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看到这样一条视频,惊掉了下巴!真的很难相信,21世纪人人能上网的年代还有这样的事情。
视频来源:抖音
视频里面说的是小女孩从出生起没有喝过母乳,喝X飘飘奶茶当奶粉喝。
< class="pgc-img">>看着视频中孩子因家长照顾不周而皴裂的小脸,我的心都碎了。当妈了以后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照片,太让人心疼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父母?
< class="pgc-img">>拍摄视频的po主在后续的视频中提到她后面去看了小女孩,给小女孩家送去了奶粉,也劝说了女孩家长,不喝X飘飘奶茶了。心里算是吁了一口气。
不过,我还是久不能平静,甚至有点希望这是一些po主为流量而编造的,不是真的,至少说明没有这个出生起就喝着高糖奶茶的可怜的孩子。
我基本上没有写过奶粉的文章,我一直觉得婴儿(0-6个月)的喂养相关知识是新手父母都会去了解的,是育儿中最最最最基础的知识,没有什么空间再科普了。这件事看来,还是有必要理一理这中间的知识。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
母乳/配方奶粉是0-6个月婴儿的唯二食物。
不论是WHO,还是美国儿科学会,还是我国妇幼营养学会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都是一致的: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
??如果不能母乳喂养或者母乳不足,一定要选择婴儿配方奶粉,羊奶、牛奶都不能替代母乳。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WHO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也就是说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妈妈们应当尽量在婴儿0-6个月纯母乳喂养,如果特殊原因无法母乳喂养或者母乳不足,能且只能使用配方奶粉。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科学会都建议,从出生至6月龄的宝宝最好能保证纯母乳喂养(只喂母乳,无须添加其他任何食物,包括水)。
●母乳中80%以上属于水,足够满足宝宝对水的需求;
●给宝宝喝水,会影响喝母乳总摄入量,可能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过早喝水,还会给婴儿本来就娇弱的肾脏造成负担。
到底什么是配方奶粉?
配方奶粉之所以强调“配方”,是因为婴幼儿配方奶粉是根据母乳的成分,使用各种原料调配、以求模仿母乳的特殊食品。
尽管大多数配方奶粉是在牛奶的基础上调配生产的,但它的营养组成是接近母乳的,和牛奶区别很大。
与普通奶粉相比,奶粉在配方中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
配方奶粉中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加入了植物油,DHA(二十二碳六烯),AA(花生四烯酸)还加入了乳糖,含糖量接近母乳;降低了矿物质含量,以减轻婴幼儿肾脏负担;另外还添加了微量元素、维生素、某些氨基酸或其他成分,使之更接近母乳。
这也是婴儿不能直接饮用牛奶、羊奶,不能饮用普通奶粉的原因。
考虑到宝宝在不同的年龄段需要的营养成分的区别,配方奶粉在我国又分为一段、二段、三段、其中,只有一段配方奶粉是最接近母乳的。0-6个月的宝宝不能喝母乳的话,只能只能只能喝一段配方奶粉。6~12个月的宝宝可以选择一段奶粉也能喝二段奶粉。
为什么某飘飘不能给婴儿饮用?
我们再来看看某飘飘的配料和营养价值表。
配料表:植脂末、白砂糖、葡萄糖、速溶茶粉、脱脂奶粉、乳清蛋白粉、食物添加剂、实用香精香料。
可谓触目惊心的配料表。
配料第一位也就是含量最高的是植脂末,又称奶精,是以精制植物油或氢化植物油、酪蛋白等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应用在奶粉、咖啡、麦片、调味料及相关产品中,速溶性好,透过香精调味风味近似“牛奶”,可降低生产成本。
植脂末不是反式脂肪酸,但是植物油的部分氢化实际上是把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或半饱和状态的过程,此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配料表中的反式脂肪酸低到某一程度就可以认为不含,但不等于真的不含。
< class="pgc-img">>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提到:居民的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摄入量的30%,远离反式脂肪,少吃氢化植物油。乳制品中反式脂肪含量应小于总脂肪含量的3%。婴儿食品原料中禁止含有反式脂肪酸。
对于婴儿来说,这个分量的植脂末都是非常非常不健康的。
配料第二位第三位是白砂糖和葡萄糖,典型的游离糖成分,3岁以下孩子都不应该喝的饮料。
在2018年世卫组织就建议:禁止食品生产商在3岁以下婴幼儿食品及饮料中添加游离糖。
< class="pgc-img">>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5/sugar-guideline/zh/
食物添加剂和香精香料,表格里没有写明具体是哪些食物添加剂和香精。添加剂是婴儿配方奶粉中允许添加的,但是有着严格的国家标准的。
香精在一段配方奶粉中是不允许添加的,较大婴儿中可添加,但是品类和含量也有严格限制。
< class="pgc-img">>(GB 2760-2014)
再来看看营养成分的对比,也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相差太远。
奶茶的营养成分只有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婴儿所需要的众多维生素、矿物质完全没有。
< class="pgc-img">>其中,蛋白质含量远远小于国标的要求的指标,只有钠的含量符合。但因为缺失的太多,这样的横向比较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国标GB 10765-2010
图片来源,国标GB 10765-2010
总而言之,X飘飘奶茶完全不符合6个月以下婴儿的营养需要。按照WHO对于游离糖的建议,3岁以内的婴幼儿都不应该饮用这类奶茶产品。
幸存者偏差
可能有的人会说,看视频中的孩子也没什么问题,看着也好好地长大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典型“幸存者偏差”的观念,类似于许多长辈说的,我们那时候哪有奶粉,谁谁谁喝米汤长大的,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X飘飘当然也能把孩子喂得胖乎乎的,因为含糖量惊人,也不一定有肉眼可见的健康问题。但是我们要警惕这种归因的思考方式,太多坑。
参考资料
1:https://www.euro.who.int/en/health-topics/disease-prevention/nutrition/publications/2019/commercial-foods-for-infants-and-young-children-in-the-who-european-region-2019
2:https://www.euro.who.int/en/health-topics/disease-prevention/nutrition/publications/2019/ending-inappropriate-promotion-of-commercially-available-complementary-foods-for-infants-and-young-children-between-6-and-36-months-in-europe-2019
3:https://www.who.int/nutrition/topics/guidance-inappropriate-food-promotion-iyc/en/
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82027a
5: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Guideline,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49028
6:https://www.who.int/nutrition/publications/guidelines/sugar_intake_information_note_zh.pdf?ua=1
7.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8. 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
9.[美] 斯蒂文·谢尔弗,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0-5岁),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6-01
雪球妈妈(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长大的80后妈妈
<>/顾小雨
全文共995个字,阅读约需4分钟。
欢迎关注短视频顾小雨头条号
私信回复"报告",送你价值399元的《36套抖音企业营销案例》
顾小雨老师创建的短视频创意精英社群即将升级!社群中可以学习短视频拍摄运营、涨粉变现,了解最新平台动向,进行资源对接。名额有限,想加入的同学私信"社群"咨询。
今天小雨来为大家盘点一下来看最近特别火的利用热门抖音梗的方法及案例,我们来看看最近被很多美食类账号用过的"用桶装奶茶"的创意。
< class="pgc-img">>最初这个创意是用饮水机水桶去奶茶店装奶茶,然后女孩子抱着在街上边走边喝,记录路人的反应,有非常搞笑的效果。
之后账号@南昌吃货团把这个梗重新改编,用一个小反转来用桶装奶茶,重点记录灌奶茶和喝奶茶的过程,配乐选择抖音搞笑曲子串烧,如"你是魔鬼还是秀儿"之类的歌词。
< class="pgc-img">>接下来又有很多视频对这个玩法进行了复制与改编。比如这条视频,原版视频中的主角拿玻璃桶去奶茶店要求灌满奶茶,本视频中替换成了用大塑料盆去餐馆要求加满酸辣粉。
< class="pgc-img">>详细记录了将粉灌满塑料盆的过程,并拍摄了吃美食的片段。用盆装酸辣粉的行为本身自带猎奇性,店家惊讶的反应加深了该行为给人的震惊程度。热门玩法和热门音乐增加了流量热度。
这种用大桶、大盆来盛食物的创意很适用于带货类、探店类、美食类视频使用。
但是接下来,这种玩法火了之后,就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出现,比如你一人根本喝不了这么多奶茶、吃不了这么多酸辣粉,太浪费了,那这时候就有创作者从这种声音中找到了新的创意。
< class="pgc-img">>视频也是改编了最近抖音爆火的"用桶喝奶茶"这个梗, 视频前半部分女主角按"套路模板"装满了6个暖壶的奶茶,后半部分剧情反转,女生拎着暖壶走在街上,为街头巷尾的劳动者(如外卖小哥、环卫工人、保安大叔等等)每人都分发了一杯热奶茶,并且特写了收到这份温暖礼物的普通老百姓的笑脸,非常有感染力。
视频主题立意正能量,它表达了一种对普通劳动者的感激关怀,也非常有力地回击了那些质疑浪费的 声音,引发大量的点赞,这种温暖普通人的正能量创意非常值得大家借鉴与学习。
< class="pgc-img">>
由"美秒研究院"出品的《美秒企业新营销内参》出新刊啦!
《企业内参》是企业主的短视频营销秘籍,创作者的变现法宝,短视频从业者的必备内参。企业主如何利用短视频做营销?创作者怎样才能服务好客户爸爸?玩转短视频,营销让你更多金!
《内参》限量发售,3册起订,每人仅限10册。欢迎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 尚清
编辑 | 赵瑾
排版 | 敬师
奶茶是个名副其实的“社交硬通货”,现代年轻人之间有一种社交,叫“奶茶社交”:上班的时候和同事凑单买奶茶,是联络感情;和闺蜜一起逛街的时候,买一杯奶茶是增加气氛,现在还多了一层“秀恩爱”的意味。
9月23日是秋分后的第一天,与往年晒大闸蟹不同,从昨天开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全方位蹿红,几乎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刷屏,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远超10亿。
< class="pgc-img">>一场舆论的狂欢,让奶茶商们更是见证了一次猝不及防的销量暴增。河南一家奶茶店昨日奶茶销量增加30%。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奶茶已经是日常必须的“续命水”,但奶茶配52元红包毫无预兆地爆红,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
“秋天的起点是立秋,都过去一个多月了,怎么突然才想起来喝第一杯奶茶?”
“这什么梗?是哪家奶茶店策划的?怎么就红了?”
“网络乞讨?”
“奶茶营销”有点温度还是过度?
奶茶梗来源于抖音小视频,一开始是有人在微信给对方上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对方二话不说,发来一个52元红包,意思“拿去买杯奶茶喝吧”。追究其更深层的含义,就是如果在降温的初秋,有一个在意你的人,主动发给你52元的奶茶零花钱,让你能喝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一种极致的幸福体验。
对于这条话题的传播性,网友们提供了各种合理猜测和解释:
第一种可能性,就是借着秋天的季节要了奶茶的红包,定义为秋天第一杯奶茶来秀恩爱。
第二,情侣们“秀恩爱”的传播性更强,彼此之间发红包转账很普遍,而且数字都是以520、1314居多。
第三,虽然单身人群会被“虐狗”,但也会和家人朋友互发红包,然后发到朋友圈和抖音里秀感情。
第四,主要就是应季玩的一些梗,让大家要红包更加舒服,也更加有意思一些不会很尴尬。
如果说铂金包是太太圈的硬通货,那年轻人社交圈的硬通货就是奶茶。奶茶市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层出不穷的新锐品牌。不过,网红奶茶并不一定是一门持久的好生意,有人觉得网红品牌火得快,倒得也快,导致的就是奶茶店永无止境的营销套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喜茶门前长长的队伍。挤满了的人群总是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然后按捺不住好奇心,也想加入到队列当中,看看售卖的商品到底是有多好。
< class="pgc-img">>长时间的排队也会给用户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幻觉,觉得购买到稀缺的产品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幸福感。真正好喝的奶茶还能形成社交传播,形成口碑效应。
疫情期间不仅催生了“口红经济”、“护肤经济”,“奶茶经济”的势头也越发不可阻挡。和其他产品不同,奶茶这次不是比口味,而是比“爽快”。
今年3月,不少商家推出了类似于桶装水的“桶装奶茶”,这样的桶装奶茶体型比杯装的大了很多,容量通常在5升左右。
< class="pgc-img">>人在茶在推出了“豪横5升装桶装奶茶”,号称“10倍奉还你的奶茶瘾”,售价108元起;台盖奶茶,推出了“奶茶全家桶”,标价88。
奈雪的茶也推出了“霸气桶装宝藏奶茶”,售价99元。与一杯500ml,25—35元的正常售卖的茶饮相比,这次桶装奶茶的性价比也很高,让消费者觉得非常实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们消费心理。
对于品牌本身来说,“桶装奶茶”是营销自带流量的话题梗,趁着消费者们陆续返工,借此机会来一波营销也无可厚非。
奶茶店这个营销动作,看起来难度并不大,只需要把普通杯子变成容量大的桶,从营销角度来看称之为“思路逆转”,即通过抓住用户的需求,用逆向思路吸引他们眼球。
上个月,“在益禾堂1块钱买冰水”的操作在抖音上爆火,视频点赞量超过了36万。顾客只要花1块钱,就可以在奶茶店买一杯700毫升、带塑封的冰水,如果自己带杯子还可以免费。这样把旧的事物与新的行为相互碰撞,既能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还能提升好感度。
在微博搜索关键词,就会发现包括蜜雪冰城、一点点在内的很多奶茶饮料店,都有类似玩法,网友评论,“矿泉水遇到史上最强对手。”
这种“半卖半送”的冰水,不仅比瓶装矿泉水颜值高、份量足,而且更适合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分享,只要1块钱就能发一条吸引眼球的朋友圈,完全长在了消费者的“爽点”上。
史玉柱曾说:营销,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你要清楚知道你的产品要销给谁。有网友总结出一套营销学的公式,“成功的营销策略=特殊时间/场合+令人愉悦的事物+反差感+故事”。
在#秋天第一杯奶茶#事件里,特殊时间=秋分;令人愉悦的事物=奶茶、红包;反差感=秋天没有喝奶茶的习俗;温馨故事=情侣秀恩爱、朋友送关怀的形式。
奶茶事件可以说是一场典型且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它充分证明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社交媒体上的推广对于产品和品牌的重要性。
消费主义的狂欢
网友们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态度褒贬不一,包容点的会说这是网友自娱自乐的玩法,无伤大雅,严苛点的网友直接贴上“网络行乞”的标签:“到处管人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清明节的第一炷香你要不要?”
情人节都不够年轻人折腾了,开始向节气下手了。
既然有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那冬天的第一顿火锅、春天的第一箱车厘子、夏天的第一只冰淇淋、三伏的第一顿羊肉,甚至春节的茅台酒、元宵节的珍珠项链、劳动节的小家电……是不是都应该安排上了?这些节日都送了,圣诞节、七夕、情人节应该更隆重吧?
< class="pgc-img">>就像最初因为“光棍节”而兴起的天猫双十一,后来又衍生出了双十二、双旦欢庆、年终大促、京东618、天猫超级品牌日等专门为“买买买”成立的消费节日。
爱“分享”是当代年轻人的主要特征,年轻人之间请喝一杯奶茶,其实就和请喝一杯咖啡一样,奶茶是充当了一次社交货币的角色。“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之所以能刷屏,离不开情侣们“秀恩爱”贡献的力量。除了仪式感,“秋天第一杯奶茶”刷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门槛低,只要放出一张奶茶的照片或者红包截图,搭配上这句话就可以。
总体来说,就是仪式感强、参与门槛低、“命题式”秀恩爱,以及各种玩梗调侃的因素,共同造就了这次“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集体刷屏。
虽然无疑受到过度营销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但“秋天第一杯奶茶”梗爆红,和昨天因为太帅登上热搜的维权小张别无二致,就是足够有趣轻松,戳中人们的“玩梗心态”,消解生活的压力和无聊, 越是无厘头的梗,越是容易成为突如其来的热点。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商业媒体 | 数据调研|投资顾问 | 整合营销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