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以前写的,帮朋友做了个小美食广场的餐饮招商分析,资料和信息都很少,只知道项目位置和预计开业时间,所以简陋点,分享出来启发下大家,恩,这个归类在商业地产或者杂谈那块吧,哎呀,随便啦
项目位于2.5线城市的老牌核心商圈,一座老商场(1-3商业,以上写字楼)的-1F,面积2K。虽然大位置是核心商圈,但处于人流主动线之外,方向上也是死角,楼上也暂无主力品牌拉动,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我们看图说话,上图:
区位很尴尬
先看区位,为什么说尴尬,周边上班、消费人群吃饭基本都不会来到项目所在街道。该写字楼的1F全部出售,并且经营着叫“什么鬼”的各种,吸引力趋近于0,周边各类商业街、综合体林立,而不足200米外的两条商圈老街经营各种小吃简餐,某些楼内还有员工食堂这种神迹,除了尴尬,暂无其他词语形容。“但是”来了,但是,这里人多!人很多!所以前景看好。
劣势其实很明显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这个地方的尴尬,因为该美食广场暂定以“特色”美食为主招商,在下一篇的招你妹里,就会说到,特色和差异化的来源是精准市调和实地走访。商圈内的老街已有各种特色餐饮,所以考虑先以主要消费人群——上班族的需求为基础,再综合周边情况后,进行定位,定位的关键词是不是“特色”而是“简洁明快”。
定位
“简”简单且适合周边上班族的用餐步骤和餐饮搭配(见过1个中心厨房,10道菜就撑起周边上万人群的外卖吗?多了去了,自己百度);“结”干净整洁的就餐、加工环境;“明”更加透明的价格体系和活动。(ps:衍生一下,从装修照明设计到营销宣传基本都可以用这四个字当做主线。)
人群的比重
上图比重倾向于对定位的说明,上班人群最多,客单价10-15最多。(PS:看右图,后期营销的时候,如果营销活动的价格低于客户的心理预期价格,即可能吸引50%+的人群。这也是在下一直强调的招商是运营也是策划。)
功能比重
上图右边“功能服务”,圆圈大小代表比重,所在高度为投入费用。不要小看功能区,差异化就是这么来的,外卖和WiFi不多说,逼格理解为文化属性,自助区是微波炉、热水、水果什么的,个人服务就理解为个人餐柜、清洁、外派之类,抛砖引玉,自行理解,全面的功能服务对于这样的小型美食广场而言很具吸引力。
上图左是一个类型比重,美食广场总会有个误区,就是种类越多越好(好个屁啊,那么多吃的你让我选个毛啊,中午下午吃什么这种话题是全世界的难题好不好)。“少即是多”也是种思路,那如何选择餐类呢?还是从客户需求出发啊,不扯几大菜系,客户的实际需求就是下图:
招商的配比
找到比重和配比配对的餐饮类型,原则是互不冲突且相对全面。在后续的营销中,用菜单、折页上加以引导,帮客户做出选择,这也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法。不必一定要找最特色、最别致的餐饮去满足部分客户的阶段性需求……
时间
该美食广场的预计开业时间很紧,实际要特色也特不了,赶时间就要尽快定位主力店,然后将招商纳入营销体系同时进行,如下图左
定位
上图右中“支持个体美食家创业”不是新鲜事儿,“大食代”就是这样做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而微信店的实体化暂时还没有人来做,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填空方法,哪位正在操盘综合体的同学可以试试,我们来研究一下,标准O2O,还带闭环的,笑。
线上宣传方面,花钱弄个APP,开公众号就不多说了,线下的宣传首选电梯间广告及传单,方式粗暴内容精致,简单又有效。
最后是PPT的讨论内容,为了完整性也发了,可忽略。
咱们下期再见。
-完-
>下餐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每个品牌都有自身的优势点
寿司料理深受消费者喜欢
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
-
YASHIKI
日式料理品牌视觉VI设计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极简的品牌视觉VI创意
餐具用品设计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带有极简的日式美学
以少胜多的美学哲学
色彩也以东方传统色彩为主
柔和又耐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下面为几款为
带有鲜明东方美学
日式美学的logo视觉创意
年春天,露营仿佛“横空出世”,成为最火爆的休闲度假方式。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帐篷露营更是掀起热潮。据携程数据,假期首日,“露营”在平台的访问热度达到历史峰值,搜索热度环比上周增长90%。同时,露营热也催生出露营经济,包括旅游企业、景区以及户外装备等,并对目的地旅游经济产生带动效应。
“改头换面”后,大众露营成顶流
“真正的大众休闲露营地在2019年之前几乎没有,当时营地一般就是专业房车营地、青少年营地或面向驴友的户外营地。”对于疫情前后露营市场的变化,嗨King野奢营地创始人崔连波感受十分明显,“受疫情影响,这个行业迎来风口,成为了一种大众休闲的生活方式,家庭周末露营大量涌现,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精致露营。
如今的露营,一改往日“背包客”的印象,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营地和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咖啡机、星星灯、拍照打卡……露营正以精致舒适的新面貌,成为了城市休闲的新方式。今年“五一”假期,在多地“非必要不出省”的倡议下,周边短途游满足了城市人群的出行需求,露营更是成为其中“顶流”。
携程数据显示,“露营”在“五一”假期首日的平台访问热度达到历史峰值,搜索热度环比上周增长90%。广州、深圳、博罗的露营地热度最高,而从访问用户来看,珠三角地区用户则是这个假期露营旅行的“铁粉”。其中广州人的露营热情在假期开始前就已升温,假期前五日访问热度环比增长80%。
据艾媒咨询统计,2014年至2020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增至168亿元,复合增长率13.9%,预计2022年增速达18.6%,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据企查查统计,国内现存露营/野营相关企业9.3万家。2021年,露营/野营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2万家,较2020年增长了55.2%。自去年11月以来,还有大热荒野、嗨King野奢营地、挪客Naturehike等露营相关企业获得融资。
“当前国内露营旅游直接进入了大众休闲阶段,这主要与国内消费者休闲偏好有关。国内露营市场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井喷式发展,特别是最近半年尤为火爆;二是升级换代非常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教授魏翔表示,“露营的火爆的确跟疫情有关,但疫情不是国内露营旅游火爆的触发器,只是助燃剂。即使没有疫情,国内露营市场也处在了触发点上。近两三年,国内的帐篷酒店、房车营地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只是在大众露营方面加速推进了一下,使消费需求在疫情期间井喷。”
从专业变休闲,带着锅碗瓢盆去露营
露营走热同时,辐射效应也一同凸显,直接带动了露营地周边的旅游商家热度,对目的地旅游经济亦产生带动效应。以携程口碑榜全国十大露营地为例,榜单第一名境见茶野里野奢帐篷露营地的周边酒店“五一”假期订单量增长67%,露营地所在城市湖州整体旅游产品订单量增长54%,酒店、民宿订单量分别增长57%、144%。在露营热度最高的广州,酒店及民宿累计订单量较清明假期增长130%。此外,在携程此前披露的2022年最受欢迎十大露营游目的地中,广州、清远、佛山等地的旅游订单量较清明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各式各样的帐篷。
作为露营热带动的相关产业之一,电商平台上帐篷的销量也水涨船高。4月以来,京东上露营产品的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145%,帐篷/垫子类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29%,其中,天幕成交额同比增长近4倍。义乌市博庭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光镇表示,2020年是个明显转折点,国内帐篷需求迅速攀高,大部分品牌都有供不应求的现象。”自2022年初至4月底,博庭帐篷产品的销售额已达5000万元左右。
天幕。
据李光镇介绍,过去帐篷市场更趋于个人或家庭式的“野营”,以性价比高的速开帐篷为主。随着消费升级以及疫情影响下多元化露营方式被重视,消费者在选择帐篷时更倾向于空间更大、更美观的场景式轻奢帐篷。同时,不需住宿、适合家庭周末节假日放松的天幕,也受到消费者青睐。对于露营消费升级的原因,崔连波认为,过去户外野营,大家都讲究一个“轻”。现在,随着市场迎来硬件设施更新、自驾车保有量升高以及进入大众休闲度假阶段等变化后,只要在后备箱里装上户外用品,开车去景区就可以露营,装备都由轻变重,从专业变成了娱乐休闲。
“露营+乡村”成为休闲度假新玩法
在各种“露营+”产业中,露营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也成为新亮点。据携程披露的数据,“五一”期间乡村游订单占比较清明期间提升10%;乡村游的酒店预订单量较清明增长560%,入住1-2天的订单占比88%。亲子家庭贡献了近三成乡村游酒店订单。许多酒店、民宿打起“露营特色牌”,搭起帐篷为度假客人营造露营仪式感。其间携程平台上带有“露营”标签的相关酒店、民宿订单量较清明假期增长153%。
露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为提升城市消费者与周边乡村的高效匹配,加快弥合城乡数字化水平,携程也于日前上线了“乡村口碑榜”。据携程口碑榜负责人介绍,在部分城市无法跨省跨市出游的背景下,携程通过“乡村口碑榜”为消费者挖掘当地近郊宝藏乡村度假目的地,游客则可便捷锁定心仪的城郊乡村。该榜单不仅展示了从市区前往乡村的交通攻略,还有旅游达人笔记,为用户推荐村里的特色美食和玩法。此外,榜单还展示了乡村5公里以内的民宿、酒店、餐饮、景区等旅游一条龙服务。携程“乡村口碑榜”目标覆盖超过百城,前不久已上线了北京、成都、广州等9个城市的产品。例如,广州附近的一座800年历史古村落小洲村,村内有天后宫、玉虚宫、古桥等众多文化遗产。同时小洲村也是艺术家钟爱的栖居地,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店画室、陶艺、面人、泥塑等艺术类店铺随处可见。此外,还有距离三亚湾只有15分钟船程的西岛渔村,游客可以探访这座未被开发的百年渔村,听民谣、吃美食、品人文、住民宿体验渔家风情,做一回“悠闲避世”的岛民。
对于露营与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延伸结合,魏翔指出,露营不应该看成“露营+”,而应该是“+露营”。露营本身是一种延伸住宿,从这个角度来看,露营跟民宿一样,民宿发展到现在的困境,恰恰就是变成了“民宿+”,而实质上应该是“+民宿”——我们在旅游、研学、度假过程中,要换一种住宿方式,比如住两天酒店,住两天民宿,再露营一晚。“本质上,露营和民宿都是配套设施,是对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的一种配套、更替和尝鲜,因此,露营未来发展趋势是在跟上大众休闲需求爆发的同时,自己也能发展好。”
露营不是网红打卡地,应加强顶层规划
在露营产业迎来火爆之际,挑战也如影随形。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游客对露营地的需求与露营地供应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矛盾。有不少消费者都表示,自己曾有搭完帐篷被景区工作人员驱赶的经历。
在北京房车露营自驾旅游协会会长、中国自驾游与露营房车大会发起人廖红斌看来,国内露营发展的瓶颈主要存在于营地。“应鼓励建设公益性质营地。将露营营地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大类,公益营地集中在生态环境薄弱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由当地政府部门出资建设简单的自驾车露营营地,以带来人流、物流、车流、信息流。商业露营营地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鼓励没有建筑物的营地建设。”
露营营地。
廖红斌还建议,国内露营营地建设应加强顶层规划,根据不同经济、气候与环境条件以及旅游业整体规划要求,分区制定营地发展方针和策略,确定总体数量、类型、规模、主题要求等。例如西部边远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但自然风光雄伟壮丽,适合自驾车驿站式营地;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居民对度假休闲设施有较大需求,可规划以休闲度假为主的营地。
同时,当前“打卡”式的露营体验,也引发了从业者的担忧。嗨King野奢营地创始人崔连波表示,“现在很多人都把露营当成网红打卡地,这种观念可能会将行业带偏,进而失去露营文化。营地需要凸显它本身的内涵,让更多的人喜欢露营、参与露营,并能从中获得价值,若仅为了打卡尝个新鲜,这个行业可能最终只会昙花一现。”
在采访中,部分消费者表示不会重复体验露营,理由包括露营设施不好、人太多很拥挤、没有想象中好玩、部分营地收费与实际体验不配套、性价比低等。魏翔对此表示:“露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露营经济的相关经济体,无论是公园、营地还是帐篷酒店,都不要只想着挣钱,还要做好环保,定好分配机制,尤其是要做好前置规划和前置监管。露营企业一定要吸取共享单车的经验教训,二者有相似之处,因为露营营地也涉及占用公共资源的问题。如果政府及相关机构前期不给公共用地定标准,企业就会过度进入,把公共用地当成免费资源过度使用。”
廖红斌也表示,为应对营地环保、安全等问题,应强化标准,分类分级,统一名称,制定不同类型的营地标准,在分类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露营营地其实是非常专业的领域,选址、水电搭建、垃圾清运、安全防护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机构实施,同时也需要当地主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比如,露营过夜如何上传游客的相关信息,这在住宿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仅是有块地,安寨扎营住一晚那么简单。从露营火爆到露营营地的发展成熟,需要各个政府部门与机构的支持。”
◆露营者说
露营带来“诗与远方”,老玩家也有新烦恼
在真正接触露营前,李睿对这项活动的认知很简单,“觉得就是铺一块地垫,带点饮料、三明治、水果,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没什么意思。”直到去年,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很多关于露营的内容,这才刷新了他的认知,“原来除了花花绿绿的地垫,露营装备还有这么多选择。”观望一阵后,李睿逐渐“入坑”,陆续买下帐篷、天幕和露营桌椅等装备。
露营带来“诗与远方”。
李睿喜欢设计别致的小众装备,也愿意将时间花在发现与众不同的装备上。露营地、电商平台、同城线下门店,都是他购买装备的渠道。一年来,李睿购入两顶帐篷、两张天幕、四把露营椅、三张桌子、一套炊具和若干小配件,连日常衣着都开始向户外风格靠拢。“那些看上去氛围感满满的露营场景,实际上都离不开装备的配合。”他认为,把天幕支在地上,才能称之为露营。周末,李睿约了几个朋友计划出行,“这次准备在野外过夜看星星,出发前买了睡袋、自动充气垫、防潮地布、充气枕头,我觉得只有准备更充分,才能给露营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1984年出生的赵越和爱人经营着一家攀岩馆,俩人爱旅游,也因徒步结缘。但随着孩子的出生及疫情带来的旅游限制,赵越夫妻将目标放在了郊区,开设带娃露营。和刚“入坑”的年轻人不同,赵越是个露营老玩家,“年轻时露营玩的是刺激,将之视为户外运动,轻便的帐篷、煮饭工具等能在荒野中安全过夜的装备才是标配。”赵越回忆,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就地取材搭建,感受荒野求生的乐趣和刺激。
自从带着孩子一起露营后,赵越的“画风”彻底变了,以前的过夜工具逐渐被淘汰。现在两三家人约着一起露营,会带上“三居一厅”式装备,不知不觉就变得精致起来,“我女儿对亮晶晶、好看、好玩的东西感兴趣,每次看到符合她喜好的露营装备就忍不住升级,以前是真露营,现在是装备党。”早在三月底他们就订好了“五一”假期的热门营地。“从去年开始,一些热门的营地至少要提前一个月预订。”在赵越看来,虽然一些营地的卫生条件不理想,配套也不够精致,但晚上拍照的氛围感浓郁,再加上营地可以提供烧烤场地和食材、儿童游乐设施等,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也比较适合度假休闲。
对于当前的露营热,赵越表示十分理解,“真正的野外露营其实很累,从寻找营地、准备物资,到搬运装备、搭建帐篷、煮食物,最后收拾清理,打包回程,每一项都耗费体力,舒适感肯定不及这些准备充分的营地。”对赵越来说,露营是件放松的事,我认为不要盲目跟风,不要为了露营而露营,放松身心、亲近自然才是目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郑艺佳 曲筱艺 于梦儿
编辑 曲筱艺 李铮
校对 刘越
图片 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