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收银系统的开发过程应严格遵循以下步骤: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餐厅的实际需求。这涵盖了所需的收银方式、功能以及使用场景等,这些都将作为我们系统开发的依据。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和建立餐厅收银系统所需的数据库。这包括存储菜品信息、订单信息以及库存信息等数据。
< class="pgc-img">>然后,我们将着手设计收银系统的用户界面。这需要充分考虑顾客和餐厅员工的使用习惯,以确保界面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随后,我们将根据前期需求和设计文档,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各项功能。这可能包括处理订单、管理库存以及员工管理等。
在完成这些步骤后,我们需要对开发好的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经过测试验证后,我们将把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可能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升级,以满足餐厅不断变化的需求。
者 | 佘晓晨
编辑 |
餐饮消费持续增长,为品牌提供SaaS服务的公司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之后,微盟智慧餐饮有了相对清晰的模式和进展。
2020年2月,SaaS服务商公司微盟集团发布公告称,出资1.14亿元认购无锡雅座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雅座”)63.83%股份。去年5月7日,微盟宣布成立智慧餐饮公司,任命雅座CEO白昱为微盟智慧餐饮总裁。
微盟智慧餐饮的业务线包括智慧餐厅、雅座收银、雅座会员、成本管家和商有外卖,产品方案包括会员、收银、外卖、商城、点餐、预订、供应链管理。基于此,微盟智慧餐饮提出“三店一体”(堂食+外卖+商城)解决方案。
微盟智慧餐饮总裁白昱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一个新的战略和定位要完全形成落地和效果,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如今他们走过了一半。而和去年停留在概念相比,现在这一解决方案有了实际的落地。
白昱表示,2020年是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的分水岭。过去一年里,90%的品牌出现了经营亏损,50%的品牌出现了关店情况,而新开餐饮门店里有20%是新品牌。基于这些数据,餐饮行业头部效应日益增强、新消费崛起,餐饮企业之间的盈利差距逐步加大,新品牌存活率明显降低。
而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企业经营已经从以菜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这种转向也是划分老餐饮和新餐饮之间差别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当下餐饮品牌最基本的诉求是建立一套和消费者直接联系的通道,也就是“私域体系”。而微盟智慧餐饮的定位就是首先服务于连锁品牌,“至少是有几家到十几家连锁店的品牌,有自己固定的粉丝。”白昱称,这部分企业对于私域的需求最为强烈。
从这一角度来看,微盟智慧餐饮的战略延续了雅座的思路。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雅座的高管曾表示,他们采取的是大客户策略,原因在于大客户对于系统的专业度要求更高,中小B端客户则没有那么强的需求,不会为产品付费。
不过,在家家都讲究“私域”的时代,餐饮服务的同质化竞争也十分明显。白昱认为,就微盟智慧餐饮而言,会员运营是最为关键的能力。目前,微盟智慧餐饮的人员规模大约在1000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一左右为运营、顾问和项目经理,负责对接商家的各类服务。
以往,很多餐饮企业对于数字化的认知是买一套会员软件或者扫码点餐系统、收银系统,对于如何利用消费者数据并无概念。
实际上,这套体系最终的目的是减少获客成本,促成更多销售份额。白昱以一个杭州知名网红烘焙品牌为例称,在建立会员体系之前,这一品牌在外卖平台每个月的单量为8000,在会员体系搭建好之后,现在小程序外卖单量接近4000。这部分订单减少了大量的佣金支出,扣去搭建体系的成本之后,品牌仍然获得利润的增加。
一个不可忽视的矛盾是,尽管餐饮品牌愈发重视会员建设,但不少头部企业希望自建体系。与此同时,小B商家则停留在传统的线下生意阶段。这是服务商们面临的矛盾之一。
对此,微盟智慧餐饮的策略是提供多种服务和独立购买的选择。白昱介绍称,在销售产品时,餐饮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单个或组合产品,而工具之间可以相互打通,最终拓展客户、提高黏性。他透露称,目前微盟智慧餐饮的品牌客户数量达到几千个,客户平均续费率为75%-82%。
不过,在高举高打之下,微盟的智慧餐饮能否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还有待时间验证。
<>丨职业餐饮网 赵鱼羊
开餐厅,他对一道美食进行改革——获得了广大的市场;
利润低,他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获得高盈利;
开店难,他对餐厅股份进行重构——获得快速发展,他家的前厅服务员,年收入都有10万多。
近日,职业餐饮网记者走进福州坛烧八味,了解了他家是怎么用一道菜的创新,一个模式的变革,带动了近百家餐厅的火爆。
以为开餐厅比卖大米利润高十倍
坛烧八味的创始人陈益阳、王建斌,最初都在一起做大米生意。
“大米利润很低,能做到5%都很高了,一斤大米,也就赚个几分钱。”陈益阳说,“而且资金链压力太大,欠款成风,做了10多年,都没赚到钱。”
做大米很苦逼,陈益阳和一起的几个小伙伴萌生了转行的念头,他们觉得应该做个高利润、不苦逼的行业。
“餐饮应该不错,利润怎么着也得50~60%吧?”陈益阳和几个小伙伴商量后,决定转行一起开个餐厅。
把佛跳墙变小,吸引市场
2012年,经过一番筹划,陈益阳的第一家餐厅开业了。
其实,陈益阳转行做餐厅,也是有规划的,他的餐厅,就瞄准了福建的著名美食——佛跳墙。
“佛跳墙虽然是福建代表菜,但并不是人们想吃就能吃到,一般只有大酒店里有,每份300~500元,而且,都是一做一大份,一两个人根本不划算。”陈益阳说。
在陈益阳的第一家店,取名坛烧八味,也是佛跳墙的一个别称,就是把佛跳墙进行了改良,做成了适合一两个人吃的小份。
在陈益阳的调查里,他认为,佛跳墙改成小份后,他可以拥有在以下两类消费者中有强大的竞争力:
1
当地日常群体
福州本地人,大家都知道佛跳墙,都知道只能在大酒店吃到,现在能在小店吃到了,而且价钱只是原来的十分之一,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诱惑。
2
外来旅游的散客
来福州旅游、出差的人,想尝尝当地美食,不可能都去大酒店,若在路边的店里,就能吃到便宜还正宗的佛跳墙,那也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力。
一个合伙人扛不住,走了
2012年11月,筹备许久的坛烧八味第一家店开业了,选址在当地一条二级路段,面积80多平米,客单价20元左右。
理想往往很丰满,现实偏偏很骨感。
虽然陈益阳团队设计的很完美,但新开店的生意并按他们想象的那样进展。
最初的一个月,顾客不多,但也每天事超多,忙里忙外。
“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采买,一直到晚上12点以后才能休息,晚上也顾不上回家,吃住都在餐厅,真的是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猴晚。”陈益阳说,“关键是但月底一结算,还根本就没赚多少钱。”
第三个月,合伙开餐厅的一个小伙伴扛不住了,扔下一句话,干餐饮太累了,还不赚钱,还是回去继续卖大米了。
这对陈益阳、王建斌等人打击很大,但已经上了贼船,咬着牙继续开下去吧。
产品线两次改良,餐厅开始排队
慢慢的坚持着,改进着,钻研着……
第一次改良:加入下饭菜,解决客流少
陈益阳发现,人们已经逐渐认可了佛跳墙的口味,最初,为了追求厨房的简化操作,餐厅里的产品主要是炖和汤,炒菜少,不下饭。
陈益阳觉得,只喝汤不足以拉来客流,这可能是人们来的少的原因。
随即,他就对餐厅产品配置进行了改动,增加了下饭菜。
这个改动后不到一个月,来餐厅吃饭的人渐渐多起来了,每天饭点都有人排队了。
第二次改良:加入海鲜,提高客单价
“每天虽然排队,但晚上一结算,营业额也就4000多,抛去成本,还是不赚钱呀。”陈益阳说。
问题出在哪儿了?
又经过对餐厅的仔细梳理,陈益阳认为,是餐厅的客单价太低,虽然餐厅每天排队,但整体消费上不去,而且,客单价偏低,现在的排队营收也意味着餐厅的营业额到天花板了。
要打破这个天花板,就得增加客单价,但陈益阳又不想涨价。
最后,陈益阳给餐厅的产品里增加了海鲜品类,用新的高价品类来提高客单价。
这次改动后,消费者就餐的平均客单价得到了提升,坛烧八味第一家店终于开始赚钱了。
股份改革,服务员年收入10万
有了赚钱的店,陈益阳依照赚钱的店开始了一系列的复制。
到2014年~2015年间,坛烧八味发展最快,一气开出几十家直营店,并在开店过程中,对餐厅的装修风格,结合市场反馈,进行了统一升级,由古典风格,变成了时尚风格。
为了充分发挥各个店的活力,坛烧八味的开店模式也进行了改革,每开一个新店,公司占股55%,店内员工占45%。
据了解,在坛烧八味,总公司主要负责开店和选址,同时,盈利的店,在公司内进行新店股份认购,并根据认购情况,进行餐厅人员配置。
店内员工的占股分配,一般均衡到前厅店长到后厨厨师长、财务等重要岗位,甚至,店里的前台收银都有股份。
在这种模式下,坛烧八味员工的收入都很高,店长每年能有几十万的收入,前台每年都能拿到10多万。
在坛烧八味的股份模式里,也有退股条款,持股人不得随意转让餐厅股份,只能本人在本店工作持有,若要离开餐厅,可要求公司回购股份。
米饭也是好吃的突破点
店开了这么多,坛烧八味还有个的特点,就是米饭好。
陈益阳团队多年做大米生意的底子,让他对餐厅供应的米饭要求很高,都是不低于5元的优质大米。
多年的贩米经验,让陈益阳在米的质量把控上眼光独到,“很多人,即使花了钱,也是买不到好米的。”
陈益阳认为,饭菜的口味各种各样,但米饭的味道却就是那样,消费者心中对米饭的可口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标准。
“在米上,做到极致,也是我的长项。”陈益阳说。
回想做大米生意和餐饮的区别,陈益阳觉得餐饮其实也很难做。
“餐饮,在各方面要控制的太多,从加工、食材、口味直到安全,每一样都要去把控,中间环节太多。”
“而且,做餐饮的利润也没有50-60%那么高。”这也是入行后的陈益阳团队的另一个领悟,“不过要比大米的5%好点,还有就是不押账。”
小记:
福州坛烧八味,从一道美食突破,以价格优势,让佛跳墙从高端走向大众,是他成功的关键。并且,在经营过程中,坛烧八味一直紧随市场脚步,一直在产品、环境、模式上不断改进,才有了这些年的迅速发展。
(本文作者赵鱼羊,微信号dreamaqu,若对文章内容有探讨,请加作者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