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行业当今已经到了“争夺顾客心智”的时代,餐饮店若想在产能过剩且同质化严重的市场里脱颖而出,就必须建立自身与顾客之间的认知,也就是要脱离普通,打造属于自己的差异化。
那么差异化如何打造,我们不妨先回想一下上学的情景:
我们在刚进入某个班级时,最先记住的同学,除了学习最好的,就是那几个个性很明显的同学,比如上课爱捣乱的、穿着另类的、爱大声说笑的。相反,那些学习中等,也很老实的同学,我们很难对其印象深刻。
因为个性就是一个人的符号,它能让我们快速建立认知,能让我们以此来分辨别人。同理,“个性”也是餐饮店的符号。
< class="pgc-img">>一、个性就是你的符号
霸蛮牛肉粉的创始人张天一说过,品牌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卖产品,第二个阶段卖情绪和感觉,第三个阶段成为一种符号。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餐饮店首先要把产品做好,它是根基;然后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最后这种“个性”就会成为你餐饮品牌的符号。
所以,我们脱离普通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个性”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符号。
这里面的“个性”,指的是一种主张,当这种主张深入人心后,自然就会变成一种符号,深入顾客的心。
< class="pgc-img">>这种主张可以很独特:
比如不方便面馆主张“不方便”,其方便面在制作上会添加肉片、青菜、海鲜等辅助食材,把原本简单快捷的食物慢做,与年轻人追求的方便、快捷形成反差,于是“不一样的方便面”就成为了它的符号;
再比如太二酸菜鱼主张“不将就”,为保证餐品制作更规范,4人以上不接待;为保证产品品质,每天限量供应产品,甚至因为台风使食材无法正常供应,它直接闭店歇业。于是,“产品不将就”就成为了它的符号。
当然,这种主张也可以很普通:
比如海底捞主张“服务至上”,他们的服务无微不至,于是“服务”就成为了它的符号;
比如巴奴在火锅业都走服务路线时,主张“产品主义”,打出了“服务不是我们的特色”,于是“产品主义”便成为了它的符号。
但不管你的主张是独特还是普通,都需要你坚定到底,做到极致,它才能成为你的“个性”。个性就是其他品牌无法模仿、无法占据、无法超越的符号。
< class="pgc-img">>二、小餐饮店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符号
以上都是用大品牌来举例,但实际上就算是非常小的餐饮店,也可以通过“个性”来建立自己的符号。
举个例子,我们办公楼附近有不下20余家小餐馆,但我和整个部门的同事,几乎都对楼下两家小餐馆印象非常深刻。不是说它们做的有多好吃,各餐馆的味道都很不错,而是因为它们实在是太有个性了。
第一家店是个小面馆,老板十分注重用餐时的体验度,他在座椅高低、餐碗大小、甚至筷子长短粗细上都下足了功夫,他不断地对顾客进行调查,以此来做出调整。在他的店里,你始终不会看到有缺口的碗、稍微弯曲的筷子,并且店面每天都十分干净。
即便他的面条没有太多特色,这种“用心打造体验”的个性,也变成了他强有力的竞争力。
< class="pgc-img">>第二家店是个麻辣烫店,老板的主张煮麻辣烫要有严格的时间标准,比如顾客如果点了外卖,一定要在预约前10分钟才下锅,且一定要煮5分钟。
这样严格的标准使得他会找更多的人来煮,因为同事们的用餐时间非常集中。可即使他会多找人来煮麻辣烫,也坚决不提前把麻辣烫煮好,哪怕只提前煮1分钟。
这种“按时煮麻辣烫”的个性,让他的麻辣烫有了更好的味道,也让我们对此钦佩三分。
< class="pgc-img">>如果产品上无法创新,起码你自己要有点性格。餐饮店老板的性格,会贯彻到自己的店里,成为他人选择你的理由。
说了这么说,归根结底,个性就是把主张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地做,做到其他门店无法企及的高度。
建立差异化,不一定要有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方式、新的店面风格,你所坚持的主张,也会成为一种区别于他人的符号。
><>饮行业的同质化一直是各个餐馆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餐饮同质化的日趋严重,餐饮行业的竞争也是愈加激烈。
如何从餐饮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脱颖而出,打造餐厅的差异化成了各个餐馆重视的手段。
而说到餐厅的同质化,首先想到的便是海底捞优质的服务,亦或者一些大型餐饮企业主打的原材料战略,就如西贝的羊肉是来自草原,叫做“杜蒙羊”,宇航员都把这种羊肉当做早餐;也有一些餐饮企业主攻供应链、原材料生产基地,让消费者知道它们产品的与众不同,来吸引顾客。
那么问题来了,大型的餐饮企业毕竟也就那么几家,而更多的是夫妻档、路边摊,又或者只开了一两家店的小型餐馆。它们既做不出来海底捞的服务,也弄不来那些“稀罕”的原材料,更无法参与“打造供应链、自建原料生产基地”这种高端玩法,又如何让自己的餐厅与众不同呢?
打造餐厅的差异化并不是大型餐饮企业的专利,大餐厅有大餐厅的战略,小餐馆也有小餐馆的思路。
1
打造爆品
所谓“爆品”,也可以叫做餐厅的“招牌菜”,作为小餐馆,想让消费者记住并不容易,但若是有一道能让效消费者满意、甚至惊艳的产品,肯定会让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印象,这也就体验了餐厅的与众不同。
< class="pgc-img">>如何打造爆品呢?
爆品其实也就是产品,在餐饮行业,无论风向怎么刮,味道肯定是最根本的。产品只要味道好,那就有成为爆品的可能。
很多老板都有一个疑问,一款产品究竟要多好吃,才能叫好味道?味道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有句话说的很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作为小餐馆,没必要做出那种轰动一时的爆品,只要做出超过附近一些餐馆的产品,就可以啦。
正如我们常听的一个故事,当几个人被老虎追,你不需要比老虎跑得快,你只需要比别人跑得快就行了。
2
营造场景
作为小餐馆,最头疼的便是场景装修,在很多餐馆老板的认知中,做装修意味着花钱,而花钱之后也并不见得生意会变好。
< class="pgc-img">>餐厅在选择装修风格时,有些特殊的设计确实烧钱,但同样也有些装修设计成本并不高,甚至有时候在塑造一个用餐场景时,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装修设计。
定做一些特殊的桌椅,改动一下灯光、餐具、菜单,都能打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用餐场景。这些东西不需要太大的投资,但需要店铺老板用心来做。
3
包装
前段时间去一家餐馆用餐,在等餐的过程中发现餐馆内有产品介绍,根据上面介绍,所点的产品,是当年乾隆爷下江南都说好吃的菜肴。
餐馆内关于产品的介绍很有趣,不说产品味道如何,仅仅通过这段产品介绍都能让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产品的包装,当产品与别的餐馆同质化非常严重时,餐馆可以在产品的某一点进行放大,来凸显自家餐馆的差异化。
产品都有哪些地方可以凸显差异化呢?通常餐馆都在原材料、制作工艺、技术来源、历史典故等这几个方面做文章。
4
跨界营销
跨界营销是现在餐饮行业比较关注的话题,跨界营销的案例更是层出不穷,如卖车的4s店提供午餐、书店兼职餐馆、饮品店出售正餐、便利店卖盒饭等等。
作为小餐馆,如何利用跨界营销打造餐馆的差异化呢?
小李在办公楼下开了一家快餐店,生意并不是很好,因为周围类似的快餐店有好几家,同质化非常严重。
< class="pgc-img">>为了吸引顾客,小李做了一次活动,在本店消费十次便可以免费获得一张最新的观影券。活动开启以后,客流量猛增。因为附近的快餐店都一样,但小李的餐馆能提供电影票,顾客若想吃快餐,肯定会首选小李的餐馆。小李通过电影的跨界营销,造就了自己餐馆的差异化。
后来虽然别的餐馆也跟风推出了类似的活动,但效果就不明显了,因为很多顾客都在小李的餐厅积累了数次消费,更换餐厅重新积累次数,顾客肯定是不乐意的。
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吃早餐送打车券、吃火锅免费美容、餐厅出售调料包等等。餐厅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服务,在顾客就餐时,满足顾客一些与用餐无关的需求,会让顾客对餐厅更容易产生的好感。
5
创新
无论做什么事情,创新一直是成功的重要元素。面对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餐饮行业,创新更是不能缺少。
餐馆的创新体现在很多方面,有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甚至是运营模式的创新。
< class="pgc-img">>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家餐厅,就在运营模式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一般而言,顾客到餐厅就餐,点菜时都是点产品,而这家餐厅则是直接点原料,如点一个西红柿炒蛋,可以点1个西红柿,3个鸡蛋,再由厨师把这些材料做成产品。
这家店虽没去过,但这新奇的点单模式,却让人神往不已,奈何距离太远,没机会过去。而根据朋友介绍,这家店生意非常不错,因为很多顾客认为在这家店用餐很过瘾,喜欢吃某一种食物,可以尽情的吃。
这家餐馆并没有投入多大的成本,却能给顾客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就餐体验,这便是创新的作用。
总结:
在餐饮行业中,小餐馆的同质化确实非常严重,同一城市的小餐馆,产品和价格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但反过来说,在众多类似的餐馆中,你的餐馆如果能做出一些差别,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困难。
< class="pgc-img">>原创: 周半仙 来源、铺铺旺
>< class="pgc-img">>的品牌能给顾客留下差异记忆点吗?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案例,我们仅仅用了3个小妙招,就让一个土豆粉品牌脱颖而出。
一、提炼品牌核心认知基因
奇滋妙粉是千喜鹤餐饮集团倾力打造的一款口味独特、汤鲜味美深受顾客欢迎的土豆粉品牌。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奇特创新,巧妙结合,融入炒粉、拌粉的操作理念。
那么,如何与其他土豆粉品牌差异化哪?
所谓品牌策略,是从底层到顶层,然后一层一层设计出来的。只有先把品牌策略做好,后面的视觉呈现才能顺理成章。于是我们先研究分析了当下几个知名土豆粉品牌,比如:姐弟俩砂锅土豆粉、户大姐土豆粉等品牌。
< class="pgc-img">>我们发现,这些知名的土豆粉品牌在策略诉求上,都是围绕创始人物展开的,这对于他们来说从品牌名称认知上是行得通的。但是对于顾客认知来说,一个新生的土豆粉品牌是无法短时间建立这种认知的。
其实顾客对于土豆粉的第一认知,并不是你生生造的那个人物,而是土豆。土豆才是传递给他们的第一品牌认知。
于是奇滋妙粉的第一层核心认知基因,是从土豆开始构建的。让顾客第一眼不看品牌名就能知道这家餐厅是经营和土豆相关的美食的。然后看了品牌名称,大概十有八九知道这是卖土豆粉的了。
但是只表达土豆相关的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层面,只是解决了顾客认识你的问题,还是不够深入,当顾客认识你了,这时候需要继续构建品牌认知的第二层:赋予一个新品类名称。我们发现他们的土豆粉最重要的是熬汤,用的是鸡汤。
所以第二层认知也就出来了:鸡汤土豆粉。鸡汤土豆粉给人感觉是“更加营养”,所以可以拉升菜品的溢价。
沿着第二层认知继续出发,构建第三层顾客认知,我们提炼出“鲜熬”的概念,也就是新鲜现熬。从而为鸡汤继续拉升价值感,从而在顾客认知中构建画面感,增加信任度。
品牌最基本的三层认知构建出来后,后面就是传播文案的延展和视觉创意了。你会发现,后面的一切都非常有方向感,不会跑偏,最终创造出来的品牌是一条线贯穿下来的,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散乱的,每一个诉求都可以和顾客发生对话。
这么做的唯一目的就是:降低顾客认知成本,降低识别成本,将品牌卖点无形之中植入顾客心智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一切都是在顾客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就发生了。
二、建立一个人人记得住、可描述的ip形象
从最基本的土豆层面开始思考创意的表达。
在白墨的《餐饮品牌塑造》这本书中,对视觉设计提出了几点基本要求:(1)视觉创意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传播(2)视觉创意必须深度贴合品牌策略(3)视觉创意必须能够降低品牌识别成本和传播成本(4)视觉创意不能脱离顾客基本认知。
所以本次视觉创意的logo图形以土豆为原型,进行拟人化改造。那么如何拟人化呢?在遵循以上四点原则的基础上,整个图形基调是这样的:黄色的、土豆造型为主、参考小黄人和蜡笔小新的表现手法、扁平化处理。
越简单的东西,越难以把握尺度,也越难设计。比如蜡笔小新看上去很丑,但是却是日本顶级大师的上乘作品。我们为奇滋妙粉设计的的logo图形,和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土豆身上可爱的小雀斑、土豆粉造型的头发、不同风格的表情,形成了奇滋妙粉的IP形象。让顾客瞬间喜欢和爱上。品牌的IP形象,我们以土豆粉的原材料土豆作为创作元素,以功夫、侠客的概念包装形象。
我们以品牌名称奇滋妙粉为切入点进行视觉创作。
巧妙结合品牌特性,突出品牌的”奇“和”妙“的特点,在” 奇“和”妙“两字上融入土豆粉的餐具外形和土豆粉本身筋、弹、滑的创意。同时融入中国功夫文化,象征着继承传统制作工艺,扎实的功底。英雄侠客的IP形象完美诠释了品牌认知。
三、赋予一碗土豆粉情感
在品牌传播文案层面,提炼浓缩成:“有滋有味,妙不可言,这是一碗鲜熬鸡汤土豆粉的小幸福。现熬鸡汤和大骨汤一起为你呈现出浓情的土豆粉。在这里吃一碗热的土豆粉,开心又美味,不是“豆”你玩”。
本文总结:很多时候大家在极致的追求视觉设计上的酷炫,而忽略了餐厅本来的本质是什么?餐饮品牌设计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传播,传播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顾客认知品牌,而传播是否高效是衡量创意是否准确的标准。
有时候不仅是设计师,还有餐饮创始人本身总是不能站在顾客认知的角度思考问题,总觉的需要打造高大上的东西,心里才有安全感,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没有站在顾客视角思考问题所致。
本文作者:白墨,热销书《餐饮品牌塑造》作者,中国餐饮营销风云人物,北京大墨品牌咨询创始人,十年餐饮品牌咨询经验,为300+餐饮品牌进行升级策划,裂变10000+门店,服务多个10亿级餐饮企业,新书获得杨国福、喜家德、巴奴毛肚火锅等创始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