目前中国十大进口啤酒身后,都出现了国际巨头的身影,如市场畅销的教士啤酒、1644啤酒等,都是国际巨头旗下品牌,与上述“中国品牌”进口啤酒相比,他们占据了较大优势。
而在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何勇看来,进口啤酒和进口葡萄酒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进口啤酒属于工艺、生产高度成熟的行业,国际品牌完全可以将通过本土化建厂,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而不会导致产品风味、风格的变化。目前科罗娜、福佳都已经开始本土化生产,未来,在国内生产的啤酒“国际品牌”可能会大量出现。
面对国际品牌的本土化布局,何勇表示,瓦伦丁携手爱士堡,这是“中国品牌”进口啤酒成长的一种方式。对于国内中小进口啤酒厂商而言,更应该从产品风格、口感等方面吸引消费者,不要过于和巨头比拼品牌,才能抓住市场机遇。
渠道之变
面对进口啤酒市场品牌化、头部化、集中化的趋势,多位进口啤酒运营商向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表示,正在借鉴国产啤酒经验,渠道下沉,打造样板。
温州奇盟酒业销售进口啤酒后,最初也是以批发为主。伴随公司规模扩大和自有品牌推出,叶海夏在渠道上采取了直销+分销模式。在温州本地,公司开设了数十家“奇盟酒天地”,直接面对消费者,同时对重点餐饮、夜场、烟酒行实现直供,保证掌控渠道。
推出自有品牌“泰谷”后,叶海夏借鉴国产啤酒经验,在浙江选择了几个地级市,配置人员、团队、投放广告,打造样板市场。他表示,运作进口啤酒不能只当传统贸易商,只有掌控终端和消费者才有未来。2018年以来,公司推出了APP“泊啤汇”,在温州已经开发出5万多客户,开始实行从进口酒运营商向平台商的转型。
对于以KA、卖场和电商为主销渠道的品渥而言,进口啤酒传统经销渠道,还存在较大的空白和机遇。品渥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口啤酒要想真正放量,还是要渠道下沉,做好批发、流通渠道。过去公司进口啤酒主要在KA、卖场和乳品共同销售,下一步公司将成立独立的进口啤酒运营团队,在东北、华南、华东等选择城市和经销商合作,打造样板市场。
对于进口啤酒运营商选择渠道转型,方刚表示,进口啤酒销售保质期较短,同时目前餐饮、夜场、宴席等传统渠道,国产啤酒通过费用投入,已经实行了“封锁”。因此,进口啤酒渠道可以下沉,但不能过度。主攻中高端渠道,带给消费者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可能是其未来趋势。
由此看来,进口啤酒在品牌、布局、渠道吹起的这一轮本土风,背后推手是消费需求和市场环境变迁。可以预料,伴随市场发展,更多的“中国品牌”进口啤酒和“中国制造”国际品牌将同时出现,中国进口啤酒市场,将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
加码本土化,进口啤酒在华市场能否再下一城?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 class="pgc-img">>前规划、精心准备、敢于抢跑,是抓住“报复性”消费关键。
文 | 云酒团队
3月8日,浙江温州餐饮、娱乐、夜场已全面有序复工。主销进口啤酒的温州奇盟贸易公司总经理叶海夏担心酒卖得不太好,打电话询问一家刚刚开业夜场生意怎样,哪知对方回复“顾客太多,开始限流排队了”。
3月20日,高大师精酿啤酒在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免费“报复性请客”的推文。3月21日,数百名精酿啤酒爱好者涌入其南京门店,以喝“破产”品牌的心态,6个小时内干掉了近1000升啤酒。
近期,政府频繁发放“消费券”,领导带头“下馆子”,拉动消费成为后疫情期稳经济关键,零售、餐饮行业率先受益,酒类消费迎来小阳春。
要想抓住小阳春,需要什么条件,迎来报复性消费的卖酒人如何抓住机遇?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进行了调查。
“报复性”消费隐现
截至3月20日,全国至少12个省份、20多位党政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逛超市”。济南、宁波等地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费券,河北、辽宁当地政府也发文鼓励发放消费补贴,酒类消费暖风频吹。
温州奇盟贸易公司总经理叶海夏向云酒头条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温州酒水市场已经出现了“报复性”消费苗头。
叶海夏介绍,温州封城后,公司市场动销完全停摆。“员工全部在家休息办公,数百条货柜囤放在码头,仅滞港费就超过50万元。”
伴随城市解封和复工,公司旗下的“奇盟酒天地”门店开展了促销活动,24瓶/箱的进口啤酒,零售价80元;西班牙1L装进口啤酒“买一送一”99元。在餐饮终端,原价7-10元/瓶的进口啤酒零售5元,吸引了众多顾客。
叶海夏表示,进入3月,温州餐饮渠道全面复苏。公司餐饮、酒吧、夜场等即饮渠道销量基本达到正常时期2/3,门店零售达到往年70%以上,与预期相比可谓“报复性”消费。
迎来“报复性”消费的,还有精酿啤酒品牌高大师。
3月20日,高大师发出推文“报复性请客”。21日不到晚上8点,店内已经座无虚席,到达门店的消费者多达上千人,只有200多人实现了进店喝酒的愿望,最后连啤酒杯都不够。这场活动,高大师免费送出了近40个浴缸的啤酒。
据悉,高大师随后还会在西安等城市举办类似活动,“99元6只鲜啤同城闪送”活动,也在南京同步展开。
云酒头条获悉,在成都、重庆等烟酒店、团购渠道,也出现了类似“报复性”消费,电话咨询购酒数量增长3倍。冰封已久的酒类市场,正在迎来消费反弹的时间窗口。
造势与抢跑
如何才能抓住这一波“报复性”消费?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郑州大学副教授刘春雄认为,只有超前的营销措施是有效的,“大家都做了,就变成基本功”。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则提出,对于啤酒而言,2月份机会在社区;3月上旬机会更多在电商+外卖;3月下旬应该聚焦于餐饮和周末经济,“就算免费吃、免费喝,也要把餐饮砸开”。
一句话,只有善于“抢跑”的企业才有机会。
除了先于竞品市场抢跑,善于热启动造势也是抓住“报复性”消费的关键。
刘春雄表示,餐饮复工以后,要避免两种心态:一种是疫情心态,反正发生了疫情,就什么都不用干;另一种则是等枪响了再跑的心态。首先要做到心态积极,其次是行动积极,才能创造出报复性销量。
方刚也认为,啤酒品牌要抓住”报复性”消费,3月就要考虑将主要精力从社区撤出,用“酒+菜”等方式联合餐饮店,采用啤酒、饮料、白酒多品牌联动轰炸餐饮街,热启动才能获得成功。
当然,造势和抢跑也需要条件。有成都小瓶白酒经销商表示,餐饮复工以后,公司在终端开展了“您点菜、我送酒”促销,同时将开瓶费从1元提升到3元,推出了“最快动销奖”等活动,但大规模热启动市场的效果并未显现。
“安全还是最重要因素,热启动会带来大规模聚饮,疫情尚未完全消除,存在一定风险;同时,缺乏厂家支持,‘杀敌3000自损800’,经销商市场投入也会瞻前顾后”,上述经销商总结道。
由此看来,提前规划、精心准备、敢于抢跑,是抓住“报复性”消费关键。安全第一、量体裁衣,也是酒类厂商应该考虑事宜。
从“报复”到持续之路
尽管市场在3月迎来“报复性”反弹,多位酒商也表示,疫情抑制了正常消费,报复性消费根基不牢,如何实现从报复到持续消费才是关键。
叶海夏表示,温州餐饮、娱乐复工后”报复性”消费明显,但大小排档生意明显好过高档餐饮,这说明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叠加疫情全球蔓延,2020依然是一个艰难之年。公司已经下调了全年销售目标,只有在产品结构,市场建设、团队管理上打好基础,才能在“长跑”中胜出。
光良酒业西北大区负责人向云酒头条表示,不同品牌和渠道,所获得的报复性消费红利有所不同,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力、品牌力,不断和渠道消费者互动,酒类消费才能持续。
由于主要在便利店销售,餐饮复工给光良酒业带来红利并不明显。为此,公司在疫情期间坚持做好如下工作:
疫情发生后,为解决便利店、副食店老板购买防疫物资困难痛点,公司采购了一批口罩和84消毒液等,终端老板只要进货3-5箱,就可以获得一份防疫礼包,有县级经销商疫情期间,出货量超过2000箱。
3月5日起,很多餐饮复工后外卖增加。光良酒业对将产品外挂到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也可以送一箱小酒,鼓励动销。
此外,公司还定期开展直播,对B端老板进行产品知识、销售技巧、营销进阶等方面培训。
在刘春雄看来,”报复性”消费并非常态。“有报复性消费不会雨露均沾,没有报复性消费也并非无可作为”,品牌只有打好品牌、渠道、消费者基础,才能持续增长。
由此看来,报复性消费正在回归,但终究也将过去。只有实现从“报复”到持续的转变,酒类厂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报复性消费对你的酒生意影响如何?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