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开学季,我留意到一个新变化:茶饮店进商场势头凶猛,校园店却被“冷落”了。
连锁品牌逐渐放弃在校园选址,将视线转移到校外的商业街、居民区。
在学校卖奶茶,规则变了?
学校里的奶茶店,在往校外转移
“蜜雪冰城没了,换成了幸运咖。我的快乐没有了。”
最近,刚开学的妹妹向我发来“吐槽”: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学校里的蜜雪冰城换成以咖啡为主的幸运咖,原有的一家益禾堂也升级涨价到十几块/杯,在学校实现“奶茶自由”竟成了奢侈。
到学校开店,是蜜雪冰城、益禾堂等一批奶茶品牌的“起家生意”。20岁上下的年轻人是饮品的准消费群体,依靠这群人的购买热情,打开了茶饮早期的市场。
但这两年,连锁品牌主动选择在校园里开店的,却越来越少了。
据古茗的一位加盟商介绍,总部在选址上已经“放弃”校园内,转为在校园外开店,目标客群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周边居民和白领。
从学校内转到学校外开店,成为校园店生意的新思路,采访多地的大学城门店,都在经历这个变化——
西安的赛格国际购物中心、重庆的龙湖U城天街、郑州的二七万达等,相比于进校园,在学校附近有商圈的情况下,茶饮店会优先选择进驻商场,住户、游客、学生群体都抓。
Rotiboy烤包男孩在龙湖U城天街开了家分店,品牌负责人杨鹏告诉我,他们看中的就是围绕大学城的人流量,学生和教职工多,也有不少住宅区。人均价格15~20元,既有甜品,又有饮品,很容易吸引顾客,日销量平均在300单,最高达到500单。
除了商圈,也会选择住宅+学校并行,纯校园店少了。古茗有家加盟店开在学校附近,周围没有商圈,只有住宅区和有两所大学,租金比商圈门面低了不少,客群定位为教职工+学生+居民。
茶饮店更倾向于往校外开,随着这两年茶饮市场的发展,原因是很明显的:
校园店为什么开始向外转移?
1. 到学校开店,本身就有门槛
据荔制茶的创始人杨军介绍,校园内的店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食堂开设独立摊位,与学校的承包商谈合作;一种是在校内开设独立门店,与校方直接沟通合作事项。
这两项,都需要高校资源介入。
重庆的Rotiboy烤包男孩品牌负责人杨鹏告诉我,校内店基本都开在食堂里,虽然没有底租,但抽成很高,达到了25~28%,比独立门店的投入更多。
可以看出,在校内开店虽然具备一定优势,如具有排他性、无强势竞争对手。但不足的地方也很明显:食堂摊位需要“抢着租”,前期投入成本大,抽成点数较高等等。
2. 疫情影响,校园店不确定性更多了
成都品牌陈多多有多家门店做的是校园生意,其创始人陈俊任告诉我,校园内的生意,学生是消费主力军,占比90%,平均日销量可以做到500单;开在校园外的店,客群构成更丰富,正常日销量可以做到600多单。
据陈俊任介绍,自从2020年爆发疫情后,校园内的门店生意已不如以前。很多学校封校停课,门店也被迫闭店歇业。现在校内门店生意逐渐恢复正常状态,但是校内门店必须经历的就是每年的寒暑假生意淡季。
校园店生意虽客群稳定集中,劣势也很明显: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比商圈低;另外,受到寒暑假影响,一年直接减少3个月的营业额。这两年疫情影响推迟开学,营业期甚至只有8个月。
而转移到校外开店,客群的构成不止有学生,还能吸纳附近社区、商圈等,增强抗风险能力。
3. 00后的学生,消费需求变了
学生的标签是消费力弱,但这个情况随着00后这一代的成长在发生变化——
对这一届的学生来说:虽然大多消费能力依旧一般,但消费意愿和消费需求在提高。
原来蜜雪冰城就很好,现在从社交平台知道了喜茶、奈雪,也会去打卡。一位00后的朋友告诉我,她可以少喝几次蜜雪冰城,攒到外出时买喜茶奈雪星巴克,显得“有B格”,还能分享朋友圈。
这就导致,学生对茶饮店的产品、体验要求变高,不是有就行,还要好,对品牌的选择门槛也提升了。
4. 品牌的盈利需求也在提升
从品牌角度看,这两年,“升级”成为很多连锁品牌的关键词,随着品质、体验提升,产品价格上去,学生的高频消费买不起了;另外开店的成本提升,也迫使门店要把单量做上去,才能更快回本。
这时在校园内开店的弊端显露——增量少。
校园内开店要求较多,比如不少高校禁止开通外卖平台,部分能做外卖的茶饮店,因为疫情带来的集中封校,无法配送产品。
甚至会有学校对产品定价有要求,如单价不能超过10元等,品牌想要在校园内开店,就只能配合学校要求降低定价,回本更难。
开得好的校园店,生存规则在进化
站稳校园市场的门店,也在发掘出新的“生存规则”。
1. 开在大学城商圈,有个隐形优势
开在大学城附近的商圈和普通商圈,有一个最大的隐形优势,即每年的新生报道,是品牌的最佳宣传期。
杨鹏告诉我,新学生对学校周边总是充满好奇心,商圈就是他们接触新生活的首选地段。这类人群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并非只有本地人,这种流动性为品牌做了曝光,外地人会熟知该品牌,本土品牌不再“本土”。
本土品牌不再“本土”
>因此,这种每年固定的新生开学时,烤包男孩都会做会员储值活动,吸引新顾客的同时,也能促使办卡,转化为老顾客。
2. 封校期间,也能让大单产生
相比于其他品牌,荔制茶有一个标准:选址离学校越近越好,装修设计更加活泼,符合学生的审美,还会设置卡座,满足学生社交需求。
他们还抓住了封校的机会——封校期间,学生出不了校门,对校园外的店会造成了一些影响,反而促进大单的产生。
他们在每家门店做单独社群,学生可以在里面自由拼单,拼成大单后员工会将奶茶放在门卫室,学生自行取餐。
利用好学生的需求和稳定性,他们的消费力就会持续存在。
3. 做好口碑,让学生和门店“抱团”
另一个渠道是,让学生“抱团”、让学生和门店“抱团”。
在陈俊任看来,在校内做生意,口碑是第一位的,因为学生人群密集、他们也更注重消费体验。所以,陈多多在在开新店前,都会提前做品鉴会,邀请学生试饮。对品牌形成认知后,客群就会更稳定。
对品牌形成认知后,客群就会更稳定
>开在学校食堂里的荔制茶,日销量比较稳定,基本在300单左右。
除了开在校内的“排他性”(食堂基本只有一家奶茶店),没有强势的竞争对手,荔制茶单量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注重做社群,定期在微信群中发优惠券或做活动。
对学生来说,社群同时起到交友、聊天作用,活跃度很高。虽然在校内不能做外卖,但联络了几位学生兼职在校园内送奶茶,依旧起到外卖的作用。
早期,校园客群对茶饮店来说是“稳定存在的市场”,只要开店就有生意。
随着门店对盈利的要求提升,加之疫情影响,稳定被打破,稳定也难以满足茶饮店不断增长的盈利需求,逐渐转移到学校外开店。
但不论选址如何变化,年轻人的茶饮需求一直都在,就看如何随市场及时调头。
<>< class="pgc-img">>校食堂有一些好处,首先不需要担心人流,只要在学校,不管你在哪个犄角旮旯里,都不需要担心人流,只要你做的好吃就行;第二不需要高档装潢,对于资金不足的朋友,学校食堂是个不二选择;第三特锻炼人,真的,你要是能干得了食堂,那么在外面随便开个饭店,呵呵,闲不死你。
学校食堂的坑:第一小心进货渠道,进食堂之前,先要了解清楚进货渠道,如果所有的蔬菜粮油米面都在学校,那你别去了,哪怕不要房租,都别去,因为你会发现,你只是给渠道商打零工(为啥不是长工,谁愿意给别人不挣钱打长工?),干半年,你准跑。如果学校只是控制米面粮油,这个多考虑一下。有些学校这样做,美名曰是为了安全,其实是啥,咱也只能呵呵了。第二小心高房租,如果有些一次性要半年或者一年的房租,一定慎重考虑,当然如果是高房租但是是按月交的话,那试试又何妨。第三就是学校是否是封闭式的,如果是封闭式的,你就赚了,如果不是,要观察学校外的房租和商业环境,校外一般比学校年租金低40%以内,属于正常;属于50%以上,就要慎重,因为校外的成本低,可以通过低价吸引生源。第四就是别做大众面食,重要的是说三遍,别做大众面食,别做大众面食,面食一定要有特色,没有特色千万别上(例如重庆小面一类,简单、方便、快捷、量少、香辣重口味)。这些所有坑里面最大的就是第一条,进货渠道,好多都被进货渠道耗死了。
学校食堂可以做的餐饮:首选奶茶冷饮(不是鲜榨,不是鲜榨,不是鲜榨),前期投资大,但是好操作,速度快,利润高,活动好搞(学生是我认为所有消费者里最可爱的,感性消费,并且是抓住一个,就能抓住一整个宿舍,不管宿舍是俩人还是八个人),第二就是小吃,各种小吃,鸡蛋灌饼、杂粮煎饼,煎饼果子,臭豆腐,各种串串,为啥小吃排第二,主要是小吃的利润高,口味适合学生,而且价格不高(不在乎是否实惠,能否吃饱,当然适当实惠更好,还是那句话,学生都是感性消费);第三就是各种特色餐饮,最好是当下最火的餐饮,快速上架,就能快人一步挣钱,风险也比较高,前几年重庆小面火的时候,一个窗口两人就能操作,供得上几百人的学生队伍,速度快,出餐高,操作简单,一年之后,趋于正常,不再火爆。第四就是盖饭,不是小炒盖饭,是大锅菜,打饭速度快,单位时间里,出餐快,学生休息时间都在两个小时以上,但是,集中的吃饭时间就半个小时,所以速度决定了,你能挣多少,学生会为了奶茶等3小时,不会为了吃饭多等三分钟,除非是不得已,因为不吃就得挨饿;最后是大众面食,这个不推荐,也就不说了。
>分享新生活#
在郑州摸爬滚打了三十年了,做过各种小生意。开饭店,开超市等等,多少也算有一点从业经验了。可今年在大学里面开的奶茶店却深深的给我上了一课!
2019年,我转了自己开的生鲜百货店,说实话生意还不错。
生鲜店开在一个新建的高层回迁房小区里面,靠近大门口主干道的位置,百十平方的面积,一个月四千多的租金,一天营业额高了七八千,低了五六千。
我每天早上三点开车去批发市场拉鲜菜和水果,百货烟酒都有人送,回来后和老婆一块打理,还找了一个帮工。
< class="pgc-img">>干到一九年十月份,累的身体出了毛病,腰疼!有时疼的直不起身,没办法只好忍痛转掉。
歇了两个月,刚缓过劲,过年的时候武汉暴发了疫情,继而席卷全国大多数地方,郑州也不例外,出现了严重的疫情。
歇着吧,反正也干不成生意。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做什么小生意有出路?我的直觉告诉我,生鲜,百货超市不能做了。因为疫情,多家巨头开始盯上了社区团购,像美团,阿里,滴滴等,这些大资本一进入,开始大把砸钱补贴,社区夫妻店没有任何反抗的资本,人家在网上卖的价跟你进的价差不多,你怎么去和人家拼?只能像鱼肉一样任资本切割,不少人当起了代理团长,挣那点可怜的佣金。殊不知一点一点陷入了资本的坑里。
2020年歇了一年,这一年边歇边思考出路。一个朋友劝我干老本行,开饭店,说你那么好的手艺扔掉实在太可惜了!
反复思考,觉得开饭店风险还是太大。
突然想起了19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梗,于是就开始考察起奶茶行业,觉得奶茶行业网络冲击不大,又正值风口,应该可行。
于是21年春季在大学里做了这家奶茶店。
趁寒假期间装修,3月8号开学,开始大搞活动,吸引学生品尝,用心观察学生反馈,反应很好,客单价便宜,四到十块,用的真材实料,口味又好。
等到五六月份生意旺季,营业额不断往上升,我庆幸自己选对了方向。
但谁都不知道风险何时会到来。
7月20号,郑州遭到百年不遇的水灾,水漫进了店里和仓库,淹了不少物料。损失了五六万元。那段时间郑州因水灾不少人失去了生命。我参加了志愿者,在京广南路遂道帮助前来援助郑州的支援队打下手。那段时间,郑州出了不少感人的事迹。
< class="pgc-img">>8月初,因雨灾郑州六院又暴发了疫情,迅速扩散,大郑州又一次在经受着严竣的考验。
整整一个月,我又变成了社区志愿者,安排小区居民做核酸检测,消毒等工作。
8月29日,我住的小区最后一个解封。
但我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因疫情大学延迟开学,一直到10月15号才开始正常营业,生意却一落万丈,不见起色。
干了两个月零十天,学校通知提前放假,原因是全国各地有小区域疫情暴发,为了学生安全起见,提前放假。接到通知,我的那个心情呀,用赵本山小品里那句话就是心拔凉拔凉的。
算了算,交一年租金干了六个月多一点。给工人发了工资,结清余下的物料钱,不光三十多万成本没收回来,还倒贴了八万多。
请店长和员工去吃了顿饭,给员工每人发了一千块钱年终奖。钱不多是个心意,鼓励大伙不要有心里负担,今年不行,明年再战!
< class="pgc-img">>自己心里安慰自己,做生意嘛就是有赔有赚,何况今年还是天灾加疫情。
放假没几天,经理打电话来说学校催下年房租了。我问今年疫情少干了两个月,能不能免两个月,回复没有补贴,再不交房租就租给别人了。
我的心又一次拔凉拔凉的,思来想去,不干吧,几十万投资就打了水漂,干吧心里着实没底,12月中旬,郑州疫情又开始出现反复,没完没了,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我借了十五万,连手里还有的几万加一块去交了租金。现在的我只能暗暗祈祷,疫情早日消散,学校准时开学。
2022,是更苦的一年还是苦尽甘来的一年?
我很迷茫!真的不知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