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舅之后,老乡鸡也开始着手准备冲击“中式快餐第一股”,在老乡鸡的首次辅导备案报告显示,老乡鸡和国元证券于2021年9月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并在安徽证监局进行了备案,计划筹备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图片来源:Choice数据
2021年5月,老乡鸡官宣“全国突破1000家快餐店”。老乡鸡方面宣称,老乡鸡用12年时间跨过了10亿元营收,又用2年时间,跨过20亿元;从2011年到2019年,利润翻了33倍,销售收入翻了32倍,年均增速在40%左右。预计2023年,老乡鸡更是立下了1500家直营店、1000亿元营收的豪言壮志。
这家来自安徽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能否踏过IPO之路上的重重困境实现自己立下的“flag”?
“出圈”的老乡鸡
公开资料显示,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22日,注册资本3660万元,主营中式快餐业务。在老乡鸡的股权结构中,创始人、董事长束从轩之子束小龙持股比例达71.46%,为实际控制人。
与其他企业创始人、掌舵人的低调不同,束从轩和束小龙算得上是互联网上的“老面孔了”,早在2015年4月束小龙便应邀参加安徽卫视录制的脱口秀节目—《继承者说》,此后也总是能在老乡鸡各个发布会的现场看到他的面孔。
而作为父亲,束从轩则更像是作为老乡鸡的“宣传人”。不仅是经常的出现在访谈节目之中,更是开通了微博与老乡鸡官方账号频繁互动。比如,前段时间在微博被EDG夺冠刷屏后还不忘蹭一波热度。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更早之前,从束从轩微博视频讲话“宁亏5亿、卖房卖车,也要让1.6万员工有饭吃、有班上”,到“花200元办的战略发布会”的视频,2020年疫情期间,老乡鸡品牌一度获得全网关注超过10亿次。
在波澜不惊的中式餐饮市场中,老乡鸡的频繁“出圈”确实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老乡鸡凭什么?
餐饮行业从不缺乏消费者和投资人眼中的“新宠”,多数网红餐饮总是免不了“一年红火两年降,三年四年换行当”的魔咒。
源于养鸡场,起家于安徽,2003年10月,老乡鸡前身“肥西老母鸡”的首家快餐店在合肥正式营业,到2020年,老乡鸡开展战略发布会,正式宣布进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现如今,老乡鸡在全国拥有1000多家快餐店。很难想象,这个看似突然火起来的中式快餐品牌早已默默耕耘有18年了。
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越发重视,一家餐馆是否干净、卫生则愈发成为消费者做决定的重要考量。
老乡鸡在这方面确实做的比较到位。在公司还未走出安徽的时候,老乡鸡便采取了餐厅末位淘汰制考核加强品质控制,公司管理有一整套营运管理体系,涉及餐厅清洁卫生、品质控制、食品安全等各个方面。
除此以外,老乡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也会进行一些“自纠”,通过招募“神秘顾客”的方式对各个门店的环境进行随机的抽检。一系列的举措毫无疑问是值得的,走进老乡鸡的门店无论是菜品还是环境都会感觉很正规、整洁。
图片来源:老乡鸡官方微信公众号
标准化
既然是“中式快餐”就不得不提及“快”字,无需复杂的点单,菜品清一色的摆在柜台上,拿起一个托盘放上自己想吃的菜品即可,整个过程快捷高效。稳定口味的菜品供源于老乡鸡的标准化流程。
此前,束从轩曾在节目透露,老乡鸡的标准手册从最初的6本,如今已经细化到24本,内容涵盖到商品采购、生产流程、服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对人员的操作规范一一界定。服务的标准化老乡鸡官方微博也曾给自己总结了四个标准化,分别是产品的标准化、形象的标准化、服务的标准化、管理的标准化。
为了做到产品标准化,老乡鸡更是下了一番苦功夫。据悉,老乡鸡拥有全天然的原材料养殖基地,可确保食材的安全稳定供应;并且引入了先进的作业流水线,可以严格把控全产业链的产品质量。在原材料加工等方面,老乡鸡也是建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央厨房基地,同时配备了物流分拨和配送中心,支持整个供应链,及时充足的满足各门店的供货需求。
打造品牌
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已经三十多年,两大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门店合计早已突破万家,无论是在一二线发达城市还是在小小的县城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品牌渗透能力非常强劲。
一直“叫板”肯德基、麦当劳的老乡鸡自然也在不遗余力的去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在宣传方面请颇具观众缘的岳云鹏充当了品牌代言人大力投放广告;在装修方面将门店装修打造的更具现代感、时尚感来博取年轻人的喜欢;在运营方面打造了小酒馆、下午茶的品牌项目;在数量方面则是突破了一千家,正式向安徽外积极拓张。
老乡鸡对品牌建设的重视早早便有端倪,早在2012年3月3日束从轩便突然将苦心经营八年的肥西老母鸡品牌更换为现在的老乡鸡,公司背景色也从红色变为现在的草绿色。
束从轩就这件事总结道“当时他做中式快餐的目标就是希望把老乡鸡做成中式快餐的民族品牌,能够走出安徽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式快餐品牌,改名也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记住这个品牌,肥西老母鸡毕竟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名称,在安徽还有一定的知晓度,但是放在全国市场就很难被理解和认知。”
海底捞刹车,老乡鸡加速?
餐饮行业向来就是一片红海,在消费领域竞争格外火爆的2021年,除了中式快餐还有小面、螺蛳粉、奶茶、咖啡甚至小酒馆都在奔赴上市的道路上一齐按下加速键。或许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餐饮企业们迫切的需要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加强自身的安全感,餐饮行业在资本助推下的角逐也变得愈发的火热了起来。
然而今年十一月初,海底捞的一则公告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海底捞在港交所发文公告称将在12月底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
曾经在餐饮领域风头无二的“资本宠儿”似乎风光不在。关于海底捞的热搜从牛肉粒改成味伴侣、菜品涨价、大学生优惠削减、毛肚缩水等似乎都在预示着海底捞的日子不太好过。
图片来源:海底捞火锅官方公告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今年6月中旬一场与投资者的交流中发声“反感海底捞被神话”,坦言“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
除了海底捞,今年8月初才开业的趣小面,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宣布改名。开业时,陆正耀表示要在年内开到106家店,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截止11月份,趣小面全国门店总数不到20家。陆正耀率领的瑞幸咖啡的原班人马没能复刻瑞幸早期的成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高调扩张的老乡鸡目前也仍需直面不少问题。
菜品方面众口难调
没有什么样的菜式比中餐更加丰富,也没有什么样的胃比中国人更加“讲究”,才过去了一年,起家于长沙开到广州的“超级文和友”便不复开业时的火爆,同样的困局也出现在深圳文和友上,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口味问题。
起家于安徽市场的老乡鸡对于自家的菜品确实未作过多的地区方面的改进,安徽地区卖什么、其他地区也一样卖什么。毕竟老乡鸡的1000多家门店里,仅安徽地区便占据了800多家。
虽然推出了“月月上新”的菜品更迭模式,但是不难发现,老乡鸡的菜品始终还是以其主打的肥西老母鸡汤、香辣鸡杂、梅菜扣肉、口水鸡等等为主,在调味上也颇具安徽特色,比较重油,偏辣。对餐饮行业而言,仅不好吃这一点便足以使消费者将其抛弃。
价格偏贵
同是中式餐饮的西贝莜面村此前就因价格问题而数次上热搜,主要消费人群面向“打工人”群体的老乡鸡的价格也确实是不便宜。
一小碟葱油鸡16元、一小碗鸡汤16元、一份梅菜扣肉15元,动辄35元左右外卖价格也确实不算便宜。至于分量,顾名思义“小碗菜”,自然不算多的。
同样,老乡鸡在部分店铺试点的下午茶、小酒馆的人均价格也都不算低。
竞争激烈
食品行业的同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海底捞之后有了巴奴,星巴克之后不光有瑞幸咖啡还有一堆以manner为代表的精品咖啡,喜茶与奈雪の茶也在互相竞争。
至于中餐领域,竞争则显得更为激烈,永和、真功夫、乡村基、张良麻辣烫、杨铭宇黄焖鸡、老娘舅等等格式餐饮可谓是“百花齐放”。在“数字化餐饮”背景下,各个企业也是卯足了劲。
尚且不谈安徽口味能否征服全国人民的胃,老乡鸡虽然立志走向全国并定下了数个目标,但并未给出更加切实细节的方案,其运营模式能否成功也有待市场的考验。
小结
在“国潮”餐饮火爆的当下,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出了一堆“网红餐厅”。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21年上半年,便发生了共计约125起餐饮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达75亿人民币左右,共涉及18个餐饮品类。有人断言“餐饮行业迎来最好的十年”。
图片来源:天眼查
也正是因为有了选择与竞争,老乡鸡要想讲好自己的“故事”,从一众餐饮品牌中鱼跃而出恐怕没那么容易。
“中式快餐第一股”的头衔仍在被角逐,最终将花落谁家还得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源自资本邦
草门店
新京报讯(记者 张晓荣)最近有消息称,香草香草云南原生态火锅总公司已解体,直营店全部关闭,目前仅剩加盟店。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香草香草资金链断裂,在多起借贷、合同纠纷诉讼中败诉却未执行,公司和创始人郝丽莉等均已成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其拖欠北京供应商和加盟商各1000万元左右,在北京仅剩10家门店,且其中多家已改名为滇釜火锅,加盟商表示这是暂时抱团取暖的方式。
香草香草在北京名气一度可与海底捞比肩,还曾是“新三板火锅第一股”。根据多位知情人士的说法,2013年之后,香草香草已有走下坡路的前兆,其推出金花郎餐厅项目亏损2000多万元是一大诱因。此外,公司挂牌新三板之后,发展方向有所调整,被指“误入资本歧途”。
北京仅剩10家加盟店,总部解体失联
新京报记者在大众点评上看到,“香草香草”目前在北京有10家门店,5家门店名称仍为“香草香草云南原生态火锅”,另外5家显示为“滇釜火锅原香草香草”,疑似更名。上述门店中,惠新东街店显示已暂停营业,新京报记者拨打其电话未能接通,大众点评上,2019年2月就有网友评论称该店已停业。
蒲黄榆店 新老门头
多位香草香草加盟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已联系不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4月12日,门店已改名为滇釜火锅的加盟商王枫(化名)透露,一直联系不上香草香草公司方面,目前各家门店独立运营,公司原来的会员系统也已无法使用,只能保证在自家门店办理的储值卡能持续消费;而遗留的储值卡给门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一些消费者很难接受,有的直接投诉至工商部门甚至报警。多家门店员工也提供了类似说法。此外,4月14日,新京报记者从店员处了解到,香草香草总部在今年2月解体。
香草香草品牌的原运营方为香草香草(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北京世纪滇风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月,于2016年3月挂牌新三板。然而,仅过了一年多,2017年5月香草香草便申请摘牌,并于2018年4月27日终止挂牌。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香草香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仍处于存续状态。4月12日,新京报记者拨打该公司工商资料中的电话,号码显示不存在;拨通香草香草终止挂牌公告中的联系人孙丽的电话时,对方称“打错了”。此外,2018年4月13日,香草香草公司因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原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经营异常名录
拖欠各方钱款,官司缠身频败诉
新京报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香草香草公司官司缠身,仅2017年以来涉及的法律诉讼便超过50起,包括特许经营、股权转让、劳动争议、债务、租金拖欠等多个方面。这些诉讼中,香草香草几乎全部败诉,而且未执行法院判决,因此该公司、实际控制人郝丽莉及其丈夫张旭枫等,多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股权也先后被冻结、出质。
老赖
北京多位供应商和加盟商也反映自己被“坑”,均与香草香草有债务纠纷。与香草合作多年的供应商李华(化名)透露,给香草香草供货多年,结款一直很困难,目前对方还拖欠自己100多万元货款,他已起诉至法院维权。据他了解,香草香草方面欠供应商的总货款为1000万元左右。
北京加盟商王枫表示,他在2015年加盟香草香草品牌,香草香草公司基本全方位负责。但由于大众点评、团购等线上消费均通过系统流入公司,等不到年报,公司又迟迟不肯结算流水,门店持续亏损,加盟商觉得有些不正常,就想着“不等了,自己干”。
2016年中期,王枫将门店接过来自己管理,到了2018年年初,香草香草停止为门店供货,王枫和其他加盟商需要自己找供应商维持门店的正常供货和运营。截至目前,香草香草仍未支付王枫和其他加盟商的那部分线上收入,北京地区欠加盟商货款大约为1000万元。不过对于自身涉及数额,上述加盟商均未透露,称已通过法律方式维权。
直营转加盟,还曾借贷周转资金
香草香草火锅也曾经历过一段辉煌。供应商李华表示,2009年香草香草在人大西门开了第一家火锅店,凭借真材实料口味独特的餐品、热情的服务和云南特色吸引顾客,生意火爆得经常排队;2010年、2011年,分别开了呼家楼、蒲黄榆两家门店;2013年,投建中央厨房,进入快速发展期。他说:“2012年、2013年是香草香草最辉煌的时期,当时在北京的名气跟海底捞都有一拼。”
然而,光环并未持续太久。根据李华的说法,2012年,香草香草请来杭州厨艺大师推出新品牌金花郎尚品餐厅,主打家常菜。短时间内,金花郎拓展了多家门店,但很快这一项目就被叫停。“听说是亏了2000多万元,从此之后香草就一直亏损。”李华说叫停应该是公司方面的战略。新京报记者通过网络搜索看到,网友对金花郎尚品餐厅的评价,时间集中于2012年。
金花郎 门店
有供应商、加盟商表示,2013年之后,香草香草就开始走下坡路。新京报记者梳理公开转让说明书等公开资料发现,2013年,香草香草新开9家门店,门店总数为14家,均为直营店,且已经扩展至北京之外的三河、上海2城。2014年,加盟成为香草香草扩张的主要方式,2014年底共有门店31家,其中直营店17家,仅新增3家,加盟店则新开了14家。
而到了2015年、2016年,香草香草已不再开设直营店,且先后将至少9家直营店转为加盟店。截至2015年11月19日,香草香草共有门店40家,其中3家直营店转为加盟,直营店减至14家,加盟店26家;2016年上半年,香草香草又将6家直营店转让给加盟商。
同时,香草香草这几年的业绩也难称理想。2013年至2015年,其营收分别为5403.25万元、1.33亿元、1.3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620.48万元、-123.73万元、1503.30万元,2015年申请挂牌新三板当年才扭亏为盈。而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686.27万元,同比下降17.14%,净利润为808.85万元,同比增长18.90%。值得注意的是,香草香草挂牌新三板后,营收却在明显下降。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餐饮行业比较传统,一般而言,通过直营模式发展起来的餐饮老板都不愿意放开加盟,不愿意分利给别人,除非资金方面出现了问题,养不起直营店就只能开放加盟自救。”
香草香草在2016年半年报中解释称,在餐饮管理业务领域,公司战略调整为招商加盟为主,拓展加盟门店,同时,将资金占用较大的直营门店转为加盟门店,以减轻资金占用。
另外,新京报记者通过裁判文书网发现,香草香草挂牌新三板之前,就曾以“投资入股”的名义向多位员工募集资金;香草香草还曾向他人借款,作为急需周转资金。
判决书 向员工募集资金 已处理
判决书 借款周转 已处理
餐饮品牌连锁顾问王冬明表示,餐饮企业增加利润基本从提升营业额、降低成本两方面考虑,对于香草香草火锅而言,多开设加盟店能通过收取加盟费、原材料销售和服务等提升营业额,而关闭直营店则是为了及时止损。在他看来,这种方式在短期一两年内能为公司带来利润,但如果没有探索出新模式或推出新品牌,原有品牌红利期过去之后,企业便难以为继。
此外,除香草香草火锅外,香草公司还有“魔头石锅”“miss辣麻辣烫”“多来咪饺子”等餐饮连锁品牌,但发展似乎并不顺利,几乎检索不到相关信息。
挂牌新三板,被指“误入资本歧途”
当年香草香草积极挂牌新三板显然没有解决资金难题。新京报记者梳理香草香草公告发现,挂牌新三板期间,香草香草仅在2016年披露过2015年年度报告、2016年半年报2份财务数据,也是其仅有的2份公开财务数据,从侧面凸显出公司管理和财务问题。此后,公告披露的均为人事变动、遭证监会处罚、申请终止挂牌等消息。
其中,2017年5月2日,由于未在规定时间内披露年报,香草香草公告称,公司股票即日起暂停转让,此后申请终止挂牌。当时有香草香草内部人士透露,终止挂牌的目的是集中力量谋求在A股上市。
李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后期的香草香草聘请了懂资本市场的陈磊,发展方向也有所改变,趋向于通过资本的方式赚钱,但新三板挂牌效果不理想,又花了很多钱在上面,“误入了资本歧途”。
王冬明分析称,餐饮企业上市比较困难,很多餐企在本身实力不足时挂牌新三板,是想之后转板登陆A股市场。但他也认为,挂牌新三板就像是一场冒险,在为A股铺路的同时,往往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因为“挂牌就意味着财务、税收等各方面要透明,之前可能规避的税收等问题也被摆到台前,抵御风险能力低的餐企很容易出问题”。
改名“滇釜”,加盟商抱团求生
对于继续经营的门店来说,香草香草公司遗留的问题短期内仍难以解决,摆在面前的还有另一个问题——如何活下去。
大众点评上,霄云路店、蒲黄榆店、清河店、车公庄店、麒麟新天地店5家门店已改名为“滇釜火锅”,回龙观店店员也称,自家门店已经改成滇釜火锅,但在大众点评尚未修改。新京报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上述门店集体改名“滇釜火锅”并非香草香草公司所为,而是加盟商自发抱团求生的方式。
滇釜火锅的运营方为北京滇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由2017年成立的北京优利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2018年9月变更而成,注册资本15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徐强。该公司共有5位股东,4位为自然人,另外的企业法人股东为北京醉清风餐饮有限公司,北京醉清风餐饮有限公司正在为香草香草即滇釜火锅回龙观店招聘员工,这也证实了上述员工称回龙观店已改名的说法。
4月12日,王枫对新京报记者解释了改名原因,香草香草的品牌已被公司抵押,尽管加盟授权尚未到期,但之后继续使用风险极大。此外,单家门店的存活率比较低,几家门店现在是抱团取暖,用了“滇釜火锅”这个名字,“先活下来再说”。
王枫也坦言,现在经营面临很多问题,例如门店的运营和菜品创新,“门店在试图改变,我们原来不是做餐饮的人,独立运作研发能力很弱”。其次,目前这种抱团是临时性的,是各家独立运营,和总公司运营还是有区别,况且各个老板都有自己的想法,很难统一。对于“滇釜”商标的问题,王枫称正在注册中。
滇釜火锅另一加盟商则表示,菜品还是以原来的为主,但是自己门店会做一些改进和创新,但对于门店的未来发展,该负责人称没有特别清晰的规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对于这种加盟商抱团取暖的做法,王冬明认为,主要看能不能盈利,当时香草香草能发展起来,跟赶上“好时期”有很大关系,如今火锅市场竞争激烈,滇釜能否活下来还要观望。
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图片来源 微博截图 大众点评截图 裁判文书网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吴兴发
记者邮箱:26631348051@qq.com
源:证券日报
2020年1月15日,获超购逾600倍、冻资超1400亿港元的网红餐饮品牌“太二酸菜鱼” (下称“太二”)母公司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九毛九”)在港成功上市,联交所迎来继海底捞后的又一高人气快时尚餐饮企业。挂牌价为6.6港元/股的九毛九当天股价高开45.91%,最终收涨56.36%,报价10.32港元/股。
华盛证券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九毛九此次上市获得了非常高的超购倍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预期很高。这种预期的来源,首先当然是公司本身的基本面优秀,过往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增长稳健,且市场对其未来业绩也有非常高的预期,这主要与餐饮企业快速扩张下沉市场的成长特点相关。”
主力品牌“太二”获看好
资料显示,九毛九旗下餐饮品牌有“九毛九”、“太二”、“2颗鸡蛋煎饼”、“怂”和“那未大叔是大厨”,主打菜系包括西北菜、川菜和精品粤菜,目标客群主要为年轻群体,人均消费最高不超200元。目前,公司共有287间自主经营餐厅和41间加盟餐厅,覆盖15个省份和4个直辖市,共39个城市。
从财务数据来看,九毛九品牌与太二酸菜鱼品牌是公司当前的营收主力。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1.5%;其中九毛九品牌餐厅与太二品牌餐厅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5.2%、43.5%,合计占比高达98.7%。此外,去年中期公司实现经营利润2.41亿元,其中太二品牌就贡献了1.2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过去几年太二品牌的各项经营指标均实现稳健增长。以一线城市为例,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太二的顾客人均消费从66元涨至77元,翻台率从3.6倍上涨到了5倍,略高于同期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4.8倍。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酸菜鱼是近两年比较火爆的一个细分品类。在这一板块的发展上,九毛九实际上也依托了其自身产业链与供应链的优势,以及品牌优势,整体的发展还是非常顺畅的,我们可以看到它翻台率在整个行业里也是比较理想的。”
华盛证券分析师认为,作为连锁餐饮企业,九毛九虽然在细分市场上跟海底捞所处的火锅市场不一样,但都具备依靠快速扩张门店下沉市场来获得高速成长的能力。该分析师表示:“跟火锅一样,公司旗下的太二品牌在扩张上也具备标准化的能力,在扩张时不会太依赖厨师之类的不可控因素,这种能力对连锁餐饮来说很重要。”
此外,还有不愿具名的投资机构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太二餐厅专注购物中心、限制用餐人数等独特的商业模式,已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加上菜品简单、容易标准化、品牌有网红性质,它的未来扩张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上市后将发力扩张
据介绍,对于本次IPO所募得资金净额,九毛九预计将约72%的资金用于扩展餐厅网络、约11%用于偿还招商银行的银行贷款、约10%用于营运资金、约7%的资金用于进一步增强餐厅供应和支持能力并改进公司的集中采购系统。以此来看,开店扩张是九毛九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
对此,九毛九表示:“公司预计将在2021年前新开约370间自营餐厅,其中约有240间为太二餐厅、约54间为九毛九餐厅、约76间为其他品牌餐厅。此外,预计2021年前将新开设约460间2颗鸡蛋煎饼加盟餐厅。”
朱丹蓬对记者表示:“在中国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九毛九需要依托行业的发展红利进行资本运营,不仅有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借助资本杠杆进行快速扩张、优化业务结构、做大做强,更有利于企业中长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2018年收入计算,虽然公司旗下的太二品牌在国内酸菜鱼市场占有4.4%的市场份额且排名第一,但与排名第二、市占率为3.9%的竞争企业间差距并不大;此外,公司另一主力品牌九毛九则在国内西北菜市场排名第二、占有市场份额仅0.8%,与排名第一、市占率为3.2%的西贝筱面村差距明显。
据悉,除门店扩张外,公司发展战略还有继续通过多品牌及多概念策略扩张至更多细分市场。九毛九表示:“主要得益于各个品牌均有自身特点和品牌定位,多品牌多概念的策略使我们能够分散业务风险。而鉴于品牌目标客群的不同,这也能降低我们餐厅之间的竞争风险。”
朱丹蓬表示:“九毛九的多元化、多场景战略,其实是符合当今消费新生代喜新厌旧的消费思维。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九毛九品牌间的菜系跨度太大,这对其整体运营带来的管理难度等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见习记者 林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