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到底搭配什么最好卖?
从最初的“茶+软欧包”,到今年清明节喜茶的“茶+青团”,行业一直在探索更有趣的组合。
最近,茶+模式又有了新CP。
作者 | 国君
杨枝甘露粽子?茶饮又有新CP
全世界都在蹭奶茶的热度。
美甲有多肉葡萄紫、染发有黑糖奶茶、口红有奶茶裸棕。新茶饮这趟车,一搭上就自带流量。
这次“上车”的是中式点心——粽子。
安佳专业乳品近期推出了“芝士茶粽”系列,选取流行奶茶口味:黑糖波波、杨枝甘露、金凤茶王等,作为冰粽馅心,辅以芝士包裹中和水果、珍珠等原料。用奶茶的研发逻辑,给中式粽子带来新体验。
“芝士茶粽”系列
>除此之外,安佳专业乳品同步进行茶饮口味改良的,还有霸气卷系列。
< class="pgc-img">
霸气卷系列
>茶饮口味的中式点心,已经在门店开始较多出现,比如在上海沈大成、奈雪的茶、江苏地区7-11、乐乐茶已经开始售卖加奶油的团子,口味也是从奶茶跨界融合而来,有白桃乌龙、抹茶奶油、芝士玫瑰、黑糖波波、杨枝甘露等。
< class="pgc-img">
7-11福团系列
>奈雪也上了猫山王榴莲、杨枝甘露、白桃乌龙等口味的福团产品。
奈雪的茶福团系列
>
从欧包、甜品、到轻食、国风小吃等,在茶+模式的探索上,新茶饮从未止步。
加上几款食物售卖,不仅能提升客单价,还可以拓宽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的下午茶需求,而且也更能做出差异化。
相比杯子、雨伞一类的周边产品,茶+软欧包/小吃等产品,具有高频消费的属性,它和茶饮需要两条产品线操作,虽有一定操作难度,却可以相互引流。
但“+”什么?怎么“+”?如何在提升客单价的同时,又不增加运营成本?
茶+模式,正在经历第4次探索
从奈雪的“茶+软欧包”模式诞生之后,新茶饮就开始孜孜不倦的探索“茶+”模式。
1、茶+欧包,模式重,小玩家难入场
“一口好茶,一口软欧包,在奈雪遇见两种美好”,这句广告语出自奈雪的创始人彭心。茶+欧包的模式也相继被其他品牌效仿,甚至带动了欧包在整个烘焙行业的热销。
奈雪的茶带火了“茶+软欧包”,随之一大波品牌都上线了欧包产品。
< class="pgc-img">
“茶+软欧包”模式
>但真正上了才知道,欧包需要厨房、需要人工,需要展示货架,对门店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要求极高。而且损耗高,当天销售不完,必须全部销毁。
真正有实力上欧包,并坚持下来的品牌并不多,光是制作欧包的烤箱、搅拌机、原料等对门店面积的需求,在寸土寸金的商圈就难以满足。
如果品牌热度不够,销量达不到盈亏平衡点,增设欧包带来的客单价提升,就不能填补增加的运营成本。
总的说来,欧包模式重,小玩家很难做好。
2、茶+舒芙蕾/铜锣烧,产能有限、流行时间短
从台湾和日本流行过来的舒芙蕾、铜锣烧,来自比利时的厚松饼等产品,也曾在行业刷过一波存在感。
相比于欧包,这些产品不需要增设厨房,只需要在吧台找到适当的位置,放一台机器,让吧台人员在制作茶饮的间隙操作即可,而且香气浓郁,像“云朵般松软”,颜值很高,非常适合拍图传播。
可在制作茶饮的间隙操作
>不过,这类产品也有两个不得不提的Bug:
一个是产能有限,顾客等待时间长。以舒芙蕾为例(松饼、铜锣烧与舒芙蕾制作模式类似),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单头舒芙蕾机,一锅出6~8个,10~15分钟出一锅,而且必须现点现做,等待时间久。
另一个是流行周期短。2018年~2019年,很多饮品门店都上了舒芙蕾、铜锣烧产品,但是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品类。
3、茶+传统小吃,适合中国胃,但运营成本高
“中国人的胃,必须要吃热的、咸口的,才会有满足感。”
2018年年底,我去采访谢谢茶时,马东作为投资人如是说。因此谢谢茶出的谢谢包,以现做的,咸口热食为主,在北京三里屯有一定品牌热度。
而在茶饮行业,其实对传统小吃的尝试早已有之。前有珍珠奶茶创始品牌—春水堂,以茶+中式小吃的模式,店内卤豆干、萝卜糕、牛肉面等产品,销量不俗。
茶米茶品牌创立之初,就以茶+中式小吃为主,店内的叉烧包、大红袍虾饺等都是爆款。
茶米茶叉烧包
>
再往前五六年,第一波新茶饮品牌,也在这方面经过各种类型的搭配和尝试,比如嫩绿茶推出过的牛肉饭、因味茶的嫩烤鸡块、荼啡茶的麻薯等等。
和软欧包的痛点类似,传统小吃需要煎炸卤等制作工序,厨房和制作人员必不可少,需要做下来慢慢吃的食物,对门店的空间也提出较高要求。
4、茶+中式点心,兼具颜值和口感,运营友好
在新茶饮品牌的探索下,中式点心又进入了行业的事业。
以此次安佳专业乳品推出的“芝士茶粽”、“福团”等为例,这些中式点心,不仅迎合了国潮崛起的大趋势,在消费端与门店端,也做到了“轻模式”。
消费场景轻:在两顿正餐之间的非主餐时间里,能够给顾客一些能量的食物,又不会感到太饱,口味具有话题性,食用方式可堂食也可带着边走边吃,与正餐明显区别开来。
消费价格轻:据安佳专业乳品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些产品的建议零售价约价10元,相比于软欧包,不会觉得太贵,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主流消费能力。
产品输出轻:不管是芝士茶粽的水晶皮,还是团子的多彩外观,注重颜值和质量的小而美;其次是加入了安佳奶油、芝士等明星产品,增加价值感和健康属性。
运营成本轻:芝士茶粽、福团、霸气卷等产品,从安佳专业乳品的公众号可以看到,这几款产品制作流程简单、不需要额外增加厨房、人工等成本,在门店现有吧台简单操作即可,门店有没有座位都可以销售,毛利相对更可控。对于茶饮店来说,属于“运营友好型”产品。
< class="pgc-img">>
新茶饮受制作效率的限制,一家店的收益是有上限的。
茶+模式,相当于为新茶饮的增量模式。在有限的空间里,卖更多的东西,是生意的本质。
而行业里任何产品的变革,都离不开优质的供应链品牌的加持。
此次在如安佳专业乳品等头部供应品牌的带动下,运营成本低、毛利高、模式轻的中式点心,茶+中式点心,或许会成为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玩法。
面新闻记者 韩建文
10月10日,蜜雪冰城对网传其将筹资约10亿美元赴港上市一事回应称,对网传消息不予置评。此前,蜜雪冰城曾于2022年9月22日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登陆深交所主板,拟募集64.96亿元,但再无最新进展,随后蜜雪冰城传出变道港交所上市。
而在今年9月,甜啦啦在总部安徽蚌埠举办了2023年合作伙伴大会。会上,甜啦啦宣布目前正在选择合作的券商,准备进行上市辅导工作,计划2025年实现港股上市。
近期蜜雪冰城和甜啦啦传出上市动态,恰好证明了新茶饮后备力量的强大。2021年6月,奈雪的茶在香港成功上市,被称为新式茶饮上市第一股,然而上市之后股价也遭受了很大幅的下跌。此后,多个茶饮品牌均传出IPO消息:据悉,沪上阿姨正在准备香港IPO,预计今年年底递交招股书,中信证券和海通国际将共同帮其推进;古茗选择高盛和瑞银安排推进香港IPO事宜,预计明年初上市;霸王茶姬被曝出正在探讨赴美IPO等等,但目前仍无一家正式上市,不过在风潮快速切换、竞争处于白热化的新茶饮市场,蜜雪冰城和甜啦啦似乎是最接近上市的两家企业,而这两家企业具备了相似的共同点:市场下沉,产品平价。
极海数据显示,蜜雪冰城目前有28476家门店,覆盖31个省份和363个城市,近90天新增1513家门店,关闭196家门店,门店变化率3.8%,门店密度53%。而根据官网和窄门餐眼的数据,甜啦啦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出近7000家门店,超过了麦当劳(6121家)、张亮麻辣烫(5867家)、coco都可(4466家)、喜茶(2555家)等知名餐饮品牌。
虽然两者开店规模差距较大,但二者产品的价格带是类似的,基本都在20元以下。但由于原料标准化优势,蜜雪冰城的价位比甜啦啦更低。在产品上,蜜雪冰城定位的是冰淇淋与茶饮品牌,产品系列有冰淇淋与茶、奶茶、奶盖茶纯茶、真果茶;甜啦啦产品则更为聚焦,主打10元至20元的鲜果茶,在低价位控制鲜果茶的品质,突出性价比特点。
不过,虽然两家企业都选择了平价策略,但在开店布局上也有明显区别。蜜雪冰城门店最多的地区在三线城市,其次是新一线和四线城市;数据统计在一线城市蜜雪冰城门店非常少,只有近400家门店,而五线城市蜜雪冰城则有近3800家。对比之下,甜啦啦的下沉更为极致,深入乡镇,因此在大城市很少见到门店,以成都为例,记者通过地图搜索仅在简阳市贾家镇找到唯一一家。有数据统计,甜啦啦在三线城市的分布接近40%;三线以下城市则占到了70%。
在招商加盟方面,据蜜雪冰城官网显示,蜜雪冰城与加盟商签订的特许经营期限一般为3年,加盟费根据城市级别分7000元/年、9000元/年、11000元/年;总费用预计所需37万元起。而在甜啦啦官网公布的加盟费用明细中可以看到,加盟一家甜啦啦的前期投资大概16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记者从一些甜啦啦加盟商了解到,由于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越来越多,加盟审核的条件也越发苛刻,因此甜啦啦成为他们的“平替”选择。
两大活跃在下沉市场的新茶饮品牌,谁会先上市呢?事实上蜜雪冰城和甜啦啦都要面对各自不同的问题。对于蜜雪冰城而言,虽然市场份额大,但直营门店毛利率相对偏低,加盟门店则存在管理问题,例如食品安全、营销费用高等风险,在盈利能力上蜜雪冰城与市面上许多品牌相比优势不明显,加盟模式的企业受到上市的限制可能性大。对于甜啦啦而言,在营收和门店数量方面均不占优的它在下沉市场靠着迅速扩张门店,营造出繁荣之感的行为,很容易迷惑投资者,而加盟门店毛利不高也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国内茶饮市场的上市公司继奈雪的茶之后,谁会是第二个吃蛋糕的企业呢?封面新闻将持续关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曰:一图胜千言。
“安安小小姐姐”,原创型创作者,用一张数据图表展示生活中的见闻感想。
秋风起,黄叶落。在祖国广袤的北方大地,各位80后90后叔叔阿姨早早感受到了秋天的滋味。
但据说,秋天来临的真正标志,则是从一杯奶茶开始。
今日的数据,取都可、一点点、贡茶、益禾堂和蜜雪冰城在某地图中标记的各城市门店数量,绘制一组关于城市奶茶门店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奶茶这个行业,门店地址更新频繁。如果某地图数据与商店所宣称的有所出入,也是数据正常的波动,我们以及地图商不应该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一,各省的五大品牌门店数量
< class="pgc-img">>创作者生活在深圳,知道和喝过最多的奶茶,是贡茶。至于蜜雪冰城,没想到门店数量居然这么多。
从各品牌的分布来看,益禾堂和贡茶门店数量最多的省,均在广东。
都可门店最多的省,则是江苏。至于蜜雪冰城,郑州大雨,也让我们见识到了蜜雪冰城的担当。
二,城市门店最多的品牌
因为篇幅的限制,我们仅从都可、一点点、贡茶、益禾堂和蜜雪冰城在各城市的门店数量,分析出各城市门店数量最多的奶茶品牌。
如果网友们希望有更多品牌出现在这份榜单中,欢迎留言,我们可以更换视角,重新绘制一组图表。
< class="pgc-img">>上图中,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品牌,其中蜜雪冰城,在湖南以南的城市,看起来都有优势。而其余品牌,在江苏、福建和浙江的部分城市,有一些优势。
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四省,各城市门店数量较多的品牌,则几乎都是益禾堂。
三,十大城市的五大品牌门店数量
< class="pgc-img">>从主要城市的门店数量来看,上海的一点点和都可门店数量均比较多。
成都和重庆,蜜雪冰城的数量较多。
而广州和深圳,则是益禾堂和贡茶门店数量较多。
------------------------------------------
本文图片和内容均为作者原创,感谢阅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