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入长夏,即农历六月夏之末,包含了小暑与大暑两个节气之时。
古人本来只以四时分四季,后来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又把四时改为五时,令季节能与五行之中的“土”相对应,长夏也由此而来。古人最早把长夏叫做季夏,如《礼记·月令》所记载:“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
与长夏相应的是中焦脾土,脾为太阴湿土之脏。《临证指南医案》:“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此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土气本湿,脾需要得阳才能健运,因此脾又是喜燥恶湿的。“脾恶湿”指的正是它对水湿类邪气有特殊的易感性。
而长夏的特点就是高温多雨,而且长夏“湿”为主气,脾喜燥恶湿易被湿困,所以长夏养生重点之一就是“养脾防湿”。
湿邪通常以两种形式阻碍脾土正常运化,我们可以根据以下表现自测一下:
● 若是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就是脾虚生湿。
会有乏力肢倦、胃口不佳、脘腹胀满、痰饮、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表现。脾虚生湿属虚证,一般病程较长。
● 如果是湿邪伤脾,导致脾失健运而水湿为患,则属于湿困脾土。
具体表现为头重如裹、脘腹胀闷、口中黏腻、不爱喝水、排泄物粘滞等。湿困脾土属实证,一般而言,实证的病程不会太长,但湿性粘滞,因此也容易迁延难愈。
需要注意的是,湿邪虽盛行在长夏,然而一年之中皆可有湿。特别是岭南地区,更是长期被湿邪困扰,可以常备这个健脾补肾的祛湿佳品。
先天后天同补的“水中人参”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资助又相互依存。湿邪属于阴邪,能损伤阳气,因此湿邪会损伤脾阳。“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脾阳是脾胃运化的功能,脾的运化也需要依靠肾阳的温煦蒸化。
提到能脾肾同补又兼备除湿功效的食药材,就不得不提被誉为“水中人参”的芡实。
芡实是睡莲科芡属,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因其果实形态很像带刺的鸡头,芡实又被称为鸡头米。
芡实有南芡和北芡之分,南芡主要作为食品,而北芡主要作药用。
《本草求真》中说:“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脾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文中解说芡实既能同补脾肾,又能利湿化浊,固肾益精,因此脾虚生湿者更为适合。
芡实作为一味药食同源的食药材,其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接下来详细解说一下芡实的功用。
01
治脾虚泄泻
有关中医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统计中发现,针对大便异常特别大便稀溏情况,具代表性的药材之一就有芡实。
《景岳全书·泄泻》文中提出泄泻多因水谷,脾失健运导致湿邪为患,导致泄泻。泄泻虽可以分型为寒湿、湿热、食滞等,但本质问题在于脾虚,因此治疗思路应健脾运湿为主。
针对脾虚腹泻,有一个比较出名的民间验方叫“四神汤”,有益气健脾、化湿止泻的功效。四神汤的基础方由茯苓、淮山、芡实、莲子组成。从组成来看,原方更适合体弱且容易腹痛腹泻者,例如长期大便溏薄,若有完谷不化(就是大便能看到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问题。
如果有家人有上述脾虚表现,而且易于腹痛腹泻,在无病痛无上火表现时,可饮用四神汤调理脾胃状态,每周可安排1次。
四神汤
材料:
(2-3人份)茯苓、淮山各20克,芡实、莲子各15克,生姜6片,排骨500克。
做法:
排骨焯水后,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汤1.5小时即可,加少量盐调味后喝汤吃肉。
功效:
益气健脾、化湿止泻。
注意事项:
如阴虚内热不宜饮用;平素大便干结者更不建议饮用,因为莲子搭配芡实有很强的收涩作用,会增加排便困难的问题。
02
治肾气不固
《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神农本草经》也把芡实列为药中上品,谓其“甘,平,无毒。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人耳目聪明。”足见其固肾气、益精封髓之功。
比如男子滑精、遗精、早泄;女子长期带下清稀;老年人小孩尿频、遗尿等,多属肾气不固的表现。在日常中可适当吃些芡实的食疗方作为辅助调补,这款汤水也是很有名的民间验方——芡实莲子沙虫汤。
《中华本草》记载:“(沙虫)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中医认为,沙虫味甘,甘味入脾,能补脾益胃。
食疗方中的沙虫干是海鲜干货。在广州,老百姓会将其形象地把海鲜干货统称为“海味”。海水味咸,所以海鲜在中医看来也多是咸味入肾的,沙虫干在此处的作用除了补脾益胃,更能引药入肾。
正如中药盐水炮制法,就是利用咸味将药效引入肾中,如盐水炒黄柏、盐水炒泽泻等,为的就是更好地引药入肾。
芡实莲子沙虫汤
材料:
(2-3人份)芡实20克、莲子20克、沙虫干6条、猪瘦肉250克、生姜3片。
做法:
瘦肉焯水后,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汤1小时即可,加少量盐调味后喝汤吃肉。
功效:
补脾益胃、补肾固气。
注意事项:
孩子2岁上可用,喝汤不吃渣。
而现阶段炎夏暑热,一般人在夏季日常保健,可以喝点冬瓜芡实排骨汤,能清热消暑祛湿、除烦止渴、清热祛湿、健脾养心。
冬瓜芡实排骨汤
材料:
(2-3人份)
排骨600克,冬瓜400克,芡实50克,茯苓30克,莲子20克,姜3-5片。
做法:
排骨焯水后,材料洗净,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食用时放油盐调味即可。
功效:
消暑祛湿、健脾养心。
< class="pgc-img">>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夏至,夏至,“夏”日如约而“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个节气。
这一天太阳达到黄经90°,北半球白昼之间达到最长。
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古人用土圭,来观察太阳影长度变化,发现这一天太阳影子最短,便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这天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最高的一天。
< class="pgc-img">>夏至如约来临,热是肯定的。
今天福州的气温高达36℃。
出门十分钟,感觉人都要被这烈日烤化了。
躲在家中翻看手机发现,茶友们的留言也在随着二十四节气变化而变化。
如,夏至之后,喝什么茶好?
这也确实紧跟事实,是个好问题。
< class="pgc-img">>《2》
在茶圈中,有一种说法“冬红夏绿”。
光看文字也能明白它的意思,说喝茶要结合茶性和季节特征,冬天适合喝红茶,夏天适合喝绿茶。
这句话某种程度来说,的确有一点道理,但也不全对。
绿茶的特点是,清汤绿叶,鲜爽清甜,夏天喝起来却确实消暑。
但由于绿茶工艺,有茶青不发酵,所以体内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喝多了会对肠胃造成一定刺激,需要适量。
特别是本身肠胃就不好的人,摄入过多的茶多酚会刺激胃壁收缩,引起不适。
若是手中的绿茶,等级低、品质差,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更是高到正常人难以接受。
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考虑,还是要适量地喝。
< class="pgc-img">>另外,夏天天气炎热,胃口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导致食欲下降。
这时候再去喝茶多酚含量高的绿茶,显然不太适合。
当然,也有茶友肠胃功能非常好,一年四季都喝绿茶也没什么异样。
最关键的还是人家喜欢喝绿茶。
那么,夏天适当喝些绿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只要控制一个合理的量,并且尽量选择品质好的绿茶,就不成问题。
< class="pgc-img">>《3》
红茶因为有了“冬红夏绿”的说法,许多人第一印象就认为红茶不适合夏天喝。
或许是夏天本就火热,再一看到橙红明亮的茶汤,觉得和夏天不搭。
又或许是觉得红茶的香气和滋味,更适合冬天。
亦或是,认为夏天喝红茶会导致上火,才产生了排斥心理。
但实际上,喝红茶上火,就是一个误解。
喝茶上火,主要和个人体质有关。
就像有人一喝红枣桂圆水就生溃疡,而有人一日不喝,就唇色苍白。
所以,可以看出你的上火,未必是喝茶所导致的。
< class="pgc-img">>体质差别,是造成大家对红茶产生误会的关键原因之一。
而恰好,每年这段时间是桐木红茶陆续上市的阶段。
以前几天刚上的的金骏眉来说,香气是明媚高扬而浓郁花香。
入喉,便是花香,果香,清鲜纯爽,滋味丰富,浆感厚实,汤水饱满。
这样仙灵的茶汤,试问哪个茶友能忍住到冬天再喝?
心心念念的红茶到手,相信大家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想打开喝了。
若是因为“冬红夏绿”的说法,等到冬天再喝,显然没必要。
再说了“冬红夏绿”,只是一个参考,并不是标准答案。
< class="pgc-img">>《4》
六大茶类中,白茶在夏天也是一款热门茶。
但白茶的工艺与绿茶不同。
白茶工艺的是六大茶类中最为简朴的,仅仅是以萎凋和干燥为主,不杀青,微发酵。
不杀青的白茶,茶多酚会随着时间的更迭而一天天减少。
新白茶制作完成,一两个月后,茶多酚含量就会回到一个正常值,一个大多数体质正常的人都能接受的值。
因此,白茶拥有和绿茶一样的鲜爽感,但体内的茶多酚含量却比绿茶低,适合大多数人喝。
夏至来临后,酷暑难耐。
夏天喝白茶,不知道选什么,白牡丹一定是首推。
< class="pgc-img">>譬如今年(2024)的抛荒一级白牡丹,《春山空》。
最大特点是,花香层次充足。
冲泡后,盖香层次丰富,栀子花、玉兰花、苦楝花、洋槐花、水石榕花......
多种不同的天然花香,都能在的盖香、水香在找到近似身影。
入口茶汤是香清醇爽的,只尝这汤水,便觉喉间一阵清凉。
心间,也是一阵清凉。
所以在夏天喝白茶是极好的,一口温润的白茶下肚,能消减大半燥热。
< class="pgc-img">>《5》
有人说夏天喝茶不热吗?
喝热水,喝热茶,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将温热的茶汤喝下肚后,能让皮肤表面的汗腺自然舒张。
在空调房内长时间久坐后,适当喝热茶,能帮助促进排汗,使身体感到更放松。
毕竟,流汗出汗也是身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
伴随着汗液的流出,人体代谢的废物,以及体表的部分热量,也能随之流出。
< class="pgc-img">>出过一阵汗后,才能由内而外地散发热量,从而达到自然的降温消暑效果。
相信很多茶友在夏日喝茶时,都曾切身感受过,几杯温热的茶水下肚后,没过一会儿,立马周身通畅。
换成冷茶、冰饮,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虽然高温高热的天气下,冰的凉的确实很刺激,很畅快。
但这种短暂的物理降温效果,并没有一杯热茶来的实际。
要想解除身体内的暑热,促进新陈代谢,获得更平静安宁的饮茶静心效果,还是多喝热茶,以热制热效果更好。
< class="pgc-img">>《6》
夏至过后,气温升高,这也算是真正的进入了夏天。
但切勿贪凉,大量饮用冷食,一切都需要适量。
爱喝茶的人,夏天喝茶消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白茶、红茶、绿茶都可以喝,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就行。
但喜欢在夏天喝绿茶的茶友,要注意适量的喝。
夏至前后,雨热充足,南方大部分地区,都笼在靡靡的梅雨中。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又闷又潮湿的夏至日,多喝好茶,更能静心!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class="pgc-img">>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五月将尽,六月不远。
过去整个五月,滴滴答答,陆陆续续,下了小半个月的雨。
到了月尾,雨霁天晴,气温骤升。
连雨不知春去,转眼一刹那便进入了盛夏。
清早六点,被一阵热闹的鸟叫声唤醒。
想来,鸟儿们在雨季里已经忍耐安静许久。
赶上放晴,一早便开始唧唧啾啾。
啾啾鸟鸣,声势如雨,穿透力极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class="pgc-img">>生活里,鸟声、蛙声、虫鸣声、以及风吹落叶的哗啦声、雨打芭蕉的笃笃声,都属于自然白噪音。
静下心后,细细听着,它们作为自然背景声,不仅不会让人厌烦,反而还会有安心放松感。
亲近自然的过程,是一种心情治愈疗养。
在钢筋水泥城市生活久了,静静坐在茶桌上,取上一泡春茶细细泡开。
当阵阵茶香蔓延扩散出来的那一瞬,内心无比安然。
高温盛夏,湿热相加,容易惹出焦躁热闷情绪。
与好茶偕行,喝上几杯鲜香润口的茶汤,是夏日生活的刚需。
之前有茶友好奇,夏天喝哪种白茶比较好?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哪个更适合夏天?
作为成年人的选择,肯定是全都要。
但细说起来,不同白茶之间拥有着不同妙用,茶友们可以按口味、按需求筛选。
< class="pgc-img">>《2》
一、白毫银针淳和沁爽,鲜嫩十足。
陆续将新茶买回家后,抓紧时间尝鲜是很多茶友的真实想法。
初出茅庐的2024白毫银针家族们,包括荒野银针、荒野米针、头采银针等,此时泡开去喝,鲜爽鲜嫩感最强。
打开箱检查时,浓郁的毫香瞬间涌出。
干草香、毫香、花香、竹笋香等,轻快活泼极了。
< class="pgc-img">>夏日炎炎之际,随便到户外走一圈,哪怕只是简单走动,也会热得满头汗,带来不少能量消耗。
等回到室内,抓紧泡上一杯茶氨酸满满的高山银针新茶,对于补元气而言颇有帮助。
喝上几杯又香、又鲜、又淳、又柔软的茶汤后,沁爽鲜香的滋味久久挂在喉间。
受到苦夏烦闷带来的乏力、困倦感,能逐渐淡去。
喝到养分充足的高山银针后,内心满足感极强,多饮几杯后,神思清爽。
哪怕窗外蝉鸣如雨,烈日焦灼,内心也能获得一片沁凉绿洲!
< class="pgc-img">>《3》
二、白牡丹的大众适口性极强。
夏天喝白茶,主流首推当年新茶。
毕竟,盼了这么久,终于在五月之后陆续迎来新茶上市。
此时不喝,更待何时?
何况,高温盛夏时节,喝点清清爽爽的新茶,应时又应景。
在一众春茶新茶里,白牡丹广受推崇。
它的大众适口性极强,不论是爱喝茶香足的,还是喜欢茶味鲜爽度的,亦或者单纯欣赏干茶芽叶够细嫩的茶友,都能在白牡丹身上找到闪光点。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只要你喜欢喝白茶,就会爱上喝白牡丹。
白牡丹的采摘时间,介于白毫银针、春寿眉之间。
采摘时,采茶树嫰梢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
大致风味上,既有白毫银针的鲜爽、淳和、毫香充足特色。
又兼得半分寿眉的醇、绵、柔。
< class="pgc-img">>处于中间过渡地带的白牡丹,天然拥有兼美优势。
夏天喝白茶时,如果实在不知怎么选,只打算随缘喝一泡新茶时,白牡丹必定是首推项。
何况,白牡丹的种类繁多。
牡丹王,高级白牡丹,一级白牡丹,以及普通等级的白牡丹,琳琅满目。
牡丹王拥有近银针的属性,毫香浓,茶氨酸含量高。
当你觉得白毫银针很好,只可惜价格有些小贵时,选牡丹王做平替是极好的。
而高级白牡丹,等级颇高,芽头饱满,拿到茶桌上分享时,不论自饮还是送礼都颇为拿得出手。
一级白牡丹的最大特点是,花香层次充足。
栀子花、玉兰花、苦楝花、洋槐花、水石榕花、鸡蛋花等,多种不同的天然花香,都能在一级白牡丹的盖香、水香在找到近似身影。
逐次冲泡,逐道出汤,逐冲细品时,品茶闻香体验感绝佳!
< class="pgc-img">>《4》
三、办公一族适合多喝春寿眉。
伏案工作者、白领、上班族们在夏天喝白茶时,最经济实惠的选项是春寿眉。
春寿眉作为春白茶的成员代表,外形上延续着春茶的细嫩特点。
叶片比秋茶绿,比秋茶嫩,比秋茶小。
远远看去,并非一副梗叶粗大模样。
而是一片青葱,叶片当中的绿色系丰富。
葱绿、浅绿、灰绿、水绿等,缓缓晕染过渡。
期间点缀着细巧茶芽,芽头表面的白毫闪着银白光泽。
翻过叶片背面看,纤细白毫清晰可见。
< class="pgc-img">>和白毫银针、白牡丹比,春寿眉的价位相对实惠,平易近人,适合大众。
哪怕当成普通口粮茶/办公茶,一天喝上两、三次,也不会让人心疼。
关键是,和白牡丹、白牡丹比,春寿眉的叶片更多、叶张舒张,内部含有的多酚类物质更多。
暑热当中之际,喝点春寿眉新茶,颇为清心解暑气。
哪怕前天夜里,和朋友们聚餐吃了顿烧烤,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有些上火小毛病。
来到办公位置后,及时用玻璃杯泡上春寿眉。
往干净的杯子里投入一小撮干茶,倒入八分满沸水, 静待几分钟小口慢慢喝下。
甘润鲜醇的茶汤细细滑过喉间后,能带来极好的舒适润燥。
口干、肝火旺等不适感,渐渐淡去。
仿佛迎来几缕山间清风,不知不觉间,便能得到抚慰与抚平!
< class="pgc-img">>《5》
四、老白茶是四季茶桌常选项。
通常,老白茶的热销季在下半年。
深秋寒冬之际,天气越冷,越多茶友热衷于喝老茶。
待在室内,暖暖的煮上一壶老白茶。
直接煮干茶,不需太长时间。
等连茶带汤一起煮到滚沸后,便关掉加热。
彼时,四周空气里已是暖香萦绕。
老白茶的药香、枣香、粽叶香等气息,尤为明显。
< class="pgc-img">>等到整壶茶稍稍平息后,倒出饮用。
温热甘醇绵柔的茶汤喝下后,额间出点薄汗,身体会感到更通透、放松、舒坦。
既润喉,还暖身暖心。
再回到正题,原则上,夏天主张喝新茶。
当年刚刚上新的春白茶,清新、鲜美、清爽,夏天喝更好应季。
但这不代表,夏天不适合喝老白茶。
经过多年陈化修炼后,老白茶的茶性温和,四季皆宜。
夏季喝多了新茶,打算换一换口味时,老茶与陈茶无疑是良选!
< class="pgc-img">>《6》
有茶友在私信闲聊时提到,为什么夏天不流行煮茶?
看了一圈下来,发现大家在夏天喝白茶时,不是用盖碗泡,就是玻璃杯泡。
而煮茶的人极少,这是为什么啊?
很简单,因为季节属性。
像餐饮业里,夏天的火锅生意不如冬天是一个道理。
毕竟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没几人会喜欢对着一个大火炉。
天寒地冻的寒冬里,围炉煮茶是一种浪漫。
但夏天喝茶,还是清爽简单直接一点更好!
何况,夏季喝茶,新茶正当时。
刚上市的2024春白茶,由于没有历经长时间陈化,不宜煮茶。
选择盖碗泡,更能尽情欣赏鲜爽沁润!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