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不再孤单了,在网红餐饮单品的赛道上,又跑出一个爆款。
最近,《全国牛蛙产业调研报告2021》显示,今年,齐庆美蛙、味之绝、蛙来哒、蛙小侠等知名餐饮品牌相继突破300家门店。
2022年蛙来哒计划再开超100家店,蛙来哒联合创始人罗清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看到,在国内市场,牛蛙单品的餐饮门店已经有接近4万家,整体市场规模已达600-800亿,2019年全年牛蛙养殖量50万吨。如果不是因为疫情,2020年会毫无疑问的达到70万吨。
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有超过1万家牛蛙主题餐厅和3万多家牛蛙相关餐饮店。这部分产值预估达到450亿元。
2016年-2018年全国牛蛙餐厅数量增长率均在10%以上。
“牛蛙是一个很小众的细分品类”,罗清表示,“2015年我们推出聚焦单品类创新模式的时候,很多同行还都在观望,认为如此小的一个细分品类,能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规模?”
事实告诉我们,牛蛙是一个“潜力股”。
相比小龙虾,牛蛙是后期崛起,但却来势汹汹。
成为继小龙虾、烤鱼、酸菜鱼等餐饮明星之后又一个爆品。
牛蛙为什么能火起来呢?
有分析者表示,首先拥有足够广的群众基础。
有一部分原因是当年一款爆款微信小程序游戏“旅行青蛙”带动,不少牛蛙餐饮店抓住时机推出以牛蛙为主的新菜、小吃、休闲食品。
而后牛蛙门店越来越多,更是抖音快手朋友圈的热门选手。
在罗清看来,牛蛙还有一大优势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随着消费升级,尤其疫情来袭,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单单的要求餐饮的味道,还有营养需求。
加之牛蛙本身肉质肥美,适合做成干锅等菜品,深受年轻人喜欢。
其次代表性品牌出现,牛蛙市场迅速被打开,知名度比较高的有蛙小侠、蛙来哒等多个品牌。
下游餐饮业规模,也带动了上游养殖业。
来源:农财宝典
广东是牛蛙养殖主要区域,《全国牛蛙产业调研报告2021》显示,长期以来,广东牛蛙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尽管今年,广东省牛蛙发布了严厉的禁养条件,数据显示,澄海、饶平、潮州近1万亩蛙池仅剩3000多亩,但其产量依旧保持增长。去年广东省年产量20.5万吨,今年,则达28万吨,位列第二的江西省这一数值仅为5.6万。
【记者】李劼
【作者】 李劼
南方产业智库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元的麻婆豆腐,给外婆家带来超级流量;
35厘米的美心馒头只卖1块钱,1年却因此带来了千万的盈利……
< class="pgc-img">>单品在餐饮行业的创造的“神话”,一直都在。单品营销作为引流、关联销售、提升好评度的超级利器,也备受青睐。
但仍有很多餐饮门店的单品营销成为摆设,要么毫无水花,要么赔本还没赚到吆喝。
今天我们结合小精灵餐饮版的营销工具,手把手带你get单品营销的正确打开方式。
01
明确营销目标,精准选“品”
单品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门道也很多。
就从分类上来讲,单品就可以分为引流单品、盈利型单品、赔钱型单品。
引流单品:商品价格接近成本价,不赚钱,可是能给门店带来大量的稳定的免费流量,通过关联营销把流量带到盈利款的商品,实现销售,赚取利润。
上文提及的“35厘米的美心馒头只卖1块钱”就是作为引流单品存在的。
盈利型单品:很好理解,就是能给门店带来盈利的产品。这类产品往往是餐饮门店的拳头产品,出品、口碑都极好。如西少爷的肉夹馍就是如此。
赔钱型单品:商品售价低于成本价,就是单纯引流、获口碑的产品。如某些烤鱼店、面包店,在新开业的时候,会推出大众点评上晒单打卡,免费赠送冰粉、牛角面包之类的活动。这些单品虽未带来实际性的盈利,却为门店赚到了口碑。
只有了解单品类型,按照营销目的精准选品才能让活动真正有效。
02
选对工具,是成功的关键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行业、任何门店,没有哪个“成功营销案例”,能脱离数字化工具的。想做好单品营销,也要选对工具。
< class="pgc-img">>举例来讲,某记桃酥新店开业,用蛋挞作为引流拉新的单品,推出“1块钱买蛋挞的活动”。
顾客整个操作流程是这样的:扫小程序码注册会员,在banner上领取蛋挞单品代金券,然后出示代金券核销,核销之后再打开付款码让收银员扫码付款。
猛地一看,也是一个完整链路。但经不住仔细分析。领券、核券、付款的流程都过于繁琐,行为成本极高。加上新开业,收银压力大,顾客体验差,很多顾客看着排队的人太多了,掉头就走。其实看着一堆人,真正开卡成功并核销的并没有多少。
而小精灵餐饮版则完全做到了丝滑、高效。
< class="pgc-img">>拿这个活动举例,用小精灵餐饮版顾客扫码3秒即可开卡,系统自动派发单品代金券(省去顾客领取优惠券的步骤),顾客只需出示微信付款码即可自动核销卡券及付款。
整个流程只有简单的两步:扫码开卡-支付。简单,高效。
领券、支付不过是营销中的一环。每个活动是否成功,投入产出比如何,还需要数据做支撑。
商户可在小精灵餐饮版后台,精准查看在具体时间段单品卡券核销的记录、核销次数等,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03
单品营销还能怎么玩?
小精灵餐饮版为商户提供了3种高效的单品营销工具,即:单品特价、单品折扣减免、单品优惠券。
我们结合这几个工具和案例,为大家介绍几种特别的单品营销玩法。
①单品特价+储值营销
单品特价除了上述提及的“引流”的作用,还可以结合储值或会员权益来做。
< class="pgc-img">>如小精灵服务的武汉某大排档烧烤店,以啤酒为单品,在夏天推出“储值1500元赠送100瓶啤酒”的活动,1个月吸纳储值120W+。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选择烧烤搭子“啤酒”为单品,在大排档的场景下,非常匹配。100瓶啤酒着实很多,单点啤酒5~6块钱一瓶,100瓶也有五六百块钱,极易带动顾客的储值欲。商家看似是亏了,但门店实际采购价仍可控。
其次,给单品啤酒券设置有效期,其中20张即时生效,其余卡券次日生效,半年内有效。促进顾客多次复购。若不到店消费,优惠券失效,门店也无任何损失,能有效控制营销成本。
最后,设置消费门槛,消费满150元方可使用啤酒券。
②单品折扣+付费券包
单品折扣跟单品特价其实只是优惠方式的不同,落地到不同的场景,也有不同的效果。
< class="pgc-img">>今年5月上线使用小精灵餐饮版的河南某羊杂汤馆,在开业之初,通过单品折扣快速推出盈利爆品,营业额增长的同时,口碑拉满。
羊杂汤馆周边2公里内,也有几家牛肉汤、羊肉汤馆,消费选择很多。作为刚开业的新店,一是要抢夺流量,二是要单品突围,打造爆款,赢得口碑。
于是其在开业时,以其招牌“羊杂汤”为单品,推出“1毛钱购买3张6.6折羊杂汤单品折扣券”的活动。开业3天,卖出券包700个,单日交易笔数突破300+。
把单品营销与付费券包相结合,1毛钱虽然不贵,但是付费总会让人更珍惜。同时3次消费足以培养顾客消费习惯,用好产品留住顾客。
③单品券+精准营销
单品券在餐饮门店中也十分常见,如在会员开卡、会员储值时都可以赠送单品券。
那么单品券+精准营销是怎么玩的呢?
< class="pgc-img">>小精灵合作的黑龙江某以虾类涮锅为单品的中餐店,收获了很多好评,但随着人们选择的日益多元化,单品虾类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为此,该店力求转型,推出“牛蛙涮锅”。
考虑到产品推广以及接受度,该店通过小精灵的会员标签功能,像高频次、高消费的忠诚会员,发放了100元减50元牛蛙涮锅单品尝鲜券1张,激励忠诚会员到店尝鲜。
这样设置有两个个好处:一是给忠诚会员以尊享感,只有他们才能享受到尝鲜福利;二是忠诚会员配合度和包容度较高,利于促进口碑营销,或收集反馈建议,为单品突围做准备。
此次活动,100元减50元牛蛙涮锅单品券核销率达90%。
结语:
单品营销只是营销活动中的某一环、某一种玩法,餐饮门店应结合不同的营销目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设置不同的营销活动,形成能带来可持续增长的私域闭环。
需要注意的是,单品和爆品从来都是两个概念,单品做到极致,再配以有效的营销方式,才有成为西少爷肉夹馍这样大爆品的可能。
多人想知道段老板是怎么开始走进大学食堂开店的,今天这篇文章有介绍,并且讲述了第一个店怎么做起来的:
说说我第一个成功的店
我自己亲自干的第一个店开在云南财经大学北苑梧桐餐厅三楼的5号档口。北苑有两栋食堂,英华餐厅和梧桐餐厅。梧桐餐厅的一楼是回族食堂,二楼是大餐,三楼是小吃档口。
我刚开店的时候真的是对餐饮一窍不通,学校快放假了,我才去租档口。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不好,刚好三楼生意是整个学校最差的,有几个档口没人做空了出来。我跟房东说我要做的时候感觉他都有点不好意思,只跟我收了1000块的茶水费,房租什么的都没跟我要。
后来我才知道,他也是帮餐饮公司对食堂进行日常管理,他想把整个食堂承包下来,然后再转租给我们。不过,我对他也是挺感激的,他给了我一个试错的机会,而我成功了。
我当时已经初步学会了瓦香鸡米饭的做法,但是在家做一两份跟做一两百份是完全不一样的。
首先,厨具就需要进行选择。档口很小,大概10个平方,一个水池,一个货架,两个卧式冰柜就把厨房前后左右重重包围,没办法多一件大型设备。
无知者无畏,东西买来才发现厨房连放个灶的位置都没有,我们买了个一百多的架子灶,只能把腿锯掉一截,摆在冰箱上面就开始干。两个电饭煲三百来块钱,来回倒腾,一天也能卖一袋米。一个三百块钱的双缸电炸炉,每天炸30公斤肉,20公斤土豆,20公斤藕。朝九晚九,两个小白一个月也能做到七八万的营业额,懂的人肯定惊掉了下巴。
第二年,房东又承包了北苑不远处的英华餐厅二楼,让我跟他过去,我二话没说就搬到了英华餐厅的二楼。正式开始了我从小白到初窥门径的第一步。
英华二楼有三个大档口,但是租给6家人做,虽然也不算很大,但是里面水电充足,设备齐全,空间也比原来大了一点。这下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里由于设备升级,厨房的产能提升了一大截,一台电灶陪伴我们度过了四个年头。
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厨房的产能可以决定一个店营业额的上限。
单品瓦香鸡在这里做到了4千多,维持了半年。然后,我开始想办法提升营业额。当时有几个选择:
1.增加营业时长,只要有人吃我们就卖,这样确实能增加一些营业额。但是影响大家备菜的效率,而且变相增加大家工作量,从员工到老板都是怨声载道。而且非高峰时段不一定有人就餐,这样就会白白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只能停止。
2.提高客单价,但是怕引起顾客反感,导致销量下降。原来价格是15,当时的提价策略是提价到16块钱,但是免费送价值2.5进价1.7的听装可乐一瓶。一周后感觉生意不降反升,于是把活动换成加一元换购饮料一瓶。除了可乐,还增加了纸袋装的冰糖雪梨,冰红茶等,很多学生也能接受。后面慢慢减少可乐数量,最后没有了可乐,纸袋饮料成本大概就是九毛。有人可能觉得我有点多此一举,但是我们身边很多店就是涨价后死掉的。
3.增加线上占比,通过外卖实现错峰就餐。当时主要做堂食,外卖一天大概一百来单。学生就餐时间集中,厨房出餐跟不上就会导致顾客流失。于是,我开始在外卖上做活动,让外卖比堂食便宜1块钱,还送餐到楼下。慢慢的很多学生开始转移到了线上,堂食虽然减少了,但是总体营业额反而突破了6000。
4.增加新品,增加了出餐更快的黄焖鸡米饭,和提前预制的石锅拌饭。
大家这两天在群里看到的北苑店就是这个店,一开就是五六年。
这个店平时六七千,周末可能会高些。上周六这个店做了一万多:饿了么5109,美团4041,线下1738,一共是10888。不过,这还不是最高纪录,之前做过更高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很多人其实不是开不成店,而是根本无法聚焦去干成一件事情,并且能够复利。缺少的是一种坚持和落地的思维。
有些人不能坚持去学习一样东西,持续提升自己,也不敢去实践。也有人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最后什么都没有去落地,没有去实现。
其实,开一个成功的店,不是说我学会了做外卖,学会了做抖音,或者我学会了一个产品就可以,而是,能够开一个能够持续盈利的店,甚至可以复制,产生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