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315晚会再次掀起波澜,众多餐饮品牌被曝光存在严重问题。网友纷纷感叹,如今连吃饭都成了“高危”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今年的315晚会又如期而至,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曝光力度可谓是空前绝后,尤其是餐饮行业,简直成了“重灾区”。不少网友戏称:“如今各行各业都想要我的‘贱命’吗?”话虽玩笑,但背后反映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不容忽视。
< class="pgc-img">>一、315晚会曝光:餐饮品牌纷纷“塌房”
今年的315晚会,餐饮行业成为了众矢之的。从街边小吃到知名连锁餐厅,无一幸免。有的品牌因为卫生问题被曝光,有的则是因为食材来源不明、使用过期食材等问题被揭露。这些平日里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在镜头下露出了不为人知的一面。
< class="pgc-img">>二、网友热议:食品安全何时休?
随着曝光内容的逐渐深入,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有人说:“现在吃饭都成了问题,不知道还能吃什么?”还有网友调侃道:“看来以后只能自己种菜、养猪,才能确保吃得放心。”这些言论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极度关注。
< class="pgc-img">>三、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岂能儿戏?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呼吁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 class="pgc-img">>四、餐饮行业自查自纠,重拾消费者信心
面对舆论的压力和消费者的质疑,餐饮行业也应该深刻反思,加强自查自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才能重拾消费者的信心。同时,餐饮企业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 class="pgc-img">>五、结语: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真假信息,选择信誉良好的餐饮品牌。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传播食品安全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 class="pgc-img">>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每年的315晚会都会为我们揭开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让我们重新审视身边的食品安全环境。希望通过今年的曝光和讨论,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食品安全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我们的“舌尖上的安全”!#爆料#?
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8日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得安全、放心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餐饮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安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仍存在忽视原材料管理、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诚信经营缺失等诸多问题。
在历年的“315”的“打假黑榜”上,均不乏餐饮企业的身影。正值今年“315”期间,已有西贝、外婆家、元气寿司、站点披萨等多个知名餐饮品牌的门店被曝光后厨卫生状况差、原材料质量存疑,其中,食材过期几乎成为了这些涉事门店的“通病”,为人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西贝:餐具洗后仍有油污 边切肉边摸抹布
3月17日,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报道,16日中午,记者和执法人员在西贝莜面村南京金鹰店发现,所谓清洗消毒后的餐具上仍有油和污渍。对此,店长表示,餐具使用前工作人员会再用口布擦拭。当执法人员问:“有没有做到一次性毛巾擦一个杯子扔一个?”店长表示“没做到”。
此外,后厨配餐人员的操作也有问题,有人一边切肉夹馍的馅,一边用擦桌子的抹布擦手。在前厅透明厨房中工作的厨师也都没有佩戴口罩。
在检查后,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该店立刻进行整改。当日下午,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发来声明,表示会认真整改。
外婆家:厨师脚踩案板 食材疑似过期
3月15日,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曝出“卧底”外婆家南京水平方门店后厨的视频。视频显示,该门店在人员招聘、操作规范、食材质量方面均存在重大问题。
据“卧底”透露,在被门店招聘为“大厨”的过程中,并未向其要求提供健康证和身份证。在后厨中,多名厨师脚踩案板翻入操作间,员工在洗菜池中涮拖把,卫生状况让人担忧。
视频显示,这家门店疑似使用过期食材,每次有检查人员来之前贴上当天生产的标签。“人走了就撕掉,有人来检查会有人通知的。”该店员工称。
事件发酵后,外婆家餐饮集团公开发布致歉信,表示已对涉事门店停业整改,门长和厨师长停职接受调查,集团派专门的调查小组进驻门店,将及时公告调查结果。同时,集团要求旗下所有门店彻底自查,规范操作,落实制度,引以为戒。
针对过期食材贴虚假标签一事,外婆家集团有关人员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按公司规定,不得篡改、修改食品保质期;过期食品必须报损,不得使用。”
站点披萨:过期食材照样用 员工称“经常这样”
据北京时间报道,2018年12月,暗访记者进入站点披萨北京亚运村店厨房工作,发现大量沙拉料包、烧烤料、奶酪等食材均已过期。
视频显示,后厨中真空包装袋中的熟鸡蛋已经过期,但仍然被做成了鸡蛋沙拉售卖给顾客。袋装的小西红柿也过期两天,仍然没有处理掉。对此,后厨员工称“经常这样”。在被质疑过期沙拉是否还能食用时,员工称“少说话多干活”。
此外,在暗访中,记者发现店内并无消毒设备,员工也仅使用洗涤剂来清洁餐具。
资料显示,站点比萨隶属于北京市捷彭亚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曝光后,捷彭亚诺方面有关人员表示,公司内部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已对餐厅经理进行降级处理和内部处罚。对于消毒设备不符合规定的问题,该人员表示,当时正在店面升级导致设备摆放不到位。
元气寿司:乌冬面中疑似吃出“小强”
3月13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在元气寿司成都万象城店用餐时,在乌冬面里吃出了一只蟑螂。
对此,3月15日午间,元气寿司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表示对事件中的顾客致歉,并表示已对内部进行深度自查,深化管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与用餐环境。
元气寿司并非首次因卫生问题被消费者诟病。2018年5月,有顾客称在深圳店用餐时,在天妇罗蘸料中吃出了类似蛆虫的白色活虫,在酱料碗旁边的墙壁上发现有虫子在爬行。
封口的紫薯泥、草莓河粉放在垃圾桶上
一块抹布又擦墙、又擦柜子、又擦盆
对于店内多处出现的黑虫,
店员表示:“让它自由飞翔吧”……
这些画面都出自
知名甜品品牌鲜芋仙的后厨
近日,北京时刻记者卧底北京鲜芋仙位于长楹天街购物中心和凯德Mall西直门店的两家门店,在调查中店员让记者把洗好的锅放水池中,面对记者对于水池太脏了的质疑,店员直呼“臭死了”,但不怕检查,更扬言“有检查我顶着”,有店员表示:“你就跟他聊天,聊天就不罚了”。
涉事门店关闭整顿
门店店长停职
3月21日,针对鲜芋仙北京长楹天街购物中心店及北京西直门凯德MALL店的后厨卫生状况问题,鲜芋仙发布致歉声明。声明显示,涉事门店即刻迅速进行关闭整顿处理,恢复营业时间待定。针对涉事门店管理不规范,门店店长暂停职务,该事件也调查中,后续会进行相关人员的处罚。接下来,在日常监督机制基础上,针对全国范围门店立即启动积极自查,确保各个门店均严格按食安执行标准不容丝毫松懈。
网友:太膈应!
此事曝光后,网友纷纷表示难以接受。
据了解,台湾甜品品牌“鲜芋仙”门店遍及全球约800家。上观新闻通过查询地图不完全统计,鲜芋仙门店遍布上海,约有40家。
并非初犯
2019年就曾被曝光
这并非鲜芋仙第一次因为卫生差被大众关注。早在2019年,就有媒体记者卧底南昌门店,并曝光了卫生问题。
记者通过网上招聘的方式,在没有办健康证的情况下,进入了鲜芋仙位于南昌市青山路蓝海购物广场的加盟店工作,
进店第一天,店长就告诉记者一些操作要求。这位店长告诉记者,店内对卫生要求非常严格,员工上班必须把制服穿好,干净整洁的在前台迎客。而相关规范要求,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饰物,专间操作人员应佩戴口罩。
可记者发现,规范要求和实际执行,那是两码事。实际店内的店员却告诉记者并不需要戴上一次性口罩,并且解释说“因为我们这里比较随便”。
这家店“随便”的地方,可不仅仅是不戴口罩而已。店员表示由于餐品没有油,所以“直接拿水冲一下”就可以了。原来,上一名顾客吃过的餐具,表面上显得没多少油渍,这名店员图省事,只是简单用水冲了一下,就算完事。由于店内翻台率比较高,餐具往往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所以,店内的餐具在上一名顾客用过之后,并没有要求反复清洗和消毒处理,而是简单的拿水一冲,再继续使用,端给下一名顾客。
在鲜芋仙门店的后厨,是制作食物原料的操作间,相关条例也把这里叫做专间。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工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加工制作人员应更换专用的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加工制作人员在加工制作前应严格清洗消毒手部。不过,记者看到,一名店员在没有进行消毒的情况下,就开始徒手进行操作。
店员没有戴手套和口罩就拿起器具搅拌食材,显然违反了相关的规定。此外,根据《规范》,在专用冷冻或冷藏设备中存放食品时,宜将食品放置在密闭容器内或使用保鲜膜等进行无污染覆盖。而在这家鲜芋仙门店的冷藏间,一些冷冻的食用冰沙,却无任何密闭措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鲜芋仙官网上显示,他们的品牌理念是:坚持采用天然食材,坚持传统古法口味,坚持食品卫生安全,坚持新鲜、现煮、现卖。可是,记者在工作期间发现,“新鲜、现煮、现卖”变成了“先做先卖”。
店长当时教导记者:“你有没有看见水冷台上面?你打的是中间这盆红豆,旁边那桶也是红豆,可是我们只会让你打中间那桶,因为那桶是一开始做的而旁边那桶是后做的。我们这里的东西就是先进先出,先把我们之前的用掉,再用后做的。之前昨天做的啊。”
可见店里的产品,并不是现做现卖,而是早就做好的,卖不完就一直卖。一次,记者就发现,原本新鲜的水果,由于没有卖出去,干掉了,但操作间店员有办法让它“起死回生”。
已经干掉的西柚就拿去做茶,“拿水泡在里面就好了”。随后,记者看到刚刚被切片的已经干掉的西柚,再次被摆上了餐盘,拿给消费者食用。除此之外,记者就如何处理水果坏掉的问题,咨询了另一名前台店员。结果得知不论水果是否坏掉,都会接着卖,直到卖完为止。
来源:上观新闻、北京时刻、鲜芋仙官方微博、都市现场微信公众号