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复工后,家住城西的小杨发现回家路上的一点点旁边开了一家叫做“茶百道”的奶茶店,踩着最后一天买一送一,她买了两款饮料回家。3个月过去,她发现这家奶茶店的外卖单量和现场排队都远超一点点。
回顾奶茶发展已经30年,这条赛道上已经更替了一批又一批的选手,“默默赶超”又或者“悄然退市”的情况总有发生,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奶茶发展史。
制图 小杜
壹 90年代,奶茶1.0时代
1987年,台湾“春水堂”发明珍珠奶茶,并于1990年登陆香港,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奶茶,便发源于台外地区(珍珠奶茶)和香港地区(丝袜奶茶)。
随着上世纪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90年代第一批台商将其带进大陆,并迅速获得民众的喜爱,开始攻占街头、校门口、公园等地,并以流动的摊位或五六平米逼仄小店的身姿出现于人前。
奶茶手推车
由于属于新物种,且低成本,起步快,奶茶迅速占领了市场,这便是奶茶1.0时代,彼时不流行软欧包,“一口奶茶一口炸物”才是那个时代的标配,烤肠、鸡腿、炸鸡柳应势出道。
90年代的奶茶以“推车”形式在街边延伸,小门店也遍布街巷,却未形成品牌意识。面对这一“bug”,成立于1997年的“快可立”在大陆迅速铺开,设直营店并招募加盟。
随后,“50岚”“避风塘”等也来势凶猛,但是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赛道上选手越多,竞争就越烈,但冲粉奶茶依旧是主流,不过一些品牌开始研发更新颖的产品,随着椰果、果酱的应用,各种花果茶、花草茶也悄然走进视野。
快可立 图自百度搜索
贰 千禧年后的规模化到高速发展
千禧年后的头五六年,内地奶茶店爆炸式疯长,品牌加速跑马圈地,台湾的CoCo、大陆的大卡司、街客、地下铁等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从品牌扩张中,不难看出大陆品牌大多选择驻扎广州、上海,与城市等级和饮茶文化不无关系。直到如今,茶饮市场几个头部品牌也依然来自台湾、广东等地区。
2004年第一家街客在上海昌里路开业,珍珠奶茶开始红遍街头。作为避风塘的加盟品牌,街客将自己定位为避风塘的奶茶外卖窗口,背靠大树的它迅速抢滩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牌首创一种贩卖方式,即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配料(当时主要为珍珠和椰果),此举比一点点的“隐藏菜单”提前了整整7年时间,也一举摆脱“商家-顾客”的单向模式,商家开始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
彼时,华东有“街客”,华南有“地下铁”。地下铁亦主营外带,它以“高品质低价格”为名,一杯奶茶价格1.5元-2元,因此也揽获不少消费者。
街客
地下铁
< class="pgc-img">>街客&地铁铁奶茶 图自百度搜索
全新的品牌层出不穷,当时的奶茶市场也被两方玩家割据,一方是有组织有规模性的有产阶级,一方为零散无序的小商贩。奶茶也呈现两种形态,一是具有表演性质的现摇现调奶茶,一是原料相对简单的砂糖加水果味调制奶茶。在这一时期,奶茶经历了高潮也经历了低谷。
2005年-2008年,“不含奶、奶精、塑料珍珠、添加剂、化学原料……”诸多负面新闻频出,恰逢2000年金融危机爆发,奶茶行业第一波品牌开店潮褪去,迎来了第一次行业洗牌。
就在此期间,据媒体爆料,珍珠奶茶的原料价格十分低廉,4.5元的“珍珠”可调配40杯奶茶,而一杯珍珠奶茶的售价在4-6元之间,暴利催生了一批品牌,比如2005年,CoCo完成100家门店,而快乐柠檬则在2007年成为了第一个进入购物中心的奶茶店。而基于羊群效应,各大品牌加盟店不断涌现,风行茶饮、皇茶、蜜菓等各自在产品、营销上发力,奶茶也因此进入鼎盛时期。
俞飞鸿在其电视剧里喝蜜菓镜头 图自百度搜索
叁 成熟到升级
2011年-2015年是奶茶的成熟期,该阶段出现了奶盖茶。
这一时期在众多奶茶中,贡茶是热度不减且逆流而上的的佼佼者,它提出了奶加茶的创新式奶茶,奶盖茶应运而生。贡茶的奶盖茶和以往那种茶奶混合的奶茶不同,它茶奶分明,茶底细致地分成红茶、绿茶、乌龙茶,再将奶油打发成轻盈的奶盖,覆在茶上。第一次,奶茶里同时拥有了清晰可见的茶和奶。水和奶油在透明杯子里若即若离,入口却交汇出令人惊喜的香甜和盐咸,喝完之后留在嘴巴上的“牛奶胡子”是证明自己跟上了潮流的最佳标签。
这种颠覆传统奶茶调制方法的新品成了奶茶砥砺前行的道路上又一个里程碑。奶茶又经历了从2.0到3.0升级过渡,而至此也将意味着4.0时代的到来。
一点点可谓论证了这个过渡期,与大众店铺不同的正是它全新的营销方式和操作流程,它的茶底细分得更彻底,冻顶乌龙、凤凰单枞、铁观音等等茶的品名让人眼花缭乱,客人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特别款,后来就发展成了网络上爆红的“一点点隐藏菜单”,从而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去尝鲜。
一点点隐藏菜单 图自餐饮O2O
当一点点,贡茶等品牌在市面上大火时,喜茶也在江门诞生了。
2012年,奶茶走向“精品”概念,其直观反映在了店铺的外观上,和过去即买即提走的外卖窗口或站点不同,这些店开设了精致的坐席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茶饮消费体验空间。此时,大资本开始进入珍珠奶茶行业,在资本加持下,休闲饮品店向品牌化方向发展,集休闲、文化、娱乐、赏食、品饮、信息交流、消费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式休闲店成为发展主流。
喜茶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它是顺时革新的新鲜事物,每个季度推出的时令芝芝果味碎冰系列满足了年轻人对潮流审美和品味的追求。喜茶在年轻的人群里已经成了现象级的时髦品牌,对于购买能力有限但欲望无限的90后来说,动辄二三十一杯的奶茶是在房租等生活重压下,为数不多的能彰显精致生活的标签。与此同时,奈雪的茶也在逐渐跟上时代的潮流,其口号“一杯好茶 ,一口软包”也体现了奶茶的年轻化、休闲化 。
到了2016年,奶茶市场再度开拓,因味茶、煮叶等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三只松鼠开启了奶茶店“水+轻食”的。不久,真功夫连锁开出了“猫熊茶布”茶饮店。
如今,茶饮市场势头仍在继续高涨,被称为“同年回忆”的娃哈哈,其第一家茶饮店也在广州开业了;而资本也越来越活跃,机构如天图资本、IDG资本,个人如刘强东、羽泉、周杰伦等都进入了这个赛道。
周杰伦的麦吉奶茶 图自百度搜索
回顾30年奶茶发展,街客的贩卖形式得到新的发展;地下铁的低价策略,至今仍行之有效,尤其是在一些低线城市,比如蜜雪冰城;
回顾30年奶茶发展,我们也发现消费习惯在不断变迁,奶茶的标配从炸物到欧包,从小窗口变身精致社交场。
回顾30年奶茶发展史,我们惊叹于行业洗牌一轮又一轮,有些红极一时的品牌早已淡出视线。当茶百道开始有压过一点点的势头的时候,我们从身边的消费中还发现到古茗、麦吉等一些品牌也越来越“叫座”。
在你身边,还有哪些茶饮品牌正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呢?欢迎留言交流。
· END ·
责任编辑/王 帝
统筹/俞 琳 监制/步珊珊
家好,这里是正惊游戏,我是正惊小弟。
近几年网吧的生意已经大不如从前,因为绝大多数玩家家里的电脑配置都跟了上来,更别说几百上千的游戏外设了。
< class="pgc-img">>小弟就很注重玩游戏的硬件体验,雷蛇机械键盘,罗技鼠标,还有144HZ的电竞显示器,都让玩游戏时的小弟爽上天。
当然了,还有必不可少的电竞饮料。
< class="pgc-img">>普通的肥宅水怎么能够满足像小弟这样的资深游戏玩家!今天,小弟就来带大家看一下,有哪些极其专业的电竞饮料!
< class="pgc-img">>《彩虹六号》玩家的专属福利: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
看《哆啦A梦》这么多年,小弟印象最深的当属“记忆面包”了,尤其是在考试前!想象一下,平时光顾着玩,忘了学习,结果考试前一晚有十几本书要背,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 class="pgc-img">>这时,“记忆面包”出现了,把书本盖在面包上,然后再把面包吃下去,所有的知识都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而这种技术,据巴西的一家DNA数据储存公司称,他们已经实现了!
< class="pgc-img">>在一场《彩虹六号》的比赛结束后,巴西DNA公司就打出了这样的广告,称他们已经将《彩虹六号》中产生的所有数据、文件、地图等信息转换成DNA,然后储存到了他们最新生产的功能饮料“Fusion”中。
< class="pgc-img">>电脑采用的是0和1组成二进制代码来储存信息,DNA则是利用ATCG四种碱基来实现计算机的功能,而研究表明,仅需1千克的DNA就可以存下当今世界上所有的数据,一罐300ml的饮料则完全可以实现。
理论上来说,这瓶饮料在玩家喝下去之后,就能够让人掌握所有的游戏技巧,迈过萌新的门槛,直接成为游戏大神。
< class="pgc-img">>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由于成本原因,这种饮料只生产了1500罐,并且受到了美国食品监督局的严格审查,然后官方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
“没啥用,味道不错,应该死不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雷蛇愚人节推出专属电竞饮料:都说了是愚人节了,你还信
十年前的愚人节,雷蛇宣布推出名为Project Venom的产品,这款饮料可以让玩家在瞬间兴奋起来,感受巅峰的游戏体验。
由于是愚人节推出的,当然是骗人的啦!
< class="pgc-img">>不过十年后,雷蛇真的将这款产品研发了出来,这不同于市面上的功能饮料,而是一种性能饮料,没有糖分,但是含有咖啡因能够刺激大脑,让奄奄一息的玩家焕发活力!饮料是粉状包装,所以需要玩家利用温水冲泡,成品中除了咖啡因外,还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卡路里。
< class="pgc-img">>外媒称这种饮料价格要比市面上的功能饮料低,能量也要低于其他饮料。由于其他饮料为了刺激大脑采用了较高的糖分,所以只适合高工作强度人群,并不适合休闲人士使用。不过雷蛇的这款由于不含糖分,倒是办公党缓解精神紧张的一个不错选择。
< class="pgc-img">>红牛:“我出钱,你出命,让我们一起创造极限。”
雷蛇:“用了我家的功能饮料,和老板一起加班到天亮!”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十年前的网吧王者:是男人就激浪一下!
玩游戏时肥宅水几乎成了标配,“雪碧”、“可乐”两大巨头,占据了网吧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可是十年前,有一款柠檬味的碳酸饮料横空出世,一举夺得网吧销售总冠军,那就是“激浪”。
< class="pgc-img">>当年《穿越火线》是网吧标配,网吧里有一大半玩家都喜欢玩CF,于是“激浪”就下定决心做一个“清纯脱俗”的漂亮妹子,紧紧地抱住了CF的大腿。只要打开一瓶激浪,都可以看到CF给激浪打下的印章——“CF专属CDKEY”。然后就可以利用CDKEY兑换游戏道具了。
< class="pgc-img">>譬如“激浪背包”等专属道具,虽然丑了点,但也是通过购买激浪才可以获得的特殊物品。其他价值昂贵的道具也可以通过CDKEY兑换得出。
< class="pgc-img">>于是网吧的CF玩家都会点名购买这款饮料,放弃了快乐肥宅水。
由于当年最火的FPS游戏就是《穿越火线》,所以激浪虽然卖的比较贵,味道也一般,但它依旧成了当年射击游戏的专属电竞饮品。不过相比上文的两个,似乎激浪除了能换道具外,没有其他本领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电竞猛男的最佳饮品:真男人不屑喝红牛,要喝就喝果冻!
日本松永制菓公司在去年推出了一款电竞饮品,“Game Booster”蓝莓味果冻!
当时小弟看到时,呆了一呆,等等,电竞不该是抛头颅洒热血,打到巅峰要脱衣服的节目吗?为什么突然冒出一款软妹果冻,还是蓝莓味的?
< class="pgc-img">>公司称:“这款果冻能够帮助玩家更专注地打游戏,是真的,请相信我。”
从亚马逊商店了解到详情,这款饮料每6袋为一盒,每袋都含有180Kcal的卡路里,能量很高。
除了其他高能饮料都有的糖分和能量外,这款果冻还可以让饮用者摄入维生素A和Y-氨基丁酸(GABA),营养价值也不错。
< class="pgc-img">>不过小弟觉得猛男在打比赛时嘴里叼着个果冻实在不是个事,或许这款果冻可以成为中小学儿童的健康饮品?
“喝一袋,学习到天亮,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啦~”
< class="pgc-img">>好了,到最后,小弟也有话要说:能量饮料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害处,但是极高的卡路里很有可能会导致使用者肥胖,玩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但是不建议当白开水喝,不然很有可能会因为锻炼少而变胖……
< class="pgc-img">>一个正惊问题:你平时玩游戏的时候都喝什么呢?
逛街的小夏最近发现自己常逛的化妆品店有点不一样了。这天,本是去买支洗面奶的她却在店里无意看到了正缺的发箍。于是,洗面奶没挑好,小夏却拿了两个发箍满意地走了。
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化妆品店买到化妆品之外的商品,如今已不足为奇。零售巨头屈臣氏很早就开始在门店内销售健康食品、饮品、保健品等,而在化妆品专营店中,也不乏类似浓妆淡抹这样,2013年便引入了纸品、袜子等日用品,还将这些非妆品做得有声有色的例子。
卖非妆品是寒冬下的“客流焦虑症”?
近两年,化妆品店销售非妆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河南知名化妆品零售连锁“我的时尚女友”甚至于2015年创造出了“化妆品+潮流百货”模式店,而这种改变也成功助其扭转了业绩下滑的局面。
与我的时尚女友情况相似,在南京拥有8家连锁的梳妆打扮化妆品连锁的闫峰也深切感受到,“近两年化妆品零售生意越来越难做。最明显的变化是,梳妆打扮的顾客进店率明显下降,利润也在降低”。一直寻找转型方向的梳妆打扮,今年5月一改原来的传统模式,增加了总陈列面积40%左右的大日化类产品。
我的时尚女友、南京梳妆打扮遭遇的困境并非个例,“零售寒冬”几乎席卷了整个化妆品行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化妆品零售数据显示,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的5月份,化妆品零售连续7个月呈低迷之势。2016年前5个月,增长率更是直线下滑,并在5月以同比5.9%的增长率跌至谷底,直至6月才出现回暖现象。
在这场寒冬下,感受到客流不足,并与我的时尚女友、南京梳妆打扮一样,从引流的角度考虑去引进非妆品的化妆品店越来越多。品观网(hzpgc.com)主笔吴志刚将这个现象比喻为“客流焦虑症”。“想吸引顾客,需要不断引进聚客的商品,所以有了这些非妆品的出现,并逐渐变成潮流。”
除了引流的目的,也有一些门店是基于其他考虑。在浙江温州苍南的好媳妇化妆品连锁系统中,几家定位为大众化的品类集合店中,洗护和大日化陈列占比几乎达到50%,其大众店负责人何松告诉品观网(hzpgc.com),非妆品吸引过来的客流中,仍有一部分是护肤、彩妆意识较弱的人,“通过店员的教育转化,这些原本不使用此类产品的人,可能逐渐转化为护肤、彩妆的顾客”。
当然,即使是后期进行消费者教育,先将顾客吸引进店,才是最首要的目的。那么,为什么非妆品能达到化妆品达不到的引流效果?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拓宽品类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而另一方面,吕香港和苍南好媳妇总经理吴启鹏几乎给了一致的答案“日用品周转更快”。“护肤品使用周期一般为3个月,而洗衣液、纸巾等使用周期是10天、15天。这样顾客半个月就要到店一次,增加季节性产品包括化妆品的销售几率。”吴启鹏解释道。
该以什么动机销售非妆品?
值得说明的是,这样的改变至少在短期内都看到了不错甚至惊人的效果。日化类产品在苍南好媳妇销售贡献占比超过20%,在河南小蚂蚁连锁占到30%以上,在梳妆打扮更是达到40%左右。
据透露,在浓妆淡抹曾出现,刚上架的袜子5天卖了1万双,40家店一个月卖掉6万多双;刚引入纸巾的1个月销售6万提,平均3个进店的客人当中就有1个人买了这款纸巾。
吕香港也透露,我的时尚女友经过加入潮流百货“时尚小铺”整改之后,“门店整体日均客单数由500单上升至1000单,其中时尚小铺日均200单,我的时尚女友在原基础上日均提升300单。时尚小铺的加入,让我的时尚女友吸引了更多的年轻群体进店消费”。
这些数据无不说明,非妆品在化妆品店内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也仍有部分店铺坚持只卖化妆品,比如丝芙兰、妍丽等。妍丽表示坚持不会销售非妆品,在妍丽总经理朱虎诚看来,“化妆品是比较专业的品类,尤其是中高端的化妆品,作为销售一个比较专业的品类的店,如果卖不相关的东西,会损坏店铺品牌的权威性”。
相比起朱虎诚的坚决反对,更多人对“化妆品店应不应该销售非妆品”保持了中立的态度。四川金甲虫董事长刘船高和烟台恒美总经理孙锡财认为,化妆品店销售或不销售非妆品均可,重要的是自己的门店是否“适合”和“擅长”销售非妆品。
品观网(hzpgc.com)主笔冯翰毅则提醒,国内化妆品店更应该首先将化妆品品类做好,再考虑引进非妆品。即便如此,“销售非妆品也要有正确的动机”。冯翰毅指出,化妆品店卖非妆品应该是在消费者分析和定位的基础上,通过非妆品延长品类类别,扩宽需求线;而不是只作为短期竞争手段,拿生活用品作为聚客品,亏本吸客引流。
冯翰毅认为,不少门店通过非妆品过低价格引流,实际就是价格战。价格战最终带来的是低价对门店的反噬,影响门店的整体产品价格定位和品牌形象。
卖非妆品有这些讲究
在以正确动机销售非妆品的前提下,哪些门店适合销售非妆品、又该如何选择非妆品,依然是值得深究的话题。
关于“适合”,苍南好媳妇值得一提。好媳妇根据店铺定位分为中低端定位的大众店和高端定位的精品店。在好媳妇精品店中,除了收银台附近陈列少数化妆包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非妆品。但在好媳妇的大众店,非妆品陈列占比将近一半。对此,吴启鹏解释道:“精品店讲究精致、专业,另一方面顾客消费能力强、对品质要求比较高,从顾客需求来说不适合做日用类非妆品。”
“店铺定位决定了店铺有条件满足的消费者是哪些,能满足消费者哪些需求。”冯翰毅认为,在什么位置开店,决定了门店有没有卖非妆品的条件和空间,这其中“坪效”是关键的平衡点;第二个关键点则是店铺定位。店铺的目标消费群,决定店铺是否有条件或者有必要销售非妆品。冯翰毅认为屈臣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定位“健与美”的个人护理品店,屈臣氏的保健品、食品,以及在香港地区销售的OTC类药品,都与屈臣氏定位比较契合。
另一方面,是否所有非妆品都是化妆品店的长项呢?浓妆淡抹卖袜子、纸巾;我的时尚女友与时尚小铺双门头店铺卖服饰、数码产品、日用百货、进口食品;苍南好媳妇卖洗衣液、杯子、雨伞、拖鞋;小蚂蚁卖内衣和碗筷——化妆品店销售的非妆品范围越来越广了,就连化妆品店唯一没有涉及的生鲜领域也已经有门店开始用送老母鸡做活动来尝试了。
吴志刚认为,“类似于超市之类的一站式购物场所,最核心的类别是食品,化妆品店并不具备这个优势”,也就是说,这并非化妆品店所擅长的领域。那么化妆品店应该如何定义非妆品的界限呢?
刘船高和闫峰认为,“与化妆品完全不搭界的非妆品不适合”,至少应该是与时尚、美丽这些元素相关。吕香港则选择周转率更高的非妆品,在时尚小铺目前的品类中,吕香港坦言,周转较慢的数码类产品销售相对一般。
除了这些维度之外,我们不难发现,还有些门店是根据门店消费者可能需要的产品,作为非妆品选购依据。品观网(hzpgc.com)发现,好媳妇店内价格亲民的洗衣液、纸品等明显受到不少附近社区居民的关注。闫峰也表示,“只要消费者需要的、喜欢的,我觉得都可以在店里卖。”
安徽校园店龙头武清林则认为,“基于美林美妆的消费群体都是年轻人,这些人逛完街后需要吃东西,如果有可能,未来美林美妆甚至会卖食品、水果”。
比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小夏,本身就是化妆品店的目标顾客,化妆品店针对小夏这样的年轻女性的需求,引进了发饰产品,正是小夏所需。而小夏也认为:“不用刻意去逛饰品店就能顺便买到发饰产品很方便”。
吴志刚同时认为,仅仅关注非妆品本身会不会有好的销量,只是第一步。“化妆品店是以化妆品为主的专业店,按照行业规律,专业店主营类别应占到80%-90%,在不破坏专业店的核心的情况下。大多数门店引进非妆品看的数据是销量,真正要看的是该商品和店里核心商品的有效连带率。”
“所以最核心不是看该商品带来多少客流,而是带来多少有效客流。所谓有效客流,是通过买该商品为契机,进而购入店内核心商品的客流。与核心商品化妆品高度相关的非妆品,才是成功引进的非妆品。”
综上,化妆品店做好“本职”妆品,是销售非妆品的前提;用长期战略的心态去销售非妆品要比短期引流目的来得健康;而非妆品的销售最终还是要为化妆品店的核心品类服务。(陈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