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客户端长沙4月24日电(记者陈振海)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湖南省首家必胜客“悦读食光”主题餐厅在长沙市必胜客枫林餐厅落成。该餐厅设置了一面陈列百余册书籍的书架,方便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满足阅读需求;之后,餐厅还将举办新书发布会、阅读沙龙、书迷见面会等活动,助力全民阅读持续深入。
4月23日,一位读者向记者展示她在餐厅内购买的书籍
4月23日,餐厅内举行分享沙龙
4月23日,餐厅内举行分享沙龙
来源: 新华社
编者按】2022年春节,留惠过年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作为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每到春节,也有很多外地人前来惠州与家人团聚,一起过年。由此,南都惠州推出——五湖四海来相“惠”主题策划,关注在惠过年故事。系列报道将在春节期间推出。
春节期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热闹、喜庆的景象。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坚持开业的餐饮饭店人气特别旺盛。当每个人沉浸在家庭聚餐中时,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仅无法休息,反而比平时更加忙碌。他们就是身处服务业的餐饮人,舍弃属于自己的团圆,坚守岗位,给客人端来的新年菜系中,每一道都饱含祝福与心意,让相聚的人有了幸福的颜色。惠州富杰海鲜酒楼的总厨阮胜超就是其中的代表。
阮胜超
留惠过年:坚守在后厨,烹出浓浓年味
满身油烟,忙碌不停……对于餐饮人而言,春节期间忙碌程度是平时的两倍。从除夕夜起,阮师傅就与同事们坚守在后厨,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民以食为天。从初中毕业起,我就选择做厨师。选择了这一行,每年的春节都没回家与亲人团聚过,要等元宵过后才能回去。”今年48岁的阮师傅老家在韶关,1993年开始从事餐饮厨房工作,曾到过上海、天津、乌鲁木齐、澳门等大饭店担任中餐主厨,2019年9月来到惠州这家酒楼上班。每年除夕,他都会将自己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提供给客人,这不仅体现他精湛的厨艺,也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这一年的春节,他依旧选择留惠过年,坚守岗位。
从除夕夜起,阮师傅就与同事们坚守在后厨,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其实,自己早已习惯厨师这一职业在节假日的忙碌了。”阮师傅坦言,“只能在过年时和家里人打视频电话,互道祝福的话语。最小的孩子还在读初中,不能回去过春节,也比较内疚,但为了保障家人生活,还是要认真工作,家人也能够理解。”他所在的厨房出品部,今年留惠过年的厨师有十余人,尽管身在异地不能与家人团聚,但彼此之间会进行聚餐,消解思乡之情。
充分准备:让客人感受到节日的欢愉
春节对厨师们而言是一次重大考验。今年酒楼年夜饭行情较好,客人比往年要多,每桌都有两轮年夜饭,阮师傅与团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正是由于厨师们专注于用内心的热情,出品美味的食物,让客人感受到节日的欢愉。
“好的菜品是灵魂!”阮师傅介绍,招牌菜富杰金猪曾是宫廷名菜,是“满汉全席”中的主要菜肴。富杰金猪精心选用的是无污染农家饲养的广西玉林香土猪进行烘烤。经秘制调料腌制炭烧而成的乳猪色泽大红、油光明亮,皮脆酥香并入口即化,柔嫩鲜美,风味独特,深受客人青睐。“去年春节烤乳猪卖了100头,今年预计会超过这个数。除了招牌菜外,酒楼还主打精致的海鲜菜品,力求做到色香味俱全。”
阮师傅制作烤乳猪
阮师傅称,自己作为总厨,责任重大,需要负责厨房出品部的所有工作,不仅要自己掌勺,还要现场调控厨师,包括监督厨房人员的操作等,服务好每一桌食客。
“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即使再忙碌,也要认真跟进工作。”在阮师傅看来,“客人既然来到酒楼消费,就要让他们开心满意。所以我们必须严格对待菜肴出品,对客人负责。让顾客吃得安心放心,感受到在家里用餐的感觉,我们也乐在其中。”对于他而言,顾客的一句赞扬,一声感谢,都令他心中温暖,进而更加尽职尽责。
新年愿望:希望疫情尽快过去
两年多的疫情对整个餐饮行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平日里愿意出去吃饭的客人少了,很多餐厅的生意不好做,厨师们的收入也会受影响。
“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疫情能够快点过去,如果大家出行受到疫情反复限制,客人少了、生意也就淡了。”在新的一年,阮师傅心中依然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还有许许多多像阮师傅这样的工作者坚守在他们的岗位上,他们是春节里维持社会运行的卫士,向他们致敬!
采写:南都记者黎秀敏 实习生刘淦婉
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雉城街道一家餐饮店内,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利用“厨房革命”APP进行现场检查指导。 谭云俸摄(人民图片)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近年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以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为重点,以推进智慧监管为抓手,稳妥有序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过,技术落地并不能自动解决问题,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常抓不懈,更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阳光厨房”实时云观看
清洗、切配、烹饪、备餐……从上午10点多开始,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小学食堂工作人员就为午餐忙碌着。借助分布在各个区域的摄像头,记者通过手机屏幕,该校食堂后厨情况一览无遗。在这款名为“佛山阳光餐饮”的手机APP上,点击屏幕下方餐厅列表,就可以选择想要查看的餐厅厨房情况,进行实时远程监督。
“我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孩子学校食堂后厨,这样对校园食品安全更有信心,自己也更安心了。”该校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为这样的‘明厨亮灶’点赞!”
据悉,实现“明厨亮灶”原本有两种方式,一是透明厨房,采取透明玻璃窗等方式,使消费者能够直接观看餐饮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厨房展现形式;另一种是视频厨房,借助视频传输技术和显示屏,消费者可以在就餐场所观看餐饮食品加工制作过程。
随着技术进步,“互联网 ”为明厨亮灶赋能,“网络厨房”应运而生,食品安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有了更便捷的方式,一些“阳光餐饮”平台通过安装在食品加工制作场所的高清摄像头,运用“视频云 物联网”技术,将后厨视频数据推送到“公共云”,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可实时查看后厨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佛山市共有15053家餐饮单位上线佛山“阳光餐饮”平台。其中,1779家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和74家养老机构食堂实现全覆盖。
网络化监管成重点
据了解,广东省将学校食堂“互联网 明厨亮灶”全覆盖纳入2020年全省民生实事,目前覆盖率已超过90%。
近年来,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互联网 ”为明厨亮灶赋能,助力食品安全监管。记者注意到,各地推进“互联网 明厨亮灶”并非一刀切,而是充分考虑到餐饮业态的不平衡性,有重点、分层次地稳步推进。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把学校食堂和大型以上餐饮单位的网络化监管作为重点工作。
例如北京市在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企业全部实现了“明厨亮灶”,利用互联网和手机APP等,引导家长代表参与监督。浙江省提出,到2022年,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 阳光厨房”基本全覆盖,中小学和二级(含)以上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基本全覆盖。河南省也计划2022年底实现学校食堂“互联网 明厨亮灶”全覆盖。
近日印发的《云南省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3)》也提出,到2023年,实现大型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机场、车站、码头、学校、养老院、医疗机构、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点区域的“网络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
记者采访中发现,各地在稳步推进“互联网 明厨亮灶”,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明厨亮灶监管方式的退休。在浙江部分高校,透明厨房和视频厨房均是实现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重要方式。“除了在醒目位置进行视频直播,学校还设立了‘食堂开放日’,师生可以到后厨参观食物制作流程。”浙江大学一名辅导员告诉记者。
莫让“视频厨房”变摆设
不过,“互联网 明厨亮灶”在推进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亟待破解。记者下载并试用了各地多款阳光餐饮APP,发现注册账号难、界面设计粗糙、闪退等问题大大影响了使用效率。即便顺利打开,后厨忙碌时也存在不少“暂无直播”的情形,记者点击“直通负责人”字样也并未得到回应。更有甚者以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循环播放应付了事。
北京某中学教师向记者坦言,学校食堂原本用来直播后厨的大屏幕如今已改作菜谱展示。在一些单位,“视频厨房”“网络厨房”成了摆设,装点门面、应付检查的现象屡见不鲜。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动作频频。2020年3月,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监督检查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者64.8万户,发现食品安全隐患2.8万个,约谈6585人次,立案784件,罚款190.6万元。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委联合部署开展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赴北京、黑龙江等地开展专题调研,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除政府部门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外,公众参与不足也是重要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向部分师生询问相关问题时,不少受访者表示,并不知道网络厨房的存在。被问及学校食堂是否有视频厨房时,一些每天都在食堂用餐的师生表示“没注意过,下次去吃饭的时候看看”。
专家认为,网络厨房的出现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更重要的在于技术进步能不能唤醒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促使相关单位对此类问题提高重视程度。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持之以恒努力,“互联网 网络厨房”不是终点,技术落地需要政府部门常抓不懈,更需要社会公众对自身食品安全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