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柏军然,一个中美文化体验者,曾经在中国生活了8年。我的一些中国朋友说,最近中国提倡在餐桌上要节约,杜绝浪费粮食。而有关报告称:美国是世界上粮食浪费最严重的国家,在2007到2014年间,美国人每天浪费的食物就高达13万6千吨,分摊到每个美国人头上,相当于每人每天浪费一斤的食物!
< class="pgc-img">美国浪费的一些粮食
>但是美国的粮食浪费,跟中国人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
首先是浪费的环节不一样,我知道中国人比较好面子,请客出去吃饭的时候,往往会点一桌子菜。跟中国不一样,美国人去餐厅吃饭,不论是自己吃还是请客,一般是吃多少点多少,点多的话也会打包带回。所以美国主要的粮食浪费并不是在餐厅,而是在家庭。
< class="pgc-img">网络图片
>在美国的普通家庭,每家都有一个非常大的冰箱,最小都有五六百升的容量,大一些的甚至会超过1000升。因为采购食材没有那么方便,所以美国家庭采购食材一般一周一次,每周采购的食材基本上会塞满冰箱。这些新鲜食材的保质期有限,很多食材在下次采购之前没有用完就会变质,因此就会被扔掉,造成粮食浪费的现象。
< class="pgc-img">美国家庭冰箱
>其次在超市方面,粮食浪费的现象也很常见。在美国,超市一般很大,比如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这些大型超市有自己严格的食品上架制度,一些大小、颜色等不合格的水果、蔬菜还没上架就会被舍弃。而为了食材的新鲜,超过一定时间,就算食材本身没有问题,也会被舍弃。
< class="pgc-img">超市浪费的食物
>超市也不敢贩卖超过保质期,甚至临近保质期的几天的食品,老板们担心万一有顾客吃出问题,这个超市就完蛋了!美国强大的司法体系,会让超市老板付出惨痛代价。因此粮食浪费在超市中很普遍。
< class="pgc-img">超市浪费的食物
>除此之外,粮食浪费还普遍存在于农场,农场在把粮食送到超市之前,会进行一个粮食的初步筛选,很多没有达到吧标准的就会被放弃。这些粮食本身没有问题,有些可能只是长相不好看就被放弃了。
< class="pgc-img">超市的一些果蔬
>造成美国家庭和超市浪费粮食的最主要原因,其实就是美国农产品的价格普遍不高。美国的大农场生产模式和机械化运用,虽然大大降低了食品价格,但是也助长了人们浪费的行为。
美国的食品价格有多低呢?对此,我问了我妈妈,她说我们所在杰克逊是美国的旅游城市,价格会比平均水平贵些。
< class="pgc-img">我的老家怀俄明州杰克逊市
>杰克逊这里超市的价格是这样的:普通牛肉是4美元1磅;普通培根是2美元1磅;普通苹果是1.5美元1磅;普通包菜是0.7美元1磅。一磅大约是0.9斤,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个价格。
然而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意识到粮食浪费的严重,尤其是现在35岁以内的年轻人,他们更加注重环保的理念,会尽量避免粮食浪费。
< class="pgc-img">被浪费的食物
>现在全美各地也产生了一些公益性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会主动接触超市,回收过期或者临期食物。经过自己的检测之后,把没问题的食物,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或者免费送给穷人和流浪汉。
< class="pgc-img">>好了,粮食节约的问题到这里,意犹未尽的小伙伴欢迎评论留言。
到疫情冲击的,不仅有各国的宏观经济,还有切实的食物销售。
据《纽约时报》11日报道,随着餐馆、酒店和学校的关闭,美国人现在几乎每顿饭都在家里吃,导致美国许多大农场被迫销毁数以百万磅卖不出去的新鲜易腐食品。
美国最大的乳品合作社“美国奶农”估计,农民每天倾倒的牛奶多达370万加仑。一个鸡肉加工厂每周要捣碎75万个为孵化的鸡蛋。
许多农民称,他们已经把一部分过剩的食品捐赠给了食品库和慈善机构,但是,那么多的易腐食品,考虑到慈善机构的冰箱和志愿者较为有限,他们能够消化的数量并不多。
此外,收获、加工、然后将农产品和牛奶运送到食品库或其他需要帮助的地区的成本,会给那些一半付费客户消失的农场带来进一步的财政压力。农民们说,出口大量过剩的粮食也不可行,因为许多国际客户也深受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打击,最近的汇率波动使得出口无利可图。
报道称,在南佛罗里达州和乔治亚州的R.C.哈顿农场,数百万磅的豆子和卷心菜被毁。
食品浪费在乳品行业尤为严重,无论是否有买家,奶牛每天都需要多次挤奶。而乳品的主要消费者,如公立学校和咖啡店,几乎都消失了,在奶牛以最快速度产奶的时候,乳品加工厂的顾客却越来越少。
在大流行之前,克利夫兰的奶制品加工厂每天会为星巴克生产三车牛奶,约13500加仑。现在星巴克的订单减少到每三天一次。
据国际乳制品食品协会(International Dairy Foods Association)的数据,美国目前约有5%的牛奶被倾倒,如果在未来几个月延长封锁时间,这一数量预计将翻一番。
同样的挑战也困扰着家禽养殖厂,一些家禽养殖厂是专为将鸡肉销售给餐馆而设立的。每周,桑德森农场(Sanderson Farms)会捣毁75万个为孵化的鸡蛋,占总产量的5.5%,然后将它们送到一家宠物食品加工厂。
该农场(Sanderson Farms)首席执行官桑德森(Joe Sanderson)表示,公司官员甚至考虑过对鸡实施安乐死,以避免以亏本的价格出售鸡,不过公司最终没有采取这一步骤。
最近几天,桑德森农场已经将部分鸡肉捐赠给食品库和为急救医务人员做饭的组织。但该公司首席财务官迈克?科克雷尔(Mike Cockrell)表示,为慈善事业而将数十万枚鸡蛋孵化成小鸡并非可行的选择。
(实习生王童童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国际新闻班)
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差异总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火花。最近,一位在美国小工厂工作的中国男子,因为一则关于工厂食堂浪费食物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位来自东北的大哥,主要负责工厂的设备安装和修理工作,却因为他对食物浪费的态度,成为了网络热议的焦点。
< class="pgc-img">>这位男子用略带无奈的语气描述了美国工厂员工餐厅里令人瞠目结舌的浪费现象。休息区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物,不分职位高低,人人都可以随意享用。新鲜当季的水果,种类繁多,包括桃子、橘子、李子、樱桃、葡萄、草莓、蓝莓等。然而,让人心痛的是,这些当天吃不完的水果,竟然要全部倒掉!
< class="pgc-img">>不仅是水果,面包、蛋糕、饮料和奶制品也难逃被浪费的命运。男子无奈地表示,这些食品的保质期往往很短,只有几天时间。一旦过期,不管是否开封,统统都要扔进垃圾桶。看着满满一冰柜的食物即将被丢弃,这位中国男子感到十分揪心。
< class="pgc-img">>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工厂的午餐安排。工厂没有自己的食堂,而是给员工发钱让他们自己购买。结果就是,每天都有大量的盒饭无人问津,最终也只能进入垃圾桶。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浪费,这位男子只能通过自己多吃两盒,再打包两盒回家的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减少浪费。
< class="pgc-img">>这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许多中国网友表示既震惊又羡慕,有人调侃说"从嘴巴流下羡慕的眼泪"。确实,相比美国工厂的丰盛员工餐,国内一些企业的伙食条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然而,更多的网友还是对这种浪费行为表示不解和反对。
< class="pgc-img">>有网友机智地提出:"我们不浪费,吃个一两年没问题。"还有人看到了商机,建议可以把这些即将过期的食物低价卖给员工带回家。这些评论反映出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节俭意识。
< class="pgc-img">>然而,我们也要看到,造成这种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美国在商品保质期的标注上采用的是过期日期,而非生产日期。这种做法虽然方便消费者,但也可能导致人们对食品的保质期产生误解,从而增加浪费。其次,工厂可能出于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考虑,采取了宁可浪费也不冒险的策略。
< class="pgc-img">>此外,这种现象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些特点。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相对宽松的企业福利政策,使得一些看似浪费的行为在当地可能并不显得那么突兀。但从全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确实值得商榷。
< class="pgc-img">>这也引发了我们对食品浪费问题的深思。在全球仍有大量人口面临饥饿问题的今天,如何平衡食品安全和资源节约,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或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比如将即将过期的食品捐赠给慈善机构,或者采用更精准的需求预测系统来减少备货过剩。
< class="pgc-img">>同时,这个事件也折射出中美两国在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的价值观深入人心,而美国社会则更强调个人选择和便利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饮食习惯上,也反映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
<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美国社会也开始越来越重视食品浪费问题。许多企业和组织正在采取措施,试图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比如,一些超市开始销售"丑陋"但完全可以食用的水果蔬菜,一些餐厅则推出了"小份量"选项。这些努力虽然还远远不够,但也显示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 class="pgc-img">>回到这位中国男子的故事,他的行为无疑体现了中国人"浪费可耻,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异国他乡,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这种坚持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同时,他的经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不同文化差异的窗口。
< class="pgc-img">>最后,我们也要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智慧。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将不同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融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如食品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 class="pgc-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