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暴小兔茶饮
用料
- 柠檬片 1片
- 黄金果糖 5ml
- 柠檬汁 5ml
- 蓝柑糖浆 20ml
- 冰块 适量
- 气泡水 适量
做法步骤
1、先将直饮水打成气泡水备用
2、接着在出品杯中加入20ml蓝柑糖浆
3、加入5ml黄金果糖
4、加入5ml柠檬汁
5、用吧更勺搅拌均匀
6、然后加入适量冰块至杯口
7、再加入1片柠檬片
8、最后倒入气泡水至满杯,这款饮品就做好啦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语:假如给你1000杯奶茶,这6种奶茶选一个喝三年,打死我也不选图5!哪个女生不喜欢喝奶茶?以下6种奶茶是最受女生欢迎的,你都喝过吗?虽然受欢迎,但是我觉得图5不合我胃口,打死我也不想喝了。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没有什么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10杯。奶茶这种饮料,不喝则以,一喝就停不下来,大街小巷奶茶店排排开,不用猜也知道它多受欢迎了。出门有奶茶店,在家有速溶奶茶,两不耽误,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速溶奶茶,在众多牌子中,哪些是大家比较受欢迎的呢?小编总结了以下6种几乎零差评的奶茶,也是网友最受欢迎的,其中前3名是后起之秀,多数人都没喝过。
< class="pgc-img">>第一名,元气森林奶茶,突然之间火遍全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热量低和低脂肪,让爱美人士既能喝到美味的奶茶也不用担心长胖。其次口味多,包装可爱,拍照必备,我觉得很多人喜欢这款奶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可以用它摆盘各种照片,奶茶和照片更配的非元气森林莫属,您喝过吗?
< class="pgc-img">>第二名,爆摇奶茶,炫酷的名字深受年轻人喜爱,携带方便,口味纯正。喝前摇一摇,听起来很傻,但三五好友一起摇,那种感觉超开心,深深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理,难怪如此火爆,名字中也有爆字,想不爆都难。
< class="pgc-img">>第三名,泡泡猪奶茶,连我楼下的小卖铺都在卖,可见有多火,其中的脏脏奶茶最受欢迎,就和脏脏包一样,莫名的火了起来。巧克力是单独一个杯子装,奶茶一个杯子,一次买两个杯子,感觉上就很新鲜,再加上杯子比较时尚,让人忍不住都想尝一尝,口感的话我个人感觉没有啥太突出的,包装有很高的加分。
< class="pgc-img">>第四名,大名鼎鼎的香飘飘奶茶,可以绕地球3圈的,这句特殊的广告语像洗脑一样让人人都记住了,可为啥会跌落前3名呢?个人很喜欢的一款奶茶,虽然口味非常多,但都没有特别突出的点,毕竟喝的是奶茶,过于花里胡哨的口味让人有种喝饮料的感觉,反而觉得不是奶茶了,大家是不是和我有同感呢?
< class="pgc-img">>第五名,鹿角巷,有一阵火遍朋友圈的奶茶,名字文艺,包装文艺,这两点有很大的加分,个人觉得刚开始喝特别好喝,喝多了会有点腻,过于偏甜,爱吃甜的应该超爱这款,是家中常备款。
< class="pgc-img">>第六名,优乐美,大牌子不用过多介绍,多数人都是因为那句你是我的优乐美而喜欢喝它吧,在众多奶茶中,它依旧排在前十,除了喝的是情怀,口味好和价格实惠也是遥遥领先的关键,三天两头喝一包还真挺解馋,小小一包携带和冲泡都方便,性价比极高。
这6种奶茶几乎零差评,喝过之后就难以拒绝,尤其是图二,您最喜欢哪款呢?您心目中最好喝的奶茶是什么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朋友喝到更多美味奶茶。
<>花三月,荷尔蒙发散,据说是适合表白的季节,魔都的小伙伴表示:爱TA,就去排队7小时买一杯“喜茶”▼▼▼
而在杭州,最火的奶茶还是走到哪里都排队的“一点点”了,人民群众普遍表示:一点点“有毒”!好喝到喝完就喝不下别的奶茶了......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作为杭州城里奶茶品牌一哥,今年刚开年,喝完“一点点”整个人都亢奋腹泻的风波也是人尽皆知,然鹅门店门口该排队的还是排队,并没有什么影响啊喂......
但是要说本塘历史最久的奶茶品牌,其实还是本土的“晓麟奶茶”,晓麟奶茶开遍杭城的时候,“一点点”还只是个形容词。
家住杭州惠民路的汤唯,就一边刷着网红奶茶“喜茶”的新闻,拉着老公一起去喝了小时候无比熟悉的晓麟奶茶▼▼▼
#真的是汤唯骗你是狗#
西湖银泰楼下的那家晓麟,小时候几乎每天去,换了N个店主,去年年底关掉了,就像是整个青春里丢掉了一种“味道”。
结婚不久的汤唯如今再路过惠民路的时候,还常常想起初中的时候有个同班男生跟晓麟奶茶的店主串通好,先给钱,然后嘱咐老板:那个女孩子再来,不收她钱,就说她太好看所以免费。
把这个故事和老公说起,不是杭州人的老公表示:当年在人人网上看过,最好喝的不是惠民路,庆春路上的那家晓麟才是杭州最火,来杭州要吃新丰小吃喝庆春路上的晓麟奶茶。
#论直男的不解风情#
可能对于杭州本塘的伢儿们来说,那个年代一路喝过来的奶茶,就像生命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一样,无论你解不解我的风情,无论我解不解你的衣扣,在我再次喝到从前味道的此刻,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们。
任我行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是江湖。
如今的本塘,一点点门口永远排队,其它牌子门口常常门可罗雀,曾经作为本地奶茶一霸的晓麟奶茶门店也关得七七八八,这些原本只停留在味觉上的记忆,其实也像一个杯中的小小江湖。
真要追溯起来,杭州最开始出现的奶茶品牌,应该是1995年开始有的123和根莱了。
如今二十五六岁左右的年轻人,应该很多是吃着根莱的三明治去上的学。
那时候的杭州,对奶茶的理解还是“台湾珍珠奶茶”打头。
到了1998年,就有了在河坊街手推车卖奶茶的晓麟,两块钱一杯,因为在夏天手摇能摇出泡沫,所以泡沫奶茶和奶绿成了招牌,这么多年一直还在。
刚开始都是奶精,到哪里的奶茶都是奶精调的,早上4点钟起来煮珍珠,干瘪的珍珠煮熟要好几个小时,现在人都知道奶精不好了,以前也是没得选,只有这个。——张璘麟
仔细回想,你应该还能记得90年代末、新世纪之初时街边奶茶店的样子:热水壶,煮豆的煤气灶,搅拌用的大茶壶,搅拌棒,奶茶粉末加水,猛摇几下,连加热封口机都没有,盖上盖子就好了。
至于是不是要刚好摇60下才好喝,那就是玄学了。
那时候的奶茶店一般都开在小学初中的门口,或是河坊街、朝晖这样的老区附近,店门不大,周围必须有小吃店。
还是手推车的晓麟奶茶▼▼▼
作为杭州本土的奶茶品牌,在2块钱的泡沫系列涨到5块之后,老板张璘麟一直保持这两款经典口味没再提价,老板张璘麟表示周围小区里,当年的年轻如今步入中年的很多人还是只爱喝这两款,所以不涨价,算是自己最看重的情怀了。
2000年的时候,晓麟在河坊街开了第一家门店,茶风暴、街客、避风塘这些牌子在街头也多了起来。
可是晓麟的奶茶没那么腻。
资深奶茶爱好者阿平喝遍了杭州所有品种,最后还是选择喝回晓麟。
就像武侠里的故事一样,不会有哪个门派一直兴盛,永远都会都人带着新招式找上门来,打败了地头蛇,我就是这一方新的霸主,奶茶的江湖也不外如此。
在那个信息还没有大爆炸的年代,红极一时的123一夜之间撤出中国,熟悉的黑兔子logo因为诱导加盟的风波,盛极而衰。
接着是05年的茶风暴,06年的街客,都是红极一时,然后趋于没落,至少小编已经记不清他们的招牌单品了。
从杭州有第一杯奶茶,撑死了就是20年,作为一个没什么忠诚度的行业,在杭州这个对吃喝还略显挑剔的城市,每一条街巷都经历过若干轮奶茶店的洗礼。Coco都可、快乐柠檬、奶茶博士、茶桔便、黑泷堂、果麦、阿姨奶茶,他们各自都曾经非常火爆,接着被后来者推倒,历史循环如此,年复一年。
经过市场和资本冲刷的本土奶茶晓麟一直都没有被“打死”,反而挣扎着找到了生存的机会。
2004年,借着下岗大潮,为了促进就业,晓麟奶茶响应号召开放加盟,一时间分店齐开,靠着加盟费,直营分店的盘子也越来越大,用张璘麟的话说,就是“沸腾了”。
那几年,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晓麟奶茶门店出现在街头巷尾。
伴随着店铺扩张的,是新品的开发,如今所有人都在痴迷“一点点”的奶盖,其实2012年晓麟奶茶就有了,但是当时没人买账,都觉得很奇怪,没几个月就下架了,所以对于如今的状况,晓麟是哭笑不得。
一点点的奶盖▼▼▼
迅速扩张之下,是几个品牌为了争夺门店的激烈竞争,通常是几家的拓展经理同时跟房东谈,现场加价,就为了拿下店铺。
但跟拥有雄厚资本的全国连锁品牌相比,本塘的晓麟还是拼不过。
到2014年,晓麟奶茶在杭州开到88家,同期的黑泷堂是16家,一点点是30家,都可是21家,至此,疯狂扩张后的晓麟家,即使在这个没有忠诚度的行业里拥有众多拥趸,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上了逐步关店的下坡路。
如今杭州城里的奶茶品牌大大小小,一双手肯定数不过来,地图上曾经的晓麟奶茶也换成了别的招牌,曾经和你一起走在杭城路上的人还在哪里呢?
中山北路上,2014年百度实景地图拍摄能看到最右的晓麟奶茶▼▼▼
2017年同样的位置,晓麟家换成了贡茶▼▼▼
原来的武林店也在年后刚改成了“阿姨很芒”▼▼▼
如今的一点点有多火,小编就有多想念小时候最喜欢喝的晓麟家的金牌奶茶(后来改成港奶),跟着地图从体育场路找到河坊街,最后才在晓麟奶茶的第一家店里买到▼▼▼
虽然是晓麟奶茶最老的店,可能因为是工作日,小编坐在店里喝完奶茶,也就只有2位客人到店,无事可做的店员们只能偶尔盯着放广告片的电视发发呆了。
就像老去的廉颇被问到“尚能饭否”一样,到如今,晓麟奶茶只剩下
河坊店(河坊街32号)
望江店(望江门金钗袋巷72号)
采荷店(双菱路25号)
滨江店(滨江区月明路温馨人家对面)
四间直营门店,以及为数不多的几家加盟店,壮士暮年的情境实在令人心疼。
老店原来的样子,现在已经换新了▼▼▼
其实,在某个场景里,你是否也会回味着伢儿时的味道,看车窗外的灯火忽明忽暗,单元楼鳞次栉比,你闭上眼睛,恍惚想起了短短人生里那些年轻热血又闪闪发光的日子,却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