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8月8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目前,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趋缓,纽约市逐渐恢复原来的模样,法拉盛缅街上人潮汹涌。许多中餐馆都恢复了营业。法拉盛老字号青岛饭店老板姜女士说,“目前,法拉盛仍然有许多饭店开门,但是不知道赚不赚钱。”
她认为,美国中餐面临困境。影响中餐馆发展有如下几个原因:人们不愿聚餐、餐馆人手短缺、原料及燃料涨价。纽约一些餐饮业人士还列出其他影响中餐发展的原因,如中餐厨师短缺、地道中餐食材缺乏、外卖平台收费较高、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餐馆招工困难。有专业人士建议,中餐馆应跟随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走出困境。
姜女士说,疫情改变了美国的中餐业,疫情后的中餐馆与疫情前的中餐馆明显不同。她指出,影响中餐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疫后谨慎 聚餐少了
一、人们比较戒备,不愿聚餐,影响饭店的堂食。她说,青岛饭店里设有几张桌子,供客人堂食。过去,食客之间的拼桌很正常,但现在熟人可以拼桌,生人却不愿意拼桌。有人甚至聚餐前还打电话问“有几个人吃饭”,若是人多就不来了。过去聚餐,饭菜放在桌子中间,大家围着坐。“现在,饭菜摆成自助餐形式,让客人自取,分别坐开。”
二、饭店员工不好请。她说,有人领取失业金后就不来上班,来了也不愿意加班,认为“健康大于一切”。“我们付每小时15元(美元,下同),还是有人不愿来。”过去,美中之间的航线很多,许多华人持有访问签证(B1/B2),赴美后会留下来打工,挣些钱再回去。自从疫情暴发后,美中之间航线减少,访客几乎消失,临时打工的没有了。
三、许多原料价格翻倍。她在美国开餐馆20多年,感觉物价一直很稳定,没有涨过价。但现在不同以往,物价经常涨价。例如,食用油过去是20多元一桶,现在是49元一桶。鸡蛋过去20元一箱,现在要60多元,有时还要90元。大白菜、番茄、茄子等,价格都翻倍了。
四、燃料价格上涨。她说,做中餐需要明火,要用电和气。现在,这些燃料价格都上涨了。她说,过去20多年,青岛饭店每月的电费气费都是6000多元,比较稳定。但是,现在电费和气费每月都在1万元以上,上涨厉害。
纽约市法拉盛中餐馆“湘当有料”老板崔先生认为,美国中餐是美国华人的一大经济支柱。不过,他认为美国中餐未来的没落是有可能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专业中餐厨师极缺。他说,疫情期间,由于大多数中餐馆关门,许多中餐师傅失业,而他们的家人大都在中国,因此大批的中餐师傅回国。“现在,中餐师傅很少,手艺好的中餐师傅更难找。”除了厨师外,餐馆其他员工也很难找,故餐馆养人的成本增加了。
二、地道的中餐食材很缺,而且价格在上涨。他说,他的许多食材都是从中国台湾和大陆运来。由于疫情的关系,运费不断上升,因此价格上涨。
三、外卖平台收费较高,抬高了菜品的价格。他说,中餐一直是物美价廉,但现在情况发生变化。“我们湘菜馆与纽约的几个外卖平台合作,总的感觉是有好有坏。”他指出,问题是外卖平台抽成较高,达到利润的20%,个别大外卖平台佣金甚至高于这个数字。
四、华人移民减少,长期影响中餐的发展。他说,他的湘菜馆的客人主要是华人,有湖南人,也有非湖南人,总之都是喜欢吃带有辣味食物的华人。但是,现在移民美国变难,华人移民变少,对中餐馆也有负面影响。
法拉盛金城大酒家经理佳丽说,金城大酒家已经创办十多年。2018年8月,酒店的大学点店开业。她说,这个店场地很大,能摆15桌酒席。而且,婚宴生意已经回来了。“虽然有生意,但是请不到人做。”她说,她现在最关心的是人工。
她说,从2020年3月初开始,美国中餐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新冠肺炎疫情。金城大酒家在2020年3月中旬暂停营业,到了当年的6月才复工。当时人们都不敢来上班。于是,她就尽量减少复工人数,几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工作。“多请一个人,就多一份风险。”
行业辛苦 厨师减少
她说,做中餐太辛苦,不仅工作繁重,而且工时长。“现在的中餐厨师都是1970年至1990年代入行的。”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进入中餐行业的厨师很少,现在没有人愿意做中餐厨师。“我估计,若干年后,美国的中餐也许会消失。”
如何解决中餐人才缺乏问题?她的建议是,解决人才缺乏有两条途径。一、提高收入。若是收入高,自然有人愿意入行。二、改善工作环境。中餐馆的工作人员每天工时像其他行业一样。“这是现实问题,必须解决。”
纽约市法拉盛家乐美食坊及家乐饼屋老板安安也有同感。她说,现在法拉盛开餐馆的最大困难不是客人太少,而是工人不够,招工很麻烦。她说,由于政府对失业者发钱,许多人不想上班。同时,工人要求的薪水高了,但是他们敬业精神没有以前的人强了。
美国商业资讯公司合伙人Ivy说,现在中餐馆面临的挑战是,餐馆的人工很缺乏。她透露,由于工人难请,有的餐馆开始用机器炒菜锅,还有的餐馆准备使用机器人以及他们公司的智能产品。
法拉盛帝王御宴合伙人王先生说,他最担心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再来”。他说,这家粤菜馆早在2019年就已经签约,到了2021年3月才开业。他说,餐馆刚开业时不赚钱,因为疫情反反复复,客人吓得不敢来。后来,餐馆经营才逐渐好转,现在已经赚钱了。
餐馆的客人主要来自福建、浙江和广东。他说,为了保证安全,餐馆对卫生要求特别高。为了吸引客人,餐馆的收费低于周围的餐厅,客人对这个价位比较满意。他说,能够降低价格主要是因为他们购入的海鲜比较便宜。“我们和东王朝酒店一起进货,由于量大,价格较低,而且新鲜。”他说,疫情对法拉盛的中餐馆影响太大。如果控制住疫情,法拉盛的中餐馆没有大的问题;如果控制不住疫情,对中餐馆的影响就很大。
纽约市法拉盛“天下一家”美食城(food court)在2019年12月营业。不幸的是,开业第二个月就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天下一家股东虞先生说,他决定将美食城改做海鲜自助餐。他表示,现在餐饮业比较困难,主要是人工、材料、房租较高。
工资依旧 饭菜变贵
法拉盛一老字号中餐馆女经理表示,现在中餐馆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物价上涨”。她举例说,过去两个人到她的餐馆吃饭,要三个菜一个汤加上两碗米饭,价格一般在50元以内,每个人只要20多元。但是,现在如果要和疫情以前一样的菜饭,价格就要80多元。这样,两人每个人要付40多元。
她说,如果加上小费,餐费的价格会更高。“虽然多收钱对餐馆好,但我还是觉得价格高了,担心客人下次不来。”她说,现在人们的工资没有翻倍,而餐馆的饭菜价格翻倍,会影响人们去饭店的意愿。
美国商业资讯公司合伙人Ivy说,以前的餐馆的创办人都是厨师。“自己当大厨,请助理经营餐馆。”现在餐馆需要转型。她认为,经济好坏与餐饮业的兴衰关系不大。“不管经济好坏,人们总要吃饭。”她说,若是跟不上潮流,餐馆就要关门。
她说,餐馆的关门和重开都是正常的,有开就有关,有关也有开。现在,很多餐馆不知道位于何处,但是生意很好。“在有的餐馆里,客人多到要排队。”她说,这主要是现在网络已经普及,广告的触及面也无远弗届。“过去是餐馆找客人,而现在是客人找餐馆。”
新开的餐馆也有很大的变化,而且更加智能化、标准化。现在餐馆的创办人也与以前的餐馆老板大不相同。现在开餐馆的都是有学历的年轻人,甚至有人还有MBA学位。他们自己不会做饭,但却能经营餐馆。同时,餐馆越来越正规,收入都要报税。
新中餐厅 更加正宗
她说,新近创办的中餐也越来越正宗,接近中餐原来的口味。而且,中餐也越来越重视餐馆的整体包装。她说,过去创办一个中餐馆,做标志、菜单、张贴、网络都是随随便便,但现在非常认真,注意品牌建设。“创办人在找地方时,就开始请专业设计公司设计。”
全美餐饮业协会(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2022年2月1日发布2022年全国餐饮业状况报告。报告认为,随着复苏之路的继续,2022年仍是过渡年,而劳工短缺将是运营商最关心的问题。一半以上的餐厅经营者表示,餐厅恢复正常还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
报告披露,2022年餐饮服务行业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8980亿元。劳动力预计将增加40万个工作岗位,到2022年底总就业人数将达到1490万。食品、劳动力和成本预计将继续居高不下,并在2022年继续影响餐厅的利润。目前,美国餐饮业出现几个发展趋势。
一、技术将有助室外用餐。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餐馆无法应对场外需求。十分之八的运营商表示,餐厅使用技术提供了竞争优势,并且很大一部分运营商计划在今年加大对技术的投资。除了后台技术之外,许多运营商还将他们的资源用于网上订购、预订及移动支付。
二、整个餐饮业都面临人工短缺。餐厅和餐饮服务行业在2021年增加了170万个工作岗位,去年底员工总数为1450万,但餐厅仍然人手严重不足,这将继续限制2022年的行业增长。十分之七的经营者表示,他们的餐厅目前没有足够的员工来支持客人需求,预计他们的劳动力短缺将持续到明年。
三、简化菜单,提供植物食品和可持续包装。由于可以增强免疫力的食品和植物三明治在2022年十大趋势中排名靠前,厨师将增加这类食品的供应。运营商继续提供可持续的、保持质量和温度的包装选择,在2022年将占据主导地位。88%的成年人(多为千禧一代)表示,如果餐厅使用有助于保持相同温度、味道和质量的食品包装,他们会尝试订购更多种类的外卖食品,就像在餐厅里购买一样。(韩杰)
源:海外网
海外网7月10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报道,当美国从疫情中逐渐恢复,人们准备走进餐厅用餐时,餐厅员工的离职率却居高不下。
报道称,美国劳工统计局本周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该国包括餐馆在内的住宿和食品服务行业的平均离职率为5.7%。该数字与4月持平,高于其余所有行业的离职率。住宿和餐饮服务行业的职位空缺从4月份的116万个增加到5月份的125万个。
研究劳资关系的人士表示,随后还会有更多餐厅员工离职,高离职率将持续下去。为留下员工,3月起就有餐厅开始提高工资,然而,即使时薪提高,当员工工作时长不够时,他们仍无力支付房租。罗格斯管理与劳工问题学院劳工研究和雇佣关系副教授丽贝卡吉文说,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餐馆员工也意识到有“更高质量的工作”可供他们选择。(海外网-美国-乔珊珊/实习编译-朱美霖)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class="pgc-img">>文 | 华商韬略 赵昱
你敢相信吗,在美国有这样的一家中餐厅,它在47个州开设了2000多家连锁店,在快餐界的地位能与汉堡王、麦当劳一决高下!
不仅诸多中餐爱好者为其着迷,甚至连美剧的主角们都爱极了它的味道。
在爆火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中,陈皮鸡丁是男主谢耳朵的最爱,剧集中也常常会出现主角们围坐在客厅,捧着小白盒吃左宗棠鸡和炒饭的场景。
< class="pgc-img">注:美剧《生活大爆炸》剧照
>想必说到这里,熟悉的朋友已经猜到了这家餐厅的名字。没错,它就是征服了无数美国人的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
作为美国中餐届的顶流,这些年来熊猫快餐的生意可谓是异常火爆,不仅每家店的门口都排长龙,其开新店的速度更是无可比拟。
据统计,基本上每三天就会开设一家熊猫快餐的新店,并且“开一家赚一家”,不但店开的快,生意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这家只做外国人生意的连锁中餐厅,究竟有什么魔力呢?事情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
1965年,18岁的程正昌赴美留学,在他取得硕士学位后,全家都从台湾移民到了美国。程正昌的爸爸曾是蒋介石的厨师,厨艺十分精湛。
程父一直想拥有一家自己的餐厅,恰逢赴美之后程正昌听说有家餐厅倒闭了在转卖店面,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全家凑出了6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开了一家名为“聚丰园”的中餐馆。
虽然父亲的厨艺了得,但美国人对传统中国佳肴的口味并不适应,因此在早期的经营中,餐厅的生意十分冷清。
不过,父子俩并没有气馁,在细心研究之后,程正昌认为要想俘获美国人的胃,就要“入乡随俗”。因此,餐厅研发了许多微辣酸甜口的食物,对传统的中国美食进行了口味改良,逐渐形成了贴合老美口味的中餐美食。
路走对了,就意味着财运亨通的时机要来了。
不久之后,聚丰园就一改往日的颓势,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和绝佳的口味受到了众多顾客的青睐。1983年,在餐厅的生意蒸蒸日上之时,程正昌决定将餐厅搬进购物中心,转做中式连锁快餐。由于当时美国人非常喜欢中国的大熊猫,程正昌索性把餐厅的名字改成了“熊猫快餐”。
自此之后,餐厅的发展更是平步青云。
在进驻商场之后,为了招揽顾客,程正昌推出了一套独特的“试吃创意”,即每位顾客在选择购买菜品前都可以提前试吃,如果吃了一圈下来发现没有合口味的菜,也可以不消费就离开。
就这样,熊猫快餐依靠“免费试吃”度过了艰难的品牌孕育期,新店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扩张。仅在1985年一年时间里,餐厅就一口气开了四个分店,程正昌的生意越做越大了。
除此之外,熊猫快餐还以美国本地化的偏好为基础,推出了“陈皮鸡”、“宫保鸡丁”等特色菜品,其甜辣的口感迅速点燃了美国人的味蕾,成为了桌桌必点的招牌菜。
< class="pgc-img">>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熊猫快餐逐渐遍布了全美,由于门店数量激增,熊猫快餐也承受了巨大的连锁压力,但即使如此,餐厅也始终坚持明火炒菜,提供标准化的菜品材料和制作流程。正是餐厅对于每个环节的“死磕”,才使得熊猫快餐的品控和管理始终在线。
在开熊猫餐厅之初,程正昌就曾立志要做“中餐馆里的麦当劳”,即便目前这个目标还未达成,但凭借着餐厅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和准确的产品地位,相信实现目标指日可待。
从生意惨淡的小餐厅到全世界最大的中式连锁快餐品牌,程正昌用30多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励志的美国淘金路。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